清朝魯商在東北地區的代表人物-山東黃縣的李序園

李序園(1868—1932),名恆春,字序園,以字行。山東黃縣(今龍口市)城關遇家村人,出身商業世家,是魯商在東北地區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家先祖李可明,清代乾隆年間離開黃縣遇家村,乘船渡海前往遼東做小本生意,最初在蓋平縣落腳。蓋平在奉天省東南部,與山東沿海直線距離很近,因此很早就是山東商人經商必到之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為了加強聯絡,互相扶持,山東商人還在蓋平建立了山東會館。大約在同年,李家創辦義順合糧棧(榨油行),幾年後又創辦了“義順元”分號。乾隆末年因田莊臺交通便利,李家遂於此陸續開設“義順華”“義順增”“義順魁”等商號。田莊臺位於今遼寧省大窪縣南端大遼河右岸,是早於營口的遼河航運最大碼頭、關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曾被譽為“商賈輻輳之地”。當時八里河岸,泊船上千,市井繁華,鋪戶櫛比,有各種行業的工商店鋪300多家,其中有營業多年的老字號200多家,而李家經營的“義順華”就是號稱田莊臺八大商號之一 。

道光二年(1822年),李氏家族在營口成立西義順商號,為田莊臺義順華的分號。甲午戰爭以後,“義順華”毀於戰火,李氏家族遭到沉重打擊,“西義順”遂成為“義”字號的總號。

李序園出生於同治七年(1868年)冬月中浣,自小就接受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孔孟思想的薰陶。光緒十二年(1886年),李家第六房“進修堂”的代表李序園來到營口,任商號股東兼總經理,開始接手經營西義順油坊,著手恢復李家“義”字號產業。李序園重振家業的資本主要來自“進修堂”自有資金和營口街老爺閣一帶八百間房產祖業的租金。在重振家業過程中,他也得到了眾多富商親戚的幫助。當時黃縣城後鎮單家村的單氏、諸由觀鎮北王緒村的王氏、鄉城鎮狗皮集橋頭的唐氏等,都是擁有大量資本的商人家族,與李家世代修好。

李序園接手西義順油坊之初,營口大部分華商油坊仍在使用土法制造油餅。為了能與洋商相抗衡,李序園組織工人進行了多次改良試驗,終於在宣統元年(1909年)研製出榨油機,油坊開始全部改用機器制油,出油量大增。1914年春,西義順油坊的榨油機器模型曾參加巴拿馬賽會展覽,李序園也因此獲得農商部頒發的四等獎章。通過革新和擴建,西義順油坊在營口站穩了腳跟 。

此後“義”字號生意不斷擴大,相繼在營口、大連、濱江(今哈爾濱)等處開設“義順魁”“義順華”“西義順棧”“恆義利”“長記”等糧棧、大屋子、雜貨鋪、油坊、銀爐20餘家。到清末民初時,“義”字號商號已佔營口商業之大部分,居全市商號首位。加之他在周邊城市也擁有大量產業,並因其擁有5家銀爐供資金週轉運用,所以當時大有左右營口市場的局面,可謂勢傾一時。

日俄戰爭後,大連油坊業快速發展。李序園抓住機遇,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參與由三井洋行營口支店發起的工業投資活動,與大商業資本東永茂、三井支店共同集資50萬(三井30萬元,東永茂12.5萬元,西義順7.5萬元),在大連設立三泰油坊。企業資本雄厚,當地油坊無法與之抗衡。1923年油坊豆餅產量已達到一百多萬片,為大連產量最多的油坊。同年,李序園又在大連創辦義順生(義發生)油房,資本金為20萬金圓券。

宣統二年(1910年),李序園出資創辦了肇興輪船股份公司,經營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海上航運業,成為營口首屈一指的富商。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李序園被舉為營口商務總會協理,開始從事城市商務管理工作。1912年,他又當選為營口商務總會總理。1912—1919年擔任商務總會總理期間,李序園為營口地區的商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序園在營口30餘年的商業生涯中,興辦了多種民生事業。在營口興辦的第一項民生事業,就是參與組建“營口水道電氣公司”,從事自來水及電燈電話事業。據《李恆春等經營營口實業節略》(1916年4月8日)載:營口瀕臨渤海,土鹹水澀,河水穢濁,不符合飲用水衛生要求,尤其在夏秋之間,市民飲用之後,常有疫症發生。為解決飲水問題,1906年李序園聯合東永茂商號財東潘玉田集資創辦自來水公司。自來水公司建立之後,營埠商民皆飲用自來水,自此飲水清潔,全埠免受疾疫之災。

營口為遼東門戶,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被闢為通商口岸,咸豐十一年(1861年)開港後成為關東地區重要的人員及貨物集散地。當時,山東、直隸兩省渡海來關東經商者不下數百萬人,而海上交通只有英商太古公司專輪行駛龍口—營口間運送貨物,順帶運送客商。因獨家營業之故,且都是不定期運送,太古公司居奇盤剝,商民苦不堪言。為了解決同鄉的往來問題,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李序園聯合旅居營口的山東同鄉會同仁集資購買載重四百餘噸的木造輪船一艘,取名“全勝”,使眾多的魯籍商民能方便地來往於營口與龍口、登州之間,改善了客貨混裝的不便狀況,開創了清末營口華商經營航運業的先河,而李序園則從此涉足航運業。

面對不斷壯大的“闖關東”大潮,僅靠“全勝”已不能解決問題。宣統二年七月二十日(1910年8月24日),李序園與王源瀚(營口大清銀行總辦)、康燾(營口交通銀行經理)等發起,成立肇興輪船股份公司。公司設立董事會,董事20人,監察4人,推舉王源瀚為總董,李序園、康燾為副總董,陳達章為總經理,沈秉哲為副經理。公司資本總額小銀元15萬元,分作3萬股,每股5元。李序園認購2000股,其四弟李子初認購300股。總公司設於營口東大街,靠海岸設辦事處:一曰“西棧”,是從“悅來盛”代理店兌換來的;二曰“東棧”,是用窪地“稻田”兌換來的。同時,公司還在黃縣寶善街西海沿路北原太古洋行舊址開設分公司,公司職員皆為黃縣人,經理為氈王家村人趙文臣,副經理為張朱溝村人張民和。

肇興公司成立前,已於宣統二年六月二十四日(1910年7月30日)在上海耗資12萬元購買了由香港英籍船廠建造的1237噸輪船一艘,命名為“肇興”號,船長為挪威人韋德門,在上海註冊船舶牌照,並申請了航線。8月21日,“肇興”輪投入營口至龍口、登州的航運經營中。投入運營後,從前在此航線上佔壟斷地位的太古洋行受到很大影響。因此,雙方展開了激烈競爭。雙方票價由平到減,後來競相免費乘船。肇興除免費乘船外,還贈送旅客毛巾、肥皂、麵餅等物品和食品。當時山東人均知“肇興”輪為“山東幫所組織”“無不搭附該輪以行” 。太古見勢不妙,主動提出與肇興和解,甘願放棄營口—龍口航線,並將在龍口的產業如辦事處、倉庫等轉讓給肇興公司。抗爭的勝利,不僅使肇興公司馳名中外,也使國人為之揚眉吐氣。此後,肇興公司在營口和龍口兩地貿易和人員往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14年,李序園出任公司總董,其弟李子初出任公司總經理。1920年公司股東總會上,李序園又連任公司總董。經過10年發展,到1920年時,肇興輪船公司已有了雄厚的資金基礎。據當時的《盛京時報》載:肇興輪船有限公司“營業發達,大有一日千里之勢,共得贏餘紅利不下百餘萬元。每至年終即行結賬,按股分劈紅利” 。在此基礎上,公司決定進一步擴大經營。經李序園提議,董事會修改章程,將公司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奉票小洋150萬元,分作3萬股,每股50元,並報農商部備案。擴充資本後的肇興公司實力大增,連續購入數艘大船。

大量購船的同時,肇興公司相繼開闢了營口至津、滬、閩等東南沿海及長江內河的航線,航線日益增多。肇興公司除運輸客人外,主要航線皆為貨運路線,從南方運來土特產品,再將遼河上游的大豆、高粱、山貨等運往關內或南方。

隨著國內航運業的發展,船舶保險業也在中國興起。肇興等華商輪船公司每年都要花費鉅額保費向英國保險公司投保,導致大量收入外流。1928年3月,經熟知保險業務的陳幹青提議,李序園、李子初聯合唐筱泉等人發起組建肇泰水火保險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實收50萬元,李子初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公司成立後信譽卓著,業務興盛,改變了中國船東只能投保外國保險公司的狀況。總公司初設營口,次年遷往上海。肇泰保險公司還在瀋陽、哈爾濱、濟南等大商埠設有肇泰保險分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