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寇雲龍 黃陵縣國學研究院

百年功與過,俱在黃土中

闖王故里行

在中國漫長而又熣燦的歷史長河中,有個向來不為正史所眷顧、記載的朝代,它非常短暫,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一樣,劃過天空,轉瞬即逝。它就是推翻了大明近三百年統治的大順政權。郭沫若曾為之寫下了《甲申三百年祭》。它的CEO就是大順永昌帝李自成——一個來自陝北山溝溝裡的放羊娃,一個陝北人心中的真龍天子!

闖王故里行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橫山)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 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2017年10月13日,我和延安市政協文史委員高其國老師以及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米脂縣文史愛好者一行十一人,共開了三部越野車,分別從榆林市和米脂縣城出發,在魚河峁的一座小橋頭集合,一起去探訪考察大順政權的締造者——李自成故里。

天氣陰沉沉的,霧很大,雖是八點多鐘,依然雲遮霧繞的,給這次考察籠上了一層神祕的氛圍。然而這更使大家的心情分外激動,因為這是要‘’朝王‘’去!

山路是那種年久失修的簡易公路,時好時壞,坑坑窪窪的,多虧都是越野車,相距不能太近,因路上的灰塵很大。又不能太遠,因岔路太多,一不留神就跟丟了,山裡又沒信號,手機基本是瞎子,別說當年的胡宗南了。

雖然只有一百三十多裡地,但走了近三個小時,就怕迷路,還專門請了米脂縣的作家高埃飛做嚮導。高作家身穿黑色對襟絲綢外套,手拿珠串,倒像個做文玩的。他多次帶專家來此地考察,可是由於山道彎曲,山巒疊障,分岔太多,濃霧太大,還是走錯了兩三次,終於來到了距米脂縣城一百三十多裡的今橫山縣石溝村鄉長峁墕村的老墳塌(永豐村)。

闖王故里行

中途有一路口用鐵皮和鋼管搭的彩門用做路標,日晒雨淋,已鏽跡斑斑。兩邊是一幅對聯:

一代帝王建功垂青史

萬世偉業口口口口口

由於濃霧繚繞,我們站在對面的下天峁回望大順帝的祖墳,但見白茫茫的一片,啥也看不清,真是雲裡霧裡的。嚮導高作家說:‘’不急!哪能急呢?等等看,見’皇上’的祖墳,哪有那麼容易的!須半小時之後,雲蒸霞蔚方可見得真容!‘’

在耐心地等待中,他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了當時米脂知縣邊大綬破壞李自成祖墳風水的經過。

大意是隨著李闖王義軍的不斷壯大,大明王朝的江山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於是有人給崇禎皇帝提議,毀李自成祖墳龍脈,洩其王氣,使其不攻自敗,從而挽大廈之將傾。

崇禎皇帝當時也是病急亂投醫,也就信了這個邪。密旨陝西總督汪喬年,命延安府米脂縣令邊大綬成此重任。邊大綬接到密旨後,就捧上了燙手的山芋,很頭疼,卻又無從下手。終於米脂縣貢生艾詔提供線索,差役李誠是李自成同鄉本家。經過複雜的考訓收買過程(不亞於皇軍收買漢奸的程序),李誠成了帶路黨。

據邊大綬後來所著《虎口餘生紀》以及崇禎十五年正月十四日給陝西總督軍的塘報公文記載,當時邊縣長帶領弓箭手三十名,鄉夫六十名及貢生艾紹、李誠等人一晝一夜行至其地。

”時遇大雪,深二尺餘,山路陡滑,馬不能進。職下馬步行五六裡,至其山,鳥道崎嶇,久絕人跡,旋開道攀緣而上。又一里許,見窯舍十餘處,牆垣尚存,即闖之莊院也。‘’可見李自成家境不錯,並非窮苦人家。

’又過一山,至其墓地,四面山勢環抱,氣概雄奇,林木翳天不下千餘株,大小冢墓二十三座。‘’

‘’相傳營葬時,有異人為之指畫,以為三世之後當得極貴,今者其言將驗矣!‘’

‘’據李誠稱言,伊系李逆同里人,曾為逆祖父營葬。今年月已深,不記其祖葬處。但當日開土時,得三空穴,內有黑碗一枚,因填其二穴,用一穴安葬,仍以黑碗點燈,安置墓中,今但見有黑碗者即賊祖也。‘’

‘’伐五六冢,其骨皆血色油潤,不類遠年枯朽,亦皆無黑碗蹤跡。值天晚,難以下山,遂坐賊舊窯中,向火。天明再钁數冢,而黑碗見--即李海也,骨黑如墨,額生白毛,長六七寸。其左側稍下一冢,即李守忠墓,頂生榆樹一株,枝葉詭異,用斧砍之。樹斷墓開,中蟠白蛇一條,長尺有二寸,頭角嶄然。隨即取入郝光正順袋中;伐其屍體,骨節間皆綠如銅青,額生黃白毛,亦六七寸許。其餘骨骸有毛者凡七八冢,盡數伐掘。聚火焚化,大小林木一千三百餘株,悉行砍伐,斷其山脈。逆墓已破,王氣已洩,賊勢當自破矣!其黑碗白蛇。呈驗軍門。‘’

闖王故里行

李自成的祖墳所在地為‘’引鳳山‘’,不知是方言發音還是文化程度不高亦或有意為之,當地人叫‘’永峰山‘’。該村也叫永峰村。引鳳與永峰用當地方言發音相同。該山(峁)遠看像一隻巨鰲低首伏於萬山叢中,墳地坐落於巨鰲的背甲前沿,寓意‘’獨佔鰲頭‘’之風水格局,可惜鰲頭與鰲身相連之脖頸處被邊大綬挖下二十多米寬,五六米深的大壕。鰲頭已斷,風水已破,更兼公路又從斷壕之上開過,使其雪上加霜。

闖王故里行

約十一時多,雲霧像紗一樣層層撒去散開,我們得以在雲霞燦爛間看見了闖王祖墳之真容。其周圍有‘’十八架名山‘’環護,正東有黃龍嶺、皇陵溝,正北的山樑上有李自成少年時牧羊的‘’坐龍墩‘’遺址,兩側龍虎山脈拱圍,前方正對宰相溝,可謂:群山環抱,眾水朝宗的佳城勝地。其龍脈踴躍,山峰俊秀,御陣護圍,穴位準確,理氣相宜,是難得的‘’風水寶地‘’。近年來當地群眾在墳地用翠柏組成1606字樣,以紀念闖王出生於1606年。

自下天峁北行即有一地壇形三層用漢白玉欄杆圍起的大型圓環形土丘,丘前立一漢白玉巨碑,上書‘’大順永昌李自成衣冠冢‘’,落款為‘’甲午孟夏毛佩琦題‘’。

闖王故里行

毛佩琦,河北雞澤人,1943年生,毛遂後裔。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著有《明成祖史論》、《永樂皇帝大傳》等。

闖王故里行
闖王故里行

繞過這個大冢,走進這個村子叫永峰村(引鳳村),村子的制高點上有一座‘’九天聖母娘娘廟‘’但同時又供奉著‘’黑龍之神位‘’,看來廟小了,神的辦公場所也不寬敞,只能合署辦公了。

闖王故里行
闖王故里行

村口就是坐朝峁,相傳李自成牧羊時,將羊群像五丞四相文武百官一樣分班兩行,聽從他的調遣,放羊時在山峁上睡大覺;叫他出去拾草挖菜,他卻和一群夥伴在土堆上玩‘’坐朝‘’,叫眾人對他行三拜九叩之禮,此處即為其遺蹟。

闖王故里行
闖王故里行

在半山處,有姚雪垠題寫的‘’李自成故里‘’碑,可惜當時(2005年)是用水泥做的,早已龜裂縱橫,破敗不堪。

闖王故里行
闖王故里行

該村居然沒有一戶姓李,全姓馮,據村民講是為了避禍,怕株連而改姓的,也有說李姓被殺光了,馮姓為外來的,現已不可考。問正在收谷的老鄉李自成故居的位置,指在面前的溝下,因多年雨水沖刷,道路漫滅,加上溝深崖陡,只能繞到村子對面的山樑上往下照了幾張照片。溝底不遠處已被水庫所淹沒,據老鄉講,溝下原有十幾孔窯洞,早已殘敗坍塌。前年他在溝底窯前的山坡上挖出了過門石(條)和石碾石磨,已上交米脂縣文管所,那應當是李自成家的遺物。

闖王故里行
闖王故里行

往上走時,半山坡上有幾樹蘋果正熟了,紅紅的像紅燈籠掛滿了枝頭。嚮導高埃飛摘了幾個給眾人解渴,大家正在討論能不能摘時,蘋果的主人已發現了,看著人們手裡的蘋果只淳樸地說:‘’吃吧!只要別糟蹋了就行。‘’他們一家四口,正在山峁上挖土豆,約五十歲左右的陝北漢子。他在挖,老伴、兒媳和小孫女在撿,面前的土豆已堆成了一座小山,這就是他們一家的收穫和希望。我給孩子照了像,孩子沒有見過手機和照相機,很好奇,我把照的照片回放了一下,孩子很高興。她大約六歲左右,很漂亮,眼睛明亮的像一泓清水,她會成為新一代的"闖王‘’嗎?但願她能有個好的前途!

地裡長著幾個西瓜一樣的東西,按季節應不是西瓜,一問果然是當地的冬瓜,圓圓的和西瓜真像。

闖王故里行
闖王故里行

老鄉給我講起了李自成的奇聞異事,如數家珍,也不怕誤了挖土豆,就是陝北話我聽不太懂,但努力地分辨著,記憶著,捕捉著儘可能多的信息。對面‘’衣冠冢‘’下,高老師揮著手叫我上車。

闖王故里行
闖王故里行

依依不捨地告別了熱情、淳樸、勤勞的老鄉和可愛的小女孩,在夕陽的餘輝中結束了對闖王故里的探訪,思緒萬千,隨著彎彎曲曲,陡峭的山路一直回到了魚河,回到了米脂城……

闖王故里行

陝北這片深厚的黃土地,成就了闖王的豐功偉業,對故土的眷戀又限制了一代帝王應有的博大胸懷。

百年功過誰與論?

一捧黃土掩英豪!

闖王故里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