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和李雲迪都認為:童年的音樂教育一生受用!

李雲迪 音樂 樂器 藝術 北京羅蘭數字音樂教育 北京羅蘭數字音樂教育 2017-10-09

讓孩子學一門樂器,我們並不是指望他長大後成為一名演奏家或是一種職業,我們希望他理解這是一種精神的陪伴,一種生活的品味,培養一生的愛好。

學習一門樂器早已超越了學一個特長的範疇。從小到大的過程中,學會成長,學會去克服,學會勤奮,學會沉下心來,學會堅持夢想絕不二心,學會嚴謹,其實它更像是一種性格的磨練和喚醒。

莫扎特和李雲迪都認為:童年的音樂教育一生受用!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3歲起顯露出了音樂才能,4歲便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第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但他僅僅活了36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莫扎特從小就天賦異稟,彷彿是上帝賜予了他音樂的魔力。有一次,他父親教他姐姐瑪麗安娜彈練習曲時,他在旁邊玩。但是他姐姐怎麼也彈不好,3歲的莫扎特爬上去替姐姐彈,結果順利地彈了出來,他父親驚呆了。

他時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有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歲的莫扎特正在桌旁,父親問他在幹什麼,他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當他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看時,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這裡寫的一切是多麼正確而且是有含義的啊!”

1982年10月7日,李雲迪出生在重慶。小時候,他就是一名對音樂有著敏感天性的孩子。奶奶家有一臺收音機,那天,收音機里正播放朱明瑛的《回孃家》這首歌,小小的李雲迪才3歲,卻聽得十分入神,等奶奶關掉收音機時,李雲迪已經在哼唱歌中的旋律了。

莫扎特和李雲迪都認為:童年的音樂教育一生受用!

4歲時,父母應小云迪的要求買了架小手風琴作為他的生日禮物,並把他送入了重慶市少年宮手風琴班,師從譚健明老師。次年李雲迪就憑藉極高的音樂天賦和表現力順利通過手風琴的五級考核。1987年3月,李雲迪參加四川省少兒手風琴比賽,憑藉一首天真爛漫的《花兒與少年》奪得了第一名。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第一名。

9歲的時候,李雲迪開始跟但昭義教授學習鋼琴。但教授非常喜歡李雲迪這個孩子,對他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因為李雲迪學習鋼琴時非常專注,練習特別刻苦。

每天,放學回家後,他首先要完成當天的功課。然後,等到6點鐘,李雲迪才能歇一會兒,看看動畫片。從7點鐘開始練琴,他卻需要一直練到9點或9點30分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出去玩的時間。可以說,李雲迪的童年就是這樣度過的。

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李雲迪終於達到了他所要的那種音樂境地,這一點,在2000年10月17日的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賽上,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那一次,當李雲迪神態誠懇、坦率、明朗,坐到鋼琴前,透過十指,向人們再一次表現肖邦那種意境濃密的鋼琴語言時,所有鎂光燈都對準了他,所有人都向他投去了豔羨的目光。

剛過18週歲生日的李雲迪在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從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94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並獲得冠軍,從此開啟了他的作為鋼琴演奏家的職業生涯。

莫扎特和李雲迪都認為:童年的音樂教育一生受用!

童年打下的好音樂基礎,可一生受用,作為藝術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許多音樂家對此有過精闢的闡述。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才。"我國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在他所創辦的鼓樓幼稚園中,把音樂活動就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雨果說:“音樂、文字、數學是開啟人類智能的3把鑰匙。”目前有許多研究都證實,音樂學習活動對學齡前的幼兒在聽力、活動力、記憶力及數學能力上,都有極大的幫助,因此專家們普遍認為,從小接觸音樂,不但提升理解力、數學能力,學習語言的速度也能更快速。因此,讓音符成為家中的一員,讓孩子在音樂中朗朗而歌、翩翩而舞,並最終激發出更多的潛能。

音樂讓幼兒有感受力,性格穩定,從小 接觸音樂,更能提升幼兒智能的學習。音樂具有舒緩人心安撫情緒的作用。音樂中的高低快慢旋律、節拍所營造出的美妙情境,不僅豐富了幼兒的聽覺世界,也讓幼兒接觸到旋律中多元的音樂元素,進而提升幼兒智能的學習。

莫扎特和李雲迪都認為:童年的音樂教育一生受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