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的真相是什麼?

留學 人生第一份工作 大學 立思辰 立思辰留學 2019-07-14

去上大學,尤其是去國外上大學,是一件讓人又興奮又緊張的事!但面對全新的一段路程,也充滿忐忑!

立思辰留學表示,留學第一年,有哪些事越早明白越好?盤點留學要知道的13件事,看完你會回來謝我的!

留學的真相是什麼?

1.留學和高中、國內大學都不一樣

當然,你已經知道這一點了,或許也是你留學的原因,但你真正明白這個意思,也是你真正踏入美國大學才開始的。沒人會追著你寫作業,也沒人會追著你上課。

意思就是,你是一個大人了,要對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負責任,如果有啥事發生,也沒人會為你背鍋。

從留學上來說,意思就是,你的大學/留學生活過成什麼樣,其實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有人熱愛旅遊,在美國留學期間,遊遍了美國;有人要做學霸,在留學期間,每天泡圖書館,最後拿到獎學金;也有人想工作,積累經驗,在留學期間找了若干兼職;所以,你想把生活過成什麼樣?

2.熬夜真的很可怕

不管說得多好,外面的誘惑有多大,別信他們說的,因為凌晨5點還在敲電腦寫論文真的真的很痛苦!

真的,一點也不好玩,傷害很大,分數也不一定高,而且紅牛真的好難喝啊!

所以,不要把論文,作業都留在最後幾天,不要熬夜敲電腦!

3.人生規劃也是一樣

計劃總是最重要的工具,也不是說具體到每一項,只是說你要有自己的目標,為自己近期的努力定個方向。

到時候畢業的時候也不會太迷茫,因為你知道該往哪裡走。

4.但改變目標也是ok的!

讀本科或者讀研也算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你可能發現自己並不是很喜歡已經選的這條路。可能你選了化學專業,但快畢業了發現自己並不想幹和化學相關的工作。這是常有的事,不要氣餒。

人生計劃總是會改變,伴隨你的成長,你想要的東西也會不一樣。所以,只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積極去努力就行了。

5.第一年其實很重要

很多人都說第一年其實都是學些基本知識,沒啥重要的,湊合一下就過去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第一年沒有好的基礎,後面想拿到好成績將會更難,你的教授如果覺得你之前沒努力,也很可能不會幫你。而且有一些課程,在後續的選課中也會對第一年的成績有要求。

所以,不要輕視留學的第一年!

6.也有人居心叵測

對於有些人而言,“學生”尤其是“留學生”這個詞,就是一個目標,就是有利可圖的對象。

所以,不管是租房,購物,還是找兼職,都要時刻警惕,清楚自己的權益,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7.現實中不會有免費的午餐

雖然在大學,動不動就會有活動,免費吃午餐,免費發小禮物,免費活動,但在現實中,可不會有這些福利了。

所以,也珍惜學校的一切免費資源,例如就業中心,社團...

8.社交是你最好,也最壞的朋友

社交活動,是打開我們生活的大門,維繫著我們與朋友,家人的關係,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在享受這些的同時,也注意隱私,尤其是在找工作,或者入境的時候,不要讓社交毀了你的生活。

9.你的圈子會一直變化

不是說你從此就 會和以前的朋友斷了聯繫,而是說生活在繼續,你會不斷認識新的人,進入新的圈子,而你的朋友也一樣。

10.學生折扣是最好的朋友

當錢包緊張的時候,能省下一刀都是一個好消息!所以,出門帶著學生證,購物前多看看網站有啥活動…

11.有些事不做,你一定會後悔

大學是生活為數不多的時間,你可以不管那些責任,義務,沒時間的約束,任性地想做什麼事就去做。

所以,抓住每一個路過的機會,不管是一次潛水之旅,還是去野餐,去露營,去看日出,去衝浪,去享受生活。這些事情,會永久地成為你的過去,你留學生活的一部分。

留學的真相是什麼?

12.畢業也很燒錢

你知道那個所有人畢業都要穿的袍子和帽子嗎?其實不是你的,但你要為穿著那1小時花費不少銀子。

所以,為畢業多準備點銀子吧,雖然就那麼一會,但畢竟每個人都要穿著拍照,否則畢業也就毫無意義了,不是嗎?

13.工作/實習經驗很有用

現如今,很少有公司會只看你的學歷就決定聘你了,所以工作經驗真的很有用。

多參加一些相關的活動,積累經驗,到時候你的簡歷脫穎而出的機會也會大大提高。

另外,多參加一些活動,積累相關的經驗同樣可以幫你體驗工作,看清楚自己未來到底想幹什麼工作。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想幹什麼,可以在上學期間多體驗幾種。

留學生如何開始職業規劃

“規劃”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就像我們每學期開課老師都會給Syllabus,讓大家知道一個學期的安排,有幾次考試、幾次小測,Project佔總成績的%,這樣小夥伴們就知道應該在哪裡花時間,勁兒該如何使。

職業規劃也是一樣,如果能對Offer背後的努力和時間有了解和規劃,有的放矢,就能事半功倍。

對於大多數同學而言,本科有4年,研究生有1-2年,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很少有人逼著小夥伴們做“職業規劃”,因為它看起來永遠沒有要Due的作業和考試“Urgent”,於是被很多同學們忽略了。在幫小夥伴們找工作的過程中,我親眼見過很多類似下面的例子:

1. 有些小夥伴到了大四或者研究生快畢業,才發現需要考慮找工作,但上學期間光顧著享受大學生活,沒有充分準備,想寫一份簡歷發現自己好像什麼經歷可以寫。

2. 有些小夥伴有找工作的意識,也想早點開始做準備,平日裡有社團、各種組織的活動或者實習,但問題在於,快畢業要找工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還是很困惑,不知道應該找什麼樣子的工作。之前的經歷放到簡歷上很豐富,但缺乏重點。

3. 還有很多小夥伴很迷茫,和我說選校選專業基本都是爸爸媽媽幫忙做的決定,找工作要自己探索選擇就感覺很無助,不知道該從哪開始。

4. 還有的朋友們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恭喜恭喜!)但做了一段時間卻發現自己非常不喜歡,於是重新開始了Career Path尋覓之旅。

我曾經做過的問卷調查顯示,95%以上的小夥伴都遇到過上面4種情況的至少一種,所以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想法或者疑惑,別擔心,歸其原因,就是卡在規劃這一步,或者規劃沒做好。所以在看簡歷、面試等等我們熟知的內容之前,我建議小夥伴們從規劃部分開始,定好方針。

職業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弄清楚自己的職業選擇,未來究竟想做什麼。當然,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朋友們甚至工作10年多還是有這些疑問,但你會在探索中不斷有新的發現。因此,這個過程越早開始越好。

我該怎麼知道自己未來究竟想做什麼?這是很多人在開始摸索職業道路時的疑問。很多小夥伴陷入了迷茫,因為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想做什麼。這個問題因人而異,我雖然不能直接告訴小夥伴,但可以給大家分享幾個方法,幫你回答這個二十多歲最難回答的問題:我未來究竟想做什麼?

1)意識到尋找Career Path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很多小夥伴會有一個誤解,以為自己在某個時刻會突然醒悟自己應該做什麼。但事實上,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對所有人都一樣。生活在不斷變化,你的想法也在不斷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不斷嘗試、失敗、做出新的決定。有了這個心理預期,就不要再沮喪於自己還不知道要做什麼。

2)開始瞭解各行各業

職業選擇是自己和職業匹配的過程,所以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一定要對行業有一定的認識。大家可以從在網上搜索查閱,或者和自己感興趣領域的過來人交流開始,然後進一步深入瞭解學習。

3)瞭解自己

瞭解了各行各業的工作內容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包括性格、優缺點等等,這樣在選擇的時候才能揚長避短。

比如不善與人打交道的人沒法成為好的銷售,不喜歡對著電腦的朋友沒法做程序員。大家可以和熟悉自己的人,比如家人朋友老師,開誠佈公地討論這些問題。或者在網上做一些Personality Test。這是一個自我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很有趣,但有時你聽到的答案未必符合預期,所以大家也一定要Be Open-minded。

4)多與人交流

和過來人交流是探索職業發展最高效的方法之一,一是因為他們有經驗,很可能經歷過你現在的困惑,也嘗試過你將要進行的摸索,所以和他們交流可以幫你少走彎路;第二是他們可以針對你的問題幫你出謀劃策。

除了行業知識,你還可以和他們探討選擇這個行業的原因,他們遇到的挑戰,或者現在的他們會給10年前的自己的建議,說不定對你也會有醍醐灌頂的時刻。

5)跳出舒適區,不要害怕失敗

或許你嘗試的事物還不夠多,所以沒法確定自己適合的職業。勇敢地跳出舒適區去做嘗試,你會有一些從未有過的想法,發現還有很多選擇等著你。當然,在尋找自己究竟想做什麼的過程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人都是討厭失敗的,我非常理解小夥伴們。但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所以,趁年輕不怕失敗,因為年輕失敗的成本低,通過不斷的失敗來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

6)行動起來

想的再多,不如付出實際行動。比如如果你想了解金融市場,可以開始創建自己的投資組合;想做程序員,可以開始學一種代碼語言。而且,這也是一種嘗試,能夠幫你找到你可能想要什麼,排除掉你不想要的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