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

你曾經孤獨過嗎?

孤獨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是否聽一首淡淡憂傷的歌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還是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壓力,負力前行?

高中時,我曾迷茫過,憂傷過……後來我明白,孤獨是一場終身的修行。

曾經的你是否害怕孤獨

高中時我有個舍友,特別喜歡聽鄭鈞的歌。那時候,我們喜歡聽任賢齊的《心太軟》,羽泉的《奔跑》《最美》。不小心暴露了年紀。

然而,舍友卻喜歡鄭鈞。她每天耳機裡放的都是鄭鈞的歌,心情好的時候在宿舍大聲唱《灰姑娘》、《赤裸裸》。

鄭鈞的歌在一眾流行音樂裡,顯得與眾不同。他異常獨特的懶洋洋的哼唱唱腔,聲嘶力竭卻不絕望,批判現實主義卻有正能量。在異常忙碌的高中生活中,鄭鈞的聲音成為我們尋求自由的寄託。

高三的生活單調又辛苦,白天三點一線,晚上開著手電筒熬夜讀書。我們一般都會約個同步調的小夥伴一起上課、吃飯、上廁所,能夠在奮戰的路上給自己找一個溫暖的依靠。

而舍友經常獨自一人吃飯、上課、回寢室等,在那個都搭伴學習的同學中,就顯的有些“孤僻”。

"

你曾經孤獨過嗎?

孤獨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是否聽一首淡淡憂傷的歌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還是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壓力,負力前行?

高中時,我曾迷茫過,憂傷過……後來我明白,孤獨是一場終身的修行。

曾經的你是否害怕孤獨

高中時我有個舍友,特別喜歡聽鄭鈞的歌。那時候,我們喜歡聽任賢齊的《心太軟》,羽泉的《奔跑》《最美》。不小心暴露了年紀。

然而,舍友卻喜歡鄭鈞。她每天耳機裡放的都是鄭鈞的歌,心情好的時候在宿舍大聲唱《灰姑娘》、《赤裸裸》。

鄭鈞的歌在一眾流行音樂裡,顯得與眾不同。他異常獨特的懶洋洋的哼唱唱腔,聲嘶力竭卻不絕望,批判現實主義卻有正能量。在異常忙碌的高中生活中,鄭鈞的聲音成為我們尋求自由的寄託。

高三的生活單調又辛苦,白天三點一線,晚上開著手電筒熬夜讀書。我們一般都會約個同步調的小夥伴一起上課、吃飯、上廁所,能夠在奮戰的路上給自己找一個溫暖的依靠。

而舍友經常獨自一人吃飯、上課、回寢室等,在那個都搭伴學習的同學中,就顯的有些“孤僻”。

劉若英,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舍友喜歡獨處,她在自己的世界裡暢遊。她內心豐富而強大,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她既能獨處,也能和我們相處。她不參與宿舍之間的矛盾,又能與每個人都能微笑處之。

有次我因為女生之間的小矛盾苦惱,當時覺得迷茫無助又孤獨,彷彿天地間沒有比這更大的事情。一個人鬱鬱寡歡,也很難見笑容。

有一天晚上,宿舍只有我們兩個人。舍友難得的和我談心,她教授我獨處之道。

她說,你要學會一個人自己玩。

啊,怎麼自己和自己玩?

很容易的,你聽音樂看書,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哦。我裝作聽懂的樣子。

可其實我一點也不懂。我不知道怎樣獨處,也不知道如何變得內心強大,能夠以雲淡風輕地態度應對事情。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的懷裡孤單》中寫道:“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它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人,就必定孤獨,也不會因為有人陪伴就必定圓滿。”

孤獨感對她來說並不意味著痛苦,她喜歡這種自己跟自己相處的狀態。

喜歡獨處的人,思想自由

她兩歲時與父母分開,從小跟著祖父母生活。家裡沒有其他年輕人,她習慣一個人在房間裡天馬行空的亂想,或者在大衣櫃裡玩扮家家的遊戲。

她從來沒有覺得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害怕,這是她從小就習慣的事,類似於一種生活本能。

她大學時獨自一人去美國讀書,也很享受一個人租房的生活,自由沒有束縛。之後,她做助理出唱片演戲,也喜歡一個旅遊逛街看電影。她覺得約人的話,會遇見各種可能得突發狀況。比如協調時間,人到不了,約會不滿意等等。因為天性不喜歡麻煩人,所以乾脆一個人更好。

劉若英認為,一個人的旅遊,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尤其是在語言不通的國家,更能鍛鍊自己獨立處事的能力。

她說很多人不喜歡一個人出去旅遊,甚至認為那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可是練習獨處的話,那真是不錯的建議。

"

你曾經孤獨過嗎?

孤獨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是否聽一首淡淡憂傷的歌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還是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壓力,負力前行?

高中時,我曾迷茫過,憂傷過……後來我明白,孤獨是一場終身的修行。

曾經的你是否害怕孤獨

高中時我有個舍友,特別喜歡聽鄭鈞的歌。那時候,我們喜歡聽任賢齊的《心太軟》,羽泉的《奔跑》《最美》。不小心暴露了年紀。

然而,舍友卻喜歡鄭鈞。她每天耳機裡放的都是鄭鈞的歌,心情好的時候在宿舍大聲唱《灰姑娘》、《赤裸裸》。

鄭鈞的歌在一眾流行音樂裡,顯得與眾不同。他異常獨特的懶洋洋的哼唱唱腔,聲嘶力竭卻不絕望,批判現實主義卻有正能量。在異常忙碌的高中生活中,鄭鈞的聲音成為我們尋求自由的寄託。

高三的生活單調又辛苦,白天三點一線,晚上開著手電筒熬夜讀書。我們一般都會約個同步調的小夥伴一起上課、吃飯、上廁所,能夠在奮戰的路上給自己找一個溫暖的依靠。

而舍友經常獨自一人吃飯、上課、回寢室等,在那個都搭伴學習的同學中,就顯的有些“孤僻”。

劉若英,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舍友喜歡獨處,她在自己的世界裡暢遊。她內心豐富而強大,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她既能獨處,也能和我們相處。她不參與宿舍之間的矛盾,又能與每個人都能微笑處之。

有次我因為女生之間的小矛盾苦惱,當時覺得迷茫無助又孤獨,彷彿天地間沒有比這更大的事情。一個人鬱鬱寡歡,也很難見笑容。

有一天晚上,宿舍只有我們兩個人。舍友難得的和我談心,她教授我獨處之道。

她說,你要學會一個人自己玩。

啊,怎麼自己和自己玩?

很容易的,你聽音樂看書,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哦。我裝作聽懂的樣子。

可其實我一點也不懂。我不知道怎樣獨處,也不知道如何變得內心強大,能夠以雲淡風輕地態度應對事情。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的懷裡孤單》中寫道:“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它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人,就必定孤獨,也不會因為有人陪伴就必定圓滿。”

孤獨感對她來說並不意味著痛苦,她喜歡這種自己跟自己相處的狀態。

喜歡獨處的人,思想自由

她兩歲時與父母分開,從小跟著祖父母生活。家裡沒有其他年輕人,她習慣一個人在房間裡天馬行空的亂想,或者在大衣櫃裡玩扮家家的遊戲。

她從來沒有覺得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害怕,這是她從小就習慣的事,類似於一種生活本能。

她大學時獨自一人去美國讀書,也很享受一個人租房的生活,自由沒有束縛。之後,她做助理出唱片演戲,也喜歡一個旅遊逛街看電影。她覺得約人的話,會遇見各種可能得突發狀況。比如協調時間,人到不了,約會不滿意等等。因為天性不喜歡麻煩人,所以乾脆一個人更好。

劉若英認為,一個人的旅遊,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尤其是在語言不通的國家,更能鍛鍊自己獨立處事的能力。

她說很多人不喜歡一個人出去旅遊,甚至認為那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可是練習獨處的話,那真是不錯的建議。

劉若英,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歌手宋冬野也是喜歡獨處的人。對於創作人來說,獨處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宋冬野說,他最長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是兩個月。那時他和女朋友分手,奶奶去世,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期。他每天在家,醉生夢死,吃飯點外賣,死都不肯下樓。也正是那段獨處的時光,他寫了五六首歌,收在《安定橋北》這張專輯裡。

當你學會獨處,就是與自己和解,重新認識自己。獨處的人,內心強大,思想自由,不需要從眾,可以自我。

有了獨處的能力,才有愛的能力

獨處是需要練習的,同樣的相處也需要練習。靈魂大師奧修說過:有了獨處的能力,才有愛的能力。

只有那些獨處能力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人的內心深處---而不會出現急著佔有對方,不會急著依賴對方,不會將對方限制成靜物,也不會著魔般的需要對方。

有的人擅長獨處,而有的人擅長相處,其實獨處和相處兩者是互利共生的。繁忙的人際相處需要有獨立的時間與空間,讓心靈沉澱下來。而看似“孤僻”的人需要練習怎樣與他人打交道,既要適應別人進去你的生活,又到保持獨處的習慣和模式。

獨處已烙印在奶茶靈魂中,但是婚姻和即將到來的孩子,讓她感到一絲擔憂,她害怕自己不適應未來的生活,也怕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被打破。

"

你曾經孤獨過嗎?

孤獨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是否聽一首淡淡憂傷的歌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還是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壓力,負力前行?

高中時,我曾迷茫過,憂傷過……後來我明白,孤獨是一場終身的修行。

曾經的你是否害怕孤獨

高中時我有個舍友,特別喜歡聽鄭鈞的歌。那時候,我們喜歡聽任賢齊的《心太軟》,羽泉的《奔跑》《最美》。不小心暴露了年紀。

然而,舍友卻喜歡鄭鈞。她每天耳機裡放的都是鄭鈞的歌,心情好的時候在宿舍大聲唱《灰姑娘》、《赤裸裸》。

鄭鈞的歌在一眾流行音樂裡,顯得與眾不同。他異常獨特的懶洋洋的哼唱唱腔,聲嘶力竭卻不絕望,批判現實主義卻有正能量。在異常忙碌的高中生活中,鄭鈞的聲音成為我們尋求自由的寄託。

高三的生活單調又辛苦,白天三點一線,晚上開著手電筒熬夜讀書。我們一般都會約個同步調的小夥伴一起上課、吃飯、上廁所,能夠在奮戰的路上給自己找一個溫暖的依靠。

而舍友經常獨自一人吃飯、上課、回寢室等,在那個都搭伴學習的同學中,就顯的有些“孤僻”。

劉若英,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舍友喜歡獨處,她在自己的世界裡暢遊。她內心豐富而強大,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她既能獨處,也能和我們相處。她不參與宿舍之間的矛盾,又能與每個人都能微笑處之。

有次我因為女生之間的小矛盾苦惱,當時覺得迷茫無助又孤獨,彷彿天地間沒有比這更大的事情。一個人鬱鬱寡歡,也很難見笑容。

有一天晚上,宿舍只有我們兩個人。舍友難得的和我談心,她教授我獨處之道。

她說,你要學會一個人自己玩。

啊,怎麼自己和自己玩?

很容易的,你聽音樂看書,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哦。我裝作聽懂的樣子。

可其實我一點也不懂。我不知道怎樣獨處,也不知道如何變得內心強大,能夠以雲淡風輕地態度應對事情。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的懷裡孤單》中寫道:“孤獨感是與生俱來的,它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人,就必定孤獨,也不會因為有人陪伴就必定圓滿。”

孤獨感對她來說並不意味著痛苦,她喜歡這種自己跟自己相處的狀態。

喜歡獨處的人,思想自由

她兩歲時與父母分開,從小跟著祖父母生活。家裡沒有其他年輕人,她習慣一個人在房間裡天馬行空的亂想,或者在大衣櫃裡玩扮家家的遊戲。

她從來沒有覺得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害怕,這是她從小就習慣的事,類似於一種生活本能。

她大學時獨自一人去美國讀書,也很享受一個人租房的生活,自由沒有束縛。之後,她做助理出唱片演戲,也喜歡一個旅遊逛街看電影。她覺得約人的話,會遇見各種可能得突發狀況。比如協調時間,人到不了,約會不滿意等等。因為天性不喜歡麻煩人,所以乾脆一個人更好。

劉若英認為,一個人的旅遊,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尤其是在語言不通的國家,更能鍛鍊自己獨立處事的能力。

她說很多人不喜歡一個人出去旅遊,甚至認為那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可是練習獨處的話,那真是不錯的建議。

劉若英,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歌手宋冬野也是喜歡獨處的人。對於創作人來說,獨處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宋冬野說,他最長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是兩個月。那時他和女朋友分手,奶奶去世,正處於人生的低潮期。他每天在家,醉生夢死,吃飯點外賣,死都不肯下樓。也正是那段獨處的時光,他寫了五六首歌,收在《安定橋北》這張專輯裡。

當你學會獨處,就是與自己和解,重新認識自己。獨處的人,內心強大,思想自由,不需要從眾,可以自我。

有了獨處的能力,才有愛的能力

獨處是需要練習的,同樣的相處也需要練習。靈魂大師奧修說過:有了獨處的能力,才有愛的能力。

只有那些獨處能力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人的內心深處---而不會出現急著佔有對方,不會急著依賴對方,不會將對方限制成靜物,也不會著魔般的需要對方。

有的人擅長獨處,而有的人擅長相處,其實獨處和相處兩者是互利共生的。繁忙的人際相處需要有獨立的時間與空間,讓心靈沉澱下來。而看似“孤僻”的人需要練習怎樣與他人打交道,既要適應別人進去你的生活,又到保持獨處的習慣和模式。

獨處已烙印在奶茶靈魂中,但是婚姻和即將到來的孩子,讓她感到一絲擔憂,她害怕自己不適應未來的生活,也怕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被打破。

劉若英,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但人生的旅途就是即便你買對了票上對了車,還是有想跳下車的衝動。就不要再糾結於將要發生的,好好珍惜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奶茶談到兩人相處之道:真正成熟而美好的關係是--即使兩人暫時無話可說也無所謂,相對無言,就暫時沉默,可以靜靜地躺在對方的懷裡孤獨,這是兩個人信任的極致表現,也是最高境界。

奶茶和丈夫鍾小江相處時,遵循給彼此獨立空間的原則。她們兩人的事業是獨立的,也留充分的空間給彼此。就算在家裡,兩人彼此都有書房,給予對方充分獨處的空間,彼此尊重和理解,相互關愛。結婚多年,兩人的婚姻幸福甜蜜。

書中有一些觀點我是很贊同的,譬如:

“我遇到事情總是先假設最壞的狀況,但如果事情最後沒我想得那麼糟,就會覺得自己賺到了。但如果,事情跟我想的一樣糟,就會覺得,OK啊,反正最壞的狀況都設想過了,再糟糕的情況都做過沙盤推演了,我可以應付得了。”

奶茶說她是極度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她總是先假設最壞的狀況,我聯想到自己處事方式也是如此,原來我也是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奶茶《後來》、《為愛痴狂》等伴隨著我的整個青春,每次KTV她的歌也是必點之一。聽過她的歌看過她演的戲,但都隔著一層熒屏,梳離不真實,但讀過她的書後,卻彷彿她在和我對話,她是真實的率性的可愛的。

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在繁忙的生活中,獨處能帶來安靜的空間,給人靈感,能夠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獨處的人也能處理好婚姻關係。再親密的愛人,彼此也要有獨立的空間。兩人相對無言,但也能靜靜躺在你的懷裡孤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