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力懸殊極大:劉仁軌是如何用170艘戰船擊敗日本1000艘戰船的?

(說歷史的女人——第750期)大唐時期,名將如雲,帥才輩出。後人多有爭論誰是大唐第一名將,誰是第一名帥?關於名將,自有許多排行榜可以參考,比如十八條好漢或者五虎將之類,至於名帥則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軍神李靖最為著名,其次是李世民等。不過這只是就陸戰而論,若論到水戰,甚至是海戰,誰是大唐第一名帥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唐朝時,有一人曾率170艘戰船,大敗日軍(也稱倭軍)1000艘戰船,大唐海戰第一名帥,非他莫屬!那麼此人誰?他是如何大敗日軍的?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勢力懸殊極大:劉仁軌是如何用170艘戰船擊敗日本1000艘戰船的?

一、他曾經惹惱李世民,得罪李義府

這位大敗日軍的名帥叫劉仁軌(601年—685年),字正則,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縣張市鎮)人。他是漢章帝劉炟之後。劉仁軌生逢隋末亂世,少年時家境貧困,但他喜歡讀書、習武,以其學識受到世人關注。

在他青年時期(當時唐朝已經建立),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進入仕途。當時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向朝廷起草奏疏議論國事,他聞知劉仁軌才學出眾,於是把他寫的草稿拿給劉仁軌看,讓他潤潤色。劉仁軌拿起文稿修改了幾句話,任瑰一看,大為欣賞。於是推薦他當了個息州參軍,這個官職在唐代是很低微的,大概在九品至七品之間。

不久後,劉仁軌被調為陳倉縣尉。當時,那裡有位叫魯寧的人,官至折衝都尉,此人專橫跋扈,貪贓枉法,歷任陳倉縣官都拿他沒辦法。因為在古代,官大一級壓死人,魯寧是四品武官,估計跟朝廷也是有關係的人,權勢很大,豈能把這幫七品縣官看在眼裡?所以他目無國法,經常在陳滄縣為所欲為。

但性格耿直的劉仁軌上任後,鐵面無私,管你有什麼後臺背景,若犯國法,一律嚴懲。於是他先是告誡魯寧規矩點,不得胡來。但魯寧滿不在乎,就當沒聽見一樣,仍凶暴蠻橫如故。後來劉仁軌找機會將之帶到縣衙大堂,用刑杖直接將他打了個徹底死。

州里的官員將此事稟告朝廷,唐太宗大怒,“一個縣尉竟如此大膽,打死了我的折衝都尉,豈有此理!”於是把劉仁軌召進朝廷責問。劉仁軌在李世民跟前不卑不亢,他說:“魯寧目無國法,還侮辱我,殺之又有何罪?”太宗認為劉仁軌剛毅正直,不僅不加懲處,反而提拔他為咸陽縣丞。

貞觀十四年(640年)秋,太宗準備到同州(今陝西渭南)圍獵。當時秋收還沒有結束,劉仁軌上表勸阻。太宗於是下詔誇讚他說:“你的職位雖低,但竭盡忠誠以奉事國家,所論之事,朕都十分讚賞。”不久,劉仁軌被授為新安縣令,累官至給事中。

劉仁軌雖為官清廉剛正,但他的耿直的性格還是遭到了一些奸佞之輩的嫉恨,比如唐高宗時在朝中十分得寵的中書侍郎李義府。公元659年,劉仁軌因處理“畢正義案”得罪李義府,被貶為青州刺史。660年,高宗發兵征討百濟,劉仁軌奉命督海運。李義府在明知時機不當的情況下,強行督促他出海。結果,船隊在途中遇到暴風沉沒,死傷嚴重。

勢力懸殊極大:劉仁軌是如何用170艘戰船擊敗日本1000艘戰船的?

朝廷派監察御史袁異式立案調查這件事。結案後,李義府想陷害劉仁軌,便趁機對高宗說:“我軍受損乃劉仁軌之過,不斬此人,無法向百姓交代。”但朝中不少人替劉仁軌說情,比如源直心(舍人、尚書左丞)就仗義執言道:“海風暴起,非人力所能預料,豈可怪罪劉將軍乎?”高宗也是個明白人,並沒有將劉仁軌斬首,只是將他免職,讓他以布衣身份隨軍。隨後李義府又暗示郎將劉仁願找藉口殺死他,但劉仁願也認為劉仁軌是忠良之輩,不忍殺之。

劉仁軌很長壽,跟後來的四朝元老郭子儀一樣,也活了84歲,不過他比郭子儀更牛,他歷時五朝,並且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都做到了宰相。然而他一生最被後人稱頌的是,他曾做為主帥率領唐軍大敗日本海軍的輝煌戰績,此戰他以少勝多,以170艘戰船的軍力打敗日軍1000艘戰船,奠定了他大唐海戰第一名帥的地位。下面咱們來具體看看這場戰爭。

二、中日海戰的背景

因為此次戰役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在歷史上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也是東北亞地區已知較早的一次具有國際性的戰役,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所以有必要介紹一下戰爭背景。

勢力懸殊極大:劉仁軌是如何用170艘戰船擊敗日本1000艘戰船的?

早在公元4世紀時,朝鮮半島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即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小國並存。跟中國的三國時期一樣,朝鮮半島三國為了爭奪統治地位,也是互相打殺,戰事不斷。後來,高句麗、新羅聯合起來對付百濟,於是百濟就向日本求助(當時的日本被中國稱為倭國,“日本”是到公元701年才開始用的國名,為敘述方便起見,本文統稱日本)。這樣本來就覬覦朝鮮半島的日本便順理成章地登陸朝鮮,並企圖建立自己的統治勢力。所以自公元4世紀60年代,日本大和政府就開始了對朝鮮半島的侵略擴張。

後來隨著唐朝的崛起,朝鮮三大政治勢力開始向唐朝稱臣,唐朝同高句麗、百濟、新羅是冊封關係,這三個小國相當於唐朝的附屬國。但不久,朝鮮半島衝突不斷升級,高句麗與百濟又聯合起來進攻新羅,於是新羅向唐朝求援。唐朝開國名將李勣力勸唐太宗出征討伐高句麗。此次戰爭,唐太宗率軍攻克高句麗十座城池,斬殺高句麗兵四萬多人。但隨著冬天的到來,唐軍將士無法適應當地寒冷的冬季,後勤運輸也因寒冷的冬季受到嚴重影響,最終唐太宗被迫班師。

655年(高宗永徽六年),朝鮮半島再起事端,新羅國又向唐朝告狀,說高句麗、百濟同靺鞨聯合欺負它,已攻取新羅三十多城。唐廷下詔勸和,可對方不予理睬。於是大唐朝廷於660年派左衛大將軍蘇定方等人率兵攻討百濟。此戰大勝,“平其國王部三十七郡、三百城,戶七十六萬”,戰後,唐朝在百濟設熊津、馬韓等五個都督府以管轄。

滅百濟後,唐朝大軍回師中土,留下郎將劉仁願率數千唐兵留守百濟都城。唐朝又派左衛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但王文度在赴任半途中病死,於是朝廷下詔以劉仁軌代之。

661年,百濟王扶余義慈的堂弟鬼室福信專權,他本來已經歸降唐軍,但當他看到唐軍主力回國,頓生反叛之心,於是與一個叫道琛的和尚聯手,在周留城聚眾造反,不久百濟人紛紛起兵響應。後來百濟叛軍就攻打劉仁願,幷包圍了百濟都城。

為了解救劉仁願,唐廷下詔,任劉仁軌為統兵元帥,領王文度舊部並與新羅軍配合攻伐百濟叛軍。唐朝和新羅聯軍一路追殺,攻破和尚道琛建起的兩座巨大兵壘,擊退百濟軍,劉仁軌同劉仁願會合。

第二年,朝廷再次派蘇定方進攻高句麗,唐軍圍困高句麗都城平壤多日之後,由於沒有及時得到新羅的援助,再加上天降大雪,嚴寒的天氣再次幫了高句麗的忙,無法適應大雪酷寒的唐軍再次被迫撤軍。

七十多歲的老將蘇定方回師之後,劉仁軌則上表朝廷請求允許他堅守百濟,因為他明白,如果軍隊全部撤走,唐朝對朝鮮半島的用兵則會前功盡棄,百濟定將死灰復燃。唐高宗肯定了劉仁軌的建議,讓他繼續留在百濟城堅守。

劉仁軌在百濟不敢鬆懈,他厲兵秣馬,不想被動防守,選擇了主動出擊。他先發制人,把目標直接對準百濟權臣鬼室福信修建的真峴城(今韓國鎮岑縣),他在一天夜裡出奇兵,對真峴城突然襲擊,一舉攻下,此舉打通了通往新羅的糧道,解決了軍隊的後顧之憂,在戰略上贏得了先機。

之後,百濟發生內亂。當時的百濟王是扶余豐,他對長期專權的堂叔鬼室福信早已不滿,又懷疑他要篡權,於是發動政變將其殺死。劉仁軌決定趁百濟內亂之時對之發動攻勢。百濟王扶余豐聞知唐軍聯合新羅軍來攻,於是急忙派遣使者到日本和高句麗求援。

公元663年,倭國將領毛野稚子率二萬七千人攻打新羅,唐朝派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軍渡過渤海與劉仁軌會師。唐軍士氣大振,準備迎擊日本和百濟聯軍。這時,眾將討論進攻目標,有人建議先攻打水陸交通樞紐加林城,劉仁軌說:“加林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不可取;而周留城,是敵巢,敵軍頭目都集聚在那裡。如果攻克周留城,其餘各城則不戰而勝。”於是決定攻打周留城。

按照唐軍部屬,唐、新聯軍分水陸兩路攻擊。孫仁師、劉仁願及新羅國王金法敏率領陸軍進發,劉仁軌則率水軍沿著熊津、白江進軍。

勢力懸殊極大:劉仁軌是如何用170艘戰船擊敗日本1000艘戰船的?

​663年八月,劉仁軌水軍率先行至白江口,遇到了日本水軍。8月27日,劉仁軌率領的唐朝、新羅聯軍與日本、百濟聯軍在白江口海面上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水戰。唐朝、新羅聯軍以唐軍為主,以下簡稱唐軍;日本、百濟聯軍以日軍為主,以下簡稱日軍。

當時日軍共42000人,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有13000人,戰船僅有170多艘,唐軍在人數和戰船上均處於明顯的劣勢,但劉仁軌毫不怯懦,志在必得。他看到日本戰船雖多,但排兵佈陣沒有章法,而在海面上胡亂地聚集在一起;而劉仁軌則把唐軍戰船佈置的嚴整有序,氣勢恢弘。

開始,日軍以自己數量上的優勢,向唐軍發動猛攻,但其進攻混亂,沒有章法,幾回較量下來,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倒是被唐軍打得暈頭轉向。最後都慌忙撤回,又亂七八糟擠在一起。這時,劉仁軌想,乾脆來個直接的,也不跟對方耗時間了,於是他仿效三國時的赤壁之戰,也來了一次火攻。唐軍對準日軍戰船火箭連發。因為對方戰船全擠在一起,各船之間連回旋餘地都沒有,別說衝擊了,連逃跑都困難。日軍戰船被大火圍住,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敵船被焚燬400多艘,敵人被燒死殺死淹死者甚眾,唐軍大獲全勝。

勢力懸殊極大:劉仁軌是如何用170艘戰船擊敗日本1000艘戰船的?

此戰,雖然唐軍戰船在數量上處絕對下風,但隋唐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已經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堅,設計精良,日本的兵船與之相比,自然粗糙簡陋;加上日軍兵將甲冑質量又不好,唐軍箭雨之下,日軍當然一觸即潰。

百濟和日軍在海上大敗,陸軍也抗不住唐、新聯軍的進攻,被殺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百濟國王扶余豐脫身逃走,所佩寶劍被繳獲。周留城內的百濟王子扶余忠勝、扶余忠志率領自己的兵眾及日軍全部投降。

攻滅百濟之後,劉仁軌又對百濟進行了重建工作,他重新登記戶籍,設置官署屬吏,開闢道路,建設村莊,修復堤壩塘堰,救濟貧困人家,鼓勵農業生產,替他們建立土地神廟,使百濟的民眾重新安居下來。劉仁軌接著又開始了籌劃平定高句麗的行動。

白江口海戰,唐朝水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兵力、船艦皆數倍於己的日本水軍打得大敗,堪稱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唐朝此戰的勝利,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此次大戰之後,日本徹底對唐朝服了,為使自己強大起來,此後日本數百年間不斷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學習。直到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近一千年間,日本未敢再對中國挑戰。

劉仁軌做為大唐的功勳之臣,做為大唐海戰史上的一位名帥,歷史應該記住!

參考資料:《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五·東夷》《通鑑紀事本末》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