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話說當年關羽身死,劉備可以說是氣急敗壞,但是可能是軍事上沒有準備好,劉備並沒有第一時間發兵孫吳。說來也是,關羽剛剛死,蜀中兵士之氣肯定低下,這個時候出兵,肯定戰鬥力各方面不行。同時,對於古代來說,軍事上的大行動,一定需要各方面的全力配合,比如糧草調集,比如後勤準備,比如戰車、戰甲以及兵器準備。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關羽

所以,在221年,即關羽身死兩年後,劉備稱帝三個月後,發四萬精兵東征孫吳。由此開啟了三國中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夷陵之戰。

我們都知道,夷陵之戰的結局是劉備大軍全軍覆沒,鎮守江北的黃權大軍僅2萬人不得已投降曹操,而劉備帶出去的謀士武將幾乎全部戰死,劉備僅以身免!這樣的結局,我想劉備當初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但是歷史是條單行道,劉備方面元氣大傷,導致後期諸多方面都有心無力。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夷陵之戰

當初,劉備剛剛出徵的時候,曾經攻佔了秭歸,並打出了一定的戰績,但是這個時候陸遜大軍開始有預謀的後撤,一直到夷道、猇亭一帶才停止。而這個時候,劉備大軍好像卻並沒有看出陸遜方面的意圖。

想那劉備大軍五萬多人,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巫峽、建平、夷陵的大山之中,而陸遜大軍背靠平原,死守關口。對於這樣一個形式,陸遜大軍的意圖可以說是相當明顯了,目的就是讓劉備大軍受大山限值,不管是軍事佈局,還是物資調配還是陣地防禦都大打折扣。怎麼說呢?

首先,在大山之中,要想作戰,則大軍無法展開陣型,只能打小型戰役,游擊戰役。其次,山地之中物資運輸和存儲都十分麻煩,這樣的後勤保障無疑是給諸葛亮增加負擔,無疑是給後方的蜀國增加賦稅負擔。最後,山地之中,安營紮寨無法做到集中化,無法展開軍營式防禦或者說城樓型防禦陣勢,而只能採用分散式駐紮,還得特意選擇山間空地,靠近水源的地方。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古代軍營

同時,一旦駐紮,則必須考慮敵軍突襲的防禦問題,所以,這樣一個部署雖說是無奈之舉,但卻實在不是長久之計啊。

到了兩軍相持階段的時候,劉備亦沒有果斷決策,而是採取了疑兵之計,讓8000人的部隊陣前紮營,希望能夠引蛇出洞,而後自己伏兵出擊,三面夾擊!可惜的是陸遜一直都沒有上鉤。而後劉備為了引戰,更是下三濫的招式都用盡了,但是陸遜還是不上套。

而面對這種情況,劉備居然消極駐防,打算到秋天再進攻。這實在是一個愚蠢的方案,既然這一次沒能讓對方出戰,那等到秋天敵人就會出戰嗎?白白等上好幾個月,耗費的只會是自己的後方力量,並且挫敗的是自己兵士的銳氣,雖然有一身的力氣,卻沒有地方使勁。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戰船

同時,因為三峽地域水流湍急,而陸軍方面沒有寸進,加之孫吳方面水軍積極防禦,劉備的水軍也沒有辦法東進。而值此之時,正是七八月的炎熱時期,劉備令水軍上岸,駐紮防暑。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劉備早就已經喪失了先機,同時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丟失。劉備大軍註定失敗。


那麼,劉備大軍就註定失敗,註定全軍覆沒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劉備依舊還有勝利的機會,並且還有將孫吳全盤推翻的機會!那麼,具體應該怎樣部署怎樣實施呢?

首先,積極防禦:

既然劉備已經將五萬大軍駐紮在長達幾百裡的大山之中,必定兵力分散,防禦力和攻擊力都大打折扣,那麼可以想象,陸遜一定會見縫插針,或者說各個擊破。所以,劉備必須要建立可靠的防禦機制,包括派斥候積極打探敵軍軍情動向;包括安排巡邏放哨等。同時既然已經分兵幾十處,那必須有一個可靠有效的通訊方案,比如響箭、狼煙等等。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長城烽火臺

其實對於積極防禦這一點來說,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當時的時節正好是夏天,所以不存在巫山一帶雲霧籠罩能見度低的情況。只要相鄰的山頭都有執勤軍士,要想相互之間信號聯繫還是非常容易的,就像長城的烽火臺機制一樣,如果收到敵軍攻擊,能夠迅速相互反應,及時防禦作出應對措施。

其次,尋找機會,騷擾、遊擊:

這一點來說,毛主席對夷陵之戰的評價非常正確,劉備應該利用山地地形,積極的打游擊戰,襲擾戰。雖然說,陸遜方面在夷道可謂是城堅糧足,但是隻要劉備大軍分兵襲擾,採用佯攻戰術,或者說小部隊全面作戰,伺機尋找戰爭突破口,而後全力一擊。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劉備大軍

也許這一點來說大家會覺得沒有可能,但是實際上,劉備8000步兵誘敵之計只進行了一次,而在長長的幾百裡戰線上肯定不止一個戰區,即使陸遜不上套,即使孫恆不上套,只要同一時間佯兵出動,總得有上套的地方。或者再不濟,總會有防禦薄弱的地方。

只要是防禦,就必定會有弱點,畢竟,陸遜的大軍也只有5萬人。而只要主動權還掌握在劉備大軍手裡,勝利就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騷擾和遊擊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但是,這樣的打發,也有很大的風險,就是如果對地方的軍事部署掌握不準確,很有可能惹火燒身,但是即使被追著打,也是有優勢的,畢竟,劉備大軍轉過身就是大山,可藏可守。小部分受挫叫戰略後撤,只要不是潰敗就有的救。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陸遜反攻圖

再者,以點破面,致命一擊:

其實,劉備大軍最重要的失誤,還是兵力分散,也許這也是劉備考慮的問題,他不想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但是過於分散,必定防守薄弱。而同時,陸遜為了防劉備的七百里大軍,也一定會兵力分散。

所以,劉備可以打出其不意之戰,暗中調配兵力,對陸遜方面防禦最薄弱的地方進行猛攻。而陸遜方面定會猜忌是不是疑兵之計,所以支援問題定會緩慢,或者說根本就不會支援,而這無疑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再說,即使陸遜派兵支援,那支援的原部隊必定兵力薄弱,這時可出機動部隊再次攻擊!

這樣的戰術,可以完全將陸遜鎖死在劉備大軍的進攻之中,讓陸遜猜不出劉備的出招方式。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陸遜

但是同時,事情都是兩面的,要想一擊必勝,首先要保證的是薄弱點的切入要準確。要是消息打探出某地駐軍3000,劉備以5000進攻,結果打進去發現敵方越打越多甚至達到了8000人馬,那隻能怪命不好,白送人頭!

最後,增派兵力,全面作戰:

在以上行動都取得成效的時候,必定對陸遜大軍的部署和防禦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少來說,在夷陵一面撕開了一個無法癒合的口子。劉備大軍應該立馬大量軍團輸入,從撕開的口子直下江東,而後回頭以步兵優勢打斷陸遜長江水道的支援線。而後水軍伺機猛攻。而先前的部隊原地防守,防止陸遜大軍反擊合圍。

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劉備大軍就像一根插入孫吳腹中的長矛,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如此,劉備大軍定然士氣大盛,水陸並進,順流而下直逼孫吳王城!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劉備的五萬大軍是萬萬不夠的!所以必須再增加2倍左右的兵力,才有機會在突破陸遜防禦後對孫吳打出致命一擊。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並且,在撕開戰線裂口之後,應該第一時間對陸遜進行包圍攻勢,讓孫吳失去對陸遜方面的聯繫,同時失去第一道天然防線。

當然,不管是順流而下還是陸軍長驅直入,都是十分艱難的,但是隻要劉備大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閃電之勢攻下孫吳王城,那拿下整個崩盤的孫吳,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如果深入腹地卻又進軍緩慢,等孫吳反應過來,也只有送人頭的下場。


所以,總的來說,劉備想要打贏這場仗其實不是沒有可能,只是當遇到阻力之後,劉備轉攻為守,變主動為被動,喪失了戰鬥的先機。

要打贏這場仗,甚至吞併吳國,必須積極防禦、遊擊襲擾、尋找破綻以點破面、迂迴包圍、水陸並進、加大兵力投入,這樣一步都不可少,而且一定要神速用兵。

論三國:夷陵之戰,劉備這樣做也許可以吞併孫吳

劉備

當然,其實要打贏這場仗也很簡單,只要在開戰之前想辦法把陸遜辦了,一切都變得簡單了。因為,劉備8000疑兵之計,整個吳國只有陸遜看破!一旦沒有陸遜,疑兵之計成功,那麼後面的防禦襲擾尋找破綻迂迴包圍這些都不用了,只要兵力傾瀉而出,兵臨城下,江東自破!


小編的看法,你同意嗎?對於劉備想要打贏夷陵之戰,你還有什麼看法呢?快來留言評論和小編一起交流討論吧。

喜歡【古都愛記事】的文章嗎,歡迎點擊關注、點贊、收藏或分享。有什麼想法也可以評論,和作者一起討論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