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除呂蒙的武將身份無可爭議,許多人認為周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更喜歡以儒將來稱呼。至於魯肅,似乎他只在外交上拉攏劉備有貢獻,軍事上毫無存在感。如果您這麼想,那筆者關於魯肅的文章也許會讓您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曾鎮守荊州前線,並且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級大將,並且在江東集團始終擔任武將職務。非要作對比,地位類似於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所以三人才會合傳。千萬不要因為周瑜、魯肅有風度、有文化就不把他們當武將,要知道黃蓋、朱治兩大孫堅舊將可都舉孝廉出道,論文化、出身、修養未必在周瑜、魯肅之下,只是他們沒有主角光環,史料有限而已。江東統帥都文武雙全,魯肅一點也不文弱。

魯肅(172-217),字子敬,下邳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三國志·魯肅傳》載“臨淮東城人也”,實屬陳壽筆誤,據筆者考證臨淮為西晉時地名,按照魯肅生活的時代東城縣理應屬下邳郡管轄。

"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除呂蒙的武將身份無可爭議,許多人認為周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更喜歡以儒將來稱呼。至於魯肅,似乎他只在外交上拉攏劉備有貢獻,軍事上毫無存在感。如果您這麼想,那筆者關於魯肅的文章也許會讓您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曾鎮守荊州前線,並且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級大將,並且在江東集團始終擔任武將職務。非要作對比,地位類似於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所以三人才會合傳。千萬不要因為周瑜、魯肅有風度、有文化就不把他們當武將,要知道黃蓋、朱治兩大孫堅舊將可都舉孝廉出道,論文化、出身、修養未必在周瑜、魯肅之下,只是他們沒有主角光環,史料有限而已。江東統帥都文武雙全,魯肅一點也不文弱。

魯肅(172-217),字子敬,下邳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三國志·魯肅傳》載“臨淮東城人也”,實屬陳壽筆誤,據筆者考證臨淮為西晉時地名,按照魯肅生活的時代東城縣理應屬下邳郡管轄。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一——仗義疏財、聚兵習武

魯肅年幼時父親便去世,由祖母照料長大。魯肅家中非常富有,都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魯肅卻非常樂善好施。黃巾起義爆發時十幾歲的魯肅不好好打理家中產業,反倒大筆施捨錢財,賣掉土地,用得來的錢接濟窮人、結交名士。很快年輕的魯肅在家鄉及周邊博得了良好的聲譽。

據裴松之注引《吳書》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讀者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驚訝,年輕的魯肅原來體格魁梧、身形矯健,而且頭腦特別靈活,屬於鬼主意特別多,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這種性格的人,會做什麼呢?如果您之前讀過筆者其他武將的介紹,對“遊俠”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十幾歲的魯肅每天練習擊劍、騎射,並用他家中財產聚集起一批年輕人,供他們吃住。魯肅帶著這幫人每天學習軍事理論、操練兵器,並且到附近山中打獵來實地鍛鍊武藝。鄉親們都議論紛紛,都說:“老魯家算是完了,竟然生出這麼一個神經病兒子!”

魯肅這不僅不是神經病,正相反,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從十幾歲就具備遠超常人的大局觀,做事非常有前瞻性,他所做的都是為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做的準備。

黃巾之亂時,中原腹地遭嚴重戰亂而出逃的大批難民湧入相對安定的徐州,徐州出現短暫的繁榮。年少的魯肅能敏銳地感覺到更大的亂世即將到來而早做準備,習兵法、募門客,以仗義疏財來傳播自己的名聲,稱得起是一名少年英豪。

"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除呂蒙的武將身份無可爭議,許多人認為周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更喜歡以儒將來稱呼。至於魯肅,似乎他只在外交上拉攏劉備有貢獻,軍事上毫無存在感。如果您這麼想,那筆者關於魯肅的文章也許會讓您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曾鎮守荊州前線,並且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級大將,並且在江東集團始終擔任武將職務。非要作對比,地位類似於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所以三人才會合傳。千萬不要因為周瑜、魯肅有風度、有文化就不把他們當武將,要知道黃蓋、朱治兩大孫堅舊將可都舉孝廉出道,論文化、出身、修養未必在周瑜、魯肅之下,只是他們沒有主角光環,史料有限而已。江東統帥都文武雙全,魯肅一點也不文弱。

魯肅(172-217),字子敬,下邳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三國志·魯肅傳》載“臨淮東城人也”,實屬陳壽筆誤,據筆者考證臨淮為西晉時地名,按照魯肅生活的時代東城縣理應屬下邳郡管轄。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一——仗義疏財、聚兵習武

魯肅年幼時父親便去世,由祖母照料長大。魯肅家中非常富有,都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魯肅卻非常樂善好施。黃巾起義爆發時十幾歲的魯肅不好好打理家中產業,反倒大筆施捨錢財,賣掉土地,用得來的錢接濟窮人、結交名士。很快年輕的魯肅在家鄉及周邊博得了良好的聲譽。

據裴松之注引《吳書》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讀者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驚訝,年輕的魯肅原來體格魁梧、身形矯健,而且頭腦特別靈活,屬於鬼主意特別多,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這種性格的人,會做什麼呢?如果您之前讀過筆者其他武將的介紹,對“遊俠”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十幾歲的魯肅每天練習擊劍、騎射,並用他家中財產聚集起一批年輕人,供他們吃住。魯肅帶著這幫人每天學習軍事理論、操練兵器,並且到附近山中打獵來實地鍛鍊武藝。鄉親們都議論紛紛,都說:“老魯家算是完了,竟然生出這麼一個神經病兒子!”

魯肅這不僅不是神經病,正相反,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從十幾歲就具備遠超常人的大局觀,做事非常有前瞻性,他所做的都是為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做的準備。

黃巾之亂時,中原腹地遭嚴重戰亂而出逃的大批難民湧入相對安定的徐州,徐州出現短暫的繁榮。年少的魯肅能敏銳地感覺到更大的亂世即將到來而早做準備,習兵法、募門客,以仗義疏財來傳播自己的名聲,稱得起是一名少年英豪。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二——與周瑜結為至交

195-198年期間,周瑜曾在袁術帳下做過三年的居巢縣長。在此期間,周瑜聽說東城縣有一個叫魯肅的人很富有,於是帶領幾百人前去拜會,並請求借糧。當時魯肅家有兩座大糧倉,每座都有三千斛米之多。魯肅輕描淡寫地用手指了指其中一座糧倉:“那座倉裡的都給你了!”

按照任職時間算,周瑜當時最多二十三歲。許多人覺得魯肅要比周瑜年長不少吧?告訴您,魯肅只比周瑜大三歲。自認為見多識廣與孫策稱兄道弟的周瑜,看著眼前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魯肅,心中暗暗稱奇:“天底下還有如此豪爽的傢伙?”當然,此時周瑜已經是幫孫策打過江東、二十歲擔任縣長、出身三公大族的青年才俊,魯肅自然要藉此機會好好結交周瑜。

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就此結下親密的友誼。袁術聽說魯肅這小夥子氣度不凡,就任命其擔任東城縣長。後來魯肅發現袁術的管理非常混亂,不像能成大事之人,於是棄官。魯肅帶上家眷,率領追隨他的一百多遊俠青年向南方的居巢出發,投奔周瑜。

"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除呂蒙的武將身份無可爭議,許多人認為周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更喜歡以儒將來稱呼。至於魯肅,似乎他只在外交上拉攏劉備有貢獻,軍事上毫無存在感。如果您這麼想,那筆者關於魯肅的文章也許會讓您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曾鎮守荊州前線,並且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級大將,並且在江東集團始終擔任武將職務。非要作對比,地位類似於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所以三人才會合傳。千萬不要因為周瑜、魯肅有風度、有文化就不把他們當武將,要知道黃蓋、朱治兩大孫堅舊將可都舉孝廉出道,論文化、出身、修養未必在周瑜、魯肅之下,只是他們沒有主角光環,史料有限而已。江東統帥都文武雙全,魯肅一點也不文弱。

魯肅(172-217),字子敬,下邳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三國志·魯肅傳》載“臨淮東城人也”,實屬陳壽筆誤,據筆者考證臨淮為西晉時地名,按照魯肅生活的時代東城縣理應屬下邳郡管轄。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一——仗義疏財、聚兵習武

魯肅年幼時父親便去世,由祖母照料長大。魯肅家中非常富有,都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魯肅卻非常樂善好施。黃巾起義爆發時十幾歲的魯肅不好好打理家中產業,反倒大筆施捨錢財,賣掉土地,用得來的錢接濟窮人、結交名士。很快年輕的魯肅在家鄉及周邊博得了良好的聲譽。

據裴松之注引《吳書》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讀者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驚訝,年輕的魯肅原來體格魁梧、身形矯健,而且頭腦特別靈活,屬於鬼主意特別多,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這種性格的人,會做什麼呢?如果您之前讀過筆者其他武將的介紹,對“遊俠”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十幾歲的魯肅每天練習擊劍、騎射,並用他家中財產聚集起一批年輕人,供他們吃住。魯肅帶著這幫人每天學習軍事理論、操練兵器,並且到附近山中打獵來實地鍛鍊武藝。鄉親們都議論紛紛,都說:“老魯家算是完了,竟然生出這麼一個神經病兒子!”

魯肅這不僅不是神經病,正相反,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從十幾歲就具備遠超常人的大局觀,做事非常有前瞻性,他所做的都是為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做的準備。

黃巾之亂時,中原腹地遭嚴重戰亂而出逃的大批難民湧入相對安定的徐州,徐州出現短暫的繁榮。年少的魯肅能敏銳地感覺到更大的亂世即將到來而早做準備,習兵法、募門客,以仗義疏財來傳播自己的名聲,稱得起是一名少年英豪。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二——與周瑜結為至交

195-198年期間,周瑜曾在袁術帳下做過三年的居巢縣長。在此期間,周瑜聽說東城縣有一個叫魯肅的人很富有,於是帶領幾百人前去拜會,並請求借糧。當時魯肅家有兩座大糧倉,每座都有三千斛米之多。魯肅輕描淡寫地用手指了指其中一座糧倉:“那座倉裡的都給你了!”

按照任職時間算,周瑜當時最多二十三歲。許多人覺得魯肅要比周瑜年長不少吧?告訴您,魯肅只比周瑜大三歲。自認為見多識廣與孫策稱兄道弟的周瑜,看著眼前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魯肅,心中暗暗稱奇:“天底下還有如此豪爽的傢伙?”當然,此時周瑜已經是幫孫策打過江東、二十歲擔任縣長、出身三公大族的青年才俊,魯肅自然要藉此機會好好結交周瑜。

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就此結下親密的友誼。袁術聽說魯肅這小夥子氣度不凡,就任命其擔任東城縣長。後來魯肅發現袁術的管理非常混亂,不像能成大事之人,於是棄官。魯肅帶上家眷,率領追隨他的一百多遊俠青年向南方的居巢出發,投奔周瑜。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三——箭穿堅盾,嚇退追兵

建安三年(198),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邀請魯肅同往。魯肅召集部屬,對他們說:“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中原戰爭不斷,盜賊橫行。咱們淮泗一帶終究不是世外桃源,戰火遲早要燒到這裡。我聽聞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到那邊躲避戰亂。大家是否願意跟隨我前往江東,靜待時局之變?”

大夥紛紛表示願意跟隨魯肅,於是魯肅親自帶領精銳斷後,讓老弱者、女人孩子走在前面,共有三百多人緩緩向渡口行進。當時孫策已經不再聽從袁術,雙方處於敵對關係,所以袁術治下的州郡官員聽說此事趕緊派兵追趕,不多時便追上速度緩慢的魯肅一行。

這時魯肅毫不示弱,將弓拉滿對著追兵,大聲喊話:“兄弟們,你們也是懂得天下大勢的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期,有功勞得不到賞賜,追不上也沒有處罰,何苦如此相逼?”

袁術追兵勒馬停住,似乎在思考魯肅的話。袁術的確是個賞罰不明的人,就算抓住魯肅帶回去他們也未必有獎賞,還要冒著與魯肅這些人死磕的風險。但就因為魯肅一席話便轉身撤離,也實在沒有面子,這些士兵們陷入猶豫。

魯肅見狀,知道光靠嘴說沒有用,於是命手下將一面盾牌插在地上,自己的弓箭朝盾牌射去。“嗵!”的一聲,大家定睛一看,盾牌竟然被魯肅的箭矢射穿。這該是何等力氣與精準的箭術,看到這裡想必許多讀者也會暗暗稱奇,原來魯肅確實身手不凡,遠不是演義中的老實人形象。袁術軍士卒本來就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只是正在猶豫,見魯肅武藝高強,手下門客也都一副死戰到底的堅定表情,便調轉馬頭撤退了。

魯肅帶著眾人終於來到渡口與周瑜會合,渡江見到孫策,經過周瑜一番介紹,孫策對魯肅的表現也驚歎不已。

相比於後來魯肅屢次在戰略上為孫權出謀劃策,年輕的魯肅行事風格頗有遊俠之風。這讓人想到另一位江東外來名將甘寧,兩人倒是有很多共同點:同樣在身邊聚集一批年輕人自己做首領,同樣很早對天下大勢非常敏感,同樣身手不凡武藝高強,同樣都熟讀經典具備文化,同樣受周瑜的引薦加入江東。

當然魯肅與甘寧還有個共同點,兩人都思維敏捷,懂得戰略謀劃。只是魯肅更加文武雙全,有更強的大局觀及個人品德。他擁有武力卻不好殺,懂得通過打獵來練兵,而不像甘寧殘忍嗜殺。兩人的不同點當然更多,但這一條應該是導致魯肅後來成長為統帥,而甘寧始終只是一名鬥將的重要因素。

"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除呂蒙的武將身份無可爭議,許多人認為周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更喜歡以儒將來稱呼。至於魯肅,似乎他只在外交上拉攏劉備有貢獻,軍事上毫無存在感。如果您這麼想,那筆者關於魯肅的文章也許會讓您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曾鎮守荊州前線,並且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級大將,並且在江東集團始終擔任武將職務。非要作對比,地位類似於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所以三人才會合傳。千萬不要因為周瑜、魯肅有風度、有文化就不把他們當武將,要知道黃蓋、朱治兩大孫堅舊將可都舉孝廉出道,論文化、出身、修養未必在周瑜、魯肅之下,只是他們沒有主角光環,史料有限而已。江東統帥都文武雙全,魯肅一點也不文弱。

魯肅(172-217),字子敬,下邳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三國志·魯肅傳》載“臨淮東城人也”,實屬陳壽筆誤,據筆者考證臨淮為西晉時地名,按照魯肅生活的時代東城縣理應屬下邳郡管轄。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一——仗義疏財、聚兵習武

魯肅年幼時父親便去世,由祖母照料長大。魯肅家中非常富有,都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魯肅卻非常樂善好施。黃巾起義爆發時十幾歲的魯肅不好好打理家中產業,反倒大筆施捨錢財,賣掉土地,用得來的錢接濟窮人、結交名士。很快年輕的魯肅在家鄉及周邊博得了良好的聲譽。

據裴松之注引《吳書》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讀者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驚訝,年輕的魯肅原來體格魁梧、身形矯健,而且頭腦特別靈活,屬於鬼主意特別多,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這種性格的人,會做什麼呢?如果您之前讀過筆者其他武將的介紹,對“遊俠”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十幾歲的魯肅每天練習擊劍、騎射,並用他家中財產聚集起一批年輕人,供他們吃住。魯肅帶著這幫人每天學習軍事理論、操練兵器,並且到附近山中打獵來實地鍛鍊武藝。鄉親們都議論紛紛,都說:“老魯家算是完了,竟然生出這麼一個神經病兒子!”

魯肅這不僅不是神經病,正相反,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從十幾歲就具備遠超常人的大局觀,做事非常有前瞻性,他所做的都是為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做的準備。

黃巾之亂時,中原腹地遭嚴重戰亂而出逃的大批難民湧入相對安定的徐州,徐州出現短暫的繁榮。年少的魯肅能敏銳地感覺到更大的亂世即將到來而早做準備,習兵法、募門客,以仗義疏財來傳播自己的名聲,稱得起是一名少年英豪。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二——與周瑜結為至交

195-198年期間,周瑜曾在袁術帳下做過三年的居巢縣長。在此期間,周瑜聽說東城縣有一個叫魯肅的人很富有,於是帶領幾百人前去拜會,並請求借糧。當時魯肅家有兩座大糧倉,每座都有三千斛米之多。魯肅輕描淡寫地用手指了指其中一座糧倉:“那座倉裡的都給你了!”

按照任職時間算,周瑜當時最多二十三歲。許多人覺得魯肅要比周瑜年長不少吧?告訴您,魯肅只比周瑜大三歲。自認為見多識廣與孫策稱兄道弟的周瑜,看著眼前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魯肅,心中暗暗稱奇:“天底下還有如此豪爽的傢伙?”當然,此時周瑜已經是幫孫策打過江東、二十歲擔任縣長、出身三公大族的青年才俊,魯肅自然要藉此機會好好結交周瑜。

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就此結下親密的友誼。袁術聽說魯肅這小夥子氣度不凡,就任命其擔任東城縣長。後來魯肅發現袁術的管理非常混亂,不像能成大事之人,於是棄官。魯肅帶上家眷,率領追隨他的一百多遊俠青年向南方的居巢出發,投奔周瑜。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三——箭穿堅盾,嚇退追兵

建安三年(198),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邀請魯肅同往。魯肅召集部屬,對他們說:“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中原戰爭不斷,盜賊橫行。咱們淮泗一帶終究不是世外桃源,戰火遲早要燒到這裡。我聽聞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到那邊躲避戰亂。大家是否願意跟隨我前往江東,靜待時局之變?”

大夥紛紛表示願意跟隨魯肅,於是魯肅親自帶領精銳斷後,讓老弱者、女人孩子走在前面,共有三百多人緩緩向渡口行進。當時孫策已經不再聽從袁術,雙方處於敵對關係,所以袁術治下的州郡官員聽說此事趕緊派兵追趕,不多時便追上速度緩慢的魯肅一行。

這時魯肅毫不示弱,將弓拉滿對著追兵,大聲喊話:“兄弟們,你們也是懂得天下大勢的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期,有功勞得不到賞賜,追不上也沒有處罰,何苦如此相逼?”

袁術追兵勒馬停住,似乎在思考魯肅的話。袁術的確是個賞罰不明的人,就算抓住魯肅帶回去他們也未必有獎賞,還要冒著與魯肅這些人死磕的風險。但就因為魯肅一席話便轉身撤離,也實在沒有面子,這些士兵們陷入猶豫。

魯肅見狀,知道光靠嘴說沒有用,於是命手下將一面盾牌插在地上,自己的弓箭朝盾牌射去。“嗵!”的一聲,大家定睛一看,盾牌竟然被魯肅的箭矢射穿。這該是何等力氣與精準的箭術,看到這裡想必許多讀者也會暗暗稱奇,原來魯肅確實身手不凡,遠不是演義中的老實人形象。袁術軍士卒本來就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只是正在猶豫,見魯肅武藝高強,手下門客也都一副死戰到底的堅定表情,便調轉馬頭撤退了。

魯肅帶著眾人終於來到渡口與周瑜會合,渡江見到孫策,經過周瑜一番介紹,孫策對魯肅的表現也驚歎不已。

相比於後來魯肅屢次在戰略上為孫權出謀劃策,年輕的魯肅行事風格頗有遊俠之風。這讓人想到另一位江東外來名將甘寧,兩人倒是有很多共同點:同樣在身邊聚集一批年輕人自己做首領,同樣很早對天下大勢非常敏感,同樣身手不凡武藝高強,同樣都熟讀經典具備文化,同樣受周瑜的引薦加入江東。

當然魯肅與甘寧還有個共同點,兩人都思維敏捷,懂得戰略謀劃。只是魯肅更加文武雙全,有更強的大局觀及個人品德。他擁有武力卻不好殺,懂得通過打獵來練兵,而不像甘寧殘忍嗜殺。兩人的不同點當然更多,但這一條應該是導致魯肅後來成長為統帥,而甘寧始終只是一名鬥將的重要因素。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四——劉曄、周瑜競相拉攏

《三國志·魯肅傳》中記載了一件疑竇重重的事。且說魯肅在曲阿安置新家,不久祖母卻去世。開頭筆者講過,魯肅自幼喪父,是由祖母養育成人。所以魯肅不敢怠慢,冒著危險回到家鄉東城縣安葬祖母。這個時期正是孫策去世不久,孫權剛剛繼位。

這時魯肅好友劉子揚託人送來書信,信中寫道:“如今天下豪傑並起,你這樣的人才,正是用武之時。趕快接上老母親,沒什麼事就別在東城待著荒廢時光了。最近鄭寶在巢湖風頭正盛,已經擁兵過萬,廬江郡很多人都去投奔,我們也一起過去吧!據我觀察,鄭寶應該很有發展,機不可失啊,還望足下儘快過來。”

寫信的劉子揚您可能很陌生,那換個稱呼您就明白了。劉曄,字子揚。沒錯,這便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曹魏三朝元老,曹操手下著名謀士。

劉曄是九江郡成德縣人,也是江淮地區的名士,所以與魯肅為好友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他拉攏魯肅投奔鄭寶,這有些說不通。究竟為何可疑,筆者先在此留個懸念,請您往下讀。

根據《魯肅傳》記載“答然其計。葬畢還曲阿,欲北行。”魯肅讀完信居然心動了,真的給劉曄回信表示準備投奔鄭寶。之前魯肅已經將母親及其他家屬搬到曲阿,所以他還要回江東一趟,打算再次搬家到巢湖去。

周瑜當然要問魯肅為何想走,於是魯肅如實相告。周瑜自然不肯放魯肅離開,並說了一番非常精彩的話:“從前馬援對光武帝說過‘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這句名言。如今主公禮賢下士,廣招人才,稱得起明君。況且我聽說過一些神祕預測,取代劉氏能擁有天下的人,必將在東南方興起。根據推測,孫權正好符合。現在正是輔佐主公建立不世之功的良機,我說這麼多應該夠了,足下不必太把劉曄的話當回事。”

魯肅見周瑜態度堅決,於是只好放棄離開的念頭。周瑜立即向孫權大力推薦魯肅,並且建議孫權廣納賢才來幫助江東,不能輕易讓人才流失“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除呂蒙的武將身份無可爭議,許多人認為周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更喜歡以儒將來稱呼。至於魯肅,似乎他只在外交上拉攏劉備有貢獻,軍事上毫無存在感。如果您這麼想,那筆者關於魯肅的文章也許會讓您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曾鎮守荊州前線,並且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級大將,並且在江東集團始終擔任武將職務。非要作對比,地位類似於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所以三人才會合傳。千萬不要因為周瑜、魯肅有風度、有文化就不把他們當武將,要知道黃蓋、朱治兩大孫堅舊將可都舉孝廉出道,論文化、出身、修養未必在周瑜、魯肅之下,只是他們沒有主角光環,史料有限而已。江東統帥都文武雙全,魯肅一點也不文弱。

魯肅(172-217),字子敬,下邳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三國志·魯肅傳》載“臨淮東城人也”,實屬陳壽筆誤,據筆者考證臨淮為西晉時地名,按照魯肅生活的時代東城縣理應屬下邳郡管轄。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一——仗義疏財、聚兵習武

魯肅年幼時父親便去世,由祖母照料長大。魯肅家中非常富有,都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魯肅卻非常樂善好施。黃巾起義爆發時十幾歲的魯肅不好好打理家中產業,反倒大筆施捨錢財,賣掉土地,用得來的錢接濟窮人、結交名士。很快年輕的魯肅在家鄉及周邊博得了良好的聲譽。

據裴松之注引《吳書》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讀者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驚訝,年輕的魯肅原來體格魁梧、身形矯健,而且頭腦特別靈活,屬於鬼主意特別多,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這種性格的人,會做什麼呢?如果您之前讀過筆者其他武將的介紹,對“遊俠”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十幾歲的魯肅每天練習擊劍、騎射,並用他家中財產聚集起一批年輕人,供他們吃住。魯肅帶著這幫人每天學習軍事理論、操練兵器,並且到附近山中打獵來實地鍛鍊武藝。鄉親們都議論紛紛,都說:“老魯家算是完了,竟然生出這麼一個神經病兒子!”

魯肅這不僅不是神經病,正相反,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從十幾歲就具備遠超常人的大局觀,做事非常有前瞻性,他所做的都是為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做的準備。

黃巾之亂時,中原腹地遭嚴重戰亂而出逃的大批難民湧入相對安定的徐州,徐州出現短暫的繁榮。年少的魯肅能敏銳地感覺到更大的亂世即將到來而早做準備,習兵法、募門客,以仗義疏財來傳播自己的名聲,稱得起是一名少年英豪。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二——與周瑜結為至交

195-198年期間,周瑜曾在袁術帳下做過三年的居巢縣長。在此期間,周瑜聽說東城縣有一個叫魯肅的人很富有,於是帶領幾百人前去拜會,並請求借糧。當時魯肅家有兩座大糧倉,每座都有三千斛米之多。魯肅輕描淡寫地用手指了指其中一座糧倉:“那座倉裡的都給你了!”

按照任職時間算,周瑜當時最多二十三歲。許多人覺得魯肅要比周瑜年長不少吧?告訴您,魯肅只比周瑜大三歲。自認為見多識廣與孫策稱兄道弟的周瑜,看著眼前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魯肅,心中暗暗稱奇:“天底下還有如此豪爽的傢伙?”當然,此時周瑜已經是幫孫策打過江東、二十歲擔任縣長、出身三公大族的青年才俊,魯肅自然要藉此機會好好結交周瑜。

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就此結下親密的友誼。袁術聽說魯肅這小夥子氣度不凡,就任命其擔任東城縣長。後來魯肅發現袁術的管理非常混亂,不像能成大事之人,於是棄官。魯肅帶上家眷,率領追隨他的一百多遊俠青年向南方的居巢出發,投奔周瑜。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三——箭穿堅盾,嚇退追兵

建安三年(198),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邀請魯肅同往。魯肅召集部屬,對他們說:“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中原戰爭不斷,盜賊橫行。咱們淮泗一帶終究不是世外桃源,戰火遲早要燒到這裡。我聽聞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到那邊躲避戰亂。大家是否願意跟隨我前往江東,靜待時局之變?”

大夥紛紛表示願意跟隨魯肅,於是魯肅親自帶領精銳斷後,讓老弱者、女人孩子走在前面,共有三百多人緩緩向渡口行進。當時孫策已經不再聽從袁術,雙方處於敵對關係,所以袁術治下的州郡官員聽說此事趕緊派兵追趕,不多時便追上速度緩慢的魯肅一行。

這時魯肅毫不示弱,將弓拉滿對著追兵,大聲喊話:“兄弟們,你們也是懂得天下大勢的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期,有功勞得不到賞賜,追不上也沒有處罰,何苦如此相逼?”

袁術追兵勒馬停住,似乎在思考魯肅的話。袁術的確是個賞罰不明的人,就算抓住魯肅帶回去他們也未必有獎賞,還要冒著與魯肅這些人死磕的風險。但就因為魯肅一席話便轉身撤離,也實在沒有面子,這些士兵們陷入猶豫。

魯肅見狀,知道光靠嘴說沒有用,於是命手下將一面盾牌插在地上,自己的弓箭朝盾牌射去。“嗵!”的一聲,大家定睛一看,盾牌竟然被魯肅的箭矢射穿。這該是何等力氣與精準的箭術,看到這裡想必許多讀者也會暗暗稱奇,原來魯肅確實身手不凡,遠不是演義中的老實人形象。袁術軍士卒本來就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只是正在猶豫,見魯肅武藝高強,手下門客也都一副死戰到底的堅定表情,便調轉馬頭撤退了。

魯肅帶著眾人終於來到渡口與周瑜會合,渡江見到孫策,經過周瑜一番介紹,孫策對魯肅的表現也驚歎不已。

相比於後來魯肅屢次在戰略上為孫權出謀劃策,年輕的魯肅行事風格頗有遊俠之風。這讓人想到另一位江東外來名將甘寧,兩人倒是有很多共同點:同樣在身邊聚集一批年輕人自己做首領,同樣很早對天下大勢非常敏感,同樣身手不凡武藝高強,同樣都熟讀經典具備文化,同樣受周瑜的引薦加入江東。

當然魯肅與甘寧還有個共同點,兩人都思維敏捷,懂得戰略謀劃。只是魯肅更加文武雙全,有更強的大局觀及個人品德。他擁有武力卻不好殺,懂得通過打獵來練兵,而不像甘寧殘忍嗜殺。兩人的不同點當然更多,但這一條應該是導致魯肅後來成長為統帥,而甘寧始終只是一名鬥將的重要因素。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四——劉曄、周瑜競相拉攏

《三國志·魯肅傳》中記載了一件疑竇重重的事。且說魯肅在曲阿安置新家,不久祖母卻去世。開頭筆者講過,魯肅自幼喪父,是由祖母養育成人。所以魯肅不敢怠慢,冒著危險回到家鄉東城縣安葬祖母。這個時期正是孫策去世不久,孫權剛剛繼位。

這時魯肅好友劉子揚託人送來書信,信中寫道:“如今天下豪傑並起,你這樣的人才,正是用武之時。趕快接上老母親,沒什麼事就別在東城待著荒廢時光了。最近鄭寶在巢湖風頭正盛,已經擁兵過萬,廬江郡很多人都去投奔,我們也一起過去吧!據我觀察,鄭寶應該很有發展,機不可失啊,還望足下儘快過來。”

寫信的劉子揚您可能很陌生,那換個稱呼您就明白了。劉曄,字子揚。沒錯,這便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曹魏三朝元老,曹操手下著名謀士。

劉曄是九江郡成德縣人,也是江淮地區的名士,所以與魯肅為好友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他拉攏魯肅投奔鄭寶,這有些說不通。究竟為何可疑,筆者先在此留個懸念,請您往下讀。

根據《魯肅傳》記載“答然其計。葬畢還曲阿,欲北行。”魯肅讀完信居然心動了,真的給劉曄回信表示準備投奔鄭寶。之前魯肅已經將母親及其他家屬搬到曲阿,所以他還要回江東一趟,打算再次搬家到巢湖去。

周瑜當然要問魯肅為何想走,於是魯肅如實相告。周瑜自然不肯放魯肅離開,並說了一番非常精彩的話:“從前馬援對光武帝說過‘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這句名言。如今主公禮賢下士,廣招人才,稱得起明君。況且我聽說過一些神祕預測,取代劉氏能擁有天下的人,必將在東南方興起。根據推測,孫權正好符合。現在正是輔佐主公建立不世之功的良機,我說這麼多應該夠了,足下不必太把劉曄的話當回事。”

魯肅見周瑜態度堅決,於是只好放棄離開的念頭。周瑜立即向孫權大力推薦魯肅,並且建議孫權廣納賢才來幫助江東,不能輕易讓人才流失“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整件事可疑之處不少。

第一,劉曄是否有動機為鄭寶招攬魯肅存疑

前面講過,魯肅回東城料理祖母后事時間為孫策已死,孫權繼位不久。但據《三國志·劉曄傳》載,鄭寶就是死於劉曄之手。鄭寶打算帶著百姓渡過長江發展,劉曄反對,並在酒宴上手刃鄭寶。

劉曄對鄭寶能下殺手,又怎麼能勸魯肅過來投奔,難道劉曄出於“有難一起當”的心態,讓魯肅過來一起遭罪?應該不會。

第二,劉曄招攬魯肅的時間存疑

鄭寶死後,劉曄帶領餘部投奔的是劉勳。這個名字在江東武將系列文章中多次出現,讀者應該不陌生。廬江太守劉勳正是敗於孫策之手,後投奔曹操。可《魯肅傳》分明寫著“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孫策已經去世,鄭寶更應該早就死了。這一點無法解釋。司馬光在《通鑑考異》中便表達了對該事件的疑問,沒有將其收錄進《資治通鑑》。

第三,魯肅對江東未來真的如此不看好?

魯肅從居巢跟隨周瑜投奔江東,是因為孫策。孫策去世使江東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動亂,實力大損。但孫權竟然讓魯肅如此沒有信心,連路人甲鄭寶都比孫權強,這實在有些說不通。如果魯肅連鄭寶和孫權之間都能選錯邊,那如何成為後來三國首屈一指的戰略家、外交家,這種高人一等的眼光不可能突然出現。如果魯肅打定主意投奔鄭寶,以當初投奔江東之決心,僅憑周瑜一番勸說怕也無法阻止魯肅。

"

三國良將系列之魯肅(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三國最傑出的外交家,魯肅想必是大多數人的第一人選。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魯肅有兩種不同的形象。第一種是《三國演義》中的老好人,極力維護孫劉聯盟,三番兩次被諸葛亮戲耍,這當然不符合歷史。第二種則是江東最有大局觀的謀士,是孫權最依仗的文臣。筆者從本期開始,將講述魯肅的第三種,也是最不為人熟知的形象,武將。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稱“東吳四英傑”,出自陸遜之孫陸機的《辯亡論》“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在《三國志》中陳壽將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合為一傳,陸遜單獨列為一傳。拋開時代較晚的陸遜,其他三人合傳自然有共同之處。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除呂蒙的武將身份無可爭議,許多人認為周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將,更喜歡以儒將來稱呼。至於魯肅,似乎他只在外交上拉攏劉備有貢獻,軍事上毫無存在感。如果您這麼想,那筆者關於魯肅的文章也許會讓您有一個新的認識。

這三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曾鎮守荊州前線,並且都是獨當一面的統帥級大將,並且在江東集團始終擔任武將職務。非要作對比,地位類似於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所以三人才會合傳。千萬不要因為周瑜、魯肅有風度、有文化就不把他們當武將,要知道黃蓋、朱治兩大孫堅舊將可都舉孝廉出道,論文化、出身、修養未必在周瑜、魯肅之下,只是他們沒有主角光環,史料有限而已。江東統帥都文武雙全,魯肅一點也不文弱。

魯肅(172-217),字子敬,下邳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三國志·魯肅傳》載“臨淮東城人也”,實屬陳壽筆誤,據筆者考證臨淮為西晉時地名,按照魯肅生活的時代東城縣理應屬下邳郡管轄。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一——仗義疏財、聚兵習武

魯肅年幼時父親便去世,由祖母照料長大。魯肅家中非常富有,都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魯肅卻非常樂善好施。黃巾起義爆發時十幾歲的魯肅不好好打理家中產業,反倒大筆施捨錢財,賣掉土地,用得來的錢接濟窮人、結交名士。很快年輕的魯肅在家鄉及周邊博得了良好的聲譽。

據裴松之注引《吳書》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讀者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驚訝,年輕的魯肅原來體格魁梧、身形矯健,而且頭腦特別靈活,屬於鬼主意特別多,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這種性格的人,會做什麼呢?如果您之前讀過筆者其他武將的介紹,對“遊俠”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十幾歲的魯肅每天練習擊劍、騎射,並用他家中財產聚集起一批年輕人,供他們吃住。魯肅帶著這幫人每天學習軍事理論、操練兵器,並且到附近山中打獵來實地鍛鍊武藝。鄉親們都議論紛紛,都說:“老魯家算是完了,竟然生出這麼一個神經病兒子!”

魯肅這不僅不是神經病,正相反,我們可以看到魯肅從十幾歲就具備遠超常人的大局觀,做事非常有前瞻性,他所做的都是為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做的準備。

黃巾之亂時,中原腹地遭嚴重戰亂而出逃的大批難民湧入相對安定的徐州,徐州出現短暫的繁榮。年少的魯肅能敏銳地感覺到更大的亂世即將到來而早做準備,習兵法、募門客,以仗義疏財來傳播自己的名聲,稱得起是一名少年英豪。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二——與周瑜結為至交

195-198年期間,周瑜曾在袁術帳下做過三年的居巢縣長。在此期間,周瑜聽說東城縣有一個叫魯肅的人很富有,於是帶領幾百人前去拜會,並請求借糧。當時魯肅家有兩座大糧倉,每座都有三千斛米之多。魯肅輕描淡寫地用手指了指其中一座糧倉:“那座倉裡的都給你了!”

按照任職時間算,周瑜當時最多二十三歲。許多人覺得魯肅要比周瑜年長不少吧?告訴您,魯肅只比周瑜大三歲。自認為見多識廣與孫策稱兄道弟的周瑜,看著眼前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魯肅,心中暗暗稱奇:“天底下還有如此豪爽的傢伙?”當然,此時周瑜已經是幫孫策打過江東、二十歲擔任縣長、出身三公大族的青年才俊,魯肅自然要藉此機會好好結交周瑜。

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就此結下親密的友誼。袁術聽說魯肅這小夥子氣度不凡,就任命其擔任東城縣長。後來魯肅發現袁術的管理非常混亂,不像能成大事之人,於是棄官。魯肅帶上家眷,率領追隨他的一百多遊俠青年向南方的居巢出發,投奔周瑜。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三——箭穿堅盾,嚇退追兵

建安三年(198),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邀請魯肅同往。魯肅召集部屬,對他們說:“現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中原戰爭不斷,盜賊橫行。咱們淮泗一帶終究不是世外桃源,戰火遲早要燒到這裡。我聽聞江東沃野千里,民富兵強,可以到那邊躲避戰亂。大家是否願意跟隨我前往江東,靜待時局之變?”

大夥紛紛表示願意跟隨魯肅,於是魯肅親自帶領精銳斷後,讓老弱者、女人孩子走在前面,共有三百多人緩緩向渡口行進。當時孫策已經不再聽從袁術,雙方處於敵對關係,所以袁術治下的州郡官員聽說此事趕緊派兵追趕,不多時便追上速度緩慢的魯肅一行。

這時魯肅毫不示弱,將弓拉滿對著追兵,大聲喊話:“兄弟們,你們也是懂得天下大勢的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期,有功勞得不到賞賜,追不上也沒有處罰,何苦如此相逼?”

袁術追兵勒馬停住,似乎在思考魯肅的話。袁術的確是個賞罰不明的人,就算抓住魯肅帶回去他們也未必有獎賞,還要冒著與魯肅這些人死磕的風險。但就因為魯肅一席話便轉身撤離,也實在沒有面子,這些士兵們陷入猶豫。

魯肅見狀,知道光靠嘴說沒有用,於是命手下將一面盾牌插在地上,自己的弓箭朝盾牌射去。“嗵!”的一聲,大家定睛一看,盾牌竟然被魯肅的箭矢射穿。這該是何等力氣與精準的箭術,看到這裡想必許多讀者也會暗暗稱奇,原來魯肅確實身手不凡,遠不是演義中的老實人形象。袁術軍士卒本來就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只是正在猶豫,見魯肅武藝高強,手下門客也都一副死戰到底的堅定表情,便調轉馬頭撤退了。

魯肅帶著眾人終於來到渡口與周瑜會合,渡江見到孫策,經過周瑜一番介紹,孫策對魯肅的表現也驚歎不已。

相比於後來魯肅屢次在戰略上為孫權出謀劃策,年輕的魯肅行事風格頗有遊俠之風。這讓人想到另一位江東外來名將甘寧,兩人倒是有很多共同點:同樣在身邊聚集一批年輕人自己做首領,同樣很早對天下大勢非常敏感,同樣身手不凡武藝高強,同樣都熟讀經典具備文化,同樣受周瑜的引薦加入江東。

當然魯肅與甘寧還有個共同點,兩人都思維敏捷,懂得戰略謀劃。只是魯肅更加文武雙全,有更強的大局觀及個人品德。他擁有武力卻不好殺,懂得通過打獵來練兵,而不像甘寧殘忍嗜殺。兩人的不同點當然更多,但這一條應該是導致魯肅後來成長為統帥,而甘寧始終只是一名鬥將的重要因素。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魯肅重大事件之四——劉曄、周瑜競相拉攏

《三國志·魯肅傳》中記載了一件疑竇重重的事。且說魯肅在曲阿安置新家,不久祖母卻去世。開頭筆者講過,魯肅自幼喪父,是由祖母養育成人。所以魯肅不敢怠慢,冒著危險回到家鄉東城縣安葬祖母。這個時期正是孫策去世不久,孫權剛剛繼位。

這時魯肅好友劉子揚託人送來書信,信中寫道:“如今天下豪傑並起,你這樣的人才,正是用武之時。趕快接上老母親,沒什麼事就別在東城待著荒廢時光了。最近鄭寶在巢湖風頭正盛,已經擁兵過萬,廬江郡很多人都去投奔,我們也一起過去吧!據我觀察,鄭寶應該很有發展,機不可失啊,還望足下儘快過來。”

寫信的劉子揚您可能很陌生,那換個稱呼您就明白了。劉曄,字子揚。沒錯,這便是後來鼎鼎大名的曹魏三朝元老,曹操手下著名謀士。

劉曄是九江郡成德縣人,也是江淮地區的名士,所以與魯肅為好友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他拉攏魯肅投奔鄭寶,這有些說不通。究竟為何可疑,筆者先在此留個懸念,請您往下讀。

根據《魯肅傳》記載“答然其計。葬畢還曲阿,欲北行。”魯肅讀完信居然心動了,真的給劉曄回信表示準備投奔鄭寶。之前魯肅已經將母親及其他家屬搬到曲阿,所以他還要回江東一趟,打算再次搬家到巢湖去。

周瑜當然要問魯肅為何想走,於是魯肅如實相告。周瑜自然不肯放魯肅離開,並說了一番非常精彩的話:“從前馬援對光武帝說過‘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這句名言。如今主公禮賢下士,廣招人才,稱得起明君。況且我聽說過一些神祕預測,取代劉氏能擁有天下的人,必將在東南方興起。根據推測,孫權正好符合。現在正是輔佐主公建立不世之功的良機,我說這麼多應該夠了,足下不必太把劉曄的話當回事。”

魯肅見周瑜態度堅決,於是只好放棄離開的念頭。周瑜立即向孫權大力推薦魯肅,並且建議孫權廣納賢才來幫助江東,不能輕易讓人才流失“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整件事可疑之處不少。

第一,劉曄是否有動機為鄭寶招攬魯肅存疑

前面講過,魯肅回東城料理祖母后事時間為孫策已死,孫權繼位不久。但據《三國志·劉曄傳》載,鄭寶就是死於劉曄之手。鄭寶打算帶著百姓渡過長江發展,劉曄反對,並在酒宴上手刃鄭寶。

劉曄對鄭寶能下殺手,又怎麼能勸魯肅過來投奔,難道劉曄出於“有難一起當”的心態,讓魯肅過來一起遭罪?應該不會。

第二,劉曄招攬魯肅的時間存疑

鄭寶死後,劉曄帶領餘部投奔的是劉勳。這個名字在江東武將系列文章中多次出現,讀者應該不陌生。廬江太守劉勳正是敗於孫策之手,後投奔曹操。可《魯肅傳》分明寫著“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孫策已經去世,鄭寶更應該早就死了。這一點無法解釋。司馬光在《通鑑考異》中便表達了對該事件的疑問,沒有將其收錄進《資治通鑑》。

第三,魯肅對江東未來真的如此不看好?

魯肅從居巢跟隨周瑜投奔江東,是因為孫策。孫策去世使江東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動亂,實力大損。但孫權竟然讓魯肅如此沒有信心,連路人甲鄭寶都比孫權強,這實在有些說不通。如果魯肅連鄭寶和孫權之間都能選錯邊,那如何成為後來三國首屈一指的戰略家、外交家,這種高人一等的眼光不可能突然出現。如果魯肅打定主意投奔鄭寶,以當初投奔江東之決心,僅憑周瑜一番勸說怕也無法阻止魯肅。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魯肅篇(上)

所以,筆者認為儘管陳壽將此事寫入魯肅傳,但時間順序不對,人物性格不符,事件邏輯不通順。寫史非常謹慎的陳壽很少犯重大錯誤,也許劉曄招攬魯肅確有其事,但時間、過程肯定大有不同,由於缺乏佐證,無法進一步查實。出於尊重《三國志》信史地位的考慮,筆者只能說這件事某個環節記載出現差錯,導致許多疑點出現。

無論如何,魯肅正式為孫權效力的時代即將到來,敬請關注下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