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

赤壁之戰後,天下一分為三,劉備偏安西南,孫權佔據江東,曹操一統中原,三足鼎立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從地形上看,劉備是最不佔便宜的,中原地區一向是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土壤肥沃、四通八達,人心多聚於此,故而曹魏被公認為最強。

東吳偏安東南,人口自然比不上曹魏,但長江中下游的土質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原,而且這裡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赤壁一戰曹操舉國之兵都未能啃下東吳,由此可見東吳的防禦可謂固若金湯,東吳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處境最糟糕的是蜀漢,蜀中之地雖然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但這裡人丁稀少、交通不便,蜀地資源尚無法壯大蜀漢,蜀漢國力也無法進取中原,如此看來,劉備似乎進入了一塊絕境。

"

赤壁之戰後,天下一分為三,劉備偏安西南,孫權佔據江東,曹操一統中原,三足鼎立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從地形上看,劉備是最不佔便宜的,中原地區一向是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土壤肥沃、四通八達,人心多聚於此,故而曹魏被公認為最強。

東吳偏安東南,人口自然比不上曹魏,但長江中下游的土質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原,而且這裡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赤壁一戰曹操舉國之兵都未能啃下東吳,由此可見東吳的防禦可謂固若金湯,東吳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處境最糟糕的是蜀漢,蜀中之地雖然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但這裡人丁稀少、交通不便,蜀地資源尚無法壯大蜀漢,蜀漢國力也無法進取中原,如此看來,劉備似乎進入了一塊絕境。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三國地圖

縱觀華夏曆史,蜀川之地的確不適合當做一統天下的根據地,沒有那個大一統王朝的大本營是設在蜀地的,劉備入主益州,似乎進入了一條死衚衕。

筆者相信,劉皇叔比本人更懂歷史,所以筆者能想到的他必然也能想到。那麼他為何還要奪益州建號帝王呢?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隆中定策時曾說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諸葛亮說益州這塊地方,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而且益州牧劉璋這個人志小才疏,肯定不是劉備的對手,益州對劉備來說是唾手可得。

然而劉備是一個講道義的人,益州既然是劉璋的地盤,劉備去搶恐怕不合適吧。再加上前面講到的,益州並不是一個適合建號帝王的地方。那麼,益州既不適合當根據地,拿下它又會讓劉備揹負不忠不義的罵名,劉備為何還要奪取益州呢?

"

赤壁之戰後,天下一分為三,劉備偏安西南,孫權佔據江東,曹操一統中原,三足鼎立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從地形上看,劉備是最不佔便宜的,中原地區一向是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土壤肥沃、四通八達,人心多聚於此,故而曹魏被公認為最強。

東吳偏安東南,人口自然比不上曹魏,但長江中下游的土質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原,而且這裡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赤壁一戰曹操舉國之兵都未能啃下東吳,由此可見東吳的防禦可謂固若金湯,東吳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處境最糟糕的是蜀漢,蜀中之地雖然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但這裡人丁稀少、交通不便,蜀地資源尚無法壯大蜀漢,蜀漢國力也無法進取中原,如此看來,劉備似乎進入了一塊絕境。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三國地圖

縱觀華夏曆史,蜀川之地的確不適合當做一統天下的根據地,沒有那個大一統王朝的大本營是設在蜀地的,劉備入主益州,似乎進入了一條死衚衕。

筆者相信,劉皇叔比本人更懂歷史,所以筆者能想到的他必然也能想到。那麼他為何還要奪益州建號帝王呢?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隆中定策時曾說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諸葛亮說益州這塊地方,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而且益州牧劉璋這個人志小才疏,肯定不是劉備的對手,益州對劉備來說是唾手可得。

然而劉備是一個講道義的人,益州既然是劉璋的地盤,劉備去搶恐怕不合適吧。再加上前面講到的,益州並不是一個適合建號帝王的地方。那麼,益州既不適合當根據地,拿下它又會讓劉備揹負不忠不義的罵名,劉備為何還要奪取益州呢?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備進軍益州

這或許跟一個叫董扶的人有關,董扶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但在劉備那個時代,此人在當時的名氣恐怕要比成名前的劉備要大得多。董扶身份很特殊,他既非武將,也非謀士,更非諸侯,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讖緯學家。

讖緯之學就是給人算吉凶、測富貴,這方面的人才可比武將、謀士要稀有得多,而董扶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所以他名氣大點也是理所當然。

說董扶跟劉備同時代,這話並不嚴謹,董扶比劉備大了54歲,董扶名聲在外時,劉備還在穿開襠褲,劉備剛入行伍那會,董扶都快八十了,顯然,董扶跟劉備是沒有交集的。

董扶82歲去世,劉備這輩子大概沒見過他,但這不代表董扶對劉備沒有產生影響,董扶一生有很多讖語,其中有一句可能對劉備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他是否取益州。

"

赤壁之戰後,天下一分為三,劉備偏安西南,孫權佔據江東,曹操一統中原,三足鼎立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從地形上看,劉備是最不佔便宜的,中原地區一向是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土壤肥沃、四通八達,人心多聚於此,故而曹魏被公認為最強。

東吳偏安東南,人口自然比不上曹魏,但長江中下游的土質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原,而且這裡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赤壁一戰曹操舉國之兵都未能啃下東吳,由此可見東吳的防禦可謂固若金湯,東吳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處境最糟糕的是蜀漢,蜀中之地雖然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但這裡人丁稀少、交通不便,蜀地資源尚無法壯大蜀漢,蜀漢國力也無法進取中原,如此看來,劉備似乎進入了一塊絕境。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三國地圖

縱觀華夏曆史,蜀川之地的確不適合當做一統天下的根據地,沒有那個大一統王朝的大本營是設在蜀地的,劉備入主益州,似乎進入了一條死衚衕。

筆者相信,劉皇叔比本人更懂歷史,所以筆者能想到的他必然也能想到。那麼他為何還要奪益州建號帝王呢?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隆中定策時曾說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諸葛亮說益州這塊地方,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而且益州牧劉璋這個人志小才疏,肯定不是劉備的對手,益州對劉備來說是唾手可得。

然而劉備是一個講道義的人,益州既然是劉璋的地盤,劉備去搶恐怕不合適吧。再加上前面講到的,益州並不是一個適合建號帝王的地方。那麼,益州既不適合當根據地,拿下它又會讓劉備揹負不忠不義的罵名,劉備為何還要奪取益州呢?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備進軍益州

這或許跟一個叫董扶的人有關,董扶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但在劉備那個時代,此人在當時的名氣恐怕要比成名前的劉備要大得多。董扶身份很特殊,他既非武將,也非謀士,更非諸侯,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讖緯學家。

讖緯之學就是給人算吉凶、測富貴,這方面的人才可比武將、謀士要稀有得多,而董扶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所以他名氣大點也是理所當然。

說董扶跟劉備同時代,這話並不嚴謹,董扶比劉備大了54歲,董扶名聲在外時,劉備還在穿開襠褲,劉備剛入行伍那會,董扶都快八十了,顯然,董扶跟劉備是沒有交集的。

董扶82歲去世,劉備這輩子大概沒見過他,但這不代表董扶對劉備沒有產生影響,董扶一生有很多讖語,其中有一句可能對劉備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他是否取益州。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董扶劇照

我們知道,像董扶這樣的讖緯學家,靠的就是神乎其神的神仙之語,帝王將相們對這些虛無縹緲的話深信不疑。

當初魏王豹在劉邦手下乾的風生水起,偏偏當時的著名讖緯學家許負說他老婆薄姬將生下天子,自己的老婆將生天子,這不是說魏王豹能當皇帝嘛,那還跟劉邦混個錘子,老豹一拍腦門果斷起兵造反。

起兵後的魏豹被劉邦一頓胖揍,別說當皇帝了,自個小命都沒保住。魏王豹沒當上皇帝,但這並不代表許負的讖語不靈驗,事實上薄姬後來真的生下了天子,只不過讓薄姬生天子的不是魏王豹,而是打敗他的劉邦。

而薄姬所生的這個天子,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跟大夥嘮叨許負的故事,意在讓大夥明白董扶這類人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句讖語就能掀起天下大亂。

"

赤壁之戰後,天下一分為三,劉備偏安西南,孫權佔據江東,曹操一統中原,三足鼎立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從地形上看,劉備是最不佔便宜的,中原地區一向是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土壤肥沃、四通八達,人心多聚於此,故而曹魏被公認為最強。

東吳偏安東南,人口自然比不上曹魏,但長江中下游的土質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原,而且這裡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赤壁一戰曹操舉國之兵都未能啃下東吳,由此可見東吳的防禦可謂固若金湯,東吳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處境最糟糕的是蜀漢,蜀中之地雖然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但這裡人丁稀少、交通不便,蜀地資源尚無法壯大蜀漢,蜀漢國力也無法進取中原,如此看來,劉備似乎進入了一塊絕境。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三國地圖

縱觀華夏曆史,蜀川之地的確不適合當做一統天下的根據地,沒有那個大一統王朝的大本營是設在蜀地的,劉備入主益州,似乎進入了一條死衚衕。

筆者相信,劉皇叔比本人更懂歷史,所以筆者能想到的他必然也能想到。那麼他為何還要奪益州建號帝王呢?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隆中定策時曾說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諸葛亮說益州這塊地方,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而且益州牧劉璋這個人志小才疏,肯定不是劉備的對手,益州對劉備來說是唾手可得。

然而劉備是一個講道義的人,益州既然是劉璋的地盤,劉備去搶恐怕不合適吧。再加上前面講到的,益州並不是一個適合建號帝王的地方。那麼,益州既不適合當根據地,拿下它又會讓劉備揹負不忠不義的罵名,劉備為何還要奪取益州呢?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備進軍益州

這或許跟一個叫董扶的人有關,董扶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但在劉備那個時代,此人在當時的名氣恐怕要比成名前的劉備要大得多。董扶身份很特殊,他既非武將,也非謀士,更非諸侯,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讖緯學家。

讖緯之學就是給人算吉凶、測富貴,這方面的人才可比武將、謀士要稀有得多,而董扶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所以他名氣大點也是理所當然。

說董扶跟劉備同時代,這話並不嚴謹,董扶比劉備大了54歲,董扶名聲在外時,劉備還在穿開襠褲,劉備剛入行伍那會,董扶都快八十了,顯然,董扶跟劉備是沒有交集的。

董扶82歲去世,劉備這輩子大概沒見過他,但這不代表董扶對劉備沒有產生影響,董扶一生有很多讖語,其中有一句可能對劉備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他是否取益州。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董扶劇照

我們知道,像董扶這樣的讖緯學家,靠的就是神乎其神的神仙之語,帝王將相們對這些虛無縹緲的話深信不疑。

當初魏王豹在劉邦手下乾的風生水起,偏偏當時的著名讖緯學家許負說他老婆薄姬將生下天子,自己的老婆將生天子,這不是說魏王豹能當皇帝嘛,那還跟劉邦混個錘子,老豹一拍腦門果斷起兵造反。

起兵後的魏豹被劉邦一頓胖揍,別說當皇帝了,自個小命都沒保住。魏王豹沒當上皇帝,但這並不代表許負的讖語不靈驗,事實上薄姬後來真的生下了天子,只不過讓薄姬生天子的不是魏王豹,而是打敗他的劉邦。

而薄姬所生的這個天子,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跟大夥嘮叨許負的故事,意在讓大夥明白董扶這類人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句讖語就能掀起天下大亂。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薄姬劉恆

董扶讖語的影響力有許負的大嗎?有過之而無不及,說董扶的讖語搞垮了東漢王朝都不為過。

話說漢靈帝時,黃巾起義鬧的凶,漢廷十個月鎮壓了主力,但黃巾餘孽卻層出不窮,中央政府疲於奔命,卻禁不了黃巾起義的餘波,這時候一個叫劉焉的宗親給漢靈帝出了個主意:

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出自《三國志 蜀書》)

劉焉建議皇帝將地方刺史改為地方州牧,軍政大權下放到地方,讓地方官員自己組建軍隊去鎮壓黃巾餘孽。好嘛,這不就是唐玄宗時期的節度使制度嗎。

結果是地方勢力做大,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中央勢弱、形同虛設,後來大諸侯吃小諸侯,最後就只剩下曹孫劉三分天下。劉焉出的這個主意堪稱三國亂世的禍根,然而這跟董扶有什麼關係呢?

"

赤壁之戰後,天下一分為三,劉備偏安西南,孫權佔據江東,曹操一統中原,三足鼎立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從地形上看,劉備是最不佔便宜的,中原地區一向是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土壤肥沃、四通八達,人心多聚於此,故而曹魏被公認為最強。

東吳偏安東南,人口自然比不上曹魏,但長江中下游的土質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原,而且這裡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赤壁一戰曹操舉國之兵都未能啃下東吳,由此可見東吳的防禦可謂固若金湯,東吳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處境最糟糕的是蜀漢,蜀中之地雖然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但這裡人丁稀少、交通不便,蜀地資源尚無法壯大蜀漢,蜀漢國力也無法進取中原,如此看來,劉備似乎進入了一塊絕境。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三國地圖

縱觀華夏曆史,蜀川之地的確不適合當做一統天下的根據地,沒有那個大一統王朝的大本營是設在蜀地的,劉備入主益州,似乎進入了一條死衚衕。

筆者相信,劉皇叔比本人更懂歷史,所以筆者能想到的他必然也能想到。那麼他為何還要奪益州建號帝王呢?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隆中定策時曾說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諸葛亮說益州這塊地方,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而且益州牧劉璋這個人志小才疏,肯定不是劉備的對手,益州對劉備來說是唾手可得。

然而劉備是一個講道義的人,益州既然是劉璋的地盤,劉備去搶恐怕不合適吧。再加上前面講到的,益州並不是一個適合建號帝王的地方。那麼,益州既不適合當根據地,拿下它又會讓劉備揹負不忠不義的罵名,劉備為何還要奪取益州呢?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備進軍益州

這或許跟一個叫董扶的人有關,董扶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但在劉備那個時代,此人在當時的名氣恐怕要比成名前的劉備要大得多。董扶身份很特殊,他既非武將,也非謀士,更非諸侯,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讖緯學家。

讖緯之學就是給人算吉凶、測富貴,這方面的人才可比武將、謀士要稀有得多,而董扶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所以他名氣大點也是理所當然。

說董扶跟劉備同時代,這話並不嚴謹,董扶比劉備大了54歲,董扶名聲在外時,劉備還在穿開襠褲,劉備剛入行伍那會,董扶都快八十了,顯然,董扶跟劉備是沒有交集的。

董扶82歲去世,劉備這輩子大概沒見過他,但這不代表董扶對劉備沒有產生影響,董扶一生有很多讖語,其中有一句可能對劉備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他是否取益州。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董扶劇照

我們知道,像董扶這樣的讖緯學家,靠的就是神乎其神的神仙之語,帝王將相們對這些虛無縹緲的話深信不疑。

當初魏王豹在劉邦手下乾的風生水起,偏偏當時的著名讖緯學家許負說他老婆薄姬將生下天子,自己的老婆將生天子,這不是說魏王豹能當皇帝嘛,那還跟劉邦混個錘子,老豹一拍腦門果斷起兵造反。

起兵後的魏豹被劉邦一頓胖揍,別說當皇帝了,自個小命都沒保住。魏王豹沒當上皇帝,但這並不代表許負的讖語不靈驗,事實上薄姬後來真的生下了天子,只不過讓薄姬生天子的不是魏王豹,而是打敗他的劉邦。

而薄姬所生的這個天子,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跟大夥嘮叨許負的故事,意在讓大夥明白董扶這類人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句讖語就能掀起天下大亂。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薄姬劉恆

董扶讖語的影響力有許負的大嗎?有過之而無不及,說董扶的讖語搞垮了東漢王朝都不為過。

話說漢靈帝時,黃巾起義鬧的凶,漢廷十個月鎮壓了主力,但黃巾餘孽卻層出不窮,中央政府疲於奔命,卻禁不了黃巾起義的餘波,這時候一個叫劉焉的宗親給漢靈帝出了個主意:

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出自《三國志 蜀書》)

劉焉建議皇帝將地方刺史改為地方州牧,軍政大權下放到地方,讓地方官員自己組建軍隊去鎮壓黃巾餘孽。好嘛,這不就是唐玄宗時期的節度使制度嗎。

結果是地方勢力做大,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中央勢弱、形同虛設,後來大諸侯吃小諸侯,最後就只剩下曹孫劉三分天下。劉焉出的這個主意堪稱三國亂世的禍根,然而這跟董扶有什麼關係呢?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焉劇照

劉焉出餿主意之後,立馬請命領益州牧,去剿滅蜀川地區的黃巾起義,劉焉獻策讓地方勢力做大,然後自己又請命去當州牧,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為何是益州?因為是董扶選的,據《三國志》記載: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

董扶說益州這個地方有王氣,可能會出天子,劉焉聽後便對益州垂涎欲滴。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劉焉獻策假意救國,實則在圖謀益州,乃至奪取天下。劉焉領了益州牧,又掌握益州的軍政大權,益州豈不是成了劉焉的獨立王國。

實際上,劉焉的確是三國最早的一批地方諸侯,他之所以不出名,是因為到劉備、曹操那會,劉焉早已作古,此時益州的主人就是咱們前文提到的劉璋,劉璋乃劉焉的兒子。

"

赤壁之戰後,天下一分為三,劉備偏安西南,孫權佔據江東,曹操一統中原,三足鼎立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從地形上看,劉備是最不佔便宜的,中原地區一向是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人口眾多、土壤肥沃、四通八達,人心多聚於此,故而曹魏被公認為最強。

東吳偏安東南,人口自然比不上曹魏,但長江中下游的土質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原,而且這裡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又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赤壁一戰曹操舉國之兵都未能啃下東吳,由此可見東吳的防禦可謂固若金湯,東吳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處境最糟糕的是蜀漢,蜀中之地雖然山川險峻、易守難攻,但這裡人丁稀少、交通不便,蜀地資源尚無法壯大蜀漢,蜀漢國力也無法進取中原,如此看來,劉備似乎進入了一塊絕境。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三國地圖

縱觀華夏曆史,蜀川之地的確不適合當做一統天下的根據地,沒有那個大一統王朝的大本營是設在蜀地的,劉備入主益州,似乎進入了一條死衚衕。

筆者相信,劉皇叔比本人更懂歷史,所以筆者能想到的他必然也能想到。那麼他為何還要奪益州建號帝王呢?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隆中定策時曾說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諸葛亮說益州這塊地方,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而且益州牧劉璋這個人志小才疏,肯定不是劉備的對手,益州對劉備來說是唾手可得。

然而劉備是一個講道義的人,益州既然是劉璋的地盤,劉備去搶恐怕不合適吧。再加上前面講到的,益州並不是一個適合建號帝王的地方。那麼,益州既不適合當根據地,拿下它又會讓劉備揹負不忠不義的罵名,劉備為何還要奪取益州呢?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備進軍益州

這或許跟一個叫董扶的人有關,董扶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但在劉備那個時代,此人在當時的名氣恐怕要比成名前的劉備要大得多。董扶身份很特殊,他既非武將,也非謀士,更非諸侯,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讖緯學家。

讖緯之學就是給人算吉凶、測富貴,這方面的人才可比武將、謀士要稀有得多,而董扶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所以他名氣大點也是理所當然。

說董扶跟劉備同時代,這話並不嚴謹,董扶比劉備大了54歲,董扶名聲在外時,劉備還在穿開襠褲,劉備剛入行伍那會,董扶都快八十了,顯然,董扶跟劉備是沒有交集的。

董扶82歲去世,劉備這輩子大概沒見過他,但這不代表董扶對劉備沒有產生影響,董扶一生有很多讖語,其中有一句可能對劉備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他是否取益州。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董扶劇照

我們知道,像董扶這樣的讖緯學家,靠的就是神乎其神的神仙之語,帝王將相們對這些虛無縹緲的話深信不疑。

當初魏王豹在劉邦手下乾的風生水起,偏偏當時的著名讖緯學家許負說他老婆薄姬將生下天子,自己的老婆將生天子,這不是說魏王豹能當皇帝嘛,那還跟劉邦混個錘子,老豹一拍腦門果斷起兵造反。

起兵後的魏豹被劉邦一頓胖揍,別說當皇帝了,自個小命都沒保住。魏王豹沒當上皇帝,但這並不代表許負的讖語不靈驗,事實上薄姬後來真的生下了天子,只不過讓薄姬生天子的不是魏王豹,而是打敗他的劉邦。

而薄姬所生的這個天子,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跟大夥嘮叨許負的故事,意在讓大夥明白董扶這類人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句讖語就能掀起天下大亂。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薄姬劉恆

董扶讖語的影響力有許負的大嗎?有過之而無不及,說董扶的讖語搞垮了東漢王朝都不為過。

話說漢靈帝時,黃巾起義鬧的凶,漢廷十個月鎮壓了主力,但黃巾餘孽卻層出不窮,中央政府疲於奔命,卻禁不了黃巾起義的餘波,這時候一個叫劉焉的宗親給漢靈帝出了個主意:

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出自《三國志 蜀書》)

劉焉建議皇帝將地方刺史改為地方州牧,軍政大權下放到地方,讓地方官員自己組建軍隊去鎮壓黃巾餘孽。好嘛,這不就是唐玄宗時期的節度使制度嗎。

結果是地方勢力做大,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中央勢弱、形同虛設,後來大諸侯吃小諸侯,最後就只剩下曹孫劉三分天下。劉焉出的這個主意堪稱三國亂世的禍根,然而這跟董扶有什麼關係呢?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焉劇照

劉焉出餿主意之後,立馬請命領益州牧,去剿滅蜀川地區的黃巾起義,劉焉獻策讓地方勢力做大,然後自己又請命去當州牧,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為何是益州?因為是董扶選的,據《三國志》記載:

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聞扶言,意更在益州。

董扶說益州這個地方有王氣,可能會出天子,劉焉聽後便對益州垂涎欲滴。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劉焉獻策假意救國,實則在圖謀益州,乃至奪取天下。劉焉領了益州牧,又掌握益州的軍政大權,益州豈不是成了劉焉的獨立王國。

實際上,劉焉的確是三國最早的一批地方諸侯,他之所以不出名,是因為到劉備、曹操那會,劉焉早已作古,此時益州的主人就是咱們前文提到的劉璋,劉璋乃劉焉的兒子。

劉備為何奪益州?恐非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或與此人的一句讖語有關

劉備劉璋

從董扶的讖語,到劉焉獻策,再到劉焉自領益州牧,我們能從整件事的脈絡中看出一套連環計,劉焉聽董扶說益州有王氣,於是劉焉便有了建號帝王的野心,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劉焉必須拿下益州,而且還要取得益州的軍政大權,這樣才能在益州建立自己的割據勢力,在以益州為基業,徐圖天下。

這麼看來,劉焉跟魏王豹何其相似,魏王豹在劉邦手下混的風生水起,劉焉身為皇親貴胄,活的相當滋潤,兩人都因為一句讖語,便打破現有的生活,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讖語。相信劉焉和魏王豹不是看不出其中的風險,但有讖語在前,他們都認為即便風險再大,也有老天相助,故而敢鋌而走險。

​再回到劉備為何取益州的問題,益州對於劉備來說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但劉焉和魏王豹能為一句讖語鋌而走險,劉備為何不能。再者,許負的讖語並非沒有實現,劉備有理由相信董扶的讖語也必將實現,只是目前來看實現董扶讖語之人並非劉焉抑或劉璋,那麼就讓劉備來實現它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