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

劉備在兵敗襄陽,攜民渡江的時候,有一句名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這也成為了後世推崇劉備仁德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任何時代,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都是後勤補給問題,所以劉備要東征西討,必然少不了足夠的糧餉,可是他地盤不大,人口不多,那問題就來了,錢從哪來?糧食從哪來?再說,劉備打江山為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匡扶漢室”嗎?即便如此,他也作為蜀漢昭烈皇帝,以漢統自居的他,也需要各種活動吧?這一切都得有經費,這些財物又該從哪來?反正劉備自己不會造錢,更沒時間種地,所以歸根結底,都得從民間收繳。

"

劉備在兵敗襄陽,攜民渡江的時候,有一句名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這也成為了後世推崇劉備仁德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任何時代,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都是後勤補給問題,所以劉備要東征西討,必然少不了足夠的糧餉,可是他地盤不大,人口不多,那問題就來了,錢從哪來?糧食從哪來?再說,劉備打江山為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匡扶漢室”嗎?即便如此,他也作為蜀漢昭烈皇帝,以漢統自居的他,也需要各種活動吧?這一切都得有經費,這些財物又該從哪來?反正劉備自己不會造錢,更沒時間種地,所以歸根結底,都得從民間收繳。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三國演義》小說中,已經儘量將劉備奪西川的過程美化很多了,但是在歷史上,劉備入川經歷了很多困難的陣仗,想要打贏,跟士兵們只將仁德肯定是不夠用的,因此,劉備早就跟將士們許諾,只要打下成都,城裡的財寶,都會分給大夥。劉備在這方面當然是說話算話的,否則他的名聲也不會那麼高,但問題是,值錢的都給大夥了,他這個領頭的什麼都沒有,那還忙活什麼勁呢?

"

劉備在兵敗襄陽,攜民渡江的時候,有一句名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這也成為了後世推崇劉備仁德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任何時代,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都是後勤補給問題,所以劉備要東征西討,必然少不了足夠的糧餉,可是他地盤不大,人口不多,那問題就來了,錢從哪來?糧食從哪來?再說,劉備打江山為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匡扶漢室”嗎?即便如此,他也作為蜀漢昭烈皇帝,以漢統自居的他,也需要各種活動吧?這一切都得有經費,這些財物又該從哪來?反正劉備自己不會造錢,更沒時間種地,所以歸根結底,都得從民間收繳。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三國演義》小說中,已經儘量將劉備奪西川的過程美化很多了,但是在歷史上,劉備入川經歷了很多困難的陣仗,想要打贏,跟士兵們只將仁德肯定是不夠用的,因此,劉備早就跟將士們許諾,只要打下成都,城裡的財寶,都會分給大夥。劉備在這方面當然是說話算話的,否則他的名聲也不會那麼高,但問題是,值錢的都給大夥了,他這個領頭的什麼都沒有,那還忙活什麼勁呢?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最終,為了錢發愁的劉備,聽信了劉巴的建議,開始鑄造“值百錢”,結果這一招立竿見影,“值百錢”迅速讓國庫賺得盆滿缽滿。那麼,這“值百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簡單地說,假如成都某一富戶,有一萬錢的積蓄,那麼劉備在鑄錢後,硬性規定,新的貨幣“值百錢”,可以換那家富戶手裡的一百錢,這樣一來,富戶的一萬錢,直接縮水成“一百錢”。要知道,在將近兩千年前的漢末三國年間,是不可能有紙幣的,所有的貨幣都是等值金屬,可是,如果劉備強行賦予新貨幣的價值,那不就成了他隨意從百姓身上掠奪財富了嗎?

"

劉備在兵敗襄陽,攜民渡江的時候,有一句名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這也成為了後世推崇劉備仁德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任何時代,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都是後勤補給問題,所以劉備要東征西討,必然少不了足夠的糧餉,可是他地盤不大,人口不多,那問題就來了,錢從哪來?糧食從哪來?再說,劉備打江山為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匡扶漢室”嗎?即便如此,他也作為蜀漢昭烈皇帝,以漢統自居的他,也需要各種活動吧?這一切都得有經費,這些財物又該從哪來?反正劉備自己不會造錢,更沒時間種地,所以歸根結底,都得從民間收繳。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三國演義》小說中,已經儘量將劉備奪西川的過程美化很多了,但是在歷史上,劉備入川經歷了很多困難的陣仗,想要打贏,跟士兵們只將仁德肯定是不夠用的,因此,劉備早就跟將士們許諾,只要打下成都,城裡的財寶,都會分給大夥。劉備在這方面當然是說話算話的,否則他的名聲也不會那麼高,但問題是,值錢的都給大夥了,他這個領頭的什麼都沒有,那還忙活什麼勁呢?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最終,為了錢發愁的劉備,聽信了劉巴的建議,開始鑄造“值百錢”,結果這一招立竿見影,“值百錢”迅速讓國庫賺得盆滿缽滿。那麼,這“值百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簡單地說,假如成都某一富戶,有一萬錢的積蓄,那麼劉備在鑄錢後,硬性規定,新的貨幣“值百錢”,可以換那家富戶手裡的一百錢,這樣一來,富戶的一萬錢,直接縮水成“一百錢”。要知道,在將近兩千年前的漢末三國年間,是不可能有紙幣的,所有的貨幣都是等值金屬,可是,如果劉備強行賦予新貨幣的價值,那不就成了他隨意從百姓身上掠奪財富了嗎?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更嚴重的問題是,劉備朝廷鑄錢還越來越偷工減料,最初的“值百錢”重八銖,直徑一寸一分;等到幾年後,朝廷主動貶值,將“值百錢”減至重四銖,直徑只剩七分;再到了後主劉禪時期,更加過分,“值百錢”的分量已經不足半銖了。這就意味著,蜀漢百姓手中的財富成倍的貶值,老百姓的錢,幾乎全都被蜀漢朝廷“換”走了,這也的國家,怎麼能讓百姓信任呢?所以,即使沒有鄧艾鍾會,蜀漢的滅亡也是遲早的事兒。

"

劉備在兵敗襄陽,攜民渡江的時候,有一句名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這也成為了後世推崇劉備仁德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任何時代,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都是後勤補給問題,所以劉備要東征西討,必然少不了足夠的糧餉,可是他地盤不大,人口不多,那問題就來了,錢從哪來?糧食從哪來?再說,劉備打江山為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匡扶漢室”嗎?即便如此,他也作為蜀漢昭烈皇帝,以漢統自居的他,也需要各種活動吧?這一切都得有經費,這些財物又該從哪來?反正劉備自己不會造錢,更沒時間種地,所以歸根結底,都得從民間收繳。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三國演義》小說中,已經儘量將劉備奪西川的過程美化很多了,但是在歷史上,劉備入川經歷了很多困難的陣仗,想要打贏,跟士兵們只將仁德肯定是不夠用的,因此,劉備早就跟將士們許諾,只要打下成都,城裡的財寶,都會分給大夥。劉備在這方面當然是說話算話的,否則他的名聲也不會那麼高,但問題是,值錢的都給大夥了,他這個領頭的什麼都沒有,那還忙活什麼勁呢?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最終,為了錢發愁的劉備,聽信了劉巴的建議,開始鑄造“值百錢”,結果這一招立竿見影,“值百錢”迅速讓國庫賺得盆滿缽滿。那麼,這“值百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簡單地說,假如成都某一富戶,有一萬錢的積蓄,那麼劉備在鑄錢後,硬性規定,新的貨幣“值百錢”,可以換那家富戶手裡的一百錢,這樣一來,富戶的一萬錢,直接縮水成“一百錢”。要知道,在將近兩千年前的漢末三國年間,是不可能有紙幣的,所有的貨幣都是等值金屬,可是,如果劉備強行賦予新貨幣的價值,那不就成了他隨意從百姓身上掠奪財富了嗎?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更嚴重的問題是,劉備朝廷鑄錢還越來越偷工減料,最初的“值百錢”重八銖,直徑一寸一分;等到幾年後,朝廷主動貶值,將“值百錢”減至重四銖,直徑只剩七分;再到了後主劉禪時期,更加過分,“值百錢”的分量已經不足半銖了。這就意味著,蜀漢百姓手中的財富成倍的貶值,老百姓的錢,幾乎全都被蜀漢朝廷“換”走了,這也的國家,怎麼能讓百姓信任呢?所以,即使沒有鄧艾鍾會,蜀漢的滅亡也是遲早的事兒。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除了在貨幣上做文章之外,劉備還下達過禁酒令,條例非常嚴格,只要百姓私自釀酒,就是重罪,甚至是擁有釀酒的工具,都是大罪一條,結果一時間,西川境內人心惶惶。因為這個事兒,鬧出過一個經典段子,說在某一天,劉備與簡雍在一起散步,看到田間地頭有一對男女走過,簡雍立刻對劉備說,他們要在大白天干“那事”,實在有傷風化,快把他們抓起來吧。劉備一聽這話,反而不理解了,並問簡雍說,人家好好地走路,有什麼證據說他們要幹“那事兒”?簡雍的回答非常巧妙——因為他們都長那些器官了,說明他們有幹“那事兒”的工具,咱們的法令是,私藏釀酒工具有罪,同理,這對男女也就有罪了。劉備一聽,哈哈大笑,也立刻明白了簡雍的用意,因此會快就撤銷了私藏酒具有罪的命令。

"

劉備在兵敗襄陽,攜民渡江的時候,有一句名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這也成為了後世推崇劉備仁德的一大原因。但問題是,任何時代,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都是後勤補給問題,所以劉備要東征西討,必然少不了足夠的糧餉,可是他地盤不大,人口不多,那問題就來了,錢從哪來?糧食從哪來?再說,劉備打江山為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匡扶漢室”嗎?即便如此,他也作為蜀漢昭烈皇帝,以漢統自居的他,也需要各種活動吧?這一切都得有經費,這些財物又該從哪來?反正劉備自己不會造錢,更沒時間種地,所以歸根結底,都得從民間收繳。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三國演義》小說中,已經儘量將劉備奪西川的過程美化很多了,但是在歷史上,劉備入川經歷了很多困難的陣仗,想要打贏,跟士兵們只將仁德肯定是不夠用的,因此,劉備早就跟將士們許諾,只要打下成都,城裡的財寶,都會分給大夥。劉備在這方面當然是說話算話的,否則他的名聲也不會那麼高,但問題是,值錢的都給大夥了,他這個領頭的什麼都沒有,那還忙活什麼勁呢?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最終,為了錢發愁的劉備,聽信了劉巴的建議,開始鑄造“值百錢”,結果這一招立竿見影,“值百錢”迅速讓國庫賺得盆滿缽滿。那麼,這“值百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簡單地說,假如成都某一富戶,有一萬錢的積蓄,那麼劉備在鑄錢後,硬性規定,新的貨幣“值百錢”,可以換那家富戶手裡的一百錢,這樣一來,富戶的一萬錢,直接縮水成“一百錢”。要知道,在將近兩千年前的漢末三國年間,是不可能有紙幣的,所有的貨幣都是等值金屬,可是,如果劉備強行賦予新貨幣的價值,那不就成了他隨意從百姓身上掠奪財富了嗎?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更嚴重的問題是,劉備朝廷鑄錢還越來越偷工減料,最初的“值百錢”重八銖,直徑一寸一分;等到幾年後,朝廷主動貶值,將“值百錢”減至重四銖,直徑只剩七分;再到了後主劉禪時期,更加過分,“值百錢”的分量已經不足半銖了。這就意味著,蜀漢百姓手中的財富成倍的貶值,老百姓的錢,幾乎全都被蜀漢朝廷“換”走了,這也的國家,怎麼能讓百姓信任呢?所以,即使沒有鄧艾鍾會,蜀漢的滅亡也是遲早的事兒。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除了在貨幣上做文章之外,劉備還下達過禁酒令,條例非常嚴格,只要百姓私自釀酒,就是重罪,甚至是擁有釀酒的工具,都是大罪一條,結果一時間,西川境內人心惶惶。因為這個事兒,鬧出過一個經典段子,說在某一天,劉備與簡雍在一起散步,看到田間地頭有一對男女走過,簡雍立刻對劉備說,他們要在大白天干“那事”,實在有傷風化,快把他們抓起來吧。劉備一聽這話,反而不理解了,並問簡雍說,人家好好地走路,有什麼證據說他們要幹“那事兒”?簡雍的回答非常巧妙——因為他們都長那些器官了,說明他們有幹“那事兒”的工具,咱們的法令是,私藏釀酒工具有罪,同理,這對男女也就有罪了。劉備一聽,哈哈大笑,也立刻明白了簡雍的用意,因此會快就撤銷了私藏酒具有罪的命令。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劉備表面上以仁義自居,實際上卻在與民爭利?

劉備為什麼要禁酒,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利益,畢竟當時釀酒,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如果糧食消耗太多,又拿什麼給士兵給養呢?就算他有再多的錢,士兵也不可能靠著“咬鐵”作戰吧?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劉備依舊是為了自己的目的,犧牲了西川百姓的基本利益。從“值百錢”和“禁酒令”這兩件事來看,以仁義標榜自己的劉備,其實不就是在與民爭利嗎?那他還有資格以仁義自居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