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殺劉邦,劉邦得項羽封地和漢王位,最後還要反兵逼死項羽?

劉邦 項羽 范增 政治 知象印象 2017-05-02

首先,看下歷史背景,項羽能不能殺劉邦呢?答案是不能。

項羽與劉邦北面事楚懷王,確定了共同反抗暴秦的政治綱領,並且約為兄弟。沛公劉邦西入關,率先略定關中,降子嬰,除苛法,封宮室,秋毫無犯,秦民稱治。無論對敵態度還是政治手段,都挑不出絲毫毛病。項羽不殺劉邦,劉邦得項羽封地和漢王位,最後還要反兵逼死項羽?

項羽自視諸侯之長,舉事合法性正在於誅暴秦,劉邦以諸侯之身,第一個佔領前秦的政治中心關中,推翻暴秦的事業有了實質性的飛躍,不但無過,甚且有功。項羽此時要殺他,算是洩私憤、謀私利呢,還是替暴秦為虎作倀呢?既然想做天下宰,滅秦之後第一件大事都辦得這麼讓人大跌眼鏡,以後誰還聽他?所謂殺一人而失天下,說得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個問題,項羽想不想殺呢?答案是不排除有這種可能,特別是范增等謀臣給的觀察結論,劉邦入關後秋毫無犯收取民心,擺明了是想效前秦以問鼎天下,對這個事情,項羽是很忌憚的。所以在鴻門宴上,問罪失敗之後,范增要動劉邦,項羽基本上是觀望猶疑的態度,在場的人裡面,有張良這樣的親劉邦謀士,還有項伯這樣的同情劉邦的項氏核心層,當所有人都往團結裡講的時候,找出一個分的理由、並且足以能借此除掉劉邦,似乎還真不那麼容易。史遷對這段歷史的敘述近乎小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項羽最終沒有拿出一個信服的理由去殺劉邦。

第三個問題,劉邦值不值得項羽殺呢?答案是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值得。項羽當初領著江東子弟勇冠三軍,諸侯長的名頭是打出來的,其名氣之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劉邦如約拿掉關中,卻仍舊需要聽項羽的號令。在戰略、戰術上,項羽都是非常輕視劉邦的,他自信能夠擺平對方,甚至不用通過正面交戰的方式——把劉邦分封到漢中,然後以缺乏群眾根基、因此不得不憑恃自己的關中三王堵住漢王的出口,有此政治地理格局,項羽自認大可安心去做山東的工作了。

項羽不殺劉邦,劉邦得項羽封地和漢王位,最後還要反兵逼死項羽?

從這個分封圖不難看出來,漢被雍、塞、翟、臨江、九江等封國所包圍。憑藉劉邦的軍事勢力,從哪個角度都很難突破,甚至連劉邦自己都一度沮喪,認為已經大勢難違了。

再者而言,入漢中之後,劉邦所部軍心離散,日夜“歌思東歸”,已經漸有崩壞之狀,這種局面,很難說不在項羽所料。

就項羽而言,這種通過政治分割的方式來噁心、削弱劉邦的方式,不知道比在宴席上搞詐殺高明到哪裡去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劉邦突破重重阻圍,來到山東和項羽尋求決戰,項羽也不可能怕他。

楚漢相爭階段,劉邦被一路吊打,也充分說明項羽之不擔心劉邦,是有很充分的理由的。

而後來項羽所以失敗,也並非全在劉邦。

我們甚至可以說,就算沒有劉邦,項羽的統治也很難長久。這一點史遷在項藉本紀裡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概括起來八個字:奮其私智,純用力征
項羽不殺劉邦,劉邦得項羽封地和漢王位,最後還要反兵逼死項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