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扶劉邦壓項羽,楚懷王也不甘心當傀儡'

"
"
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扶劉邦壓項羽,楚懷王也不甘心當傀儡

楚懷王和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個盟約可一點都不愚蠢,而是有楚懷王對自己當時所面臨的處境的反應,是充分考慮了後果之後做出的決定。

楚懷王是項梁做主,從民間找到的之前的楚國王族後裔,立為楚王的。在這之前,楚懷王在民間東躲西藏已經很多年了,連溫飽都無法保證,更不用說有什麼恢復楚國的雄心壯志了。而項梁之所以立他為楚王,也恰恰是看中了他一方面具有王族血統,比之前的景駒更有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本人沒有什麼勢力,便於項梁操控。也就是說,項梁找他來,就是讓他當傀儡的,沒打算真的把他當楚王。

楚懷王得到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一開始當然是很高興的,但很快就發現了,他不過是項梁號召楚國舊部的工具而已,他絲毫享受不到當君主的權力,一切都是項梁說了算,他根本插不上手。不過,很快,他翻身的機會就來了,因為項梁在率軍與章邯率領的秦軍作戰的時候戰死了,項羽還年輕,威望和能力都不足以替代項梁,楚國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面,而楚懷王作為一個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交集,就有機會重建自己的權力了。

項梁戰死是在定陶和陳留一帶,當時項羽和劉邦是項梁手下最得力的兩個將領,他們正率兵圍攻陳留,得到項梁被章邯突襲殺死的消息後,項羽和劉邦率軍後退到了彭城和碭郡一帶駐紮,處於守勢。楚懷王得到消息後,馬上趕赴前線,接管了軍隊,並馬上調整了人事任命,加強了對楚國和軍隊的控制。先是任命呂臣父子分別擔任司徒和令尹,又任命劉邦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將劉邦的地位提高到了和項羽大致相當的水平,顯然都是為了打壓項羽。

"
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扶劉邦壓項羽,楚懷王也不甘心當傀儡

楚懷王和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個盟約可一點都不愚蠢,而是有楚懷王對自己當時所面臨的處境的反應,是充分考慮了後果之後做出的決定。

楚懷王是項梁做主,從民間找到的之前的楚國王族後裔,立為楚王的。在這之前,楚懷王在民間東躲西藏已經很多年了,連溫飽都無法保證,更不用說有什麼恢復楚國的雄心壯志了。而項梁之所以立他為楚王,也恰恰是看中了他一方面具有王族血統,比之前的景駒更有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本人沒有什麼勢力,便於項梁操控。也就是說,項梁找他來,就是讓他當傀儡的,沒打算真的把他當楚王。

楚懷王得到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一開始當然是很高興的,但很快就發現了,他不過是項梁號召楚國舊部的工具而已,他絲毫享受不到當君主的權力,一切都是項梁說了算,他根本插不上手。不過,很快,他翻身的機會就來了,因為項梁在率軍與章邯率領的秦軍作戰的時候戰死了,項羽還年輕,威望和能力都不足以替代項梁,楚國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面,而楚懷王作為一個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交集,就有機會重建自己的權力了。

項梁戰死是在定陶和陳留一帶,當時項羽和劉邦是項梁手下最得力的兩個將領,他們正率兵圍攻陳留,得到項梁被章邯突襲殺死的消息後,項羽和劉邦率軍後退到了彭城和碭郡一帶駐紮,處於守勢。楚懷王得到消息後,馬上趕赴前線,接管了軍隊,並馬上調整了人事任命,加強了對楚國和軍隊的控制。先是任命呂臣父子分別擔任司徒和令尹,又任命劉邦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將劉邦的地位提高到了和項羽大致相當的水平,顯然都是為了打壓項羽。

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扶劉邦壓項羽,楚懷王也不甘心當傀儡

這時候,章邯認為項梁一死,楚國已經碎成了渣,就沒有繼續進攻楚國,而是掉頭北上,圍攻趙國去了。這其實也是秦滅六國的傳統線路,先是韓國,接著是魏國,再是趙國,然後燕國,再是楚國,最後逼迫齊國投降。後來韓信大體上也是這個路線,只不過他在平定燕趙之後,下來就直接平定了齊地,沒有留下尾巴,最後再到淮海地區和項羽進行戰略決戰。所以,章邯這個操作看上去似乎問題不大。

楚懷王這一頓操作下來,覺得自己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於是和諸將相約,先入關中者為王。這裡說的意思就是,誰能攻入關中,滅了秦國,他就可以冊封誰為秦王。這同樣是為了壓制項羽家族的勢力。其實當時有能力獨立領兵出征的楚國將領,無非就是那幾個人,不是項羽就是劉邦,但楚懷王故意不直接分配任務,而是做出了這樣的安排,也是滿滿的小心機。最後,劉邦率兵西進攻秦,項羽則隨宋義軍北上救趙。實際上,還是不想把滅秦的機會留給項羽。

楚懷王這時候也和其他諸侯一樣,派兵救援趙國。而且,楚懷王派去的五萬軍隊,領軍的為宋義,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項羽並不是主帥。而宋義到了前線,也不著急與秦軍作戰,而是和其他諸侯一樣,觀望不前,隔岸觀火,坐觀成敗,看看有沒有機會不出力氣就能撈點好處。他這個操作就是秦滅六國時,六國的正常操作,大家都不出力,誰當出頭鳥誰先死,大家都等著撈好處。最後的結果是六國被秦國各個擊破,挨個消滅。

"
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扶劉邦壓項羽,楚懷王也不甘心當傀儡

楚懷王和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個盟約可一點都不愚蠢,而是有楚懷王對自己當時所面臨的處境的反應,是充分考慮了後果之後做出的決定。

楚懷王是項梁做主,從民間找到的之前的楚國王族後裔,立為楚王的。在這之前,楚懷王在民間東躲西藏已經很多年了,連溫飽都無法保證,更不用說有什麼恢復楚國的雄心壯志了。而項梁之所以立他為楚王,也恰恰是看中了他一方面具有王族血統,比之前的景駒更有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本人沒有什麼勢力,便於項梁操控。也就是說,項梁找他來,就是讓他當傀儡的,沒打算真的把他當楚王。

楚懷王得到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一開始當然是很高興的,但很快就發現了,他不過是項梁號召楚國舊部的工具而已,他絲毫享受不到當君主的權力,一切都是項梁說了算,他根本插不上手。不過,很快,他翻身的機會就來了,因為項梁在率軍與章邯率領的秦軍作戰的時候戰死了,項羽還年輕,威望和能力都不足以替代項梁,楚國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面,而楚懷王作為一個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交集,就有機會重建自己的權力了。

項梁戰死是在定陶和陳留一帶,當時項羽和劉邦是項梁手下最得力的兩個將領,他們正率兵圍攻陳留,得到項梁被章邯突襲殺死的消息後,項羽和劉邦率軍後退到了彭城和碭郡一帶駐紮,處於守勢。楚懷王得到消息後,馬上趕赴前線,接管了軍隊,並馬上調整了人事任命,加強了對楚國和軍隊的控制。先是任命呂臣父子分別擔任司徒和令尹,又任命劉邦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將劉邦的地位提高到了和項羽大致相當的水平,顯然都是為了打壓項羽。

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扶劉邦壓項羽,楚懷王也不甘心當傀儡

這時候,章邯認為項梁一死,楚國已經碎成了渣,就沒有繼續進攻楚國,而是掉頭北上,圍攻趙國去了。這其實也是秦滅六國的傳統線路,先是韓國,接著是魏國,再是趙國,然後燕國,再是楚國,最後逼迫齊國投降。後來韓信大體上也是這個路線,只不過他在平定燕趙之後,下來就直接平定了齊地,沒有留下尾巴,最後再到淮海地區和項羽進行戰略決戰。所以,章邯這個操作看上去似乎問題不大。

楚懷王這一頓操作下來,覺得自己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於是和諸將相約,先入關中者為王。這裡說的意思就是,誰能攻入關中,滅了秦國,他就可以冊封誰為秦王。這同樣是為了壓制項羽家族的勢力。其實當時有能力獨立領兵出征的楚國將領,無非就是那幾個人,不是項羽就是劉邦,但楚懷王故意不直接分配任務,而是做出了這樣的安排,也是滿滿的小心機。最後,劉邦率兵西進攻秦,項羽則隨宋義軍北上救趙。實際上,還是不想把滅秦的機會留給項羽。

楚懷王這時候也和其他諸侯一樣,派兵救援趙國。而且,楚懷王派去的五萬軍隊,領軍的為宋義,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項羽並不是主帥。而宋義到了前線,也不著急與秦軍作戰,而是和其他諸侯一樣,觀望不前,隔岸觀火,坐觀成敗,看看有沒有機會不出力氣就能撈點好處。他這個操作就是秦滅六國時,六國的正常操作,大家都不出力,誰當出頭鳥誰先死,大家都等著撈好處。最後的結果是六國被秦國各個擊破,挨個消滅。

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扶劉邦壓項羽,楚懷王也不甘心當傀儡

這時候就看出來了項羽的與眾不同,他和項梁一樣,是真正準備滅秦的,而不只是像其他諸侯一樣,只是恢復自己被秦國滅亡之前的地盤而已。所以,項羽認為不能這樣坐觀成敗,而應該主動進兵,與秦軍決戰。宋義不同意,項羽幾殺宋義,奪取了兵權。馬上破釜沉舟,一舉擊敗秦軍殘餘的主力兵團,也就是王離率領的長城兵團,章邯兵團的二十萬秦軍就在附近,但卻沒有出動。項羽就此一戰成名,諸侯都承認了項羽的地位,章邯也被迫向項羽投降。

楚懷王的算計也沒錯。項羽正面強攻秦軍主力的時候,劉邦先在秦軍背後攻佔韓魏故地,然後試探性的攻擊了一下函谷關,就沒有繼續進攻了,而是轉兵南下,進入南陽一帶,然後從這裡走武關道攻入關中,秦王子嬰出城投降,還是劉邦滅了秦國。對楚懷王來說,劉邦的勢力和項羽不在一個檔次,劉邦滅了秦國,要做秦王還需要他冊封,如果是項羽滅了秦國,那就沒有楚懷王什麼事了。所以,楚懷王這個安排,本身就是為了牽制和打壓項羽,意圖也是保住自己的地位。

劉邦進入關中之後,並沒有馬上自稱秦王,而是恢復秩序,先派人報告楚懷王。項羽聽到劉邦已經攻佔秦國的消息,果然氣不打一處來,馬上直接率軍進攻函谷關,進入關中,大肆焚掠一番之後,揚長而去,完全沒把楚懷王放在心上。之後,項羽又召集諸侯,名義上尊楚懷王為義帝,但很快就派人殺了楚懷王,接著就調整諸侯封地,他自己自稱西楚霸王。劉邦於是以為義帝報仇的名義,出兵進攻項羽,楚漢之爭由此開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