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但答案卻是冰冷如鐵: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團隊。

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權,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領一個人單打獨鬥打下江山的,身邊必然有重量級的文臣、武將輔佐,比如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

這一點,韓信完全無法和劉邦相比。

"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但答案卻是冰冷如鐵: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團隊。

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權,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領一個人單打獨鬥打下江山的,身邊必然有重量級的文臣、武將輔佐,比如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

這一點,韓信完全無法和劉邦相比。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的創業團隊牛人太多了,後勤有蕭何,智囊有張良、陳平,武將有曹參、周勃、樊噲,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頂級配置。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居第一,這固然有劉邦故意打壓武將的政治考量,但蕭何的功勞之大,也是不可抹殺的。

戰爭打的是什麼?是後援,是戰爭支撐能力。漢軍東征後,是蕭何在巴蜀籌集軍資、糧草,供應前線浩大的軍需開支。韓信在前線風光無限,但如果沒有蕭何提供的後勤保障,韓信這仗根本沒法打下去。

韓信要與漢並立,他身邊有蕭何嗎?沒有。

"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但答案卻是冰冷如鐵: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團隊。

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權,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領一個人單打獨鬥打下江山的,身邊必然有重量級的文臣、武將輔佐,比如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

這一點,韓信完全無法和劉邦相比。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的創業團隊牛人太多了,後勤有蕭何,智囊有張良、陳平,武將有曹參、周勃、樊噲,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頂級配置。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居第一,這固然有劉邦故意打壓武將的政治考量,但蕭何的功勞之大,也是不可抹殺的。

戰爭打的是什麼?是後援,是戰爭支撐能力。漢軍東征後,是蕭何在巴蜀籌集軍資、糧草,供應前線浩大的軍需開支。韓信在前線風光無限,但如果沒有蕭何提供的後勤保障,韓信這仗根本沒法打下去。

韓信要與漢並立,他身邊有蕭何嗎?沒有。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再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堪稱中國歷史上神級的人物,劉邦幾次重要的決策,都離不開張良的謀劃。

眾所周知,創業時期,方向對了,事半功倍,方向錯了,越忙越亂,而張良,就是一位指路大師,甚至讓人懷疑他是穿越回去的。

韓信身邊有張良嗎?沒有,他能指望蒯通跟張良抗衡嗎?別逗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別忘了還有陳平,也是一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宰相級人物,雖然有時候不擇手段,但確實是有實效。如果韓信真聽了蒯通的話,都不用張良出手,陳平就能把蒯通完全搞定,蒯通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韓信身邊沒有蕭何為其供應糧草,也沒有張良為其指明方向,怎麼可能會是劉邦的對手?

"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但答案卻是冰冷如鐵: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團隊。

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權,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領一個人單打獨鬥打下江山的,身邊必然有重量級的文臣、武將輔佐,比如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

這一點,韓信完全無法和劉邦相比。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的創業團隊牛人太多了,後勤有蕭何,智囊有張良、陳平,武將有曹參、周勃、樊噲,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頂級配置。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居第一,這固然有劉邦故意打壓武將的政治考量,但蕭何的功勞之大,也是不可抹殺的。

戰爭打的是什麼?是後援,是戰爭支撐能力。漢軍東征後,是蕭何在巴蜀籌集軍資、糧草,供應前線浩大的軍需開支。韓信在前線風光無限,但如果沒有蕭何提供的後勤保障,韓信這仗根本沒法打下去。

韓信要與漢並立,他身邊有蕭何嗎?沒有。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再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堪稱中國歷史上神級的人物,劉邦幾次重要的決策,都離不開張良的謀劃。

眾所周知,創業時期,方向對了,事半功倍,方向錯了,越忙越亂,而張良,就是一位指路大師,甚至讓人懷疑他是穿越回去的。

韓信身邊有張良嗎?沒有,他能指望蒯通跟張良抗衡嗎?別逗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別忘了還有陳平,也是一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宰相級人物,雖然有時候不擇手段,但確實是有實效。如果韓信真聽了蒯通的話,都不用張良出手,陳平就能把蒯通完全搞定,蒯通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韓信身邊沒有蕭何為其供應糧草,也沒有張良為其指明方向,怎麼可能會是劉邦的對手?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其次,劉邦和項羽都是有根據地的,而韓信卻沒有。

項羽的根據地在江東,這是他的楚國發家之地,有深厚的楚國人脈根基。劉邦是徐州人,但他在巴蜀期間,各項舉措深得巴蜀人心,而且,劉邦在當沛公時就仁名遍及四海,關中人都以劉邦沒有做關中王為恨,政治形象相當正面,能夠最大程度地收攏各地人心。

而韓信呢?他是楚人,雖然在漢中被拜為大將,但他和巴蜀之民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聯繫。他之後征服的關中、河內、河北、山東等地,和這些地方也沒有任何的政治聯繫。畢竟,韓信只是大將,他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對這些地區的百姓進行政治上的聯繫。

"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但答案卻是冰冷如鐵: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團隊。

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權,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領一個人單打獨鬥打下江山的,身邊必然有重量級的文臣、武將輔佐,比如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

這一點,韓信完全無法和劉邦相比。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的創業團隊牛人太多了,後勤有蕭何,智囊有張良、陳平,武將有曹參、周勃、樊噲,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頂級配置。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居第一,這固然有劉邦故意打壓武將的政治考量,但蕭何的功勞之大,也是不可抹殺的。

戰爭打的是什麼?是後援,是戰爭支撐能力。漢軍東征後,是蕭何在巴蜀籌集軍資、糧草,供應前線浩大的軍需開支。韓信在前線風光無限,但如果沒有蕭何提供的後勤保障,韓信這仗根本沒法打下去。

韓信要與漢並立,他身邊有蕭何嗎?沒有。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再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堪稱中國歷史上神級的人物,劉邦幾次重要的決策,都離不開張良的謀劃。

眾所周知,創業時期,方向對了,事半功倍,方向錯了,越忙越亂,而張良,就是一位指路大師,甚至讓人懷疑他是穿越回去的。

韓信身邊有張良嗎?沒有,他能指望蒯通跟張良抗衡嗎?別逗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別忘了還有陳平,也是一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宰相級人物,雖然有時候不擇手段,但確實是有實效。如果韓信真聽了蒯通的話,都不用張良出手,陳平就能把蒯通完全搞定,蒯通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韓信身邊沒有蕭何為其供應糧草,也沒有張良為其指明方向,怎麼可能會是劉邦的對手?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其次,劉邦和項羽都是有根據地的,而韓信卻沒有。

項羽的根據地在江東,這是他的楚國發家之地,有深厚的楚國人脈根基。劉邦是徐州人,但他在巴蜀期間,各項舉措深得巴蜀人心,而且,劉邦在當沛公時就仁名遍及四海,關中人都以劉邦沒有做關中王為恨,政治形象相當正面,能夠最大程度地收攏各地人心。

而韓信呢?他是楚人,雖然在漢中被拜為大將,但他和巴蜀之民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聯繫。他之後征服的關中、河內、河北、山東等地,和這些地方也沒有任何的政治聯繫。畢竟,韓信只是大將,他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對這些地區的百姓進行政治上的聯繫。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比如韓信新佔的齊國,田氏在齊立國二百多年,根基深厚,田氏子孫在齊國的人脈,是韓信根本無法相比的,即使韓信以齊國之主的身份收攏齊人之心,沒有三五年也是做不到的,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不可能給他這麼長的時間來收買齊人之心。

戰爭打的是錢糧,韓信自立後,必然要與劉邦發生戰爭,必然要從齊國搜刮戰爭資源以供浩大的軍需開支,而齊國已經被之前的秦始皇搜刮了一遍,哪立還經得起韓信的第二次搜刮?韓信真要這麼做,必然成為齊人公敵,政治形象在齊國就徹底臭了。

如此一來,劉邦的強項就有了用武之地,甚至都不用張良、蕭何出手,只要派酈食其、陸賈、隋何去,就足以把韓信在齊國攪得聲名狼藉。

說到底,韓信只是一個武將,他的才能主要在軍事上,相當於一個業務高手,但是你也知道,玩業務的永遠鬥不過玩政治的。

"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但答案卻是冰冷如鐵: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團隊。

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權,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領一個人單打獨鬥打下江山的,身邊必然有重量級的文臣、武將輔佐,比如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

這一點,韓信完全無法和劉邦相比。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的創業團隊牛人太多了,後勤有蕭何,智囊有張良、陳平,武將有曹參、周勃、樊噲,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頂級配置。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居第一,這固然有劉邦故意打壓武將的政治考量,但蕭何的功勞之大,也是不可抹殺的。

戰爭打的是什麼?是後援,是戰爭支撐能力。漢軍東征後,是蕭何在巴蜀籌集軍資、糧草,供應前線浩大的軍需開支。韓信在前線風光無限,但如果沒有蕭何提供的後勤保障,韓信這仗根本沒法打下去。

韓信要與漢並立,他身邊有蕭何嗎?沒有。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再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堪稱中國歷史上神級的人物,劉邦幾次重要的決策,都離不開張良的謀劃。

眾所周知,創業時期,方向對了,事半功倍,方向錯了,越忙越亂,而張良,就是一位指路大師,甚至讓人懷疑他是穿越回去的。

韓信身邊有張良嗎?沒有,他能指望蒯通跟張良抗衡嗎?別逗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別忘了還有陳平,也是一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宰相級人物,雖然有時候不擇手段,但確實是有實效。如果韓信真聽了蒯通的話,都不用張良出手,陳平就能把蒯通完全搞定,蒯通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韓信身邊沒有蕭何為其供應糧草,也沒有張良為其指明方向,怎麼可能會是劉邦的對手?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其次,劉邦和項羽都是有根據地的,而韓信卻沒有。

項羽的根據地在江東,這是他的楚國發家之地,有深厚的楚國人脈根基。劉邦是徐州人,但他在巴蜀期間,各項舉措深得巴蜀人心,而且,劉邦在當沛公時就仁名遍及四海,關中人都以劉邦沒有做關中王為恨,政治形象相當正面,能夠最大程度地收攏各地人心。

而韓信呢?他是楚人,雖然在漢中被拜為大將,但他和巴蜀之民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聯繫。他之後征服的關中、河內、河北、山東等地,和這些地方也沒有任何的政治聯繫。畢竟,韓信只是大將,他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對這些地區的百姓進行政治上的聯繫。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比如韓信新佔的齊國,田氏在齊立國二百多年,根基深厚,田氏子孫在齊國的人脈,是韓信根本無法相比的,即使韓信以齊國之主的身份收攏齊人之心,沒有三五年也是做不到的,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不可能給他這麼長的時間來收買齊人之心。

戰爭打的是錢糧,韓信自立後,必然要與劉邦發生戰爭,必然要從齊國搜刮戰爭資源以供浩大的軍需開支,而齊國已經被之前的秦始皇搜刮了一遍,哪立還經得起韓信的第二次搜刮?韓信真要這麼做,必然成為齊人公敵,政治形象在齊國就徹底臭了。

如此一來,劉邦的強項就有了用武之地,甚至都不用張良、蕭何出手,只要派酈食其、陸賈、隋何去,就足以把韓信在齊國攪得聲名狼藉。

說到底,韓信只是一個武將,他的才能主要在軍事上,相當於一個業務高手,但是你也知道,玩業務的永遠鬥不過玩政治的。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是什麼人?那是從官僚體系最底層一路摸爬滾打練出來的,人精中的人精,對人情世故參的極透。而韓信和項羽都是眼高於頂的人,孤傲不合群,收攏人心的能力遠在劉邦之下。以韓信的這種個性,在劉邦無孔不入的政治攻勢下,他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

第三,韓信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跟他百戰百勝的軍隊,多是劉邦的人馬。還是那個政治角度,韓信與這些將士並沒有政治上的聯繫,他們之間只是純粹的軍事合作關係。

有一件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劉邦在汞陽與項羽對峙時,因為兵馬不多,打算收回韓信的部隊,劉邦就一個人躥到韓信軍中,趁韓信睡覺時,奪走了韓信的帥印,召集諸將。請注意,這些大將沒有任何反對意見,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試想:韓信如果真的跟劉邦翻臉,他手下這幫大將會聽韓信的嗎?可能性實在不大。

"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韓信,劉邦是沒有可能戰勝項羽的。

韓信一生“戰必勝,攻必取”、“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為劉邦打下了大半壁江山,單從軍事上來說,無人能與其匹敵。尤其是平定齊國後,韓信的實力已與劉邦、項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項羽就看到了這一點,派使者武涉勸韓信脫離劉邦自立,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他甩掉僱主劉邦,自己當老闆。但是,韓信出於對劉邦的感激,先後拒絕了武涉和蒯通。

那麼,現在不妨假設一下:如果韓信聽從了武涉和蒯通的建議,自立為王,他真的能跟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嗎?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但答案卻是冰冷如鐵: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韓信沒有自己的團隊。

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權,都不可能是皇帝或首領一個人單打獨鬥打下江山的,身邊必然有重量級的文臣、武將輔佐,比如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李世民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秦瓊,朱元璋有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

這一點,韓信完全無法和劉邦相比。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的創業團隊牛人太多了,後勤有蕭何,智囊有張良、陳平,武將有曹參、周勃、樊噲,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頂級配置。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蕭何功居第一,這固然有劉邦故意打壓武將的政治考量,但蕭何的功勞之大,也是不可抹殺的。

戰爭打的是什麼?是後援,是戰爭支撐能力。漢軍東征後,是蕭何在巴蜀籌集軍資、糧草,供應前線浩大的軍需開支。韓信在前線風光無限,但如果沒有蕭何提供的後勤保障,韓信這仗根本沒法打下去。

韓信要與漢並立,他身邊有蕭何嗎?沒有。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再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堪稱中國歷史上神級的人物,劉邦幾次重要的決策,都離不開張良的謀劃。

眾所周知,創業時期,方向對了,事半功倍,方向錯了,越忙越亂,而張良,就是一位指路大師,甚至讓人懷疑他是穿越回去的。

韓信身邊有張良嗎?沒有,他能指望蒯通跟張良抗衡嗎?別逗了,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別忘了還有陳平,也是一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宰相級人物,雖然有時候不擇手段,但確實是有實效。如果韓信真聽了蒯通的話,都不用張良出手,陳平就能把蒯通完全搞定,蒯通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韓信身邊沒有蕭何為其供應糧草,也沒有張良為其指明方向,怎麼可能會是劉邦的對手?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其次,劉邦和項羽都是有根據地的,而韓信卻沒有。

項羽的根據地在江東,這是他的楚國發家之地,有深厚的楚國人脈根基。劉邦是徐州人,但他在巴蜀期間,各項舉措深得巴蜀人心,而且,劉邦在當沛公時就仁名遍及四海,關中人都以劉邦沒有做關中王為恨,政治形象相當正面,能夠最大程度地收攏各地人心。

而韓信呢?他是楚人,雖然在漢中被拜為大將,但他和巴蜀之民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聯繫。他之後征服的關中、河內、河北、山東等地,和這些地方也沒有任何的政治聯繫。畢竟,韓信只是大將,他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對這些地區的百姓進行政治上的聯繫。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比如韓信新佔的齊國,田氏在齊立國二百多年,根基深厚,田氏子孫在齊國的人脈,是韓信根本無法相比的,即使韓信以齊國之主的身份收攏齊人之心,沒有三五年也是做不到的,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都不可能給他這麼長的時間來收買齊人之心。

戰爭打的是錢糧,韓信自立後,必然要與劉邦發生戰爭,必然要從齊國搜刮戰爭資源以供浩大的軍需開支,而齊國已經被之前的秦始皇搜刮了一遍,哪立還經得起韓信的第二次搜刮?韓信真要這麼做,必然成為齊人公敵,政治形象在齊國就徹底臭了。

如此一來,劉邦的強項就有了用武之地,甚至都不用張良、蕭何出手,只要派酈食其、陸賈、隋何去,就足以把韓信在齊國攪得聲名狼藉。

說到底,韓信只是一個武將,他的才能主要在軍事上,相當於一個業務高手,但是你也知道,玩業務的永遠鬥不過玩政治的。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劉邦是什麼人?那是從官僚體系最底層一路摸爬滾打練出來的,人精中的人精,對人情世故參的極透。而韓信和項羽都是眼高於頂的人,孤傲不合群,收攏人心的能力遠在劉邦之下。以韓信的這種個性,在劉邦無孔不入的政治攻勢下,他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

第三,韓信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跟他百戰百勝的軍隊,多是劉邦的人馬。還是那個政治角度,韓信與這些將士並沒有政治上的聯繫,他們之間只是純粹的軍事合作關係。

有一件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劉邦在汞陽與項羽對峙時,因為兵馬不多,打算收回韓信的部隊,劉邦就一個人躥到韓信軍中,趁韓信睡覺時,奪走了韓信的帥印,召集諸將。請注意,這些大將沒有任何反對意見,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試想:韓信如果真的跟劉邦翻臉,他手下這幫大將會聽韓信的嗎?可能性實在不大。

韓信如果真的自立為王,他能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嗎

最後,韓信在形象上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眾所周知,韓信最初是在項羽的軍中,當了個執戟郎,也就是看門的,不受重用,非常鬱悶,直到投奔到劉邦的帳下,劉邦對他非常重用,這才有了韓信的輝煌。對這一點,韓信也承認,說:“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因此,從政治形象上來說,劉邦是韓信的恩人,對他有知遇之恩,如果韓信公然反叛劉邦,那就是忘恩負義,在政治形象上嚴重失分,天下沒有幾個人會說他好,這對於一個立志於稱王的人來說,可是一個致命的問題!

因此,韓信在各個方面都是遠遠不如劉邦的,他所能倚仗的,只是他那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但是您也知道,打天下從來都不是隻靠軍事就能取勝的。

如果韓信真的自立為王,基本上會被劉邦用各種手段碾壓,別說三足鼎立了,他有很大的可能會死在項羽的前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