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二、鴻門宴婦人之仁

除了彭城之戰中未乘勝追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還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軍隊40萬,駐紮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駐在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並要佔領所有珠寶,項羽大怒,要攻打劉邦。

范增告訴項羽,劉邦在崤山東面的時候貪戀美女和財富,現在進了關卻不戀女色,不貪財富,說明劉邦現在有遠大的志向,此人不可留。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偷偷去告訴張良,張良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決定去鴻門向項羽請罪。

在鴻門宴上,項梁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項羽卻不予理會。從這裡可以看出現項羽的婦人之仁,錯過了這次機會,項梁再讓項莊殺死劉邦的時候,項伯卻早有防範,由此可見項羽的這次千古遺憾。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二、鴻門宴婦人之仁

除了彭城之戰中未乘勝追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還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軍隊40萬,駐紮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駐在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並要佔領所有珠寶,項羽大怒,要攻打劉邦。

范增告訴項羽,劉邦在崤山東面的時候貪戀美女和財富,現在進了關卻不戀女色,不貪財富,說明劉邦現在有遠大的志向,此人不可留。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偷偷去告訴張良,張良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決定去鴻門向項羽請罪。

在鴻門宴上,項梁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項羽卻不予理會。從這裡可以看出現項羽的婦人之仁,錯過了這次機會,項梁再讓項莊殺死劉邦的時候,項伯卻早有防範,由此可見項羽的這次千古遺憾。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從這次鴻門宴就可以看出劉邦項羽兩個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劉邦頭腦靈活,能夠多次化險為夷,而項羽優柔寡斷,缺少作為一個領導人的果斷。而且從兩人對待身邊人就可以看出兩個人今後的結果。

從史記中的記載可知,“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項伯前來傳遞消息時,劉邦不僅將項伯請進來好生招待,對待項伯就像對待兄長一樣,而且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並且對於謀士張良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劉邦用人不疑,知人善用,禮賢下士,這些都無一不表現出劉邦的領導魅力。反觀項羽,在劉邦第二天早上前來道歉時,從史料中可知項羽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在劉邦向項羽道歉時項羽毫不猶豫將曹無傷供了出來,從這裡看項羽不僅沒有好好的保護為他傳達消息的曹無傷,相反不分忠奸,將曹無傷對劉邦供了出來,至曹無傷一種不利境地,導致“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而在對待謀士上,項羽也沒有聽從范增的勸諫,氣得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豎子不足與謀’”。因為劉邦和項羽的不同性格,導致了項羽又錯過了一次消滅劉邦的絕好機會,從此以後劉邦再也不會給項羽再一次機會了。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二、鴻門宴婦人之仁

除了彭城之戰中未乘勝追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還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軍隊40萬,駐紮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駐在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並要佔領所有珠寶,項羽大怒,要攻打劉邦。

范增告訴項羽,劉邦在崤山東面的時候貪戀美女和財富,現在進了關卻不戀女色,不貪財富,說明劉邦現在有遠大的志向,此人不可留。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偷偷去告訴張良,張良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決定去鴻門向項羽請罪。

在鴻門宴上,項梁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項羽卻不予理會。從這裡可以看出現項羽的婦人之仁,錯過了這次機會,項梁再讓項莊殺死劉邦的時候,項伯卻早有防範,由此可見項羽的這次千古遺憾。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從這次鴻門宴就可以看出劉邦項羽兩個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劉邦頭腦靈活,能夠多次化險為夷,而項羽優柔寡斷,缺少作為一個領導人的果斷。而且從兩人對待身邊人就可以看出兩個人今後的結果。

從史記中的記載可知,“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項伯前來傳遞消息時,劉邦不僅將項伯請進來好生招待,對待項伯就像對待兄長一樣,而且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並且對於謀士張良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劉邦用人不疑,知人善用,禮賢下士,這些都無一不表現出劉邦的領導魅力。反觀項羽,在劉邦第二天早上前來道歉時,從史料中可知項羽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在劉邦向項羽道歉時項羽毫不猶豫將曹無傷供了出來,從這裡看項羽不僅沒有好好的保護為他傳達消息的曹無傷,相反不分忠奸,將曹無傷對劉邦供了出來,至曹無傷一種不利境地,導致“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而在對待謀士上,項羽也沒有聽從范增的勸諫,氣得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豎子不足與謀’”。因為劉邦和項羽的不同性格,導致了項羽又錯過了一次消滅劉邦的絕好機會,從此以後劉邦再也不會給項羽再一次機會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這次事件後,劉邦聽從陳平的反間計,成功挑撥了范增和項羽的關係,范增心中悲涼,只能請願回彭城,在回彭城的途中范增就因病去世。此後再也沒有人為項羽出謀劃策了,致使後來駭下之戰中項羽四面楚歌,大勢已去,不得已烏江自刎。

三、楚河漢界劉邦單方面毀約

公元前203年,楚漢相爭對峙已久,青年人精神已經消耗殆盡,年紀大的人也早已體力不支,這時,淮陰侯韓信已攻克了河北,打敗了齊、趙兩國,正要向楚軍進攻。

項羽派龍且前往迎敵而龍且也戰敗被殺。此時彭越趕回了糧地,斷了楚軍的糧食。這時項羽手底下已經沒什麼可用之才了,只好讓大司馬曹咎守住成皋,自己去彭城平定糧地。其實這個任務不難,只是讓曹咎守著成皋,不發兵就可以了。

可是這個曹咎偏偏是個沉不住氣的人,對面漢軍故意挑釁辱罵,曹咎忍不住氣憤,便率軍渡汜水,剛渡到一半,就被埋伏好的漢軍殲滅。這時項羽在睢陽聽聞曹咎戰敗,連忙往回趕,漢軍害怕楚軍,一聽說項羽要回來了,全部跑入了附近的山地。

此時漢王的軍隊士氣盛,糧草充足,而項羽的軍隊士氣萎靡,糧草告絕,項羽沒有辦法,只能和劉邦達成協議。

《項羽本紀》中記載“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楚河漢界”。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二、鴻門宴婦人之仁

除了彭城之戰中未乘勝追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還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軍隊40萬,駐紮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駐在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並要佔領所有珠寶,項羽大怒,要攻打劉邦。

范增告訴項羽,劉邦在崤山東面的時候貪戀美女和財富,現在進了關卻不戀女色,不貪財富,說明劉邦現在有遠大的志向,此人不可留。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偷偷去告訴張良,張良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決定去鴻門向項羽請罪。

在鴻門宴上,項梁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項羽卻不予理會。從這裡可以看出現項羽的婦人之仁,錯過了這次機會,項梁再讓項莊殺死劉邦的時候,項伯卻早有防範,由此可見項羽的這次千古遺憾。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從這次鴻門宴就可以看出劉邦項羽兩個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劉邦頭腦靈活,能夠多次化險為夷,而項羽優柔寡斷,缺少作為一個領導人的果斷。而且從兩人對待身邊人就可以看出兩個人今後的結果。

從史記中的記載可知,“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項伯前來傳遞消息時,劉邦不僅將項伯請進來好生招待,對待項伯就像對待兄長一樣,而且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並且對於謀士張良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劉邦用人不疑,知人善用,禮賢下士,這些都無一不表現出劉邦的領導魅力。反觀項羽,在劉邦第二天早上前來道歉時,從史料中可知項羽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在劉邦向項羽道歉時項羽毫不猶豫將曹無傷供了出來,從這裡看項羽不僅沒有好好的保護為他傳達消息的曹無傷,相反不分忠奸,將曹無傷對劉邦供了出來,至曹無傷一種不利境地,導致“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而在對待謀士上,項羽也沒有聽從范增的勸諫,氣得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豎子不足與謀’”。因為劉邦和項羽的不同性格,導致了項羽又錯過了一次消滅劉邦的絕好機會,從此以後劉邦再也不會給項羽再一次機會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這次事件後,劉邦聽從陳平的反間計,成功挑撥了范增和項羽的關係,范增心中悲涼,只能請願回彭城,在回彭城的途中范增就因病去世。此後再也沒有人為項羽出謀劃策了,致使後來駭下之戰中項羽四面楚歌,大勢已去,不得已烏江自刎。

三、楚河漢界劉邦單方面毀約

公元前203年,楚漢相爭對峙已久,青年人精神已經消耗殆盡,年紀大的人也早已體力不支,這時,淮陰侯韓信已攻克了河北,打敗了齊、趙兩國,正要向楚軍進攻。

項羽派龍且前往迎敵而龍且也戰敗被殺。此時彭越趕回了糧地,斷了楚軍的糧食。這時項羽手底下已經沒什麼可用之才了,只好讓大司馬曹咎守住成皋,自己去彭城平定糧地。其實這個任務不難,只是讓曹咎守著成皋,不發兵就可以了。

可是這個曹咎偏偏是個沉不住氣的人,對面漢軍故意挑釁辱罵,曹咎忍不住氣憤,便率軍渡汜水,剛渡到一半,就被埋伏好的漢軍殲滅。這時項羽在睢陽聽聞曹咎戰敗,連忙往回趕,漢軍害怕楚軍,一聽說項羽要回來了,全部跑入了附近的山地。

此時漢王的軍隊士氣盛,糧草充足,而項羽的軍隊士氣萎靡,糧草告絕,項羽沒有辦法,只能和劉邦達成協議。

《項羽本紀》中記載“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楚河漢界”。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項羽與劉邦訂立條約後,項羽率兵東歸,甚至放了劉邦的老父親,劉邦卻沒有遵守約定,聽從了張良、陳平的建議,避免養虎為患。

前202年,漢王追趕項羽到陽夏南邊,與彭越、韓信約定一起攻打楚軍。大司馬周殷背叛楚王,與劉賈、彭越一同會師駭下,逼向楚王。

四、項羽的自身缺點是敗給劉邦的主要原因

上訴三件事情是楚漢相爭的重要事件,造成這樣後果的不是劉邦太強大,恰恰是項羽性格的缺點造成了最後烏江自刎的悲慘後果。

其一, 項羽目空一切且沒有恆心的人。《項羽本紀》中有記載項羽小時候學習寫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堅持下來。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便說:“寫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打敗一個敵人,我要學萬人敵的真本事。”後來項梁交給他兵法,項羽也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項羽的這種致命的性格缺陷從小時候便體現了出來。這種性格在之後的楚漢稱霸中也有著致命的影響。

其二,項羽有勇無謀,生性暴戾,不懂收納人心。史記中記載章邯害怕趙高陷害,自己在朝廷孤立無援,,便想要與項羽訂立合約,一同攻秦,共分秦地,於是率領秦軍向項羽投降。可是項羽卻沒有將他們加以安慰,為己所用,反而多疑多心。“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說的是楚軍趁著夜色將二十多萬秦軍殺掉埋葬在新安城南。

韓信在《漢中對》中說過“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可見項羽的性格多麼殘忍又多麼不懂怎樣收歸人心。

項羽失人心的事情不止一件。

在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時,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也燒掉了數萬百姓的心。關中的百姓因為這件事加上坑殺二十萬秦國士卒的事,心中的失望和不滿愈來愈多,早已不願意依附項羽。

其三,項羽不懂用人,不聽勸諫。項羽燒了秦宮後,帶著金銀和婦女往東走,有人勸說項羽,關中這個地方,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建成霸業,項羽不聽,說,如果建成偉業卻不能回到故鄉,就像是穿了錦繡衣裳走在黑夜,根本沒人能看見。

這是項羽在爭霸中犯得最大的錯誤之一。項羽沒有聽從有識之士的人的勸諫,反而被虛榮心矇蔽了眼睛,一心想要回到家鄉,放棄了成就霸業的優渥的地理環境,為後來劉邦平定關中,成立漢王朝埋下了伏筆。

最是千古遺憾的就是鴻門宴,在後世之中沒有人不會為這次遺憾惋惜。鴻門宴中項羽婦人之仁,沒有聽從范增的意見在宴席中殺掉劉邦,讓劉邦逃過一劫,可謂是千古遺憾。後來,又因為他人挑撥,趕走了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范增,也為後來的楚漢爭霸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二、鴻門宴婦人之仁

除了彭城之戰中未乘勝追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還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軍隊40萬,駐紮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駐在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並要佔領所有珠寶,項羽大怒,要攻打劉邦。

范增告訴項羽,劉邦在崤山東面的時候貪戀美女和財富,現在進了關卻不戀女色,不貪財富,說明劉邦現在有遠大的志向,此人不可留。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偷偷去告訴張良,張良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決定去鴻門向項羽請罪。

在鴻門宴上,項梁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項羽卻不予理會。從這裡可以看出現項羽的婦人之仁,錯過了這次機會,項梁再讓項莊殺死劉邦的時候,項伯卻早有防範,由此可見項羽的這次千古遺憾。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從這次鴻門宴就可以看出劉邦項羽兩個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劉邦頭腦靈活,能夠多次化險為夷,而項羽優柔寡斷,缺少作為一個領導人的果斷。而且從兩人對待身邊人就可以看出兩個人今後的結果。

從史記中的記載可知,“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項伯前來傳遞消息時,劉邦不僅將項伯請進來好生招待,對待項伯就像對待兄長一樣,而且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並且對於謀士張良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劉邦用人不疑,知人善用,禮賢下士,這些都無一不表現出劉邦的領導魅力。反觀項羽,在劉邦第二天早上前來道歉時,從史料中可知項羽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在劉邦向項羽道歉時項羽毫不猶豫將曹無傷供了出來,從這裡看項羽不僅沒有好好的保護為他傳達消息的曹無傷,相反不分忠奸,將曹無傷對劉邦供了出來,至曹無傷一種不利境地,導致“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而在對待謀士上,項羽也沒有聽從范增的勸諫,氣得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豎子不足與謀’”。因為劉邦和項羽的不同性格,導致了項羽又錯過了一次消滅劉邦的絕好機會,從此以後劉邦再也不會給項羽再一次機會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這次事件後,劉邦聽從陳平的反間計,成功挑撥了范增和項羽的關係,范增心中悲涼,只能請願回彭城,在回彭城的途中范增就因病去世。此後再也沒有人為項羽出謀劃策了,致使後來駭下之戰中項羽四面楚歌,大勢已去,不得已烏江自刎。

三、楚河漢界劉邦單方面毀約

公元前203年,楚漢相爭對峙已久,青年人精神已經消耗殆盡,年紀大的人也早已體力不支,這時,淮陰侯韓信已攻克了河北,打敗了齊、趙兩國,正要向楚軍進攻。

項羽派龍且前往迎敵而龍且也戰敗被殺。此時彭越趕回了糧地,斷了楚軍的糧食。這時項羽手底下已經沒什麼可用之才了,只好讓大司馬曹咎守住成皋,自己去彭城平定糧地。其實這個任務不難,只是讓曹咎守著成皋,不發兵就可以了。

可是這個曹咎偏偏是個沉不住氣的人,對面漢軍故意挑釁辱罵,曹咎忍不住氣憤,便率軍渡汜水,剛渡到一半,就被埋伏好的漢軍殲滅。這時項羽在睢陽聽聞曹咎戰敗,連忙往回趕,漢軍害怕楚軍,一聽說項羽要回來了,全部跑入了附近的山地。

此時漢王的軍隊士氣盛,糧草充足,而項羽的軍隊士氣萎靡,糧草告絕,項羽沒有辦法,只能和劉邦達成協議。

《項羽本紀》中記載“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楚河漢界”。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項羽與劉邦訂立條約後,項羽率兵東歸,甚至放了劉邦的老父親,劉邦卻沒有遵守約定,聽從了張良、陳平的建議,避免養虎為患。

前202年,漢王追趕項羽到陽夏南邊,與彭越、韓信約定一起攻打楚軍。大司馬周殷背叛楚王,與劉賈、彭越一同會師駭下,逼向楚王。

四、項羽的自身缺點是敗給劉邦的主要原因

上訴三件事情是楚漢相爭的重要事件,造成這樣後果的不是劉邦太強大,恰恰是項羽性格的缺點造成了最後烏江自刎的悲慘後果。

其一, 項羽目空一切且沒有恆心的人。《項羽本紀》中有記載項羽小時候學習寫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堅持下來。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便說:“寫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打敗一個敵人,我要學萬人敵的真本事。”後來項梁交給他兵法,項羽也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項羽的這種致命的性格缺陷從小時候便體現了出來。這種性格在之後的楚漢稱霸中也有著致命的影響。

其二,項羽有勇無謀,生性暴戾,不懂收納人心。史記中記載章邯害怕趙高陷害,自己在朝廷孤立無援,,便想要與項羽訂立合約,一同攻秦,共分秦地,於是率領秦軍向項羽投降。可是項羽卻沒有將他們加以安慰,為己所用,反而多疑多心。“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說的是楚軍趁著夜色將二十多萬秦軍殺掉埋葬在新安城南。

韓信在《漢中對》中說過“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可見項羽的性格多麼殘忍又多麼不懂怎樣收歸人心。

項羽失人心的事情不止一件。

在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時,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也燒掉了數萬百姓的心。關中的百姓因為這件事加上坑殺二十萬秦國士卒的事,心中的失望和不滿愈來愈多,早已不願意依附項羽。

其三,項羽不懂用人,不聽勸諫。項羽燒了秦宮後,帶著金銀和婦女往東走,有人勸說項羽,關中這個地方,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建成霸業,項羽不聽,說,如果建成偉業卻不能回到故鄉,就像是穿了錦繡衣裳走在黑夜,根本沒人能看見。

這是項羽在爭霸中犯得最大的錯誤之一。項羽沒有聽從有識之士的人的勸諫,反而被虛榮心矇蔽了眼睛,一心想要回到家鄉,放棄了成就霸業的優渥的地理環境,為後來劉邦平定關中,成立漢王朝埋下了伏筆。

最是千古遺憾的就是鴻門宴,在後世之中沒有人不會為這次遺憾惋惜。鴻門宴中項羽婦人之仁,沒有聽從范增的意見在宴席中殺掉劉邦,讓劉邦逃過一劫,可謂是千古遺憾。後來,又因為他人挑撥,趕走了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范增,也為後來的楚漢爭霸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五、韓信《漢中對》分析項羽弊端

其實韓信在《漢中對》中分析過項羽性格“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分封不公、放棄關中、 性格殘暴、失盡民心”,而從後面的項羽失敗也可以看出韓信分析的一針見血。

1. 匹夫之勇。《漢中對》中說項羽“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說的是項羽憤怒咆哮時,所有人都不敢動,然而就是這樣的有威力的人手底下卻沒有可以人用的人才。

以前在項羽手下的人才如韓信、張良等人,後來紛紛跑到了劉邦的陣營,而項羽最後只有一個范增出謀劃策,而結果亞父范增也被項羽氣走了,這也是劉邦陣營人才濟濟能夠奪得天下而項羽最後無人可用,只有一個連成皋都守不住的曹咎的重要原因。劉邦識人善用,用人不疑,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而項羽雖有萬人敵的本事,但是留不住人才,也導致了他最後一敗塗地。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二、鴻門宴婦人之仁

除了彭城之戰中未乘勝追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還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軍隊40萬,駐紮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駐在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並要佔領所有珠寶,項羽大怒,要攻打劉邦。

范增告訴項羽,劉邦在崤山東面的時候貪戀美女和財富,現在進了關卻不戀女色,不貪財富,說明劉邦現在有遠大的志向,此人不可留。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偷偷去告訴張良,張良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決定去鴻門向項羽請罪。

在鴻門宴上,項梁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項羽卻不予理會。從這裡可以看出現項羽的婦人之仁,錯過了這次機會,項梁再讓項莊殺死劉邦的時候,項伯卻早有防範,由此可見項羽的這次千古遺憾。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從這次鴻門宴就可以看出劉邦項羽兩個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劉邦頭腦靈活,能夠多次化險為夷,而項羽優柔寡斷,缺少作為一個領導人的果斷。而且從兩人對待身邊人就可以看出兩個人今後的結果。

從史記中的記載可知,“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項伯前來傳遞消息時,劉邦不僅將項伯請進來好生招待,對待項伯就像對待兄長一樣,而且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並且對於謀士張良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劉邦用人不疑,知人善用,禮賢下士,這些都無一不表現出劉邦的領導魅力。反觀項羽,在劉邦第二天早上前來道歉時,從史料中可知項羽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在劉邦向項羽道歉時項羽毫不猶豫將曹無傷供了出來,從這裡看項羽不僅沒有好好的保護為他傳達消息的曹無傷,相反不分忠奸,將曹無傷對劉邦供了出來,至曹無傷一種不利境地,導致“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而在對待謀士上,項羽也沒有聽從范增的勸諫,氣得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豎子不足與謀’”。因為劉邦和項羽的不同性格,導致了項羽又錯過了一次消滅劉邦的絕好機會,從此以後劉邦再也不會給項羽再一次機會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這次事件後,劉邦聽從陳平的反間計,成功挑撥了范增和項羽的關係,范增心中悲涼,只能請願回彭城,在回彭城的途中范增就因病去世。此後再也沒有人為項羽出謀劃策了,致使後來駭下之戰中項羽四面楚歌,大勢已去,不得已烏江自刎。

三、楚河漢界劉邦單方面毀約

公元前203年,楚漢相爭對峙已久,青年人精神已經消耗殆盡,年紀大的人也早已體力不支,這時,淮陰侯韓信已攻克了河北,打敗了齊、趙兩國,正要向楚軍進攻。

項羽派龍且前往迎敵而龍且也戰敗被殺。此時彭越趕回了糧地,斷了楚軍的糧食。這時項羽手底下已經沒什麼可用之才了,只好讓大司馬曹咎守住成皋,自己去彭城平定糧地。其實這個任務不難,只是讓曹咎守著成皋,不發兵就可以了。

可是這個曹咎偏偏是個沉不住氣的人,對面漢軍故意挑釁辱罵,曹咎忍不住氣憤,便率軍渡汜水,剛渡到一半,就被埋伏好的漢軍殲滅。這時項羽在睢陽聽聞曹咎戰敗,連忙往回趕,漢軍害怕楚軍,一聽說項羽要回來了,全部跑入了附近的山地。

此時漢王的軍隊士氣盛,糧草充足,而項羽的軍隊士氣萎靡,糧草告絕,項羽沒有辦法,只能和劉邦達成協議。

《項羽本紀》中記載“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楚河漢界”。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項羽與劉邦訂立條約後,項羽率兵東歸,甚至放了劉邦的老父親,劉邦卻沒有遵守約定,聽從了張良、陳平的建議,避免養虎為患。

前202年,漢王追趕項羽到陽夏南邊,與彭越、韓信約定一起攻打楚軍。大司馬周殷背叛楚王,與劉賈、彭越一同會師駭下,逼向楚王。

四、項羽的自身缺點是敗給劉邦的主要原因

上訴三件事情是楚漢相爭的重要事件,造成這樣後果的不是劉邦太強大,恰恰是項羽性格的缺點造成了最後烏江自刎的悲慘後果。

其一, 項羽目空一切且沒有恆心的人。《項羽本紀》中有記載項羽小時候學習寫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堅持下來。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便說:“寫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打敗一個敵人,我要學萬人敵的真本事。”後來項梁交給他兵法,項羽也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項羽的這種致命的性格缺陷從小時候便體現了出來。這種性格在之後的楚漢稱霸中也有著致命的影響。

其二,項羽有勇無謀,生性暴戾,不懂收納人心。史記中記載章邯害怕趙高陷害,自己在朝廷孤立無援,,便想要與項羽訂立合約,一同攻秦,共分秦地,於是率領秦軍向項羽投降。可是項羽卻沒有將他們加以安慰,為己所用,反而多疑多心。“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說的是楚軍趁著夜色將二十多萬秦軍殺掉埋葬在新安城南。

韓信在《漢中對》中說過“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可見項羽的性格多麼殘忍又多麼不懂怎樣收歸人心。

項羽失人心的事情不止一件。

在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時,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也燒掉了數萬百姓的心。關中的百姓因為這件事加上坑殺二十萬秦國士卒的事,心中的失望和不滿愈來愈多,早已不願意依附項羽。

其三,項羽不懂用人,不聽勸諫。項羽燒了秦宮後,帶著金銀和婦女往東走,有人勸說項羽,關中這個地方,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建成霸業,項羽不聽,說,如果建成偉業卻不能回到故鄉,就像是穿了錦繡衣裳走在黑夜,根本沒人能看見。

這是項羽在爭霸中犯得最大的錯誤之一。項羽沒有聽從有識之士的人的勸諫,反而被虛榮心矇蔽了眼睛,一心想要回到家鄉,放棄了成就霸業的優渥的地理環境,為後來劉邦平定關中,成立漢王朝埋下了伏筆。

最是千古遺憾的就是鴻門宴,在後世之中沒有人不會為這次遺憾惋惜。鴻門宴中項羽婦人之仁,沒有聽從范增的意見在宴席中殺掉劉邦,讓劉邦逃過一劫,可謂是千古遺憾。後來,又因為他人挑撥,趕走了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范增,也為後來的楚漢爭霸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五、韓信《漢中對》分析項羽弊端

其實韓信在《漢中對》中分析過項羽性格“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分封不公、放棄關中、 性格殘暴、失盡民心”,而從後面的項羽失敗也可以看出韓信分析的一針見血。

1. 匹夫之勇。《漢中對》中說項羽“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說的是項羽憤怒咆哮時,所有人都不敢動,然而就是這樣的有威力的人手底下卻沒有可以人用的人才。

以前在項羽手下的人才如韓信、張良等人,後來紛紛跑到了劉邦的陣營,而項羽最後只有一個范增出謀劃策,而結果亞父范增也被項羽氣走了,這也是劉邦陣營人才濟濟能夠奪得天下而項羽最後無人可用,只有一個連成皋都守不住的曹咎的重要原因。劉邦識人善用,用人不疑,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而項羽雖有萬人敵的本事,但是留不住人才,也導致了他最後一敗塗地。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2. 婦人之仁。“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是說每當有人立了戰功該封官加爵,項羽卻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中把玩,甚至已經磨平了稜角也不捨得給人

反觀劉邦,在垓下之戰時,韓信和彭越未遵守約定到來,劉邦立即決定,將“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毫不猶豫地給了韓信和彭越封地,這才有了“皆會垓下”打敗項羽的結果。

3. 分封不公。當初秦國滅亡,項羽應當遵守約定給諸侯分封,可是項羽卻把分封當做一件不重要的事,隨意在地圖上畫幾筆就當是分封,如此不公,當然惹的諸侯心懷不滿。而且當時項羽一共分封十八諸侯,人多地少,不少人都分到了很小的封地。況且,這些封地有不少都是不好的封地。

《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從中可以看出分封給劉邦的封地就是道路險阻的險惡之地,秦國流放的人都在此地。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中陳餘派夏說、張同去遊說田榮:“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這就指出了項羽分封的不公,他把跟隨自己入關的諸將都分到了好地方,將原來的王都遷移到了壞地方。按理說項羽的確答應大家“按功分王”,但是把之前的王趕走另立新王此舉有違君臣關係,不合常理。

"

項羽和劉邦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自古就有著“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美談。在楚漢之爭中,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而死。

劉邦,原名劉季,出身農家,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國覆滅,項羽分封天下,自己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封劉邦做了漢中王。劉邦有先入秦之功,項羽卻單方面撕毀條約,由於利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公元前206年5月,漢王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楚漢相爭拉開了序幕。

楚漢之爭轟轟烈烈歷時4年多,為何手下人才濟濟,驍勇善戰的項羽會落得無人可用,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為何項羽會輸給劉邦呢?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一、彭城之戰窮寇未追

人們常常說“窮寇莫追”,可這正是給項羽未來的失敗留下了伏筆。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史記記載,劉邦軍隊多達五、六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三萬。

公元前205年,劉邦軍隊浩浩蕩蕩進攻彭城,在肖、碭地區中、北、南會師,在擊潰肖、碭兩地的楚軍後,劉邦軍隊直至彭城。而當時彭城中的精兵強將全部隨項羽伐齊,只有寥寥數位老弱病殘留在城中,聽說劉邦大軍來到,紛紛逃竄。

而這時項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一來前方齊國尚未平定,若是貿然回師,齊國軍隊便以逸待勞,攻擊回楚士兵;二來後方與劉邦兵力相差巨大,彭城被佔,又無糧草,必定損耗軍隊體力;三來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劉邦攻打彭城前散播項羽殺義帝楚懷王為口實,項羽處於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這時,項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留諸將伐齊,自己率三萬精兵疾馳南下,在胡陵至肖縣採取包圍閃擊,後利用拂曉,從肖縣由西向東攻擊漢軍,從早上到中午便攻破漢軍,漢軍被打個措手不及,無法產生有效的防禦,被殲滅了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通過這次戰役,劉邦手下的諸侯紛紛投至項羽一方,項羽不僅扭轉了孤立無援的政治場面,還留下了英勇果敢,驍勇善戰的美名,重新佔據了楚漢爭霸的主動權。

但是這場戰役還是不完美的。項羽大敗劉邦後,卻沒有乘勝追擊,劉邦有了機會逃往西邊,依靠關中漢中優越的資源和地理環境,養精蓄銳,再加上游擊戰大師彭越,最終打敗了項羽。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二、鴻門宴婦人之仁

除了彭城之戰中未乘勝追擊,項羽在楚漢之爭中,還犯了一次致命的錯誤。

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軍隊40萬,駐紮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十萬,駐在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並要佔領所有珠寶,項羽大怒,要攻打劉邦。

范增告訴項羽,劉邦在崤山東面的時候貪戀美女和財富,現在進了關卻不戀女色,不貪財富,說明劉邦現在有遠大的志向,此人不可留。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偷偷去告訴張良,張良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決定去鴻門向項羽請罪。

在鴻門宴上,項梁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可項羽卻不予理會。從這裡可以看出現項羽的婦人之仁,錯過了這次機會,項梁再讓項莊殺死劉邦的時候,項伯卻早有防範,由此可見項羽的這次千古遺憾。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從這次鴻門宴就可以看出劉邦項羽兩個人不同的人物性格。劉邦頭腦靈活,能夠多次化險為夷,而項羽優柔寡斷,缺少作為一個領導人的果斷。而且從兩人對待身邊人就可以看出兩個人今後的結果。

從史記中的記載可知,“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項伯前來傳遞消息時,劉邦不僅將項伯請進來好生招待,對待項伯就像對待兄長一樣,而且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並且對於謀士張良的話也是言聽計從。

劉邦用人不疑,知人善用,禮賢下士,這些都無一不表現出劉邦的領導魅力。反觀項羽,在劉邦第二天早上前來道歉時,從史料中可知項羽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在劉邦向項羽道歉時項羽毫不猶豫將曹無傷供了出來,從這裡看項羽不僅沒有好好的保護為他傳達消息的曹無傷,相反不分忠奸,將曹無傷對劉邦供了出來,至曹無傷一種不利境地,導致“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而在對待謀士上,項羽也沒有聽從范增的勸諫,氣得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豎子不足與謀’”。因為劉邦和項羽的不同性格,導致了項羽又錯過了一次消滅劉邦的絕好機會,從此以後劉邦再也不會給項羽再一次機會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這次事件後,劉邦聽從陳平的反間計,成功挑撥了范增和項羽的關係,范增心中悲涼,只能請願回彭城,在回彭城的途中范增就因病去世。此後再也沒有人為項羽出謀劃策了,致使後來駭下之戰中項羽四面楚歌,大勢已去,不得已烏江自刎。

三、楚河漢界劉邦單方面毀約

公元前203年,楚漢相爭對峙已久,青年人精神已經消耗殆盡,年紀大的人也早已體力不支,這時,淮陰侯韓信已攻克了河北,打敗了齊、趙兩國,正要向楚軍進攻。

項羽派龍且前往迎敵而龍且也戰敗被殺。此時彭越趕回了糧地,斷了楚軍的糧食。這時項羽手底下已經沒什麼可用之才了,只好讓大司馬曹咎守住成皋,自己去彭城平定糧地。其實這個任務不難,只是讓曹咎守著成皋,不發兵就可以了。

可是這個曹咎偏偏是個沉不住氣的人,對面漢軍故意挑釁辱罵,曹咎忍不住氣憤,便率軍渡汜水,剛渡到一半,就被埋伏好的漢軍殲滅。這時項羽在睢陽聽聞曹咎戰敗,連忙往回趕,漢軍害怕楚軍,一聽說項羽要回來了,全部跑入了附近的山地。

此時漢王的軍隊士氣盛,糧草充足,而項羽的軍隊士氣萎靡,糧草告絕,項羽沒有辦法,只能和劉邦達成協議。

《項羽本紀》中記載“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楚河漢界”。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項羽與劉邦訂立條約後,項羽率兵東歸,甚至放了劉邦的老父親,劉邦卻沒有遵守約定,聽從了張良、陳平的建議,避免養虎為患。

前202年,漢王追趕項羽到陽夏南邊,與彭越、韓信約定一起攻打楚軍。大司馬周殷背叛楚王,與劉賈、彭越一同會師駭下,逼向楚王。

四、項羽的自身缺點是敗給劉邦的主要原因

上訴三件事情是楚漢相爭的重要事件,造成這樣後果的不是劉邦太強大,恰恰是項羽性格的缺點造成了最後烏江自刎的悲慘後果。

其一, 項羽目空一切且沒有恆心的人。《項羽本紀》中有記載項羽小時候學習寫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學習劍術也沒有堅持下來。他的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便說:“寫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打敗一個敵人,我要學萬人敵的真本事。”後來項梁交給他兵法,項羽也沒有堅持下來。所以項羽的這種致命的性格缺陷從小時候便體現了出來。這種性格在之後的楚漢稱霸中也有著致命的影響。

其二,項羽有勇無謀,生性暴戾,不懂收納人心。史記中記載章邯害怕趙高陷害,自己在朝廷孤立無援,,便想要與項羽訂立合約,一同攻秦,共分秦地,於是率領秦軍向項羽投降。可是項羽卻沒有將他們加以安慰,為己所用,反而多疑多心。“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說的是楚軍趁著夜色將二十多萬秦軍殺掉埋葬在新安城南。

韓信在《漢中對》中說過“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可見項羽的性格多麼殘忍又多麼不懂怎樣收歸人心。

項羽失人心的事情不止一件。

在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時,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也燒掉了數萬百姓的心。關中的百姓因為這件事加上坑殺二十萬秦國士卒的事,心中的失望和不滿愈來愈多,早已不願意依附項羽。

其三,項羽不懂用人,不聽勸諫。項羽燒了秦宮後,帶著金銀和婦女往東走,有人勸說項羽,關中這個地方,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建成霸業,項羽不聽,說,如果建成偉業卻不能回到故鄉,就像是穿了錦繡衣裳走在黑夜,根本沒人能看見。

這是項羽在爭霸中犯得最大的錯誤之一。項羽沒有聽從有識之士的人的勸諫,反而被虛榮心矇蔽了眼睛,一心想要回到家鄉,放棄了成就霸業的優渥的地理環境,為後來劉邦平定關中,成立漢王朝埋下了伏筆。

最是千古遺憾的就是鴻門宴,在後世之中沒有人不會為這次遺憾惋惜。鴻門宴中項羽婦人之仁,沒有聽從范增的意見在宴席中殺掉劉邦,讓劉邦逃過一劫,可謂是千古遺憾。後來,又因為他人挑撥,趕走了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范增,也為後來的楚漢爭霸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五、韓信《漢中對》分析項羽弊端

其實韓信在《漢中對》中分析過項羽性格“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分封不公、放棄關中、 性格殘暴、失盡民心”,而從後面的項羽失敗也可以看出韓信分析的一針見血。

1. 匹夫之勇。《漢中對》中說項羽“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說的是項羽憤怒咆哮時,所有人都不敢動,然而就是這樣的有威力的人手底下卻沒有可以人用的人才。

以前在項羽手下的人才如韓信、張良等人,後來紛紛跑到了劉邦的陣營,而項羽最後只有一個范增出謀劃策,而結果亞父范增也被項羽氣走了,這也是劉邦陣營人才濟濟能夠奪得天下而項羽最後無人可用,只有一個連成皋都守不住的曹咎的重要原因。劉邦識人善用,用人不疑,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而項羽雖有萬人敵的本事,但是留不住人才,也導致了他最後一敗塗地。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2. 婦人之仁。“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是說每當有人立了戰功該封官加爵,項羽卻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中把玩,甚至已經磨平了稜角也不捨得給人

反觀劉邦,在垓下之戰時,韓信和彭越未遵守約定到來,劉邦立即決定,將“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毫不猶豫地給了韓信和彭越封地,這才有了“皆會垓下”打敗項羽的結果。

3. 分封不公。當初秦國滅亡,項羽應當遵守約定給諸侯分封,可是項羽卻把分封當做一件不重要的事,隨意在地圖上畫幾筆就當是分封,如此不公,當然惹的諸侯心懷不滿。而且當時項羽一共分封十八諸侯,人多地少,不少人都分到了很小的封地。況且,這些封地有不少都是不好的封地。

《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從中可以看出分封給劉邦的封地就是道路險阻的險惡之地,秦國流放的人都在此地。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中陳餘派夏說、張同去遊說田榮:“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為不可。”這就指出了項羽分封的不公,他把跟隨自己入關的諸將都分到了好地方,將原來的王都遷移到了壞地方。按理說項羽的確答應大家“按功分王”,但是把之前的王趕走另立新王此舉有違君臣關係,不合常理。

淺析“西楚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原因

4. 放棄關中。項羽雖然稱霸天下,諸臣臣服,但他卻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建都彭城。而為什麼要放棄關中大好地形建都彭城呢?竟然只是為了衣錦還鄉,不得不說項羽的目光短淺,愛慕虛榮。

他不僅放棄了關中,還將關中割為三塊,命三位秦王看守劉邦,後來趁著項羽攻打齊國時,劉邦率兵,消滅三秦王,攻佔關中。而項羽放棄關中,讓劉備鑽了空子,劉備也利用關中的有利地形,也為後來楚漢爭霸有著巨大的影響。

5.性格殘暴,失盡民心。根據《漢中對》韓信的分析可知,當初項羽的夜擊坑秦後的種種弊端顯現出來。

在“還定三秦之戰”中,由於項羽“夜擊坑秦”,只留下了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並且封他們為王“監視”劉邦,防止劉邦東進。可是秦國百姓在“夜擊坑秦”後不一定會擁戴三位秦王,從“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秦國百姓不僅不擁戴擁戴三位秦王,還對三位秦王恨之入骨。

而當初劉邦進入武關與秦朝百姓約法三章,秋毫無犯,得到了秦地百姓的愛戴,所以這次東進對於劉邦來說猶如囊中取物,連韓信都說“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所以由於當初項羽對秦軍的暴行,直接導致了劉邦攻佔關中大部。

而韓信在《漢中對》也指出項羽“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對於一個君王來說,得人心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而恰恰項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楚軍所到之處沒有不破壞摧殘的,百姓對項羽只是迫於威勢不得已服從,對於劉邦百姓卻是真心的擁護愛戴,這也是後來劉邦能一步一步的打敗項羽的條件之一。

《漢中對》中韓信對項羽的分析有理有據,說到底項羽能夠在楚漢之爭中失敗可以說是註定的。不過雖然項羽的結果讓後世唏噓不已,但是項羽驍勇善戰、性格豪放、體恤士兵的形象還是深入人心,讓人懷念的。

參考文獻:《史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