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丞相陳平故里遊記

上學時在書中與本縣漢朝丞相陳平結識,參加工作後,認識了縣裡一些文化界的人士,談及陳平,都說應該到陳平的故鄉去看一看。陳平的故鄉在哪裡?《史記》上說是“陽武戶牖鄉人也”,嘉靖五年版的《陽武縣誌》亦載有:“庫上裡,在縣治東二十五里,即陳平所居之地,又曰戶牖鄉。”戶牖鄉,史家說在本縣陽阿鄉陽阿村,距離縣城二十多裡地。這不難,騎自行車就可前往。

這是一個秋風颯颯落葉繽紛的秋日,路上的心情是愉快而激動的,彷彿是在跨越時空,彷彿是走在大漢王朝的道路上。到了往陽阿去的路口,見一高大的牌坊矗立在路上,頂上面覆黃色的琉璃瓦,彩繪有相互盤繞的雙龍,在這曠野中顯得非常突兀,非常大氣。牌坊中間是一行醒目的大字:“西漢丞相陳平故里”,兩邊是一副對聯:“輔幼君攝國政偉績冠乎當代,展奇計保炎漢芳聲垂於千秋。”繞到牌坊背面,仍有一聯,道:“習黃老憑內兄茆茨篳門生輝,讀凌雲依桑梓里中俎豆流光。”

陳平祠在村子的中央,院牆圍著,院門上為北京人陳子中所題聯:“六計扶漢偉績冠當代,三朝賢相芳名垂千秋。”四四方方的院子很空曠,一個上點歲數的人在種菜,問話而不應,很木訥的樣子。院子北邊是祠堂的大殿,兩側立著幾十塊大大小小的石碑,其中有明天順年間的“漢曲逆侯陳公故里”碑、明嘉靖二十六年的“陳丞祖雪誣辯”等六通碑刻,經年累月,日晒風蝕,字跡已模糊,但也可辨出一些氣象。中間有一塊石碑上交待此祠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三間大殿裡,當中陳平的塑像十分俊朗,這倒不差,當年的陳平是著名的帥哥,美如冠玉。大殿內旁邊牆壁上寫著陳平“六出奇計”的光輝事蹟,一是行反間計,離間項羽的重臣鍾離昧、謀臣范增等人,氣死范增;二是夜出女子二千人詐降,解除劉邦滎陽之圍;三是勸劉邦封韓信為王,利用他為劉邦打天下;四是與張良一起定計,窮寇宜追,垓下滅楚;五是為劉邦設計假稱遊雲夢,在陳城擒拿韓信;六是使用美人計,解劉邦白登之圍。史家評說:“陳平奇計,歎為觀止。”

望著陳平的高大塑像,回憶著陳平從一個農村的布衣青年成長一朝丞相的歷程,我油然而生敬意。其實陳平的先祖原本是陳國(今河南淮陽)貴族,楚滅陳後,陳衍逃到此處避難,當時屬陽武縣戶牖鄉。從陳衍到陳平,中間大約傳承10代,從末代王侯到逃亡貴族,歷經戰國時代200餘年的世事盪滌,早已被淘去了昔日頭上絢爛的光芒,到秦漢時的陳平,已淪落為一介平民。《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

祠堂後面,是陽阿鄉中心小學所在,隔著高高的房脊,傳來孩子們讀書的稚嫩童音,我頓覺親切,我想與學校比鄰而居的陳丞相如果聽到書聲,也會感到親切,因為他早年就是一個勤奮苦讀的少年。聽說學校曾和陳平祠管理部門因為地界鬧過爭執,我想這大可不比。

祠堂外,有幾位老人在閒坐,我走上前向他們再打聽一些有關陳平的故事。一位老人說,相傳陳平小時候很窮,村裡人給他湊了本錢,讓他做豆腐維持生計。他人很聰明,賣豆腐時一刀下去,分量不多不少。過年祭祀後分肉也都讓他動手。陳平祠堂很古老了,以前的前後大殿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毀掉了,現在的大殿是前些年新建的。我查了查資料,說是陳平祠建於漢武帝三年,明洪武年間邑人張達重建,清康熙、乾隆年間又重修。當年的知縣謝包京為此寫過《陳曲逆侯祠碑記》和《留侯祠碑記》。老人還說,陳平的墓可能就在這個地方,因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人打井挖出了一塊漢磚。

因為陳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歷史名人,《大河報》發表了多篇文章稱陳平為“給大漢帶來光明的陰謀家”,所以千百年來,陳平故里也成為幾個地方紛爭的焦點。儘管本縣人言辭確鑿地認為陳平就是家鄉人,但將陳平認為家鄉人的不獨原陽一家,黃河那邊的開封蘭考縣就搬出了史料來搶“陳平故里”,說東漢學者蔡邕在《陳留東昏庫上里社銘》有文字:“惟斯庫裡,古陽武之戶牖鄉……漢興,陳平由此社宰,遂佐高帝,克定天下,為右丞相,封曲逆侯。”蘭考縣陳寨村也有陳平墓。而山東的東明縣也不甘落後,稱陳丞相故里在他們那裡焦園鄉一帶。本縣的史學研究者不得不重研史料,發幽探微,再次捍衛陳丞相故里的名分。

唉,這就是作為歷史名人的苦衷,尤其是在以名人作為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經濟發展籌碼的當下,很多名人都在被爭來拉去。

讀陳平的故事,感覺他就是一個謎;他的故里,又給後人留下一個難以破解的謎。望著少有人來、空曠寂寥的陳平祠,我倒真希望多一些這樣的熱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