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批評劉邦鳥盡弓藏了!坐觀韓信身死,劉邦有這兩大難言之隱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國士無雙”的韓信祠堂,寥寥十字,說盡了“兵仙”韓信傳奇的一生。善心的漂母救助了一位年輕人,雖然她覺得這是個只會吹牛的小夥子,但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成為了名留青史的淮陰侯。一個女人和蕭何成就了韓信,另一個女人和蕭何毀掉了韓信,她就是呂雉。在伯樂蕭何的帶領下,韓信走進了漢宮,等待他的是呂雉佈下的死局。

“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成為了後世對劉邦的最佳評價。其實,韓信之死,劉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假。但看過劉邦的兩大難言之隱,你就不會覺得劉邦應該被單方面批判了,他有自己的苦衷。

別再批評劉邦鳥盡弓藏了!坐觀韓信身死,劉邦有這兩大難言之隱

其一:母壯子弱,主少國疑

很不幸,歷代君主在立儲君時,最忌憚的兩種情況,就是晚年劉邦全部的選擇。其一:太子劉盈年長嫡子,名正言順,眾望所歸卻性格柔弱。呂雉手腕強硬,作風硬朗,立劉盈則呂雉必聽政。其二:幼子劉如意機敏果敢,且母親戚夫人只會打感情牌,沒有聽政之才。但劉如意尚且不滿十歲,且豐沛重臣更支持太子劉盈。

這兩個立儲最難辦的問題,卻成為了劉邦唯二的選擇,上天和他開了個大玩笑。但韓信的死和這有什麼關係呢?表面來看沒有,但從呂雉積極斬除韓信、彭越等異姓王的行為來看,這內部有極大的關聯。

別再批評劉邦鳥盡弓藏了!坐觀韓信身死,劉邦有這兩大難言之隱

其一,劉邦為了儘快消滅項羽的楚軍,分封了許多實權異姓王,其中以韓信、彭越、英布為首。他們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手握封國軍政大權,是無比渴望中央分裂的。如果劉邦百年之後,劉盈、呂雉集團會得到朝廷重臣支持,那異姓王絕對會選擇支持劉如意、戚夫人集團。

癥結所在,分裂而羸弱的中央,更利於異姓王的生存。所以,兩方爭鬥,異姓王集團一定會支持更弱的一邊,儘可能維持雙方平衡。所以得到了朝臣支持,更佔優勢的呂雉集團,先後對韓信、彭越出手,他們有根本性利益衝突。

因此,韓信的死或許讓劉邦感傷,但他還是選擇了沉默。這個幾乎和嬴政一個時代的男人,48歲由亭長身份白手起家,硬生生打下了一片天,他的一生都在征伐或者趕往征伐地的路上。漢朝建立前如此,漢朝建立後也如此,剷除英布之後,劉邦憾然離世。

別再批評劉邦鳥盡弓藏了!坐觀韓信身死,劉邦有這兩大難言之隱

韓信等人組成的異姓王群體和中央強盛與否,有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所以在這一點上,劉邦和呂雉達成默契,攜手除掉了韓信、彭越和英布。“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白馬之盟就是劉邦想法最好的體現。儘管他個人偏愛戚夫人,但一家人爭鬥怎麼都好說,劉邦最終還是親手斬除了異姓王集團。最終,劉邦與戚夫人以楚舞方式,致敬為大愛而舍小家的無奈。

其二:匈奴強盛,內外交困

現在有種流行的說法,蒙恬大破匈奴,所以秦末動盪匈奴不敢南下。這符合大眾的英雄情結,但對客觀現實卻是絕大的誤會。在秦末漢初之際,草原上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也在走向一統。冒頓如彗星一般崛起,先後帶領匈奴覆滅東胡、樓煩、烏孫、丁零等國,北方草原第一次實現統一。

匈奴和漢王朝幾乎在同步形成,南北兩大集團,最終在白登山有了一次大的碰撞。事情的起因就是異姓王韓王信,勾結匈奴犯境。這其中有中央壓迫的原因,但韓王信、盧綰等北境諸王先後勾結匈奴也是客觀現實。當時的民族觀念還未形成,邊境線都是沒有明確劃分的,只有狹長的緩衝區。

別再批評劉邦鳥盡弓藏了!坐觀韓信身死,劉邦有這兩大難言之隱

新興的漢王朝在劉邦帶領下,傾舉國之兵發起的反擊戰中,在白登山受挫,甚至劉邦都是靠賄賂得以倖免的。這讓漢庭開始真正正視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再分裂的他們,可以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實現東西跨越萬里的襲擊。這在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每個部族都有自己活動的空間,而狹小固化的環境會使騎兵最大的速度優勢,得到極大的束縛。

韓王信、盧綰等異姓王的舉動,也從根本上觸動了劉邦的神經。他們力量或許不強,但他們在匈奴的威壓下,為了存國,而展開的合作。徹底違背了劉邦封諸王以衛邊的策略,他們不再是屏障,而是匈奴的引路人。由部落到統一的匈奴,足以對北境封國進行毀滅性打擊。戰國時趙國可以單獨吞噬樓煩,但此時北境封國只有一個匈奴,分散力量不合時宜。

劉邦鑑於這種情況,更加不再信賴異姓王。其一、在匈奴的高壓下,異姓王會給他增加不小的麻煩,包括內地的諸王,一樣會分散中央大量兵力制約。其二、漢初國力羸弱,此時的漢王朝與匈奴產生的文明代差並不明顯,反倒是良馬眾多的匈奴佔據全面上風。中央需要集結更多的人力、物力,對抗統一的匈奴。

別再批評劉邦鳥盡弓藏了!坐觀韓信身死,劉邦有這兩大難言之隱

正是這兩大足以危及漢王朝統治根本的隱患,堅定了劉邦剷除異姓王的決心。為了這個目的,建國後的劉邦也沒有停下征伐的腳步,直到平英布時中箭身死,他無奈地停下了統一的腳步。

韓信的身死無疑是淒涼的、冤屈的,但在統一草原的匈奴壓迫下,漢王朝必須選擇更利於凝聚國力、人心的方式維護統治。大的時代浪潮下,不論韓信、還是劉邦,都顯得如此身不由己。劉邦是成為了漢高祖不假,但他未曾享受過一天真正的太平,直到征伐英布中箭離世,他遺憾的離開了歷史舞臺。大江淘盡英雄淚,千古風流人物,盡在經緯間!

參考資料:

《漢書.高帝紀》、《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高祖本紀》

本文系頭條號漢史鉤沉原創首發,歡迎關注,瞭解更多歷史趣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