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CFIC導讀: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此文為弘一法師語錄。

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弘一法師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17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弘一法師

2/17

律己,宜帶秋氣:律人,須待春風。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3/17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弘一法師

4/17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弘一法師

5/17

明鏡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風霽月以帶人。

——弘一法師

6/17

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7/17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侮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醜要包容得。

——《微言》

8/17

屋老。一樹梅花小。住個詩人,添個新詩料。愛清閒,愛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為題小梅花屋圖》

9/17

憤怒之氣就像一把雙刃劍,不僅會傷到別人,也會刺傷自己。所以,切不可為一時的情緒宣洩而不加控制,導致事後的追悔莫及。

——弘一法師

10/17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送別》

11/17

春風吹面薄於紗,春人妝束淡於畫。遊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鍾送夕陽。

——《春遊》

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12/17

堤邊柳到秋天,葉亂飄,葉落盡,只剩得細枝條,想當日綠蔭蔭,春光好,今日裡冷清清,秋色老,風悽悽,雨悽悽,君不見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勝悲。

——《秋柳》

13/17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託。兒時歡樂,斯樂不疑可作,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憶兒時》

14/17

幾日東風過寒食,秋來花事已爛珊,疏林寂寂變燕飛,低徊軟語語呢喃。呢喃呢喃。雕樑春去夢如煙,綠蕪庭院罷歌弦,烏衣門巷捐秋扇。樹杪斜陽淡欲眠,天涯芳草離亭晚。不如歸去歸故山。故山隱約蒼漫漫。呢喃呢喃,不知歸去歸故山。

——《歸燕》

15/17

庭中百合花開,晝有香,香淡如,入夜來,香乃烈。鼻觀是一,何以晝夜濃淡有殊別?白盡眾喧動,紛紛俗務榮。目視色,耳聽聲,鼻觀之力分於耳目喪其靈。心清聞妙香。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古訓好參詳。

——《花香》

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16/17

世界是個迴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因它在傳遞你心間的聲音,綿綿不絕,遂相印於心。

——弘一法師

17/17

清涼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涼風,涼風解慍暑氣已無蹤。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清涼水,清水一渠滌盪諸汙穢。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

——《清涼》

本文來源:篆刻第一網

延伸閱讀一

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世間無難事,庸人自擾之。我們之所以會活得這麼累,是因為心裡裝了太多無關緊要卻又極其傷身的人和事。生活中,難免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總會有很多後悔和遺憾,當我們非常失落,又無處宣洩時,很多人便開始“怨天尤人”。怨老天爺不開眼,怨他人沒有為自己做什麼,卻不能冷靜下來,反省一下自己,這不僅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愚蠢。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我們是把責任推卸給環境和別人,還是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責任?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孟子》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種內心的自省,是要讓自己活得更真實些,讓高貴的人獲得本應有的自愛和自尊。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得罪人,事事不順;大學畢業後踏上社會,卻越來越厭世,感慨現在社會上的人不喜歡聽真話,總喜歡阿諛奉承,虛情假意;未來的路不知怎麼走,真希望走進深山,遠離這個世界……清淨講了一個故事:當年南嶽懷讓禪師欲傳燈與馬祖道一。看到馬祖道一終日打坐,懷讓禪師跟他打招呼,馬祖也不理不睬。懷讓禪師便拿一塊磚在馬祖面前的地上磨。馬祖忍不住問:“老法師,您在幹什麼?”“磨磚做鏡。”“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子呢?您開玩笑!”“那我問你,你在幹什麼?”“打坐!”“打坐為了什麼?”“為了成佛!”“磚頭磨不成鏡子,難道打坐就能夠成佛嗎?”馬祖怔住了,問:“怎麼做才對呢?”懷讓說:“譬如牛拉車,車不走,是打牛還是打車呢?”“當然是打牛了!”懷讓說:“你現在明明就是在打車嘛!”清淨說:我們自身是牛,客觀條件就是車,是打牛還是打車,顯而易見。我們生活在世間,就像開車在路上,路直直著走,路彎就彎著走。發生交通事故,或者翻進溝裡,就要反思自己操作不當。如果抱怨道路太多曲折,是沒有價值和任何意義的。外在的客觀條件或許我們無法決定,而改變我們自己則是完全可以的。年輕人說:我天性耿直,心直口快,不好改!清淨說:天性耿直和心直口快都不是缺點,甚至是修行的極好資質。只是,與不同人溝通需要注意態度和技巧:

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緒;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與青年溝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與孩子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一種態度走天下,必然處處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即可四海通達。

年輕人說: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恐懼和悲觀。感覺幾乎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很虛偽、奸詐、自私……不知怎麼做能改善這種狀態呢?

世界上最浪費生命的三件事:

1. 評論。

別人不靠你活著,何況你未必瞭解他的全部,論人長短不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 責怪。

責怪人人都會,卻無法改變現狀。共勉之所以好過責怪,在於既提高了自己,也歡喜了大家。

3. 擔憂。

準備不足或者無力改變時才會擔憂,前者需要行動,後者需要放下。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們往往揹著兩個包袱,一個包袱上寫著他人的過失,另一個包袱上寫著自己的過失。

然而走人生之路的時候,人們卻往往把寫著他人過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寫著自己過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後。

很多時候做事並不是別人限制我們,而是我們自己限制自己。很多困難,都是一些懦弱的人憑空想象出來的,真去幹了,發現什麼事都沒有。

一切都是源於自己內心的恐懼!

我們做事如果沒有成功,應當馬上反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一種內心的自省,是要讓自己活得更真實些,讓高貴的人獲得本應有的自愛和自尊。

自此思忖過後,心中豁然開朗,可謂:“明瞭,心了,事自了。”既如此,我們何不自私一下,遇事時多“求諸己”呢?

本文來源:煤化工家園

延伸閱讀二

凡事太過,緣分必盡

弘一法師: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孔子發現了糊塗,

取名中庸;

老子發現了糊塗,

取名無為;

莊子發現了糊塗,

取名逍遙;

墨子發現了糊塗,

取名非攻;

如來發現了糊塗,

取名忘我。

世間萬事惟糊塗最難。

有些事,問的清楚便是無趣。

連佛都說:

人不可太盡,

事不可太盡,

凡事太盡,

緣份勢必早盡。

所以有時,

難得糊塗才是上道。

看淡世事滄桑,

內心安然無恙。

人生,說到底,

活的是心情。

人活得累,

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

天氣的變化,

人情的冷暖,

不同的風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

而他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

看淡了,

天,無非陰晴,

人,不過聚散,

地,只是高低。

滄海桑田,我心不驚,

自然安穩,隨緣自在,

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本文來源:篆刻第一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