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張儀則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此時的張儀以秦國的一己之力,抵抗著六國的圍攻,致使秦國傲然屹立、巋然不動,簡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為倆人當時取得的卓越成就,後人把他們兩個的成就都作當神一樣的看待。

宋代的史學大家司馬光就曾經評說過:“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學說遊說於六國之間,都能居高位,享富貴。導致天下人都紛紛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蘇秦、張儀、鄒衍三人最厲害。”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張儀則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此時的張儀以秦國的一己之力,抵抗著六國的圍攻,致使秦國傲然屹立、巋然不動,簡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為倆人當時取得的卓越成就,後人把他們兩個的成就都作當神一樣的看待。

宋代的史學大家司馬光就曾經評說過:“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學說遊說於六國之間,都能居高位,享富貴。導致天下人都紛紛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蘇秦、張儀、鄒衍三人最厲害。”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斗轉星移,時間已到了秦朝末年。這時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傑又可以一展雄風了。

下面再說說秦末漢初兩位說客,酈食其和蒯通。

“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司馬遷)

因為酈食其的出現,司馬遷在為他做的傳記裡首次用了說客這個名詞。可見酈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為劉邦立功上。

劉邦起兵後,“高陽酒徒”酈食其前來投奔,得到劉邦的重用。他用計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他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 後來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

劉邦一看,這個好呀,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敵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於是封酈食其為廣野君,並且重用其弟酈商為將。對他愈加重視。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張儀則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此時的張儀以秦國的一己之力,抵抗著六國的圍攻,致使秦國傲然屹立、巋然不動,簡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為倆人當時取得的卓越成就,後人把他們兩個的成就都作當神一樣的看待。

宋代的史學大家司馬光就曾經評說過:“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學說遊說於六國之間,都能居高位,享富貴。導致天下人都紛紛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蘇秦、張儀、鄒衍三人最厲害。”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斗轉星移,時間已到了秦朝末年。這時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傑又可以一展雄風了。

下面再說說秦末漢初兩位說客,酈食其和蒯通。

“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司馬遷)

因為酈食其的出現,司馬遷在為他做的傳記裡首次用了說客這個名詞。可見酈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為劉邦立功上。

劉邦起兵後,“高陽酒徒”酈食其前來投奔,得到劉邦的重用。他用計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他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 後來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

劉邦一看,這個好呀,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敵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於是封酈食其為廣野君,並且重用其弟酈商為將。對他愈加重視。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劉邦後來據守敖倉,要打齊國。酈食其又自告奮勇,主動到齊國當說客。到了齊國以後,拜見了齊王田廣,對他說:“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

田廣回答:“我不知道。 ”

酈食其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麼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廣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

酈食其說:“歸向漢王劉邦。 ”

田廣又問:“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

有了這個話做引言,酈食其開始施展自己的嘴頭子功夫了。一番形勢分析,又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諫, 齊王果然聽了酈食其的話,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就等待漢王劉邦前來接受了。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張儀則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此時的張儀以秦國的一己之力,抵抗著六國的圍攻,致使秦國傲然屹立、巋然不動,簡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為倆人當時取得的卓越成就,後人把他們兩個的成就都作當神一樣的看待。

宋代的史學大家司馬光就曾經評說過:“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學說遊說於六國之間,都能居高位,享富貴。導致天下人都紛紛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蘇秦、張儀、鄒衍三人最厲害。”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斗轉星移,時間已到了秦朝末年。這時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傑又可以一展雄風了。

下面再說說秦末漢初兩位說客,酈食其和蒯通。

“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司馬遷)

因為酈食其的出現,司馬遷在為他做的傳記裡首次用了說客這個名詞。可見酈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為劉邦立功上。

劉邦起兵後,“高陽酒徒”酈食其前來投奔,得到劉邦的重用。他用計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他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 後來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

劉邦一看,這個好呀,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敵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於是封酈食其為廣野君,並且重用其弟酈商為將。對他愈加重視。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劉邦後來據守敖倉,要打齊國。酈食其又自告奮勇,主動到齊國當說客。到了齊國以後,拜見了齊王田廣,對他說:“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

田廣回答:“我不知道。 ”

酈食其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麼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廣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

酈食其說:“歸向漢王劉邦。 ”

田廣又問:“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

有了這個話做引言,酈食其開始施展自己的嘴頭子功夫了。一番形勢分析,又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諫, 齊王果然聽了酈食其的話,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就等待漢王劉邦前來接受了。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話果然不假。酈食其憑著這三寸不爛之舌屢立戰功,這次又拿下了齊國,這就引起了眾怒來。

這時候,又有一個謀士出現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稱辯才無雙之士,此時正在韓信的大營裡運籌帷幄。

韓信排兵佈陣要攻打齊國,本來已經做好軍事部署,不料,收到漢王的命令,說酈食其已經出使齊國,將其說服。

於是,大軍準備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韓信說:“酈食其區區一個文臣,卻能說服齊國,而大將軍率領大軍,還怕攻打不下齊國?這功勞都被酈食其搶去。”

於是,韓信就聽信了他的建議,就立馬攻打齊國,本來在酈食其說服之後,齊國就削弱了防線,導致韓信的兵力一舉攻破臨淄。之後,就有了韓信齊國稱王,擁兵數十萬。

蒯通的多次出場,很多時候都是勸說韓信,想要讓他背叛漢王,讓其擁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韓信都是拒絕。可以說,蒯通已經盡到了自己謀士的職責所在。直到後來,韓信被殺害之時,才吐露心聲,說自己後悔沒有聽信蒯通的計謀。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張儀則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此時的張儀以秦國的一己之力,抵抗著六國的圍攻,致使秦國傲然屹立、巋然不動,簡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為倆人當時取得的卓越成就,後人把他們兩個的成就都作當神一樣的看待。

宋代的史學大家司馬光就曾經評說過:“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學說遊說於六國之間,都能居高位,享富貴。導致天下人都紛紛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蘇秦、張儀、鄒衍三人最厲害。”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斗轉星移,時間已到了秦朝末年。這時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傑又可以一展雄風了。

下面再說說秦末漢初兩位說客,酈食其和蒯通。

“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司馬遷)

因為酈食其的出現,司馬遷在為他做的傳記裡首次用了說客這個名詞。可見酈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為劉邦立功上。

劉邦起兵後,“高陽酒徒”酈食其前來投奔,得到劉邦的重用。他用計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他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 後來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

劉邦一看,這個好呀,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敵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於是封酈食其為廣野君,並且重用其弟酈商為將。對他愈加重視。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劉邦後來據守敖倉,要打齊國。酈食其又自告奮勇,主動到齊國當說客。到了齊國以後,拜見了齊王田廣,對他說:“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

田廣回答:“我不知道。 ”

酈食其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麼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廣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

酈食其說:“歸向漢王劉邦。 ”

田廣又問:“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

有了這個話做引言,酈食其開始施展自己的嘴頭子功夫了。一番形勢分析,又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諫, 齊王果然聽了酈食其的話,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就等待漢王劉邦前來接受了。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話果然不假。酈食其憑著這三寸不爛之舌屢立戰功,這次又拿下了齊國,這就引起了眾怒來。

這時候,又有一個謀士出現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稱辯才無雙之士,此時正在韓信的大營裡運籌帷幄。

韓信排兵佈陣要攻打齊國,本來已經做好軍事部署,不料,收到漢王的命令,說酈食其已經出使齊國,將其說服。

於是,大軍準備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韓信說:“酈食其區區一個文臣,卻能說服齊國,而大將軍率領大軍,還怕攻打不下齊國?這功勞都被酈食其搶去。”

於是,韓信就聽信了他的建議,就立馬攻打齊國,本來在酈食其說服之後,齊國就削弱了防線,導致韓信的兵力一舉攻破臨淄。之後,就有了韓信齊國稱王,擁兵數十萬。

蒯通的多次出場,很多時候都是勸說韓信,想要讓他背叛漢王,讓其擁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韓信都是拒絕。可以說,蒯通已經盡到了自己謀士的職責所在。直到後來,韓信被殺害之時,才吐露心聲,說自己後悔沒有聽信蒯通的計謀。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這麼一看,這四個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都做出了一番令人驚歎的業績。有些業績甚至都是不可複製的。

既然他們幾個的業績差不多,無法一較高下,那隻能比結果了。也就是盤點一下他們的“走麥城”經歷,這麼一比較,高下立判。

俗話說,常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這四個在江湖上叱吒風雲了多少年的英雄人物,最後都是什麼結局呢?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死的默默無聞。

蘇秦,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齊王派人捉拿凶手,沒抓到。

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凶手。

蘇秦死的有些窩囊,但凶手伏誅,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酈食其和蒯通不像蘇秦和張儀那樣當面鼓對面鑼的脣槍舌劍,他們進行了從未謀面的交鋒,結果就一個回合。

這一個回合卻是真正的決戰。蒯通說動了韓信,進攻齊國。

齊王認為酈食其誆騙了自己,這時候酈食其再口吐蓮花也沒有用了,被齊王“烹之”。也就是給用大鍋給煮了。

蒯通呢?

蒯通最後安然無恙。

最後一盤點比較,名氣最小的蒯通居然是最好的結局,不服也不行呀!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張儀則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此時的張儀以秦國的一己之力,抵抗著六國的圍攻,致使秦國傲然屹立、巋然不動,簡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為倆人當時取得的卓越成就,後人把他們兩個的成就都作當神一樣的看待。

宋代的史學大家司馬光就曾經評說過:“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學說遊說於六國之間,都能居高位,享富貴。導致天下人都紛紛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蘇秦、張儀、鄒衍三人最厲害。”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斗轉星移,時間已到了秦朝末年。這時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傑又可以一展雄風了。

下面再說說秦末漢初兩位說客,酈食其和蒯通。

“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司馬遷)

因為酈食其的出現,司馬遷在為他做的傳記裡首次用了說客這個名詞。可見酈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為劉邦立功上。

劉邦起兵後,“高陽酒徒”酈食其前來投奔,得到劉邦的重用。他用計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他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 後來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

劉邦一看,這個好呀,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敵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於是封酈食其為廣野君,並且重用其弟酈商為將。對他愈加重視。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劉邦後來據守敖倉,要打齊國。酈食其又自告奮勇,主動到齊國當說客。到了齊國以後,拜見了齊王田廣,對他說:“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

田廣回答:“我不知道。 ”

酈食其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麼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廣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

酈食其說:“歸向漢王劉邦。 ”

田廣又問:“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

有了這個話做引言,酈食其開始施展自己的嘴頭子功夫了。一番形勢分析,又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諫, 齊王果然聽了酈食其的話,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就等待漢王劉邦前來接受了。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話果然不假。酈食其憑著這三寸不爛之舌屢立戰功,這次又拿下了齊國,這就引起了眾怒來。

這時候,又有一個謀士出現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稱辯才無雙之士,此時正在韓信的大營裡運籌帷幄。

韓信排兵佈陣要攻打齊國,本來已經做好軍事部署,不料,收到漢王的命令,說酈食其已經出使齊國,將其說服。

於是,大軍準備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韓信說:“酈食其區區一個文臣,卻能說服齊國,而大將軍率領大軍,還怕攻打不下齊國?這功勞都被酈食其搶去。”

於是,韓信就聽信了他的建議,就立馬攻打齊國,本來在酈食其說服之後,齊國就削弱了防線,導致韓信的兵力一舉攻破臨淄。之後,就有了韓信齊國稱王,擁兵數十萬。

蒯通的多次出場,很多時候都是勸說韓信,想要讓他背叛漢王,讓其擁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韓信都是拒絕。可以說,蒯通已經盡到了自己謀士的職責所在。直到後來,韓信被殺害之時,才吐露心聲,說自己後悔沒有聽信蒯通的計謀。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這麼一看,這四個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都做出了一番令人驚歎的業績。有些業績甚至都是不可複製的。

既然他們幾個的業績差不多,無法一較高下,那隻能比結果了。也就是盤點一下他們的“走麥城”經歷,這麼一比較,高下立判。

俗話說,常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這四個在江湖上叱吒風雲了多少年的英雄人物,最後都是什麼結局呢?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死的默默無聞。

蘇秦,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齊王派人捉拿凶手,沒抓到。

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凶手。

蘇秦死的有些窩囊,但凶手伏誅,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酈食其和蒯通不像蘇秦和張儀那樣當面鼓對面鑼的脣槍舌劍,他們進行了從未謀面的交鋒,結果就一個回合。

這一個回合卻是真正的決戰。蒯通說動了韓信,進攻齊國。

齊王認為酈食其誆騙了自己,這時候酈食其再口吐蓮花也沒有用了,被齊王“烹之”。也就是給用大鍋給煮了。

蒯通呢?

蒯通最後安然無恙。

最後一盤點比較,名氣最小的蒯通居然是最好的結局,不服也不行呀!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的作為,還真不得不服。

劉邦聽說了韓信臨終時的話後,就問道:“你們所說的那個人,就是齊國的蒯通?”

於是,就下令立即將蒯通押解來。見到他之後,劉邦就說:“你為什麼要慫恿淮陰侯造反呢?”

蒯通回答道:“的確是我所教,可惜豎子不聽從我的計謀,才會遭到殺害;假如他採取了我的計謀,那麼死的人肯定就是你了。”

劉邦聽了之後,大怒,大聲喊道:“將其烹飪。”

這時的劉邦想讓他當個酈食其第二而“名垂千古”。

蒯通不想就這麼“永垂不朽”,急忙喊到:“哎,我冤枉啊!”

劉邦不解,就問:“你慫恿了韓信謀反,還有何冤枉的呢?”

蒯通說:“誰都知道狗這種生物,只會對除主人之外的陌生人狂吠。那時候,我只知道韓信,卻不知道大王您啊。而且秦國都已經滅亡了,天下所有人都去爭奪這個天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這麼做。天下亂了,每個人都去這麼做,而您也這麼做,難道你就會把其他的人都給殺盡嗎?”

"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上古時代思想最為開放的時代,每一個學說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個時候,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其中,在縱橫家中,最具代表縱橫家是蘇秦和張儀,兩個最出名的遊說家和演講家,

這兩個師兄弟把各國當成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試驗場。在這裡頭他們的表現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蘇秦主張的是合縱。所謂“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是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一個強國,以阻止強國兼併的策略。

具體來說,蘇秦提出合縱戰略的宗旨在於遏阻秦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進一步加劇。

合縱以維護均勢為宗旨,以地緣政治論為認知基礎,以聯盟戰略為應對手段。

這個思路以立論周密、視野宏闊、分析精湛、旨意高遠,稱之為地緣政治論的先驅是毫不為過的。

他以地緣政治因素作為研判國際形勢、制定應對策略的主要依據,這種分析方法無疑具有現代的意義。

蘇秦他一個人遊說六國,最後竟至於六國都拜他為丞相,這個壯舉秒殺多少人。有的人一生的夢想就只是一個丞相。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張儀則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此時的張儀以秦國的一己之力,抵抗著六國的圍攻,致使秦國傲然屹立、巋然不動,簡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因為倆人當時取得的卓越成就,後人把他們兩個的成就都作當神一樣的看待。

宋代的史學大家司馬光就曾經評說過:“張儀和蘇秦都是縱橫學說遊說於六國之間,都能居高位,享富貴。導致天下人都紛紛效仿,但是做的最好的是蘇秦、張儀、鄒衍三人最厲害。”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斗轉星移,時間已到了秦朝末年。這時候又是一片天下大亂。各路英雄豪傑又可以一展雄風了。

下面再說說秦末漢初兩位說客,酈食其和蒯通。

“ 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司馬遷)

因為酈食其的出現,司馬遷在為他做的傳記裡首次用了說客這個名詞。可見酈食其也是很有成就的。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為劉邦立功上。

劉邦起兵後,“高陽酒徒”酈食其前來投奔,得到劉邦的重用。他用計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他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 後來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

劉邦一看,這個好呀,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敵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於是封酈食其為廣野君,並且重用其弟酈商為將。對他愈加重視。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劉邦後來據守敖倉,要打齊國。酈食其又自告奮勇,主動到齊國當說客。到了齊國以後,拜見了齊王田廣,對他說:“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

田廣回答:“我不知道。 ”

酈食其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麼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廣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

酈食其說:“歸向漢王劉邦。 ”

田廣又問:“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

有了這個話做引言,酈食其開始施展自己的嘴頭子功夫了。一番形勢分析,又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諫, 齊王果然聽了酈食其的話,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就等待漢王劉邦前來接受了。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話果然不假。酈食其憑著這三寸不爛之舌屢立戰功,這次又拿下了齊國,這就引起了眾怒來。

這時候,又有一個謀士出現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稱辯才無雙之士,此時正在韓信的大營裡運籌帷幄。

韓信排兵佈陣要攻打齊國,本來已經做好軍事部署,不料,收到漢王的命令,說酈食其已經出使齊國,將其說服。

於是,大軍準備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韓信說:“酈食其區區一個文臣,卻能說服齊國,而大將軍率領大軍,還怕攻打不下齊國?這功勞都被酈食其搶去。”

於是,韓信就聽信了他的建議,就立馬攻打齊國,本來在酈食其說服之後,齊國就削弱了防線,導致韓信的兵力一舉攻破臨淄。之後,就有了韓信齊國稱王,擁兵數十萬。

蒯通的多次出場,很多時候都是勸說韓信,想要讓他背叛漢王,讓其擁兵自立,做到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是韓信都是拒絕。可以說,蒯通已經盡到了自己謀士的職責所在。直到後來,韓信被殺害之時,才吐露心聲,說自己後悔沒有聽信蒯通的計謀。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這麼一看,這四個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都做出了一番令人驚歎的業績。有些業績甚至都是不可複製的。

既然他們幾個的業績差不多,無法一較高下,那隻能比結果了。也就是盤點一下他們的“走麥城”經歷,這麼一比較,高下立判。

俗話說,常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這四個在江湖上叱吒風雲了多少年的英雄人物,最後都是什麼結局呢?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死的默默無聞。

蘇秦,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齊王派人捉拿凶手,沒抓到。

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凶手。

蘇秦死的有些窩囊,但凶手伏誅,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酈食其和蒯通不像蘇秦和張儀那樣當面鼓對面鑼的脣槍舌劍,他們進行了從未謀面的交鋒,結果就一個回合。

這一個回合卻是真正的決戰。蒯通說動了韓信,進攻齊國。

齊王認為酈食其誆騙了自己,這時候酈食其再口吐蓮花也沒有用了,被齊王“烹之”。也就是給用大鍋給煮了。

蒯通呢?

蒯通最後安然無恙。

最後一盤點比較,名氣最小的蒯通居然是最好的結局,不服也不行呀!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他們的作為,還真不得不服。

劉邦聽說了韓信臨終時的話後,就問道:“你們所說的那個人,就是齊國的蒯通?”

於是,就下令立即將蒯通押解來。見到他之後,劉邦就說:“你為什麼要慫恿淮陰侯造反呢?”

蒯通回答道:“的確是我所教,可惜豎子不聽從我的計謀,才會遭到殺害;假如他採取了我的計謀,那麼死的人肯定就是你了。”

劉邦聽了之後,大怒,大聲喊道:“將其烹飪。”

這時的劉邦想讓他當個酈食其第二而“名垂千古”。

蒯通不想就這麼“永垂不朽”,急忙喊到:“哎,我冤枉啊!”

劉邦不解,就問:“你慫恿了韓信謀反,還有何冤枉的呢?”

蒯通說:“誰都知道狗這種生物,只會對除主人之外的陌生人狂吠。那時候,我只知道韓信,卻不知道大王您啊。而且秦國都已經滅亡了,天下所有人都去爭奪這個天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這麼做。天下亂了,每個人都去這麼做,而您也這麼做,難道你就會把其他的人都給殺盡嗎?”

為何說若論辯才,蘇秦張儀酈食其,他們都要敗在蒯通嘴下?

聽了這一通話,劉邦真的是無言以對。是啊,我能把天下反對我的人都給殺絕嗎?

心說,都說我會耍流氓無賴,看樣子此人還要勝我一籌。於是惺惺相惜,竟然放掉了蒯通。

其實蒯通在回劉邦話時,他已經摸到了劉邦的七寸。劉幫殺的是那些對主子不忠的人,而自己忠心對待韓信,才會慫恿他造反,因此自己是一個忠臣。

而此時漢朝剛剛建立,還處於立足未穩之時,劉邦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濫殺忠臣。基於這一點,蒯通才能夠逃此一劫。

蒯通後成為相國曹參的賓客,活的有聲有色,最後在平安無事中壽終正寢。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