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菊英”說到片兒川,簡要探討下杭州人為何喜好吃麵

昨天杭州無鬼在新華路辦事,順便去了片而川上《舌尖》的菊英麵館,吃完後發了個微頭條,貼了幾圖,略做了個美食小評,結果發現評論區內批評者甚多,看來盛名之下難符其實的“菊英”惹食客不快久矣。不慌忙,杭州好麵館比比皆是,無鬼經常去抽檢幾家即可,甘為廣大粉絲與天下食客做吃貨軍中馬前卒,麵館鋪裡驗吃官。

從“菊英”說到片兒川,簡要探討下杭州人為何喜好吃麵

片兒川

今天,有個問題實在值得探討——為什麼杭州人這麼喜歡吃麵?在杭州,沒有哪條街是沒有面館的。照說應該是北方人喜歡吃麵,南方人愛吃米飯。可在杭州,偏偏麵館林立。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共有面館26753 家 (這個數字還在不斷變化中),比拉麵大市蘭州(16860),多出了一萬多家,數字頗有些嚇人。不過,追溯杭州的歷史,就會發現,這城市的人喜歡吃麵,是有歷史淵源的。北宋覆亡之際,國都南遷至杭州,很多達官貴人或者商賈鉅子都跟隨著南遷,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北方移民。他們到杭州以後,他們並沒有入鄉隨俗吃米飯,反而將吃麵食的習慣逐漸滲透到了杭州人的日常飲食當中。飲食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了南宋的農業。據宋代民俗學家莊綽考證,南方麥的需求量猛增,加上南宋政府政策上的傾斜,當時淮河以南種麥農戶也大大增加。

從“菊英”說到片兒川,簡要探討下杭州人為何喜好吃麵

奎元館內的金庸題字

杭州人也將麵條的做法發揮到了極致,僅麵條的種類就多達五十種。南宋的吳自牧在《東京夢粱錄》中特地用一個章節的內容記載了當時杭州的各色麵食,比如豬羊生面、絲雞面、三鮮面、魚桐皮面、鹽煎麵、大面、子料澆蝦面、蝦棋子、七寶棋子、銀絲冷淘等。這些麵食名勾勒出來的麵食世界,真是精彩紛呈,叫人垂涎三尺。所謂“棋子”是古代的方面麵食,有時間另作探討。總而言之,平常的北方面條到了南方,多了份精緻、講究以及因南北兼容而生就的豐富性。

從“菊英”說到片兒川,簡要探討下杭州人為何喜好吃麵

豐富多彩的面

當今杭州的代表麵條便是片兒川,已入選中國十大面條榜。雖然“菊英”的片兒川上了《舌尖》,但該面卻是杭州的名店奎元館所創,將筍片、肉片與雪菜用沸水煮開,再加麵條燒煮即成。肉片鮮嫩,筍片爽口,雪菜鹹鮮,菜碼子的特色分明,味道甚好。三樣材料切成片,然後要在沸水中氽一下,故而叫“片兒汆”。杭州話多帶“兒”音,又因“氽”與“川”同音,於是“片兒氽”就叫成了“片兒川”,然後約定俗成,被杭州以及天下食客所接受。

從“菊英”說到片兒川,簡要探討下杭州人為何喜好吃麵

片兒川介紹

去年在奎元館點過片兒川,記得好像面煮得太爛,失去了“名角”之風度。一碗片兒川吃罷,毫無興奮點。真是不少無名小館,推出來的“片兒川”與“蝦爆鱔面”,百分百完勝奎元館。唉,就算做碗麵,也要用心做才能“活泛”,才鮮味好吃。否則,一團死麵沒生機,斷然不好吃。

在杭州,如果能對好麵館如數家珍,那您就能夠步入江南吃客行列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