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養林 林場改革的成功嘗試——記洪雅縣國有林場改革實踐

林業 經濟 三農 農村 四川新聞網眉山頻道 2017-06-15

四川新聞網眉山6月14日訊(餘克勝 侯春洪)近日,洪雅縣完成國有林場改革,確立了林場在該縣旅遊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明確其公益屬性的社會功能定位,劃分類別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財政全額保障其經費運轉。回顧洪雅縣國有林場的改革之路,有付出、有挫折、有迷惘,但更多的是堅持,洪雅縣國有林場在堅守之後再次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一、曾經的輝煌

洪雅縣林場是四川省國有大型林場,全國重點林場之一,前身為1953年四川省編制委員會批准設立的四川省洪雅國有林管理所,1985年確定為副縣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歷經30餘年造林建設,高峰時造林人員達3000多人,營造人工林18.2萬畝,天然林和人工林總面積98.8萬畝,森林蓄積始終保持在800萬立方米以上,是全國有名的杉木、柳杉人工商品材基地。

1985年起,洪雅縣林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510.1萬個特別提款權,完成林區公路306公里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至1998年,人工林逐漸成材,每年產銷木材10餘萬立方米,年均經濟收入近億元、上繳利稅達千萬元。在林業收入支撐下,開發建設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立四川瓦屋山自然保護區,建成一批賓館飯店等旅遊接待設施,旅遊產業開始起步,礦產、水電、建築等副業全面發展、欣欣向榮,效益逐年攀升。

從1985年發展至今,林場在編專業技術人員長期保持在200人以上(其中享受國務院津貼2人),先後開展20多個課題研究, 15個項進行了科技成果鑑定,13項獲得國家、部、省、市科技進步獎。先後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林木良種基地先進單位、全國森林公園十大標兵、全國文明森林公園等稱號。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衝、國務委員彭佩雲、省委書記楊汝岱等中央、省、市領導先後來場考察調研。

二、禁伐的陣痛

受1998年特大洪災警示,國務院於1998年6月30日批准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同年8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佈了天然林禁伐令。洪雅縣林場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採伐,艱難承受著禁伐轉型的陣痛。

從1998年至2003年,外部發展上,林場經濟收入銳減,僅靠每年幾百萬元“天保”資金和其他副業收入艱難運轉,“造林不見林”,森林經營幾近中斷。轉型開發旅遊因瓦屋山、玉屏山開發、經營權對外招商幾次流轉而失敗。國家農網改造、道路村村通等惠農政策與林場無緣,林區基礎設施日趨衰敗。短短數年,林場就從發展的巔峰滑到了谷底,成為洪雅經濟版圖中的孤島,轉型和發展舉步維艱。

內部管理上,自收自支的企業化管理,地方財政難以介入且沒有財力介入,全體職工僅領取檔案工資的一半。被迫制定停薪留職、鼓勵外出創業、內退等政策以減少支出。職工醫院、幼兒園、招待所等承擔社會職能的機構全部裁撤取消。職工保險欠繳多年共500萬元,欠世界銀行及國內金融機構債務6600萬元(其中5300萬元因“天保”政策作掛賬處理)。職工的婚姻、就醫、入學等問題壓力山大。大量職工通過各種關係調離林場,高端人才流失嚴重,林場面臨著經濟危機,職工面臨著生存危機。

三、艱難的探索

怎麼生存?怎麼發展?洪雅縣林場在煎熬中苦苦求索。轉機在2003年6月25日來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人工商品林採伐試點給洪雅縣林場帶來了喘息之機,洪雅縣林場抓住機遇,籌措有限的財力、人力、物力,積極嘗試轉型發展的新方向、新思路,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實踐,堅持不懈地尋找發展的正確道路。

森林主業穩中有升。一是積極向上爭取承接林業項目和資金,2003年至今,累計爭取“天保”、“森林撫育”等項目資金1.56億元,完成封山育林5000畝、育苗445.9畝、雪災扶苗1.56萬畝、人工造林2.31萬畝、珍稀樹種培育1200畝、幼林撫育13.53萬畝、成林撫育2.43萬畝,森林蓄積年淨增長14.4萬立方米,實現連續50餘年無森林火災,徹底扭轉了赤腹松鼠氾濫成災的局面,硬化林區道路40餘公里。二是實行林木競價拍賣,拍賣前每木檢尺,充分進行市場調查摸底,確定銷售林木地塊底價並嚴格保密,對外公開拍賣公告,公平、公正競價,由競得者自行組織採伐生產和銷售,林場進行現場採伐監管,降本增效1000餘萬元。

副業發展多元嘗試。一是整合現有經營實體資源資金,逐步停止礦產開發以恢復森林生態系統,加強林區電站設備技改和電力營銷,升級建築公司資質,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二是立足特色開發新的增長點,成立園林綠化公司兩個,分別拓展市、縣園林綠化業務,成立根雕公司,加強烏木、香樟等資源儲備和明清傢俱製作工藝挖掘,並順應市場開發旅遊產品。三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制訂林下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實施場地建設補助,幹部職工積極主動發展“林家樂”、林區生態種養殖、林下中藥材種植。

圍繞旅遊再次探索。有因必有果,旅遊業成為洪雅縣林場轉型發展首要選擇有著其必然性。在洪雅縣林場諸多副業中,旅遊業有瓦屋山、玉屏山等資源基礎,有森林公園管理處、保護區管理局等機構基礎,有賓館飯店等設施基礎,有從業經驗。洪雅縣林場從職工自發的“林家樂”中看到旅遊業的前景,從外出考察學習和調研考察接待中堅定了發展旅遊的信心,向旅遊發起了再次衝擊。一是收回玉屏山開發經營權,投入5000餘萬元改造、新建旅遊基礎設施,開發天體浴場,打造野雞坪景點。二是建成保護站4個,大熊貓、珙桐等珍稀動植物旅遊資源得到良好的繁衍和保護。三是引進高空滑翔、森林穿越、真人CS等戶外拓展項目,嘗試多種旅遊發展思路和項目。四是爭取縣財政投資7000餘萬元建設旅遊快速通道,完善外部交通條件。從2012年開始,旅遊項目營收600餘萬元,在諸多副業中份額佔45%,營業額和增長率都在副業中獨佔鰲頭。

洪雅縣林場不等不靠、積極主動的探索,為洪雅縣的旅遊起步和爆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森林物質基礎,並得到了上級充分肯定,先後榮獲全國十佳林場、森林經營樣板基地、履行國際《森林文書》示範單位、全省林業產業發展先進集體等稱號。

四、選擇的必然

林場經驗的延伸與推廣。2007年,洪雅縣完成瓦屋山水庫和電站建設,青衣江流域洪雅段的梯級水電開發全部完成。新的發展方向在哪裡?全縣上下開始了新的探索。受洪雅縣林場前期旅遊開發的啟發,洪雅縣確立了以旅遊為核心產業的發展思路,並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旅遊開發建設,2009年啟動瓦屋山、峨嵋半山七裡坪、柳江古鎮、槽漁灘四個旅遊風景(度假)區建設,2010年成立相應管理機構。洪雅縣林場與四個旅遊風景(度假)區成片發展,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受旅遊交通條件和旅遊經濟整體向好影響,天體浴場、野雞坪、高空滑翔、森林穿越、真人CS等項目效益蒸蒸日上。

需求轉變推動觀念轉變。數年的旅遊發展經歷,洪雅旅遊的從業者和管理者都充分認識到,洪雅旅遊的優勢在森林,洪雅旅遊的明天在於森林,森林提供了洪雅旅遊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數十年的造林撫育,森林覆蓋率從1998年禁伐後的58.69%上升到目前的70.5%,洪雅縣林場在其中發揮了攻堅主力軍作用。得益於較高的森林覆蓋率,目前洪雅縣平均溫度16.9。C,溼度相對集中在60-80%,空氣潔淨度高,汙染少,噪聲小,負氧離子度達國家6級標準,是理想的森林康養首選目的地。聯合國森林論壇祕書長馬洛埃爾·索博拉、韓國山林廳國際合作局局長金容寬、日本森林醫學研究會會長李卿博士以及全國範圍省市林業部門、國有林場先後前來考察交流,各種交流考察使森林康養概念在洪雅得以發揚光大,洪雅縣林場也先後獲得全國森林體驗基地、森林康養基地、最佳森林自然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受森林康養概念推動,洪雅發展旅遊思路從景點游到週末休閒度假遊,再到森林康養,主動求變、一脈相承,思路轉變的背後是對森林覆蓋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此,洪雅縣林場在旅遊業中發揮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全縣上下的普遍認同。

建立森林旅遊閉合循環。洪雅旅遊對森林覆蓋率的迫切需求,需要洪雅縣林場繼續發揮造林撫育中堅作用。但另一方面洪雅縣林場仍然在全縣經濟中處於孤立地位,自身所屬旅遊項目的效益與沉重歷史包袱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還要疲於應付歷史債務,不能專注於造林撫育。對森林覆蓋率的追求,需要將林場納入全縣旅遊業發展體系中來,獲得旅遊業發展紅利的反饋。從2013年開始,洪雅縣林場先後4次組織考察學習各地林場改革和發展經驗,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申請轉變林場的職責功能,經費納入縣財政全額保障範圍。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開始了長達1年的改革籌備,主要縣領導、分管縣領導深入林場、工區調研,涉改相關部門調查摸底、徵集思路意願、初提改革方案、徵求意見、釐清債權債務、清產核資,順利完成改革前期準備工作。2015年,《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和《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印發後,短期內迅速審定改革方案並呈報審批,2016年12月方案批覆後庚即迅速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打通橫向經濟聯繫,建立起森林支撐旅遊、旅遊反饋森林的閉合循環。

——明確功能定位。充分肯定洪雅縣林場為全縣生態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確定其社會功能是專注於培育國有森林資源、發揮生態功能、提供生態服務、維護生態安全,界定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實現了企業到公益一類的“大跨越”。

——全面剝離經營性資產,規範納入市場化運作。在清產核資、審計的基礎上,下屬旅遊項目、建築公司、園林公司、林產公司、木業公司、根雕公司、電站、礦山等經營實體全部剝離整合到縣屬國有經濟實體,同時相關債權債務一併劃轉,剝離劃轉中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力求資源優化重組增值。

——經費保障形式從自收自支調整為財政全額撥款。在中央、省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市、縣兩級財政給予補助支持,化解了林場債務1412萬元,解決了工程建設等相關歷史遺留問題,順利推進改革。縣財政支持推動生態建設,除公業務經費、人員工資、“五險兩金”外,森林資源培育、森林資源保護、林區公路養護等實行專項請示,在上級下達的項目資金計劃外支出全部由縣財政承擔。收支兩條線,林木間伐等收入統收統支,納入縣財政統一管理。

——分流安置體現人性化和法治化,不搞一刀切。終止停薪留職、內退政策,尊重個人選擇意願,停薪留職和內退人員全部回場上班,不願回場上班的自願解除人事關係並按規定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長期合同工與林場解除勞動關係,按勞動合同法給予一次性補償,再按照雙向選擇原則,與經營性資產剝離重組的新公司重新建立勞動關係。通過上述多種渠道完成人員分流安置,在編人員減少13.4%。

——圓滿妥善辦理津補貼和保險。按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原有退休人員生活補貼和116津貼由縣財政兜底,按原標準發放,待省上相關政策出臺後按新政策辦理。在崗職工統籌轉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按全額事業單位職工退休相關規定辦理退休和社會保險。男滿55週歲,女滿45週歲,符合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政策規定的,辦理提前退休。

——印發“三定”規定,規範命名為“洪雅縣國有林場”,規範23個內、下設機構設置,明確劃分職責分工,事業編制392名核減52.5%,副科級以上領導職數33名核減17.5%。

五、改革的成效

職能履行上,新舊體制順利銜接,建立了國家所有、林場依法進行保護與經營的森林資源管理體制,保持林地面積不減少和減少主要用於國家生態建設的根本用途,編制了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確保森林資源總量持續穩定增長,建立了林場森林資源檔案,健全了動態監測體系。

內部管理上,迅速完成事業單位崗位重新設置、中層幹部調整、人員重新聘用,迅速制訂以森林資源培育和生態系統保護為重點的考核辦法,簽訂目標責任書,嚴肅工作紀律,全場開展到崗到位大檢查。

精神面貌上,全體職工徹底卸下朝不保夕的精神壓力,輕裝上陣,涉改幹部職工和諧穩定,無上訪、投訴、舉報,對改革結果滿意,幹事創業激情高漲,主動開展“林場改革後我們怎麼幹”大討論活動,主動貫徹落實討論成果。

目標進度上,完成育苗36.6畝、珍稀樹種造林2000畝、森林生態景觀改造1200畝和種子園嫁接250畝,分別佔年度計劃的102%、74%、51%和100%。向上爭取項目資金2711.64萬元,佔年度計劃的169%,超進度推進目標任務。

六、回顧的感悟

思路決定出路,從造林人到伐木工人,再回到造林人和護林人,角色的變換伴隨著經濟收益的起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演生動的現實例證。

二十年的堅守與付出,森林覆蓋率58.69%上升到70.5%,洪雅縣林場全體幹部職工最終從中獲得回報,洪雅縣旅遊業也從中源源不斷地獲得收益。

吹盡黃沙始見真金,洪雅縣林場在不斷的挫折探索中找到了旅遊養林的正確發展道路,但改革和探索並未停止,又向瓦屋山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國家公園與林場、與旅遊的共同發展邁出新的征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