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自治區重點強農惠農政策

2019年,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會議、中央、自治區黨委1號文件精神,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自治區1+3+3+改革開放總體部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自治區將繼續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便於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瞭解自治區重點強農惠農政策,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現將2019年自治區實施的重點強農惠農政策發佈如下。

一、農業生產發展與流通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對實際用於種植糧食、青貯飼料、苜蓿等特定作物的耕地進行補貼。補貼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青貯飼料、苜蓿和特色經濟作物的先後順序依次發放補貼。同一地塊一年只能補貼一次,以正播作物優先作為補貼對象予以補貼。對符合補貼條件的耕地,以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為依據。種植冬小麥每畝補助180元、春小麥每畝補助115元,籽粒玉米每畝補助18元,青貯飼料、苜蓿每畝補助100元,特色經濟作物由地縣結合實際以及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確定特色經濟作物補貼範圍(不含棉花、林果、蔬菜),每畝補助18元。

2.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為有效保障棉農基本收益,促進棉花市場價格機制的形成,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和現階段發展要求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2019年國家繼續深入推進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水平時,由中央財政向生產者提供補貼。2017-2019年棉花目標價格定為18600元/噸。

3.耕地休耕制度試點。中央財政2019年支持新疆開展耕地休耕試點面積為16萬畝。喀什地區8萬畝(疏附縣、麥蓋提縣、葉城縣)、和田地區8萬畝(和田縣、洛浦縣、墨玉縣),每畝補助500元,用於補貼農戶原有作物種植收益和土地管護投入。

4.農機購置補貼。國內外農機產品一視同仁享受補貼政策。一般補貼機具每檔次產品補貼額原則上按不超過該檔產品上年平均銷售價格的30%測算,同時不超過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通用類農業機械最高補貼限額;南疆五地州一般補貼機具相應檔次補貼額可按照本地區農機市場均價的30%足額測算。單機補貼額不超過5萬元;擠奶機械、烘乾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2萬元;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穫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聯合收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5萬元;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25萬元;大型棉花采摘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60萬元。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準按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機型和類別確定,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補貼方式是對報廢舊機具並申請購置新機具的農戶給予報廢補貼和更新購置補貼,若只報廢舊機具而不購置新機具的,無報廢補貼。

6.農機深鬆作業補助。開展農機深鬆作業補助試點。補助對象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也可以是開展農機深鬆作業的農機服務組織(農機戶);補助資金按照每畝不超過30元的標準兌付,深鬆作業深度不少於40cm,同一地塊三年內安排實施一次深鬆作業補助,不得重複。具體程序按照“農民自願、定額補助、先作後補、先公示後兌付”的方式實行,由補助對象向村委會提出、由鄉鎮政府確認驗收、縣級農機、財政抽查複核、審核兌付。

7.墾區危房改造補助。以戶籍在墾區且居住在墾區所轄區域內危房中的農墾職工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困難家庭為主要扶助對象。2019年國家將繼續實施農墾危房改造,中央財政預算內基建投資資金按照西部墾區每戶9000元,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每戶補助1200元。

8.林業貸款貼息補助。對各類銀行(含農村信用社和小額貸款公司)發放的林業貸款安排的符合貼息條件的利息補助。必須是先有林業貸款,後有符合條件的林業貼息補助;政策性銀行林業貸款,年利息已經低於基準利率或者無息,不得享受林業貼息補助。中央財政按照相關條件給予3%的貼息補助。林業貸款貼息補助採取一年一貼、據實貼息的方式。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之內存續並正常付息的林業貸款,不足一年,按照實際存在的貸款時間計算貼息,保存相關憑證在當年1-2月向基層林業部門提出申請。

  9.奶業振興行動。將奶農發展家庭牧場、奶業合作社等納入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進行優先重點支持,支持建設優質奶源基地。

  10.農業產業強鎮示範。以鄉土經濟活躍、鄉村產業特色明顯的鄉鎮為載體,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培育鄉土經濟、鄉村產業,規範壯大生產經營主體,創新農民利益聯結共享機制,建設一批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綠色美麗、宜業宜居的農業產業強鎮。中央財政通過安排獎補資金予以支持。

11.產糧大縣獎勵。中央財政對符合規定的常規產糧大縣、超級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商品糧大省、制種大縣、“優質糧食工程”實施省份給予獎勵。常規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其他獎勵資金按照有關規定用於扶持糧油產業發展。

12.畜牧業良種補貼。一是良種公畜補貼。對區內農牧養殖戶(場)從具有生產經營資質的種羊場購買的種公羊、種公犛牛給予補助。二是良種凍精補貼。對開展人工授精的肉牛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戶使用中國西門塔爾牛和新疆褐牛的冷凍精液購置給予補助。每頭能繁母牛補貼2劑凍精,每劑凍精補助10元(進口凍精不在補助範圍)。

13.“糧改飼”項目補助。對規模養殖場、專業收儲企業或畜牧龍頭企業進行補助,資金主要用於補貼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收儲環節(以實際收儲量為核算依據),每噸優質飼草料補貼標準由各試點地(州、市)、縣(市)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確定,原則上每噸不超過50元。

14.高產優質苜蓿示範建設補助。對種植國家農業農村部草品種委員會審定通過的苜蓿品種,以集中連片種植苜蓿3000畝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每畝按600元一次性給予補助,即每個單元補助金額為180萬元。承擔項目的區域苜蓿種植面積保留期為7年,7年內種植面積不得減少,用途不得改變。

15.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2019年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所有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工作的農戶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進一步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

16.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19年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中央財政對清產核資工作給予補助。開展4個國家級、14個自治區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成果評估。2019-2020年自治區承擔1個整地州、10個整縣市國家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多渠道開闢農民增收致富之路。

17.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新黨辦發〔2018〕64號)文件精神,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應用平臺建設,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鼓勵創新土地流轉形式,嚴格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合理確定土地經營規模,加強土地流轉用途管制,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發揮家庭經營的基礎作用,加快發展農戶間的合作經營,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組織發展,鼓勵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探索新的集體經營方式,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元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發揮供銷合作社優勢和作用。

18.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新黨辦發〔2018〕42號)文件精神,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範合作社建設,尤其是突出支持南疆發展各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水平和技術推廣服務能力。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強化財政、金融扶持,營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的環境條件,進一步增強經營主體活力。2019年全疆扶持農民合作社和農民用水協會組織441個、農業生產服務主體完成服務面積68萬畝。其中,喀什、和田地區2019年擬摘帽貧困縣中擬退出的336個深度貧困村,每個村支持培育壯大1個農民合作社,每個補助6萬元。另外,對全區自治區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每個合作社補助20萬元。對10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每個補助資金30萬元。經國家九部委認定的國家級農民用水合作示範組織,每個補助5萬元。

19.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出臺自治區《關於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實施意見》。認真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提高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和組織化程度,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訂單農業、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

20.大力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支持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開展廢舊地膜回收及利用、集中育苗、農資銷售、農機作業、土地託管、牲畜託養、品質改良、動物防疫、統防統治、烘乾倉儲、產品加工銷售、技術培訓等系列化服務。原則上補助不超過服務合同金額的30% 。鼓勵專業財務代理服務機構,為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供財務代理服務,每代理一個農民合作社或家庭農場補助2000-5000元。獲得項目專項補助的財務代理機構,不得再向服務對象收取代理服務費。支持南疆庭院養殖示範行動,為分散經營的養殖戶提供市場信息、農資供應、技術服務、信貸資金和產品加工、貯藏、運銷等服務。

21.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一是財稅支持政策。統籌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支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和產業興村強縣建設,主要扶持林果業、特色產業、糧食、畜牧業及主食加工業。通過以獎代補形式,重點支持新疆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疆內收購網和疆外銷售網,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裝備升級、科技研發、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等。採取貸款貼息方式,對龍頭企業新建、購置、租賃倉儲加工點和銷售網點產生的銀行貸款,給予財政貼息補助。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倉儲烘乾設備,可按規定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國資國企帶頭進入農副產品加工業,對實施兼併重組、發揮主力軍作用突出的給予重點支持。選擇部分行業開展核定扣除試點工作,擴大農產品增值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範圍。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依據稅收法律法規相關規定憑合法有效增值稅扣稅憑證抵扣進項稅額。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實施與農產品加工有關的國家鼓勵類項目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所需先進設備,所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可按規定予以抵扣。

二是金融支持政策。完善農產品加工業金融支持政策。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為農產品生產、收購、加工、流通和倉儲等各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示範引領作用。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建立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將農民合作社和農民創業致富帶頭人興辦加工流通企業列入農業擔保體系支持範圍。積極開展廠房抵押和存單、訂單、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業務,創新“信貸+保險”、產業鏈金融等多種服務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積極推廣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新型險種,鼓勵農業擔保與農業產業鏈加速融合,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險。

三是落實農產品加工企業用電用水用地等政策。切實保障農產品加工用電供應,降低企業用電價格。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的政策。鼓勵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用水價格。將農產品加工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認真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地政策,優先安排園區用地。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預留的用地指標,在優先滿足農民新居、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需求的基礎上,重點支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發展。

四是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吸納就業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到南疆建立加工點、扶貧車間,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助推產業脫貧、長期穩定脫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新招錄新疆籍員工開展職工崗前培訓的,按照自治區促進就業有關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補貼資金直補到企業。

五是聚焦南疆四地州,給予特殊政策扶持。針對南疆實際,在自治區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優惠政策措施基礎上,研究出臺特殊政策支持南疆四地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加大補助力度。貧困縣依託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政策,統籌資金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支持南疆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開展金融創新試點,針對南疆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週期與銀行貸款週期不同步問題,採取差異化客戶管理模式。

22.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自治區現代農業補助資金中的2000萬元,用於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包括:農產品精深加工、主食工業化、副產物綜合利用和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等。

二、農業資源保護利用

23.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對全區生豬養殖場(小區、戶)養殖環節病死生豬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的無害化處理費用給予補貼。養殖環節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補助80元/頭。其中,中央財政補助60元/頭,自治區財政補助20元/頭。

24.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中央財政對新疆等8個省(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禁牧補助、草畜平衡獎勵。一是對水源涵養具有重要保護作用的山地草甸類草原,以及山地類自然保護區的草原實行禁牧,按照每年每畝50元標準給予禁牧補助。二是對退化嚴重的溫性荒漠、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實行禁牧封育,按照每年每畝6元的標準給予禁牧補助。三是對禁牧區域以外的草原根據承載能力核定合理載畜量,實施草畜平衡管理,對履行草畜平衡義務的牧民按照每年每畝2.5元的測算標準給予草畜平衡獎勵。

25.生態補償。一是上一輪退耕還林完善補助。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70元、生活補助費20元,直接補助給退耕農戶,即每年每畝補助90元。補助期為:還生態林補助8年,還經濟林補助5年。二是退耕還林補貼。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從2015年開始實施,對實施退耕還林的農戶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為1600元/畝(其中2015-2016年補助標準為1500元/畝)分三次下達補助;第1年900元/畝(其中2015-2016年800元/畝),第3年300元/畝,第5年400元/畝,檢查驗收合格後給予補助。三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轉為生態護林員補助。自2016年起,根據國家下達指標,在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縣(市)範圍內,將部分建檔立卡貧因人口聘用為生態護林員,對森林、溼地、沙化土地等林業資源進行管護,人均管護面積一般不低於500畝,生態護林員補助標準為1萬元/年·人。四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轉為草原管護員補助。依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績效考核資金,聘用一批建檔立卡戶為草原管護員,2018年起至2020年,在國家補獎政策績效資金確保的條件下,每年拿出5000萬元聘請5000名貧困戶為草原管護員。每名草原管護員每年補助1萬元。五是退耕還草補貼。新一輪退耕還草最大限度滿足全區生態脆弱區和貧因區退耕還草需求,對實施退耕還草的農戶給予種草補助,3年共補1000元/畝,其中第一年補助600元/畝,第三年驗收合格補助400元/畝。

26.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在部分縣(市)整縣推進,堅持農用優先、多元利用,培育一批產業化利用主體,打造一批全量利用樣板縣。激發秸稈還田、加工利用等各環節市場主體活力,探索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路線、模式和機制。

27.地膜回收利用。中央財政在新疆支持40個縣整縣推進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鼓勵其他地區自主開展探索。支持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加工體系,建立經營主體上交、專業化組織回收、加工企業回收、以舊換新等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並探索“誰生產、誰回收”的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28.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支持開展糧、棉、蔬菜高質高效創建。重點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推行全過程社會化服務、打造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推廣水肥一體化、先進植保機械等現代化節水、節肥、節藥新機具、新設備,實現糧棉及蔬菜生產良種化、標準化、綠色化、機械化和服務全程社會化“五化”目標,有效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帶動全區糧、棉、蔬菜生產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實現農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

29.化肥減量增效。推進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穩步提升耕地質量,促進化肥減量增效。一是創建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11個。針對施肥突出問題,按照農藝農機結合、設施技術配套、肥水管理與品種、栽培、植保措施統籌的原則, 集成綠肥種植、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土壤改良等技術,建立集中連片示範區。二是創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縣1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突出優勢產區、核心產區、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強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及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快有機肥替代化肥,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三是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以地理信息系統為手段,合理佈置土壤樣品採集點,覆蓋全部耕地,及時更新土壤養分信息。在繼續做好小麥、玉米、棉花測土配方施肥的同時,擴大在特色作物、設施農業、林果等作物上的測土配方施肥的應用,在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上推進測土配方施肥。2019年,自治區創建化肥減量增效示範縣、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縣,開展取土化驗、田間試驗等工作。

30.支持“三品一標”發展。一是對新疆地區申報綠色食品的企業繼續減免標誌使用費,認證審核費統一下調20%。二是對國家級貧困縣、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的22個縣(市)申報綠色食品的企業免收認證審核費。三是獲得證書的綠色食品,每個產品補助5000元、獲得證書的有機農產品(農業系統認證),每個產品補助7000元、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的,每個產品補助1萬元;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驗收後一次性補助8萬元,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區通過驗收後一次性補助10萬元。四是免收“三品一標”、名特優新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獲證單位或企業綠博會、有機食品博覽會、農交會地標專展等展會的展位費。獲得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每個產品補助1萬元。五是支持發展農產品地理標誌,重點圍繞區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打造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集聚區,示範引導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發展,推動優勢特色產業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滿足群眾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支持聚焦種植業、畜牧業、漁業三大產業和糧油、果茶、蔬菜、中藥材、畜禽、水產六大品種,選擇地理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20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開展保護提升,打造特色產業,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各地可結合實際,統籌利用中央和地方相關財政補助資金,改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設施條件,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加強品牌培育和知識產權保護。

三、農業科技人才支撐

31.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補助。緊緊圍繞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重要途徑,堅持以促進農民脫貧增收和農業產業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為重點,根據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通過就地培養、吸引提升等方式,為發展壯大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2019年全區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295人、產業扶貧生產技能3705人、分行業分專業示範培育1000人、青年農場主500人、農業職業經理人50人,共計培育各類新型職業農民15550人。項目重點安排在喀什、和田地區實施,計劃完成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1.4萬人。其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業產業扶貧生產技能培訓、分行業分專業新型職業農民示範培育的經費人均3000元標準進行補助;青年農場主人均5000元標準進行補助;農業職業經理人人均10000元標準進行補助。

32.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支持實施意願高、完成任務好的農業縣(市)承擔體系改革建設任務,強化鄉鎮為農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農技人員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廣應用一批符合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的重大技術模式。在貧困地區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從農業鄉土專家、種養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幹、科研教學單位一線服務人員中招募一批特聘農技員,為產業扶貧提供有力支撐。

33.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2019年國家和自治區兩級財政對村級動物防疫員補助資金為9810萬元,按照南疆五地州村級動物防疫員每人每年補助10300元,其他地(州、市)村級動物防疫員每人每年補助86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

34.農業信貸擔保服務。重點服務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重點聚焦糧食生產、畜牧水產養殖、菜果茶等農林優勢特色產業,農資、農機、農技等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田基礎設施,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精準扶貧項目,家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等農村新業態。支持各地採取擔保費補助、業務獎補等方式,降低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融資成本,解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農業防災減災

35.農業生產救災。中央財政對各地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及生物災害的預防控制、應急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工作給予適當補助。支持範圍包括農業重大自然災害預防及生物災害防控所需的物資材料補助,恢復農業生產措施所需的物資材料補助,災後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費,牧區抗災保畜所需的儲草棚(庫)、牲畜暖棚和應急調運飼草料補助等。

36.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為推動自治區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效化解區域農業生產風險,自治區繼續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對棉花、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種植業品種,保費由中央財政、自治區財政、地縣財政承擔80%,農戶自繳20%;對產糧大縣的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保費由中央財政、自治區財政承擔80%,農戶自繳20%;對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等養殖業保險品種,保費由中央財政、自治區本級財政承擔80%,農戶自繳20%。

37.動物疫病防控。中央財政對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強制撲殺和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給予補助。強制免疫補助經費主要用於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強制免疫疫苗(驅蟲藥物)採購、儲存、注射(投喂)以及免疫效果監測評價、人員防護等相關防控工作,以及對實施和購買動物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國家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對被強制撲殺動物的所有者給予補償,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國家對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予以支持,由各地根據有關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完善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切實做好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

五、鄉村建設

38.畜禽糞汙資源化處理。支持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工作,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按照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以就地就近用於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利用方式,新(擴)建畜禽糞汙收集、利用等處理設施,以及區域性糞汙集中處理中心、大型沼氣工程,實現規模養殖場全部實現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形成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發展的產業格局。

39.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體推進。

(1)自治區財政投入專項資金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是對納入“千村示範”工程的1000個示範村給予支持,每個示範村以獎代補50萬元,推動示範村實現90%以上農戶有無害化衛生廁所、90%以上的汙水實現有效治理、90%以上的村組巷道硬化到戶,所有垃圾實現集中收運處置、村莊環境衛生保潔全覆蓋的工作目標。資金主要用於“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汙水治理以及提升村容村貌等重點整治工作的補短板方面,由示範村具體提出建設內容。二是對農戶衛生廁所改造、建設給予補貼,按照“農民主體、政府引導、整村推進”的原則,對2018年底前沒有建設衛生廁所的農戶,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方式,每戶補助600元支持衛生廁所改造建設。

(2)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支持以縣為單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自治區首府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所轄縣不予支持(國家級貧困縣除外);安排到縣市區的年度投資規模不低於2000萬元,對符合要求、第二年繼續支持的縣市區年度投資規模不低於1000萬元。其中:“廁所革命”在做好農村改廁的同時,還可用於示範村無害化衛生廁所的糞汙收集、儲存、運輸、資源化利用和後期管護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設施設備建設,鼓勵條件好的地方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有效銜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以加強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汙水治理以因地制宜採取不同技術路線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和實施河塘溝渠清淤疏浚為重點;村容村貌提升以村內道路建設為重點。

40.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獎勵。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進一步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通知》(國辦發2018〔117〕號)精神,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措施實施辦法》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評價,確定擬推薦激勵縣名單。中央財政在分配年度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資金時,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縣予以適當傾斜支持。

41.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中央財政安排專項獎補資金,支持和引導各地以行政村為單元,整體規劃設計,整體組織發動,同步實施戶廁改造、公共設施配套建設,並建立健全後期管護機制。獎補行政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原則上應達到85%以上。獎補資金主要支持糞汙收集、儲存、運輸、資源化利用等設施建設和後續管護能力提升,兼顧戶廁改造。獎補標準、方式等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

來源:新疆農業農村廳網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