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寫的是一個關於真玉假玉的故事

林黛玉 妙玉 孔子 說文解字 禮孟的天空 2017-04-12

■■《紅樓夢》講,女媧補天時,煉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眾石具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堪入選,由於受了日月精華,自經鍛鍊有了靈性,一日一僧一道在石下談仙論道,說及紅塵中的榮華富貴,這石動了凡心,央求二仙帶他下凡。於是,二仙把它化成一塊“通靈寶玉”,從賈寶玉口銜而出。然後,又圍繞寶玉摔玉、棄玉、失玉、找玉展開了一連串的故事。最終,形質歸一,空空道人把這塊玉變成石頭回到青埂峰。可以看出,《紅樓夢》是一個關於“玉”的故事,作者對“玉”寄託了許多情懷。

《紅樓夢》寫的是一個關於真玉假玉的故事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對玉石傾注那麼多的感情內涵,形成民族特有的玉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玉就是一種高貴的禮器,神聖而崇高。中華民族特有的玉文化,一直延續至今,沒有間斷。

■■《禮記》記載: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君子貴玉而賤珉呢?是不是因為玉希少而珉多的緣故?孔子回答說:“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長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道也。孔子關於玉的言論很多,“佩玉以潔身明志”,“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等,對玉倍加推崇。

《紅樓夢》寫的是一個關於真玉假玉的故事

■■《說文解字》解釋:玉是 “石之美者”。並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玉在中國人心中極其高尚,許多詩詞文章都用玉來比喻美好的事物和追求,《紅樓夢》也不例外。《《紅樓夢》》也叫《石頭記》,同時也可以說是《玉記》,故事人物有寶玉、黛玉、妙玉、紅玉,還有甄寶玉、賈寶玉襯托,大加渲染。第二十二回,黛玉和寶玉有一段關於玉的精彩對話:

■■因湘雲說一個唱戲的小旦“像林妹妹的模樣兒”,寶玉便使顏色阻止湘雲,最後鬧得黛玉、湘雲都不高興。寶玉回到房中又與襲人鬥上了嘴,翻身起來至案,遂提筆立佔一偈: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襲人看到不解,拿給黛玉看,黛玉又拿給湘雲和寶釵看,三人便一起來到寶玉屋裡。一進來,黛玉便笑道:“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這樣鈍愚,還參禪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雲:‘無可雲證,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據我看,還未盡善。我再續兩句在後。”因念雲:“無立足境,是方乾淨。”

■■這是黛玉對寶玉的批評。為什麼黛玉要批評寶玉?因為玉有“五德”哦。你既為寶玉,就要有玉德,不是說“君子比德於玉”嘛,潤澤以溫,知理以中,聲揚以遠,不撓不折,銳廉而不忮,你怎麼可以因為這麼一點事,擠眉弄眼。一顯得你寶玉也太輕薄,二真正地也小看我黛玉的肚量了,所以黛玉小姐生氣了,說出了“無立足境,是方乾淨”的醒世言,和《葬花吟》今,和“你死了我就出家去”是一個念頭。

■■通過這一段故事可以看出,《紅樓夢》寫石頭、黛玉、寶玉、妙玉是賦予很深的哲學意義的。《紅樓夢》用“玉”作為主線,貫穿始終。空空道人把石頭通過變成一塊寶玉,下降人世成了寶玉佩帶的一塊“通靈寶玉”,然後又有摔玉、失玉、找玉的情節,再有黛玉、妙玉、紅玉加以襯托,對玉的文化內涵做了充分的演繹。

■■所謂寶玉,就是視同寶貝的“玉”,黛玉是最本色的“玉”,妙玉就是神化的“玉”。在玉石的等級中,黛玉是沒有達到寶石級的玉石,但是卻是最本真的。在《紅樓夢》書中,我們知道,寶玉是榮國府裡地地道道的寶貝,是榮國府的命根子,黛玉則是以最本真的面目出現。作者對黛玉的褒揚,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

《紅樓夢》寫的是一個關於真玉假玉的故事

■■在《終身誤》曲中也有充分的表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這明裡說的是寶玉對黛玉和寶釵的態度,實際上是作者要表達兩種思想境界和追求的矛盾和衝突。寶玉有“寶”的一面也有“玉”的一面,他本質上是喜歡黛玉的,但是有時也有喜歡寶釵的一面,具有兩面性和矛盾性。所以,後來榮國府設下調包計,讓寶玉娶了寶釵,可是,最後卻又讓寶玉出家,在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之間,在富貴和平實面前,選擇了後者。

■■現實的悲劇無不如此,這也是《紅樓夢》賦予寶、黛、釵三人的宿命。你看,最後第一百二十回講“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又讓寶玉變回石頭,形質歸一,戲劇性、思想性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黛玉好還是寶釵好,這是《紅樓夢》有書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其實,沒有絕對好或者壞之分,更多的是一個向真向善還是向假向惡的問題,是讀者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立場的問題。可以說,歷朝歷代,一國一家,一興一衰,都是石頭變玉,玉變石頭的過程;整個人類歷史,也無非是此消彼長的演繹。此時,再回頭看看《紅樓夢》最後一回的故事,對作者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意圖定會有更深的理解:

■■甄士隱在急流津覺迷渡口見到了賈雨村,雨村便請教仙長超塵的始末。士隱笑道:“一念之間,塵凡頓易。老先生從繁華境中來,豈不知溫柔富貴鄉中有一寶玉乎?”雨村道:“怎麼不知。近聞紛紛傳述,說他也遁入空門。下愚當時也曾與他往來過數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決絕。”士隱道:“非也。這一段奇緣,我先知之。昔年我與先生在仁清巷舊宅門口敘話之前,我已會過他一面。”雨村驚訝道:“京城離貴鄉甚遠,何以能見?”士隱道:“神交久矣。”雨村道:“既然如此,現今寶玉的下落,仙長定能知之。”士隱道:“寶玉,即‘寶玉’也。那年榮寧查抄之前,釵黛分離之日,此玉早已離世。一為避禍,二為撮合,從此夙緣一了,形質歸一。又復稍示神靈,高魁貴子,方顯得此玉那天奇地靈之寶,非凡間可比。前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帶下凡,如今塵緣已滿,仍是此二人攜歸本處,這便是寶玉的下落。”雨村聽了,雖不能全然明白,卻也十知四五,便點頭嘆道:“原來如此,下愚不知。但那寶玉既有如此的來歷,又何以情迷至此,復又豁悟如此?還要請教。”士隱笑道:“此事說來,老先生未必盡解。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一番閱冊,原始要終之道,歷歷生平,如何不悟?仙草歸真,焉有通靈不復原之理呢!”

■■這樣講,不是鼓勵大家學寶玉出家,而是要學黛玉守身如玉,學孔子內求諸己,學聖賢慎終如始。是人皆難,寶釵不易,你看她總要吃冷香丸,不然就會內病復發。所以,你只要守真向善,像一塊璞玉,加之琢磨,就是一個君子。有如孔子所言:“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作者後語:紅樓夢是一本很特別的書,有許多謎,研究者如過江之鯽,文章實汗牛充棟,說法很多,問題也較多,主要是作者和寫作年代、歷史背景爭議很大,造成很多紅學專家摸錯門,走錯路。借《今日頭條》,分享我的研究,期二百年紅學研究有新面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