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紅樓中,看過魯智深的戲曲段子,林黛玉和賈寶玉曾為禪理糾纏過。林黛玉和葉小鸞都喜歡禪學。葉小鸞和丫鬟關係親密,這一點和林黛玉也很像,紅樓夢裡,唯一能說主子對錯的丫鬟就是紫鵑,林黛玉對紫鵑也是言聽計從。

家道中落

葉紹袁雖然做到京官,但為人清廉,性格耿直,沒做多久,就以母親年老為由,告職歸家。一沒有積蓄,二沒有俸祿來源,葉家開始轉貧。母親看她衣服穿得舊了,給她做了幾身羅衫裙。當她去世後,母親打開箱底才發現,依舊在那裡妥妥地放著。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紅樓中,看過魯智深的戲曲段子,林黛玉和賈寶玉曾為禪理糾纏過。林黛玉和葉小鸞都喜歡禪學。葉小鸞和丫鬟關係親密,這一點和林黛玉也很像,紅樓夢裡,唯一能說主子對錯的丫鬟就是紫鵑,林黛玉對紫鵑也是言聽計從。

家道中落

葉紹袁雖然做到京官,但為人清廉,性格耿直,沒做多久,就以母親年老為由,告職歸家。一沒有積蓄,二沒有俸祿來源,葉家開始轉貧。母親看她衣服穿得舊了,給她做了幾身羅衫裙。當她去世後,母親打開箱底才發現,依舊在那裡妥妥地放著。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賈家是武將出身,所以,才要求寶玉走科舉路線。但林如海家、葉家卻和賈家不同,兩家都是書香門第,都有家道中落的經歷。

香消玉殞

崇禎五年九月十五日,十七歲的葉小鸞病重,家裡甚至拿不出看病的錢。她對母親說了一句“石徑春風長綠苔”,母親並沒有明白什麼意思。十月十日,雖然葉家窮酸還沒有準備好,在崑山張家的請求下,還是許諾來提親。父親葉紹袁想辦法籌錢,置辦嫁妝。葉小鸞十分不高興,她問身邊的丫鬟:“今天是什麼日子了?”丫鬟說道:“十月十日。”她對著父親說:“父親,十六日成婚,張家這麼急,怎麼來得及置辦。粗衣布裙,這原本就是我們這種人家日常應該穿的衣服,父親又何必難為自己呢?”次日,葉小鸞念著佛經去世。

母親這時,才翻出那句詩的出處,下文是“仙人來往行無跡”,說明女兒當時已經知道自己歸期當到了。父母慟哭,堅決不相信女兒已經去世,停屍七日,下葬前,母親在她胳膊上寫上了她的名字,希望來世再次相見。家人陸續寫了一百多篇悼亡詩文,全部收錄在葉紹袁彙編的《午夢堂集》裡。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紅樓中,看過魯智深的戲曲段子,林黛玉和賈寶玉曾為禪理糾纏過。林黛玉和葉小鸞都喜歡禪學。葉小鸞和丫鬟關係親密,這一點和林黛玉也很像,紅樓夢裡,唯一能說主子對錯的丫鬟就是紫鵑,林黛玉對紫鵑也是言聽計從。

家道中落

葉紹袁雖然做到京官,但為人清廉,性格耿直,沒做多久,就以母親年老為由,告職歸家。一沒有積蓄,二沒有俸祿來源,葉家開始轉貧。母親看她衣服穿得舊了,給她做了幾身羅衫裙。當她去世後,母親打開箱底才發現,依舊在那裡妥妥地放著。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賈家是武將出身,所以,才要求寶玉走科舉路線。但林如海家、葉家卻和賈家不同,兩家都是書香門第,都有家道中落的經歷。

香消玉殞

崇禎五年九月十五日,十七歲的葉小鸞病重,家裡甚至拿不出看病的錢。她對母親說了一句“石徑春風長綠苔”,母親並沒有明白什麼意思。十月十日,雖然葉家窮酸還沒有準備好,在崑山張家的請求下,還是許諾來提親。父親葉紹袁想辦法籌錢,置辦嫁妝。葉小鸞十分不高興,她問身邊的丫鬟:“今天是什麼日子了?”丫鬟說道:“十月十日。”她對著父親說:“父親,十六日成婚,張家這麼急,怎麼來得及置辦。粗衣布裙,這原本就是我們這種人家日常應該穿的衣服,父親又何必難為自己呢?”次日,葉小鸞念著佛經去世。

母親這時,才翻出那句詩的出處,下文是“仙人來往行無跡”,說明女兒當時已經知道自己歸期當到了。父母慟哭,堅決不相信女兒已經去世,停屍七日,下葬前,母親在她胳膊上寫上了她的名字,希望來世再次相見。家人陸續寫了一百多篇悼亡詩文,全部收錄在葉紹袁彙編的《午夢堂集》裡。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去世的場景、年齡,和林黛玉去世的情景、年齡,十分相似,都是在大婚之日,都是十六七歲的年齡。葉小鸞去世後,父母堅持認為她做了仙子,在紅樓夢裡,曹雪芹把林黛玉的前世,也寫成了仙人——絳珠仙子。

金聖嘆招魂葉小鸞

葉小鸞真正聞名天下,起推波助瀾作用的是文學評論家金聖嘆。金聖嘆家境貧寒,曾以招魂扶乩為業,但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把文學加入占卜活動中,讓占卜這一迷信活動實現了安撫人心的作用。應葉紹袁夫婦的邀請,他曾到葉家給葉小鸞進行招魂。他先是閱讀了葉小鸞的遺作,又在葉小鸞的住處查看,然後做法,然後欲揚先抑,寫了一篇流傳久遠的經典答戒:

師雲:“汝曾犯殺否?”

女對雲:“曾犯。”

師問:“如何?”

女雲:“曾呼小玉除花蝨,也遣輕紈壞蝶衣。”

“曾犯盜否?”

女雲:“曾犯。不知新綠誰家樹,怪底清簫何處聲。”

“曾犯淫否?”

女雲:“曾犯。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親繡鳥雙雙。”

師又審四口惡業,問:“曾妄言否?”

女雲:“曾犯。自謂前生歡喜地,詭雲今坐辯才天。”

“曾綺語否?”

女雲:“曾犯。團香制就夫人字,鏤雪裝成幼婦辭。”

“曾兩舌否?”

女雲:“曾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

“曾惡口否?”

女雲:“曾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

師又審意三惡業:“曾犯貪否?”

女雲:“曾犯。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鸞花滿一庭。”

“曾犯嗔否?”

女雲:“曾犯。怪他道蘊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曾犯痴否?”

女雲:“曾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在文壇領袖金聖嘆的推波助瀾下,錢謙益、尤侗、龔自珍等大批文人都成為葉小鸞的粉絲,葉小鸞的詩句、經歷屢屢進入文人的作品。民國,周作人、柳亞子也是葉小鸞的粉絲。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紅樓中,看過魯智深的戲曲段子,林黛玉和賈寶玉曾為禪理糾纏過。林黛玉和葉小鸞都喜歡禪學。葉小鸞和丫鬟關係親密,這一點和林黛玉也很像,紅樓夢裡,唯一能說主子對錯的丫鬟就是紫鵑,林黛玉對紫鵑也是言聽計從。

家道中落

葉紹袁雖然做到京官,但為人清廉,性格耿直,沒做多久,就以母親年老為由,告職歸家。一沒有積蓄,二沒有俸祿來源,葉家開始轉貧。母親看她衣服穿得舊了,給她做了幾身羅衫裙。當她去世後,母親打開箱底才發現,依舊在那裡妥妥地放著。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賈家是武將出身,所以,才要求寶玉走科舉路線。但林如海家、葉家卻和賈家不同,兩家都是書香門第,都有家道中落的經歷。

香消玉殞

崇禎五年九月十五日,十七歲的葉小鸞病重,家裡甚至拿不出看病的錢。她對母親說了一句“石徑春風長綠苔”,母親並沒有明白什麼意思。十月十日,雖然葉家窮酸還沒有準備好,在崑山張家的請求下,還是許諾來提親。父親葉紹袁想辦法籌錢,置辦嫁妝。葉小鸞十分不高興,她問身邊的丫鬟:“今天是什麼日子了?”丫鬟說道:“十月十日。”她對著父親說:“父親,十六日成婚,張家這麼急,怎麼來得及置辦。粗衣布裙,這原本就是我們這種人家日常應該穿的衣服,父親又何必難為自己呢?”次日,葉小鸞念著佛經去世。

母親這時,才翻出那句詩的出處,下文是“仙人來往行無跡”,說明女兒當時已經知道自己歸期當到了。父母慟哭,堅決不相信女兒已經去世,停屍七日,下葬前,母親在她胳膊上寫上了她的名字,希望來世再次相見。家人陸續寫了一百多篇悼亡詩文,全部收錄在葉紹袁彙編的《午夢堂集》裡。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去世的場景、年齡,和林黛玉去世的情景、年齡,十分相似,都是在大婚之日,都是十六七歲的年齡。葉小鸞去世後,父母堅持認為她做了仙子,在紅樓夢裡,曹雪芹把林黛玉的前世,也寫成了仙人——絳珠仙子。

金聖嘆招魂葉小鸞

葉小鸞真正聞名天下,起推波助瀾作用的是文學評論家金聖嘆。金聖嘆家境貧寒,曾以招魂扶乩為業,但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把文學加入占卜活動中,讓占卜這一迷信活動實現了安撫人心的作用。應葉紹袁夫婦的邀請,他曾到葉家給葉小鸞進行招魂。他先是閱讀了葉小鸞的遺作,又在葉小鸞的住處查看,然後做法,然後欲揚先抑,寫了一篇流傳久遠的經典答戒:

師雲:“汝曾犯殺否?”

女對雲:“曾犯。”

師問:“如何?”

女雲:“曾呼小玉除花蝨,也遣輕紈壞蝶衣。”

“曾犯盜否?”

女雲:“曾犯。不知新綠誰家樹,怪底清簫何處聲。”

“曾犯淫否?”

女雲:“曾犯。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親繡鳥雙雙。”

師又審四口惡業,問:“曾妄言否?”

女雲:“曾犯。自謂前生歡喜地,詭雲今坐辯才天。”

“曾綺語否?”

女雲:“曾犯。團香制就夫人字,鏤雪裝成幼婦辭。”

“曾兩舌否?”

女雲:“曾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

“曾惡口否?”

女雲:“曾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

師又審意三惡業:“曾犯貪否?”

女雲:“曾犯。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鸞花滿一庭。”

“曾犯嗔否?”

女雲:“曾犯。怪他道蘊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曾犯痴否?”

女雲:“曾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在文壇領袖金聖嘆的推波助瀾下,錢謙益、尤侗、龔自珍等大批文人都成為葉小鸞的粉絲,葉小鸞的詩句、經歷屢屢進入文人的作品。民國,周作人、柳亞子也是葉小鸞的粉絲。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愛好文學的曹雪芹,從小就生活在離蘇州不遠的金陵,對葉小鸞肯定不陌生,從紅樓典故來源來看,他一定熟讀過葉小鸞的作品。紅樓76回,林黛玉和史湘雲最後一次作對,湘雲上聯“殘塘渡鶴影”,林黛玉對“冷月葬花魂”。最後一句就來自金聖嘆擬寫葉紈紈的詩句“戲捐粉盒葬花魂”。

隱退好了

葉小鸞的大姐葉紈紈十六歲嫁給袁家,丈夫飽食終日,她經常勸諫丈夫上進,“無一時不愁,無一時語不怨”。對這門親事並不中意。葉小鸞去世七十天後,葉紈紈也哀痛去世。三年後,崇禎八年二月,葉紹袁次子因科考失利去世,三月,葉紹袁母親因哀嘆孫子去世,五月,葉紹袁五歲的幼子因病去世,九月,在接連打擊下,沈宜修也嘔血而逝。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江南受到很大打擊,葉家已經破敗不堪,葉紹袁帶著三個兒子出家為僧,法號木拂。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紅樓中,看過魯智深的戲曲段子,林黛玉和賈寶玉曾為禪理糾纏過。林黛玉和葉小鸞都喜歡禪學。葉小鸞和丫鬟關係親密,這一點和林黛玉也很像,紅樓夢裡,唯一能說主子對錯的丫鬟就是紫鵑,林黛玉對紫鵑也是言聽計從。

家道中落

葉紹袁雖然做到京官,但為人清廉,性格耿直,沒做多久,就以母親年老為由,告職歸家。一沒有積蓄,二沒有俸祿來源,葉家開始轉貧。母親看她衣服穿得舊了,給她做了幾身羅衫裙。當她去世後,母親打開箱底才發現,依舊在那裡妥妥地放著。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賈家是武將出身,所以,才要求寶玉走科舉路線。但林如海家、葉家卻和賈家不同,兩家都是書香門第,都有家道中落的經歷。

香消玉殞

崇禎五年九月十五日,十七歲的葉小鸞病重,家裡甚至拿不出看病的錢。她對母親說了一句“石徑春風長綠苔”,母親並沒有明白什麼意思。十月十日,雖然葉家窮酸還沒有準備好,在崑山張家的請求下,還是許諾來提親。父親葉紹袁想辦法籌錢,置辦嫁妝。葉小鸞十分不高興,她問身邊的丫鬟:“今天是什麼日子了?”丫鬟說道:“十月十日。”她對著父親說:“父親,十六日成婚,張家這麼急,怎麼來得及置辦。粗衣布裙,這原本就是我們這種人家日常應該穿的衣服,父親又何必難為自己呢?”次日,葉小鸞念著佛經去世。

母親這時,才翻出那句詩的出處,下文是“仙人來往行無跡”,說明女兒當時已經知道自己歸期當到了。父母慟哭,堅決不相信女兒已經去世,停屍七日,下葬前,母親在她胳膊上寫上了她的名字,希望來世再次相見。家人陸續寫了一百多篇悼亡詩文,全部收錄在葉紹袁彙編的《午夢堂集》裡。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去世的場景、年齡,和林黛玉去世的情景、年齡,十分相似,都是在大婚之日,都是十六七歲的年齡。葉小鸞去世後,父母堅持認為她做了仙子,在紅樓夢裡,曹雪芹把林黛玉的前世,也寫成了仙人——絳珠仙子。

金聖嘆招魂葉小鸞

葉小鸞真正聞名天下,起推波助瀾作用的是文學評論家金聖嘆。金聖嘆家境貧寒,曾以招魂扶乩為業,但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把文學加入占卜活動中,讓占卜這一迷信活動實現了安撫人心的作用。應葉紹袁夫婦的邀請,他曾到葉家給葉小鸞進行招魂。他先是閱讀了葉小鸞的遺作,又在葉小鸞的住處查看,然後做法,然後欲揚先抑,寫了一篇流傳久遠的經典答戒:

師雲:“汝曾犯殺否?”

女對雲:“曾犯。”

師問:“如何?”

女雲:“曾呼小玉除花蝨,也遣輕紈壞蝶衣。”

“曾犯盜否?”

女雲:“曾犯。不知新綠誰家樹,怪底清簫何處聲。”

“曾犯淫否?”

女雲:“曾犯。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親繡鳥雙雙。”

師又審四口惡業,問:“曾妄言否?”

女雲:“曾犯。自謂前生歡喜地,詭雲今坐辯才天。”

“曾綺語否?”

女雲:“曾犯。團香制就夫人字,鏤雪裝成幼婦辭。”

“曾兩舌否?”

女雲:“曾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

“曾惡口否?”

女雲:“曾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

師又審意三惡業:“曾犯貪否?”

女雲:“曾犯。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鸞花滿一庭。”

“曾犯嗔否?”

女雲:“曾犯。怪他道蘊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曾犯痴否?”

女雲:“曾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在文壇領袖金聖嘆的推波助瀾下,錢謙益、尤侗、龔自珍等大批文人都成為葉小鸞的粉絲,葉小鸞的詩句、經歷屢屢進入文人的作品。民國,周作人、柳亞子也是葉小鸞的粉絲。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愛好文學的曹雪芹,從小就生活在離蘇州不遠的金陵,對葉小鸞肯定不陌生,從紅樓典故來源來看,他一定熟讀過葉小鸞的作品。紅樓76回,林黛玉和史湘雲最後一次作對,湘雲上聯“殘塘渡鶴影”,林黛玉對“冷月葬花魂”。最後一句就來自金聖嘆擬寫葉紈紈的詩句“戲捐粉盒葬花魂”。

隱退好了

葉小鸞的大姐葉紈紈十六歲嫁給袁家,丈夫飽食終日,她經常勸諫丈夫上進,“無一時不愁,無一時語不怨”。對這門親事並不中意。葉小鸞去世七十天後,葉紈紈也哀痛去世。三年後,崇禎八年二月,葉紹袁次子因科考失利去世,三月,葉紹袁母親因哀嘆孫子去世,五月,葉紹袁五歲的幼子因病去世,九月,在接連打擊下,沈宜修也嘔血而逝。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江南受到很大打擊,葉家已經破敗不堪,葉紹袁帶著三個兒子出家為僧,法號木拂。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家家破人亡,葉紹袁出家。和幼女被拐,甄家失火,甄士隱隨瘋癲道人云游出家一樣的心境,一樣的結局。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紅樓中,看過魯智深的戲曲段子,林黛玉和賈寶玉曾為禪理糾纏過。林黛玉和葉小鸞都喜歡禪學。葉小鸞和丫鬟關係親密,這一點和林黛玉也很像,紅樓夢裡,唯一能說主子對錯的丫鬟就是紫鵑,林黛玉對紫鵑也是言聽計從。

家道中落

葉紹袁雖然做到京官,但為人清廉,性格耿直,沒做多久,就以母親年老為由,告職歸家。一沒有積蓄,二沒有俸祿來源,葉家開始轉貧。母親看她衣服穿得舊了,給她做了幾身羅衫裙。當她去世後,母親打開箱底才發現,依舊在那裡妥妥地放著。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賈家是武將出身,所以,才要求寶玉走科舉路線。但林如海家、葉家卻和賈家不同,兩家都是書香門第,都有家道中落的經歷。

香消玉殞

崇禎五年九月十五日,十七歲的葉小鸞病重,家裡甚至拿不出看病的錢。她對母親說了一句“石徑春風長綠苔”,母親並沒有明白什麼意思。十月十日,雖然葉家窮酸還沒有準備好,在崑山張家的請求下,還是許諾來提親。父親葉紹袁想辦法籌錢,置辦嫁妝。葉小鸞十分不高興,她問身邊的丫鬟:“今天是什麼日子了?”丫鬟說道:“十月十日。”她對著父親說:“父親,十六日成婚,張家這麼急,怎麼來得及置辦。粗衣布裙,這原本就是我們這種人家日常應該穿的衣服,父親又何必難為自己呢?”次日,葉小鸞念著佛經去世。

母親這時,才翻出那句詩的出處,下文是“仙人來往行無跡”,說明女兒當時已經知道自己歸期當到了。父母慟哭,堅決不相信女兒已經去世,停屍七日,下葬前,母親在她胳膊上寫上了她的名字,希望來世再次相見。家人陸續寫了一百多篇悼亡詩文,全部收錄在葉紹袁彙編的《午夢堂集》裡。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去世的場景、年齡,和林黛玉去世的情景、年齡,十分相似,都是在大婚之日,都是十六七歲的年齡。葉小鸞去世後,父母堅持認為她做了仙子,在紅樓夢裡,曹雪芹把林黛玉的前世,也寫成了仙人——絳珠仙子。

金聖嘆招魂葉小鸞

葉小鸞真正聞名天下,起推波助瀾作用的是文學評論家金聖嘆。金聖嘆家境貧寒,曾以招魂扶乩為業,但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把文學加入占卜活動中,讓占卜這一迷信活動實現了安撫人心的作用。應葉紹袁夫婦的邀請,他曾到葉家給葉小鸞進行招魂。他先是閱讀了葉小鸞的遺作,又在葉小鸞的住處查看,然後做法,然後欲揚先抑,寫了一篇流傳久遠的經典答戒:

師雲:“汝曾犯殺否?”

女對雲:“曾犯。”

師問:“如何?”

女雲:“曾呼小玉除花蝨,也遣輕紈壞蝶衣。”

“曾犯盜否?”

女雲:“曾犯。不知新綠誰家樹,怪底清簫何處聲。”

“曾犯淫否?”

女雲:“曾犯。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親繡鳥雙雙。”

師又審四口惡業,問:“曾妄言否?”

女雲:“曾犯。自謂前生歡喜地,詭雲今坐辯才天。”

“曾綺語否?”

女雲:“曾犯。團香制就夫人字,鏤雪裝成幼婦辭。”

“曾兩舌否?”

女雲:“曾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

“曾惡口否?”

女雲:“曾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

師又審意三惡業:“曾犯貪否?”

女雲:“曾犯。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鸞花滿一庭。”

“曾犯嗔否?”

女雲:“曾犯。怪他道蘊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曾犯痴否?”

女雲:“曾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在文壇領袖金聖嘆的推波助瀾下,錢謙益、尤侗、龔自珍等大批文人都成為葉小鸞的粉絲,葉小鸞的詩句、經歷屢屢進入文人的作品。民國,周作人、柳亞子也是葉小鸞的粉絲。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愛好文學的曹雪芹,從小就生活在離蘇州不遠的金陵,對葉小鸞肯定不陌生,從紅樓典故來源來看,他一定熟讀過葉小鸞的作品。紅樓76回,林黛玉和史湘雲最後一次作對,湘雲上聯“殘塘渡鶴影”,林黛玉對“冷月葬花魂”。最後一句就來自金聖嘆擬寫葉紈紈的詩句“戲捐粉盒葬花魂”。

隱退好了

葉小鸞的大姐葉紈紈十六歲嫁給袁家,丈夫飽食終日,她經常勸諫丈夫上進,“無一時不愁,無一時語不怨”。對這門親事並不中意。葉小鸞去世七十天後,葉紈紈也哀痛去世。三年後,崇禎八年二月,葉紹袁次子因科考失利去世,三月,葉紹袁母親因哀嘆孫子去世,五月,葉紹袁五歲的幼子因病去世,九月,在接連打擊下,沈宜修也嘔血而逝。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江南受到很大打擊,葉家已經破敗不堪,葉紹袁帶著三個兒子出家為僧,法號木拂。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家家破人亡,葉紹袁出家。和幼女被拐,甄家失火,甄士隱隨瘋癲道人云游出家一樣的心境,一樣的結局。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有人認為林黛玉的原型是雍正的妃子,可是清朝皇帝的嬪妃都是旗人,他們並沒有江南的生活經歷。有人說是納蘭性德的戀人,也有人說是曹雪芹的第一位夫人、表妹梅氏。當然這些都有可能,但文學人物可以是其中一個,也可以是所有人,她一定是作者經歷過的眾多人物的拼接、提純和昇華。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

歐美思閱讀致力於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孩子“讀書少”,“寫作難”。提供給學生的讀寫解決方案:

"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是外家親,從小是在蘇州長大的,她是坐著船,被老師賈雨村帶到金陵來的。那麼她的文學原型到底是誰呢?有一個人物形象,是大批紅學家專門研究的,曹雪芹接觸過並熟讀過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葉小鸞。

書香門第

晚明,太湖邊上的吳江縣,名門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東副使。他的長女沈宜修遍讀群書,不喜濃妝豔抹,每到聚會,都是清爽便服出場。擅長寫詩,著有《酈吹集》、《梅花詩》三卷。雖長在閨閣之中,她的詩卻沒有脂粉之氣。

很小的時候,沈宜修就與當地的葉家的公子葉紹袁結親。十六歲的時候,她嫁到葉家。葉紹袁也是能文能詩,夫婦倆“瓊枝玉樹,交相映帶”。

天啟五年,寒窗苦讀的葉紹袁高中乙丑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離開蘇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壓力山大,三女兒葉小鸞六個月的時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撫養。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蘇州人,都出身書香門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過很多年。

詠絮之才

詠絮之才,是說女子有寫詩的才華。葉小鸞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離騷》。五六歲的時候,舅舅、舅媽故意把古詩說錯字,她都能指認出來,舅舅、舅媽十分高興。十歲的時候,她被母親接回葉家。

一個深秋天,母女倆點著燈,坐在屋裡。門外,寒風瑟瑟,吹著竹葉沙沙響,桂花樹上沾滿了秋露,百花被風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說出一句“桂寒清露溼”,十歲的女兒接著說道:“楓冷亂紅凋(凋謝的意思)。”從此,母親發現了她的寫詩才能。十四歲,葉小鸞開始學棋,十六歲開始學古琴、扇畫。喜歡臨摹王獻之的《洛神賦》和懷素的草書。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林黛玉的判詞中,就有一句“堪憐詠絮才”。根據葉小鸞的詩作,人們發現,她也愛讀西廂、牡丹,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悄悄讀過。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陽明、李卓吾等心學大家的薰陶下,和北方不同,輕視程朱理學的道統綱常,講究個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葉紹袁鼓勵妻子、女兒,和男人一樣飽讀經史,吟詩作文。在夫婦倆的薰陶下,女兒、兒子經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在蘇州廣為傳頌。他們的作品,最後都被葉紹袁收集到《午夢堂集》中。葉小鸞的二姐葉小紈偏愛戲曲,曾作有《鴛鴦夢》,日本學者對這本書極為重視,戲曲家吳梅認為她的語言“工雅”。此外,葉小紈還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錢謙益對她們極為讚賞,他說,從蘇州葉家開始,江南女性興起了結社吟詩的風潮。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江南女性結社作詩的傳統是從葉家開始的,紅樓中的海棠詩社,多少也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在大觀園裡,除了王熙鳳、劉姥姥,賈母、丫鬟也都是作詩的好手。

性格通達,通禪禮

母親曾對她說:“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兒,更像是我的小友。”葉小鸞知道,幾個孩子裡面,父母最喜歡的是她。但是,她從沒有因此撒嬌。有什麼好東西,都會主動和姊妹們分享。和母親一樣,不施粉黛,她唯獨喜歡的只有書、畫、詩、琴、酒。母親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寫道:“兒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脣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潑,喜歡和別人開各種玩笑。她和丫鬟紅於的關係很好,從沒有對下人責罵過。

她喜歡禪學、幽靜。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點燃一爐香,要麼看書、作畫,要麼彈琴,一天靜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紅樓中,看過魯智深的戲曲段子,林黛玉和賈寶玉曾為禪理糾纏過。林黛玉和葉小鸞都喜歡禪學。葉小鸞和丫鬟關係親密,這一點和林黛玉也很像,紅樓夢裡,唯一能說主子對錯的丫鬟就是紫鵑,林黛玉對紫鵑也是言聽計從。

家道中落

葉紹袁雖然做到京官,但為人清廉,性格耿直,沒做多久,就以母親年老為由,告職歸家。一沒有積蓄,二沒有俸祿來源,葉家開始轉貧。母親看她衣服穿得舊了,給她做了幾身羅衫裙。當她去世後,母親打開箱底才發現,依舊在那裡妥妥地放著。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賈家是武將出身,所以,才要求寶玉走科舉路線。但林如海家、葉家卻和賈家不同,兩家都是書香門第,都有家道中落的經歷。

香消玉殞

崇禎五年九月十五日,十七歲的葉小鸞病重,家裡甚至拿不出看病的錢。她對母親說了一句“石徑春風長綠苔”,母親並沒有明白什麼意思。十月十日,雖然葉家窮酸還沒有準備好,在崑山張家的請求下,還是許諾來提親。父親葉紹袁想辦法籌錢,置辦嫁妝。葉小鸞十分不高興,她問身邊的丫鬟:“今天是什麼日子了?”丫鬟說道:“十月十日。”她對著父親說:“父親,十六日成婚,張家這麼急,怎麼來得及置辦。粗衣布裙,這原本就是我們這種人家日常應該穿的衣服,父親又何必難為自己呢?”次日,葉小鸞念著佛經去世。

母親這時,才翻出那句詩的出處,下文是“仙人來往行無跡”,說明女兒當時已經知道自己歸期當到了。父母慟哭,堅決不相信女兒已經去世,停屍七日,下葬前,母親在她胳膊上寫上了她的名字,希望來世再次相見。家人陸續寫了一百多篇悼亡詩文,全部收錄在葉紹袁彙編的《午夢堂集》裡。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小鸞去世的場景、年齡,和林黛玉去世的情景、年齡,十分相似,都是在大婚之日,都是十六七歲的年齡。葉小鸞去世後,父母堅持認為她做了仙子,在紅樓夢裡,曹雪芹把林黛玉的前世,也寫成了仙人——絳珠仙子。

金聖嘆招魂葉小鸞

葉小鸞真正聞名天下,起推波助瀾作用的是文學評論家金聖嘆。金聖嘆家境貧寒,曾以招魂扶乩為業,但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把文學加入占卜活動中,讓占卜這一迷信活動實現了安撫人心的作用。應葉紹袁夫婦的邀請,他曾到葉家給葉小鸞進行招魂。他先是閱讀了葉小鸞的遺作,又在葉小鸞的住處查看,然後做法,然後欲揚先抑,寫了一篇流傳久遠的經典答戒:

師雲:“汝曾犯殺否?”

女對雲:“曾犯。”

師問:“如何?”

女雲:“曾呼小玉除花蝨,也遣輕紈壞蝶衣。”

“曾犯盜否?”

女雲:“曾犯。不知新綠誰家樹,怪底清簫何處聲。”

“曾犯淫否?”

女雲:“曾犯。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親繡鳥雙雙。”

師又審四口惡業,問:“曾妄言否?”

女雲:“曾犯。自謂前生歡喜地,詭雲今坐辯才天。”

“曾綺語否?”

女雲:“曾犯。團香制就夫人字,鏤雪裝成幼婦辭。”

“曾兩舌否?”

女雲:“曾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評出短長謠。”

“曾惡口否?”

女雲:“曾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

師又審意三惡業:“曾犯貪否?”

女雲:“曾犯。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鸞花滿一庭。”

“曾犯嗔否?”

女雲:“曾犯。怪他道蘊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曾犯痴否?”

女雲:“曾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在文壇領袖金聖嘆的推波助瀾下,錢謙益、尤侗、龔自珍等大批文人都成為葉小鸞的粉絲,葉小鸞的詩句、經歷屢屢進入文人的作品。民國,周作人、柳亞子也是葉小鸞的粉絲。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愛好文學的曹雪芹,從小就生活在離蘇州不遠的金陵,對葉小鸞肯定不陌生,從紅樓典故來源來看,他一定熟讀過葉小鸞的作品。紅樓76回,林黛玉和史湘雲最後一次作對,湘雲上聯“殘塘渡鶴影”,林黛玉對“冷月葬花魂”。最後一句就來自金聖嘆擬寫葉紈紈的詩句“戲捐粉盒葬花魂”。

隱退好了

葉小鸞的大姐葉紈紈十六歲嫁給袁家,丈夫飽食終日,她經常勸諫丈夫上進,“無一時不愁,無一時語不怨”。對這門親事並不中意。葉小鸞去世七十天後,葉紈紈也哀痛去世。三年後,崇禎八年二月,葉紹袁次子因科考失利去世,三月,葉紹袁母親因哀嘆孫子去世,五月,葉紹袁五歲的幼子因病去世,九月,在接連打擊下,沈宜修也嘔血而逝。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江南受到很大打擊,葉家已經破敗不堪,葉紹袁帶著三個兒子出家為僧,法號木拂。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葉家家破人亡,葉紹袁出家。和幼女被拐,甄家失火,甄士隱隨瘋癲道人云游出家一樣的心境,一樣的結局。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有人認為林黛玉的原型是雍正的妃子,可是清朝皇帝的嬪妃都是旗人,他們並沒有江南的生活經歷。有人說是納蘭性德的戀人,也有人說是曹雪芹的第一位夫人、表妹梅氏。當然這些都有可能,但文學人物可以是其中一個,也可以是所有人,她一定是作者經歷過的眾多人物的拼接、提純和昇華。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

歐美思閱讀致力於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孩子“讀書少”,“寫作難”。提供給學生的讀寫解決方案: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葉小鸞

日積月累——“每日一句”古詩文課程

每天5-8分鐘,日積月累,幫孩子解決古詩文讀不懂、不會用的難題。

名著賞析——經典名著精讀精講課程

閱讀核心能力提升方案,系統解決不願讀、不會讀、讀不深、讀不懂的問題。

作文技巧——高分作文速成課

一門選取素材、積累素材、使用素材的作文課。

一門能讓孩子學會使用成語、典故,用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成績的課程。

傳統文化——經典國學、古詩文

專注於兒童啟蒙階段素質教育與傳統文化推廣,提倡 “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結合實景教學,激發孩子學習興趣點,有效提升孩子記憶,讓媽媽不再擔心考試遇到古詩詞。

課程特色:

1、解決孩子“讀書少,寫作難”問題。

2、興趣培養、閱讀技巧、理解能力、思維拓展、創新能力、文學素養、應試提分。

3、音頻故事、flash動畫、視頻教學,知識清單整理,保證課程的有趣、有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