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特意寫到賀知章穿紫袍配金魚袋,因唐朝時期三品以上高官需穿紫色公服佩金魚袋,而四至五品穿緋色公服者配銀魚袋。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因隋唐百官的官服服色以紫色為最高貴,緋色次之,綠色、青色又次之。唐太宗貞觀年間定令:百官三品服紫色,四品服緋色,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高宗上元元年( 674)義進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特意寫到賀知章穿紫袍配金魚袋,因唐朝時期三品以上高官需穿紫色公服佩金魚袋,而四至五品穿緋色公服者配銀魚袋。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因隋唐百官的官服服色以紫色為最高貴,緋色次之,綠色、青色又次之。唐太宗貞觀年間定令:百官三品服紫色,四品服緋色,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高宗上元元年( 674)義進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長安十二時辰》開篇及為天寶三年(744年),當時賀知章已經為正三品太子賓客,因此穿紫服佩金魚袋。此外,又有“借紫“一說。“借紫”,又稱“假紫”,指的是那些沒有達到三品或五品官階、卻被皇上特許可以佩戴魚袋的官員們在佩魚袋時必須先借用紫服的行為。除“借紫”外,另有“借緋“、“假緋”,即借緋服,與紫服同義。此外還有賜紫金魚袋一說,指紫袍和金魚袋,被認為是格外的恩典。有詩云“金魚玉帶羅襉扣,皁蓋朱幡列五侯”,即詩人自述是王侯高官,其中“金魚玉帶”指佩戴金魚符和金鑲玉的衣帶,指身份尊貴。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特意寫到賀知章穿紫袍配金魚袋,因唐朝時期三品以上高官需穿紫色公服佩金魚袋,而四至五品穿緋色公服者配銀魚袋。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因隋唐百官的官服服色以紫色為最高貴,緋色次之,綠色、青色又次之。唐太宗貞觀年間定令:百官三品服紫色,四品服緋色,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高宗上元元年( 674)義進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長安十二時辰》開篇及為天寶三年(744年),當時賀知章已經為正三品太子賓客,因此穿紫服佩金魚袋。此外,又有“借紫“一說。“借紫”,又稱“假紫”,指的是那些沒有達到三品或五品官階、卻被皇上特許可以佩戴魚袋的官員們在佩魚袋時必須先借用紫服的行為。除“借紫”外,另有“借緋“、“假緋”,即借緋服,與紫服同義。此外還有賜紫金魚袋一說,指紫袍和金魚袋,被認為是格外的恩典。有詩云“金魚玉帶羅襉扣,皁蓋朱幡列五侯”,即詩人自述是王侯高官,其中“金魚玉帶”指佩戴金魚符和金鑲玉的衣帶,指身份尊貴。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金魚公子之稱便來自金魚袋,指貴族子弟。唐李賀《酬答》詩中寫道:“金魚公子夾衫長,密裝腰鞓割玉方。”王琦匯解:“金魚公子,謂公子而佩金魚袋者,蓋貴胃也。“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特意寫到賀知章穿紫袍配金魚袋,因唐朝時期三品以上高官需穿紫色公服佩金魚袋,而四至五品穿緋色公服者配銀魚袋。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因隋唐百官的官服服色以紫色為最高貴,緋色次之,綠色、青色又次之。唐太宗貞觀年間定令:百官三品服紫色,四品服緋色,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高宗上元元年( 674)義進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長安十二時辰》開篇及為天寶三年(744年),當時賀知章已經為正三品太子賓客,因此穿紫服佩金魚袋。此外,又有“借紫“一說。“借紫”,又稱“假紫”,指的是那些沒有達到三品或五品官階、卻被皇上特許可以佩戴魚袋的官員們在佩魚袋時必須先借用紫服的行為。除“借紫”外,另有“借緋“、“假緋”,即借緋服,與紫服同義。此外還有賜紫金魚袋一說,指紫袍和金魚袋,被認為是格外的恩典。有詩云“金魚玉帶羅襉扣,皁蓋朱幡列五侯”,即詩人自述是王侯高官,其中“金魚玉帶”指佩戴金魚符和金鑲玉的衣帶,指身份尊貴。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金魚公子之稱便來自金魚袋,指貴族子弟。唐李賀《酬答》詩中寫道:“金魚公子夾衫長,密裝腰鞓割玉方。”王琦匯解:“金魚公子,謂公子而佩金魚袋者,蓋貴胃也。“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除了朝中大臣外,軍隊將領也被授予相應的金銀魚袋和魚符,但只限軍中使用。有詩云“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就是寫何將軍盛情款待客人,以官服上的銀甲彈箏,把佩戴的金魚符拿去換酒。

歷史上的賀知章其人也是一位不僅位高權重佩戴金龜的“太子賓客”,也是一位嗜酒愛酒的酒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寫“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特意寫到賀知章穿紫袍配金魚袋,因唐朝時期三品以上高官需穿紫色公服佩金魚袋,而四至五品穿緋色公服者配銀魚袋。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因隋唐百官的官服服色以紫色為最高貴,緋色次之,綠色、青色又次之。唐太宗貞觀年間定令:百官三品服紫色,四品服緋色,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高宗上元元年( 674)義進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長安十二時辰》開篇及為天寶三年(744年),當時賀知章已經為正三品太子賓客,因此穿紫服佩金魚袋。此外,又有“借紫“一說。“借紫”,又稱“假紫”,指的是那些沒有達到三品或五品官階、卻被皇上特許可以佩戴魚袋的官員們在佩魚袋時必須先借用紫服的行為。除“借紫”外,另有“借緋“、“假緋”,即借緋服,與紫服同義。此外還有賜紫金魚袋一說,指紫袍和金魚袋,被認為是格外的恩典。有詩云“金魚玉帶羅襉扣,皁蓋朱幡列五侯”,即詩人自述是王侯高官,其中“金魚玉帶”指佩戴金魚符和金鑲玉的衣帶,指身份尊貴。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金魚公子之稱便來自金魚袋,指貴族子弟。唐李賀《酬答》詩中寫道:“金魚公子夾衫長,密裝腰鞓割玉方。”王琦匯解:“金魚公子,謂公子而佩金魚袋者,蓋貴胃也。“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除了朝中大臣外,軍隊將領也被授予相應的金銀魚袋和魚符,但只限軍中使用。有詩云“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就是寫何將軍盛情款待客人,以官服上的銀甲彈箏,把佩戴的金魚符拿去換酒。

歷史上的賀知章其人也是一位不僅位高權重佩戴金龜的“太子賓客”,也是一位嗜酒愛酒的酒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寫“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賀知章的金龜與嗜酒還有一個歷史典故:“金龜換酒。” 宋代劉望之《水調歌頭·勸子一杯酒》詞中雲:“謫仙人,千金龜,換美酒。”所謂的“金龜換酒”講的是賀知章與李白相談甚歡,兩人飲酒時發現分文未帶,賀知章便將身上的金龜袋取下換酒與李白同飲。後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寫:“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又在《對酒憶賀監二首 其一》中寫: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特意寫到賀知章穿紫袍配金魚袋,因唐朝時期三品以上高官需穿紫色公服佩金魚袋,而四至五品穿緋色公服者配銀魚袋。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因隋唐百官的官服服色以紫色為最高貴,緋色次之,綠色、青色又次之。唐太宗貞觀年間定令:百官三品服紫色,四品服緋色,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高宗上元元年( 674)義進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長安十二時辰》開篇及為天寶三年(744年),當時賀知章已經為正三品太子賓客,因此穿紫服佩金魚袋。此外,又有“借紫“一說。“借紫”,又稱“假紫”,指的是那些沒有達到三品或五品官階、卻被皇上特許可以佩戴魚袋的官員們在佩魚袋時必須先借用紫服的行為。除“借紫”外,另有“借緋“、“假緋”,即借緋服,與紫服同義。此外還有賜紫金魚袋一說,指紫袍和金魚袋,被認為是格外的恩典。有詩云“金魚玉帶羅襉扣,皁蓋朱幡列五侯”,即詩人自述是王侯高官,其中“金魚玉帶”指佩戴金魚符和金鑲玉的衣帶,指身份尊貴。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金魚公子之稱便來自金魚袋,指貴族子弟。唐李賀《酬答》詩中寫道:“金魚公子夾衫長,密裝腰鞓割玉方。”王琦匯解:“金魚公子,謂公子而佩金魚袋者,蓋貴胃也。“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除了朝中大臣外,軍隊將領也被授予相應的金銀魚袋和魚符,但只限軍中使用。有詩云“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就是寫何將軍盛情款待客人,以官服上的銀甲彈箏,把佩戴的金魚符拿去換酒。

歷史上的賀知章其人也是一位不僅位高權重佩戴金龜的“太子賓客”,也是一位嗜酒愛酒的酒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寫“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賀知章的金龜與嗜酒還有一個歷史典故:“金龜換酒。” 宋代劉望之《水調歌頭·勸子一杯酒》詞中雲:“謫仙人,千金龜,換美酒。”所謂的“金龜換酒”講的是賀知章與李白相談甚歡,兩人飲酒時發現分文未帶,賀知章便將身上的金龜袋取下換酒與李白同飲。後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寫:“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又在《對酒憶賀監二首 其一》中寫: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以六品之官位佩戴五品銀魚袋,足以見李泌所受的重視程度。文中借張小敬之口介紹了李泌的經歷。

開元十三年,有個叫李泌的七歲神童入宮朝覲。天子正在和中書令張說弈棋。天子令張說、李泌二人以“方圓動靜”為題吟棋。張說寫的是:“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而李泌則開口說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大得天子讚賞,送其入東宮陪太子讀書。

李泌,字長源,京兆人,其人生平記載於《鄴侯外傳》。天寶年間受玄宗詔令供奉東宮,後因楊國忠忌憚潛遁名山。後肅宗即位,解謁拜銀青光祿大夫,受中書令崔圓,倖臣李輔國排斥,自請入山。後唐代宗詔其為翰林學士,杭州刺史;唐德宗徵授其散騎常侍,又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封鄴縣侯。

"

注:《長安十二時辰》文學作品中為李泌,影視劇中改為李必,本文以文學文本為分析對象,因此寫李泌。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在《長安十二時辰》一書中,靖安司的司丞賀知章、李泌二人坐鎮靖安司,為保長安城世代平安。靖安司,“戡亂平鎮曰靖,四方無事曰安”,顧名思義,是朝廷新立的為統攝整個西都的賊事策防的官署。靖安司中放置長安城沙盤,官員們俯視此盤,將長安城的一切洞幽察微:

一進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長安城沙盤。赤黏土捏的外郭城牆,黃蜂蠟捏的坊市牆垣,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條大街排列嚴整如棋盤,就連坊內曲巷和漕運水渠都纖毫畢現——當然,唯獨宮城是一片空白——旁邊殿角還有一座四階蟠龍銅漏水鍾,與順天門前的那臺銅漏同調。

俯瞰此盤,輔以水漏,如自雲端下視長安,時局變化了然於胸。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兩人第一次出場時,關於其形其服的寥寥幾筆的描寫就明確告知了兩人之位高權重:

老者鬚髮皆白,身著寬袖圓領紫袍,腰佩金魚袋。少年人臉圓而小,青澀之氣尚未褪盡,眉宇之間卻隱隱已有了三道淺紋,顯然是思慮過甚。他穿一襲窄袖綠袍,腰間掛著一枚銀魚袋,手裡卻拿著一把道家的拂塵。

賀知章與李泌兩人一人穿紫袍配金魚袋,一人穿綠袍配銀魚袋。魚袋體現了兩人均受朝廷重用,另紫袍更顯示賀知章在官場之地位,綠袍和拂塵則體現了李泌頗有道家的出世之意。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魚袋是唐朝官員朝、禮服的一種佩飾,被當作是官員身份的象徵,也是官員們出入宮門的通行證。魚符是唐高祖時期使用,在此之前常用虎符,然而李淵祖上名李虎,為避祖上名諱,李淵改虎符為魚符。魚袋內裝有魚符,魚符是一種長約三寸的魚形飾物,質料為玉、金銀、銅等材料。魚符之形為“鯉魚”,“鯉”意指“李”,即李唐天下的一種標誌。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名字、職務等信息。分成兩爿,一爿在朝廷,一爿自帶。如有升遷改任以魚符相合為證。官位高低不同,則分佈對應有金魚袋和銀魚袋,也就是金線裝飾裝飾的魚袋和銀線裝飾的魚袋。根據唐朝律法,三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金魚袋, 五品以上官員可佩戴銀魚袋。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特意寫到賀知章穿紫袍配金魚袋,因唐朝時期三品以上高官需穿紫色公服佩金魚袋,而四至五品穿緋色公服者配銀魚袋。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因隋唐百官的官服服色以紫色為最高貴,緋色次之,綠色、青色又次之。唐太宗貞觀年間定令:百官三品服紫色,四品服緋色,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高宗上元元年( 674)義進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長安十二時辰》開篇及為天寶三年(744年),當時賀知章已經為正三品太子賓客,因此穿紫服佩金魚袋。此外,又有“借紫“一說。“借紫”,又稱“假紫”,指的是那些沒有達到三品或五品官階、卻被皇上特許可以佩戴魚袋的官員們在佩魚袋時必須先借用紫服的行為。除“借紫”外,另有“借緋“、“假緋”,即借緋服,與紫服同義。此外還有賜紫金魚袋一說,指紫袍和金魚袋,被認為是格外的恩典。有詩云“金魚玉帶羅襉扣,皁蓋朱幡列五侯”,即詩人自述是王侯高官,其中“金魚玉帶”指佩戴金魚符和金鑲玉的衣帶,指身份尊貴。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金魚公子之稱便來自金魚袋,指貴族子弟。唐李賀《酬答》詩中寫道:“金魚公子夾衫長,密裝腰鞓割玉方。”王琦匯解:“金魚公子,謂公子而佩金魚袋者,蓋貴胃也。“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除了朝中大臣外,軍隊將領也被授予相應的金銀魚袋和魚符,但只限軍中使用。有詩云“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就是寫何將軍盛情款待客人,以官服上的銀甲彈箏,把佩戴的金魚符拿去換酒。

歷史上的賀知章其人也是一位不僅位高權重佩戴金龜的“太子賓客”,也是一位嗜酒愛酒的酒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寫“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賀知章的金龜與嗜酒還有一個歷史典故:“金龜換酒。” 宋代劉望之《水調歌頭·勸子一杯酒》詞中雲:“謫仙人,千金龜,換美酒。”所謂的“金龜換酒”講的是賀知章與李白相談甚歡,兩人飲酒時發現分文未帶,賀知章便將身上的金龜袋取下換酒與李白同飲。後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寫:“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又在《對酒憶賀監二首 其一》中寫: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文中又寫李泌佩戴銀魚袋著綠服,以六品之官位佩戴五品銀魚袋,足以見李泌所受的重視程度。文中借張小敬之口介紹了李泌的經歷。

開元十三年,有個叫李泌的七歲神童入宮朝覲。天子正在和中書令張說弈棋。天子令張說、李泌二人以“方圓動靜”為題吟棋。張說寫的是:“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而李泌則開口說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大得天子讚賞,送其入東宮陪太子讀書。

李泌,字長源,京兆人,其人生平記載於《鄴侯外傳》。天寶年間受玄宗詔令供奉東宮,後因楊國忠忌憚潛遁名山。後肅宗即位,解謁拜銀青光祿大夫,受中書令崔圓,倖臣李輔國排斥,自請入山。後唐代宗詔其為翰林學士,杭州刺史;唐德宗徵授其散騎常侍,又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封鄴縣侯。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的金魚袋和李泌的銀魚袋為何物?

武則天時一度改魚為龜,中宗時復改為魚。《資治通鑑·唐紀二十》記載“仍賜紫袈裟、銀龜袋。” 胡三省注:唐制,給品官以隨身魚符,以明貴賤,應徵召。高宗給五品以上以隨身銀魚袋,以防召命之詐,出內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飾袋。垂拱中,都督、刺史始賜魚。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佩魚皆龜。其後,三品以上,龜袋飾以金,四品以銀,五品以銅。中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 李商隱《為有》中寫“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意思是嫁給了一位佩戴金龜袋的夫婿,而他因為每天要早起上朝因此無法多陪伴自己。後來就將合意的、或做官的夫婿稱為 “金龜婿”。

金銀魚(龜)袋最初又表明身份之意,官員離職或病故後需收回,但後用以嘉獎賞賜,失去了證明官職身份的本意,因此漸漸變得不為人重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