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或許是從天借的一聲狂放之氣,一襲青衫飄逸遊於世間,自然不畏權貴。然而,世間之人太得天獨厚之時,上天也會嫉妒。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因遭奸人迫害而失信於唐玄宗,被迫離開長安城。可是,離開京城也未能阻止他踏遍千山萬水的腳步。他遊歷之處必留下他的酒香,他的詩篇。

有一天,他來到了江南,來到了金陵鳳凰臺,看到此地的一草一木,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化成千古流傳之詩。然而,後人卻說是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一直想要做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於是才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或許是從天借的一聲狂放之氣,一襲青衫飄逸遊於世間,自然不畏權貴。然而,世間之人太得天獨厚之時,上天也會嫉妒。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因遭奸人迫害而失信於唐玄宗,被迫離開長安城。可是,離開京城也未能阻止他踏遍千山萬水的腳步。他遊歷之處必留下他的酒香,他的詩篇。

有一天,他來到了江南,來到了金陵鳳凰臺,看到此地的一草一木,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化成千古流傳之詩。然而,後人卻說是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一直想要做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於是才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其實,這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無論在格律,用韻還是氣勢上都難分仲伯。實際上,此詩以其用典和寫景抒情的完美結合,曠達高遠與略帶傷感的應用,成為文學史上獨特的鳳凰詠歎調從這個角度而言,李白的這首七律更為經典。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或許是從天借的一聲狂放之氣,一襲青衫飄逸遊於世間,自然不畏權貴。然而,世間之人太得天獨厚之時,上天也會嫉妒。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因遭奸人迫害而失信於唐玄宗,被迫離開長安城。可是,離開京城也未能阻止他踏遍千山萬水的腳步。他遊歷之處必留下他的酒香,他的詩篇。

有一天,他來到了江南,來到了金陵鳳凰臺,看到此地的一草一木,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化成千古流傳之詩。然而,後人卻說是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一直想要做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於是才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其實,這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無論在格律,用韻還是氣勢上都難分仲伯。實際上,此詩以其用典和寫景抒情的完美結合,曠達高遠與略帶傷感的應用,成為文學史上獨特的鳳凰詠歎調從這個角度而言,李白的這首七律更為經典。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千百年來,這兩首詩歌的優劣高低成為很多詩論家探討的主題。有的人認為崔顥的《黃鶴樓》無人能比,而有的人則認為李白這首詩語言更加自然,清新灑脫,當為唐詩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試題中的“金陵鳳凰臺”是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因曾經有三隻鳳凰降臨於鳳凰臺上,鳳凰臺便因此而得名。“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現今,鳳凰臺依然在原地,卻再也見不到六朝的繁華。當初車水馬龍之景終究一去不復返,鳳去臺空,唯有長江之水日夜奔流。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或許是從天借的一聲狂放之氣,一襲青衫飄逸遊於世間,自然不畏權貴。然而,世間之人太得天獨厚之時,上天也會嫉妒。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因遭奸人迫害而失信於唐玄宗,被迫離開長安城。可是,離開京城也未能阻止他踏遍千山萬水的腳步。他遊歷之處必留下他的酒香,他的詩篇。

有一天,他來到了江南,來到了金陵鳳凰臺,看到此地的一草一木,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化成千古流傳之詩。然而,後人卻說是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一直想要做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於是才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其實,這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無論在格律,用韻還是氣勢上都難分仲伯。實際上,此詩以其用典和寫景抒情的完美結合,曠達高遠與略帶傷感的應用,成為文學史上獨特的鳳凰詠歎調從這個角度而言,李白的這首七律更為經典。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千百年來,這兩首詩歌的優劣高低成為很多詩論家探討的主題。有的人認為崔顥的《黃鶴樓》無人能比,而有的人則認為李白這首詩語言更加自然,清新灑脫,當為唐詩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試題中的“金陵鳳凰臺”是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因曾經有三隻鳳凰降臨於鳳凰臺上,鳳凰臺便因此而得名。“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現今,鳳凰臺依然在原地,卻再也見不到六朝的繁華。當初車水馬龍之景終究一去不復返,鳳去臺空,唯有長江之水日夜奔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詩人默默站立思索古今,人生來世一遭,留下些什麼,又能帶走什麼呢?眼前只有一片廢墟,曾經繁華一時的吳國宮廷已經變成斷璧殘垣,晉代的風流名士也都早已成為一座座墳冢。“歷史”二字原來如此悲切。

過去的終已過去,留下來的終究要繼續,李白是一個灑脫狂放之人,所以他不會一直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中。於是,他從歷史的傷懷中回到現實。“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高聳入雲的山三山,好似坐落於青天之外,遠處的秦淮河被白鷺洲一分為二。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或許是從天借的一聲狂放之氣,一襲青衫飄逸遊於世間,自然不畏權貴。然而,世間之人太得天獨厚之時,上天也會嫉妒。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因遭奸人迫害而失信於唐玄宗,被迫離開長安城。可是,離開京城也未能阻止他踏遍千山萬水的腳步。他遊歷之處必留下他的酒香,他的詩篇。

有一天,他來到了江南,來到了金陵鳳凰臺,看到此地的一草一木,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化成千古流傳之詩。然而,後人卻說是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一直想要做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於是才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其實,這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無論在格律,用韻還是氣勢上都難分仲伯。實際上,此詩以其用典和寫景抒情的完美結合,曠達高遠與略帶傷感的應用,成為文學史上獨特的鳳凰詠歎調從這個角度而言,李白的這首七律更為經典。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千百年來,這兩首詩歌的優劣高低成為很多詩論家探討的主題。有的人認為崔顥的《黃鶴樓》無人能比,而有的人則認為李白這首詩語言更加自然,清新灑脫,當為唐詩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試題中的“金陵鳳凰臺”是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因曾經有三隻鳳凰降臨於鳳凰臺上,鳳凰臺便因此而得名。“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現今,鳳凰臺依然在原地,卻再也見不到六朝的繁華。當初車水馬龍之景終究一去不復返,鳳去臺空,唯有長江之水日夜奔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詩人默默站立思索古今,人生來世一遭,留下些什麼,又能帶走什麼呢?眼前只有一片廢墟,曾經繁華一時的吳國宮廷已經變成斷璧殘垣,晉代的風流名士也都早已成為一座座墳冢。“歷史”二字原來如此悲切。

過去的終已過去,留下來的終究要繼續,李白是一個灑脫狂放之人,所以他不會一直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中。於是,他從歷史的傷懷中回到現實。“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高聳入雲的山三山,好似坐落於青天之外,遠處的秦淮河被白鷺洲一分為二。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雲霧繚繞,三山半隱半現。水中之洲一分為二,多麼氣勢非凡,充滿了力量。這兩句詩猶如一幅山水相交的圖畫,意境悠遠,氣勢磅礴,是全詩最令後人稱道的名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鳳凰臺周圍的景色特點,開闊,大氣。

李白縱然帶有強烈的浪漫之氣,但他終究是關心現實之人。他欲要登得更高,看得更遠,遠望長安才好。“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身處異地,離國都太遠,層層浮雲遮住了視線。當句中的“浮雲”,即為詩人眼前所見,也指籠罩在詩人心頭的愁悶,還指那些迷惑君王的奸佞小臣。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或許是從天借的一聲狂放之氣,一襲青衫飄逸遊於世間,自然不畏權貴。然而,世間之人太得天獨厚之時,上天也會嫉妒。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因遭奸人迫害而失信於唐玄宗,被迫離開長安城。可是,離開京城也未能阻止他踏遍千山萬水的腳步。他遊歷之處必留下他的酒香,他的詩篇。

有一天,他來到了江南,來到了金陵鳳凰臺,看到此地的一草一木,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化成千古流傳之詩。然而,後人卻說是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一直想要做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於是才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其實,這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無論在格律,用韻還是氣勢上都難分仲伯。實際上,此詩以其用典和寫景抒情的完美結合,曠達高遠與略帶傷感的應用,成為文學史上獨特的鳳凰詠歎調從這個角度而言,李白的這首七律更為經典。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千百年來,這兩首詩歌的優劣高低成為很多詩論家探討的主題。有的人認為崔顥的《黃鶴樓》無人能比,而有的人則認為李白這首詩語言更加自然,清新灑脫,當為唐詩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試題中的“金陵鳳凰臺”是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因曾經有三隻鳳凰降臨於鳳凰臺上,鳳凰臺便因此而得名。“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現今,鳳凰臺依然在原地,卻再也見不到六朝的繁華。當初車水馬龍之景終究一去不復返,鳳去臺空,唯有長江之水日夜奔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詩人默默站立思索古今,人生來世一遭,留下些什麼,又能帶走什麼呢?眼前只有一片廢墟,曾經繁華一時的吳國宮廷已經變成斷璧殘垣,晉代的風流名士也都早已成為一座座墳冢。“歷史”二字原來如此悲切。

過去的終已過去,留下來的終究要繼續,李白是一個灑脫狂放之人,所以他不會一直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中。於是,他從歷史的傷懷中回到現實。“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高聳入雲的山三山,好似坐落於青天之外,遠處的秦淮河被白鷺洲一分為二。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雲霧繚繞,三山半隱半現。水中之洲一分為二,多麼氣勢非凡,充滿了力量。這兩句詩猶如一幅山水相交的圖畫,意境悠遠,氣勢磅礴,是全詩最令後人稱道的名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鳳凰臺周圍的景色特點,開闊,大氣。

李白縱然帶有強烈的浪漫之氣,但他終究是關心現實之人。他欲要登得更高,看得更遠,遠望長安才好。“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身處異地,離國都太遠,層層浮雲遮住了視線。當句中的“浮雲”,即為詩人眼前所見,也指籠罩在詩人心頭的愁悶,還指那些迷惑君王的奸佞小臣。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漢陸賈在《新語 慎微篇》雲“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世態炎涼,小人當道,李白遊為鋪滿或憂心重重,對浮雲蔽日的焦慮,對國都長安的擔憂,也是對國家前途的考慮。李白一生仗劍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彷彿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但這首鳳凰臺上的感慨似乎印證了李白志在報國的豪情。

很多人說,李白這首詩有很多崔顥《黃鶴樓》的影子,便以此認為李白是在嫉妒崔顥。其實,這首詩完全可以比肩《黃鶴樓》。不管誰高誰低,我想“文人相輕”在李白的身上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以李白的天賦才華,他需要嫉妒別人嗎?

"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或許是從天借的一聲狂放之氣,一襲青衫飄逸遊於世間,自然不畏權貴。然而,世間之人太得天獨厚之時,上天也會嫉妒。在天寶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因遭奸人迫害而失信於唐玄宗,被迫離開長安城。可是,離開京城也未能阻止他踏遍千山萬水的腳步。他遊歷之處必留下他的酒香,他的詩篇。

有一天,他來到了江南,來到了金陵鳳凰臺,看到此地的一草一木,不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將胸中塊壘化成千古流傳之詩。然而,後人卻說是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一直想要做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於是才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其實,這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無論在格律,用韻還是氣勢上都難分仲伯。實際上,此詩以其用典和寫景抒情的完美結合,曠達高遠與略帶傷感的應用,成為文學史上獨特的鳳凰詠歎調從這個角度而言,李白的這首七律更為經典。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千百年來,這兩首詩歌的優劣高低成為很多詩論家探討的主題。有的人認為崔顥的《黃鶴樓》無人能比,而有的人則認為李白這首詩語言更加自然,清新灑脫,當為唐詩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試題中的“金陵鳳凰臺”是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因曾經有三隻鳳凰降臨於鳳凰臺上,鳳凰臺便因此而得名。“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現今,鳳凰臺依然在原地,卻再也見不到六朝的繁華。當初車水馬龍之景終究一去不復返,鳳去臺空,唯有長江之水日夜奔流。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詩人默默站立思索古今,人生來世一遭,留下些什麼,又能帶走什麼呢?眼前只有一片廢墟,曾經繁華一時的吳國宮廷已經變成斷璧殘垣,晉代的風流名士也都早已成為一座座墳冢。“歷史”二字原來如此悲切。

過去的終已過去,留下來的終究要繼續,李白是一個灑脫狂放之人,所以他不會一直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中。於是,他從歷史的傷懷中回到現實。“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高聳入雲的山三山,好似坐落於青天之外,遠處的秦淮河被白鷺洲一分為二。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雲霧繚繞,三山半隱半現。水中之洲一分為二,多麼氣勢非凡,充滿了力量。這兩句詩猶如一幅山水相交的圖畫,意境悠遠,氣勢磅礴,是全詩最令後人稱道的名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鳳凰臺周圍的景色特點,開闊,大氣。

李白縱然帶有強烈的浪漫之氣,但他終究是關心現實之人。他欲要登得更高,看得更遠,遠望長安才好。“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身處異地,離國都太遠,層層浮雲遮住了視線。當句中的“浮雲”,即為詩人眼前所見,也指籠罩在詩人心頭的愁悶,還指那些迷惑君王的奸佞小臣。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漢陸賈在《新語 慎微篇》雲“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世態炎涼,小人當道,李白遊為鋪滿或憂心重重,對浮雲蔽日的焦慮,對國都長安的擔憂,也是對國家前途的考慮。李白一生仗劍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彷彿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但這首鳳凰臺上的感慨似乎印證了李白志在報國的豪情。

很多人說,李白這首詩有很多崔顥《黃鶴樓》的影子,便以此認為李白是在嫉妒崔顥。其實,這首詩完全可以比肩《黃鶴樓》。不管誰高誰低,我想“文人相輕”在李白的身上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以李白的天賦才華,他需要嫉妒別人嗎?

李白的一首七律經典,完全可以比肩崔顥《黃鶴樓》,甚至更經典

李白生性灑脫,連皇權都不放在眼裡,世稱“謫仙人”。這樣一個一生都浪漫純真如赤子的人,會將文人的聲名高低看得這麼重嗎?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作了無數名篇佳作,幾乎首首都是經典。對於那些說他有嫉妒心的人來說,我想替李白說一句“不喜勿噴!”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