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指揮播下希望的種子——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簡評

樂器 民族音樂 音樂 基金 昭華民族音樂 昭華民族音樂 2017-08-25

為指揮播下希望的種子——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簡評

劉沙(右)指導年紀最小的學員樸錦雲。

文 | 孟綺 音樂週報

8月17日、18日,連續兩晚,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彙報音樂會在中央音樂學院歌劇音樂廳舉行。18位正式學員依次登臺,執棒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通過指揮《春節序曲》《月兒高》《瑤族舞曲》《古槐尋根》《抒情變奏曲》《弦上秧歌》《阿佤山》《長城隨想》《絲綢之路》9部作品,將一個月的學習成果進行彙報。

高素質人才短缺

7月20日,由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主辦、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協辦的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開班儀式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歷經一個月的培訓,來自全國20餘個省、市、自治區的正式學員及旁聽學員,通過指揮家論壇、作曲家論壇、學術講座、演奏家論壇以及雙鋼琴實踐和樂隊實踐等環節,全面、系統地進行了民樂指揮的學習。

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章程自2017年2 月28日向社會發布以來,主辦方共收到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報名材料112份,按照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的錄取標準,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通過兩輪篩選最終產生18名優秀學員,他們中有著名藝術團體的指揮,也有專業音樂院校的師生,近半數的學員具備副高以上職稱,來自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青年指揮均有代表入選。

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長劉錫津表示: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歷經兩年的籌備,從申報答辯到正式入選,從正式開班再到結業音樂會,作為主辦方,籌備過程的點點滴滴仍歷歷在目,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眾所周知,指揮的作用對於樂團而言舉足輕重。一位傑出的指揮可以帶出一個優秀的職業樂團,同樣,一個樂團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指揮的水平和能力。然而,當前民族管絃樂藝術的發展就面臨著這樣一個嚴酷的現實——高素質指揮人才短缺,而這種短缺已然成為嚴重製約民族管絃樂藝術良好、有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民樂指揮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完善是當前民族管絃樂事業迫在眉睫的工作。”

正是在這種歷史機遇下,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申報了“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項目”,並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批准和資助。項目邀請海內外實踐經驗豐富、藝術視野開闊、專業技能高超的一線指揮家進行專題講解或擔任樂隊排練指導;聯繫國內一流的民族樂團協助學員進行指揮實踐;聘請業內著名的理論家、作曲家、演奏家以及院團管理者舉辦專題講座。通過中國民樂指揮人才培養這一項目,努力使被培養者提高藝術修養,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全面的、綜合的、出色的指揮藝術人才。“這是我們主辦方的良好初衷。”劉錫津說,希望學員們將項目期間學到的“真本領”學以致用,用到自己的工作和藝術實踐當中,使這次培養項目的作用和意義發揮到最大化。

期待他們“開花結果”

該項目分為指揮實踐和講座論壇兩大部分。指揮實踐包括雙鋼琴、樂團的排練觀摩及實踐輔導,教學內容包括民族管絃樂指揮實踐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法,指揮重難點曲目及困難片段,排練方法與各聲部演奏法,排練選用樂曲兼顧傳統曲目、經典創作曲目、當代優秀創作曲目三方面。講座論壇由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理論家、院團管理者分別以“中國古代樂隊的類型與發展”“中國民族管絃樂隊的發展歷程”“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中國民族音樂的和聲特點”“中國民族樂隊的聲部組合與音響效果”“當代民族管絃樂作品導賞”“演奏家與指揮的合作”“院團管理經典案例解讀”等為題進行講解。

講座論壇部分,葉聰、李吉提、郭文景、胡炳旭、夏飛雲、唐建平、張列等業界專家為學員授課。實踐部分,在王甫建、楊又青、劉沙三位指揮的指導下,學員們通過雙鋼琴以及大樂隊進行排練。

指揮家王甫建告訴記者:“對於這些指揮來說,一個月的變化確實很大。他們中有很多人都缺乏系統專業的學習,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指揮、什麼是民樂指揮。指揮不是光會打拍子就夠了,有些問題看上去是技術問題,其實不然,他們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審美。”王甫建坦言,很多學員是第一次用雙鋼琴上指揮課,通過這個環節,糾正、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到大樂隊實踐環節時,就會好很多。“導師的作用是給學員專業理念的啟示,帶給他們正確的方法、給他們指明方向,使他們向更正統、更專業的方向靠攏。”

指揮家楊又青表示,一個月裡,不論是正式學員還是旁聽學員,大家都很認真,並互相鼓舞。這個項目確實有深度、有高度,對未來的影響不光集中在個人身上,包括樂團甚至整個民樂界都會受益。“這次我們為這些指揮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期待他們未來開花結果。”

劉沙是三位導師中最年輕的一位,許多學員都比他年齡大。劉沙告訴記者,通過實踐課,他希望為學員們解決如何與樂隊溝通和如何有效排練這兩個問題。“雖然他們手上的技術還需要再規範,但一個月的進步確實顯而易見,前期理論課對他們的提升也很大。”最後一場樂隊排練結束,劉沙帶領全體學員向樂團深鞠一躬,以感謝6天來,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演奏家們的辛勤付出。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在6天的時間裡,為18位正式學員的彙報演出進行排練,給予指揮家們充分包容和肯定,得到包括老師、學員、主辦方的高度評價。

除了彙報音樂會,主辦方還將要求學員在集中授課完成後的一個月內,完成一篇內容涵蓋指揮心得、作品解讀、指揮家訪談等專題的學習論文,項目結項後將彙編成冊向社會推廣。

學員感言——

樸錦雲(正式學員)

作為本次項目年齡最小學歷最淺的學員,能在前兩週的講座活動中面見各位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們並聽他們談論分析民族音樂的歷史、民族樂團的創建及成長史、各個樂器的演奏法、作曲家的創作靈感以及音樂處理和指揮在與樂團演奏員之間的交流方式,這是我們在平日課程中接觸不到的。最後的兩週是鋼琴與樂隊實踐課,從我自身實踐與觀摩其他學員上課的兩方面我都學到了很多東西。最後音樂會在站到舞臺上與演奏家們交流眼神示意時看到他們堅定信任的目光掃除了我內心的緊張,在演奏時我甚至能感覺到與每個人都進行著內心交流,他們能演奏出我內心的音樂,是一種精神上的碰撞。

劉毓麟(旁聽學員)

作為幾十年來耕耘於基層的一名“民樂人”,我對此次培訓有以下幾點體會:1.組織精心:無論從學習內容、教師陣容、教材選定,還是從場地選擇、現場活動管理等細節上看,本次培訓活動無一不是項目團隊精心策劃、嚴密組織的結果。2.課程全面:本次培訓課程涉及理論和實踐兩個重要維度,一方面,各理論家,指揮家、演奏家以學術講座的形式將各自學識以書面展現,生動形象地講理論體系展現在學員面前;另一方面,楊又青、王甫建、劉沙三位指揮現場教授指揮技術;更重要的是,培訓曲目跨越時代,既有傳統的《月兒高》《瑤族舞曲》等經典曲目,也有現代風格的《抒情變奏》《阿瓦山》等。3.規格一流:本次培訓是一個規格高、規模大的專業培訓。有國內一流的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全程擔任實習樂團,配合學員更為深入地掌握各樂曲的指揮要點。4.收效顯著:1個月的培訓,學員們從剛開始的稍顯稚嫩,到逐漸可以駕馭大型樂隊;對於技法複雜的現代作品,也能夠基本掌握。

參加本次培訓,我不僅回顧了過去幾十年中曾經數次指揮過的《月兒高》等曲目,並對其有了新的認識,還學習吸收了很多新的指揮技法和理念,擴展了現代樂曲的指揮要領,相信會對我下一步的指揮道路起到深遠的影響。

崔凱(旁聽學員)

我來自基層文化單位,是一名普通的音樂工作者。這次的項目讓我們找到了一個“家”——一個“民樂人”群策群力、相互提攜、相互幫助的家,一個“民樂人”共同分享藝術成果的家,一個充滿希望、充滿生機、其樂融融的“民樂人”之家。經過一個月的學習,我深刻地領會到此次項目的實施開展不僅僅是一次學習實踐活動,更是明確了民樂指揮在繼承、推廣、發展和傳播民族音樂的過程中要承擔的責任和任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