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孫曉萌)5月27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簡稱“菲克集團”)向雷諾集團董事會遞交了一份無約束力的函件,提議將各自公司以50:50的比例進行合併。

而雷諾也迴應表示,雷諾董事會當天在仔細審查了菲克集團所提出的善意的合併條款後迅速表示,願意探索這一商業組合機會,並表示雷諾將根據有關法規,在適當的時候向市場公佈討論結果。

業內表示,如合併成功,菲克集團-雷諾汽車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而菲克集團-雷諾汽車與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的總汽車產量,將位居世界第一。

菲克集團向雷諾拋出合併提議

菲克集團的提議是對兩家公司之間初步業務討論的跟進,旨在確定雙方可展開合作的產品和地域。通過合併進行更廣泛的合作,以大幅提高資本效率和產品開發速度。

根據官方發佈的提議來看,菲克集團希望通過合併建立一家在營收、銷量、盈利和技術等方面均佔據較高地位的全球汽車製造商。菲克集團認為合併後的公司每年有望銷售約870萬臺汽車,並有望成為電動汽車技術、豪華品牌、SUV、皮卡和輕型商用車的領導者,擁有比兩者之一更廣泛和更均衡的全球業務。

此外,提議中還強調合並不會關閉工廠,而是可望通過對全球共用車輛平臺、架構、動力總成和技術進行資本效率更高的投資來實現。因此,菲克集團董事會堅信,這一合併將具有應對快速變化的汽車行業的規模、專業知識和資源,有望為兩家公司的員工和其他主要利益相關者創造新的機遇。

根據提議條款,每家公司的股東將獲得合併後公司的等值股權。該整合將通過一家荷蘭的母公司進行。合併後實體的董事會最初將由11名成員組成,其中大多數為獨立董事,菲克集團和雷諾集團各通過4名董事擁有相同的代表權,日產方面也將有一名被提名人。此外,現有雙重投票權將不會延續至新公司。然而,所有股東都將有機會在交易完成後獲得“忠誠投票權”。上述母公司預計將在Borsa Italiana(米蘭),Euronext(巴黎)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

5月27日當天,雷諾董事會收到提議後迅速召開了會議,審議了菲克集團關於兩家公司按照50:50股比進行合併的提議。雷諾董事會在仔細審查了菲克集團所提出的善意的合併條款後表示,願意積極探索這一商業組合機會,以優化雷諾集團的生產佈局併為聯盟創造額外價值。並表示雷諾將根據有關法規,在適當的時候向市場公佈討論結果。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認為,與目前報道的菲克集團加入雷諾-日產-三菱形成四個板塊的大聯盟模式不同,此次菲克集團提出的合併,有可能是形成一個平行於雷諾-日產-三菱的聯盟形式,與日產汽車並無關係。

菲克集團此前多次求合併均未果

事實上,在向雷諾提出合併提議之前,菲克集團也向通用、大眾等車企提出過合併請求,不過最終都未成功。

2015年,菲克集團前首席執行官馬爾喬內曾給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發電子郵件,探討兩家汽車製造商進行合併的可能性,但最後被通用拒絕。然而,馬爾喬內仍然主張汽車公司的合併,他希望其他汽車公司可以這樣做。合併將會促進汽車行業的發展。

在與通用的合併談判落空後,馬爾喬內稱,大眾和福特公司是其潛在的合併對象,並稱韓國汽車製造商也很可能是其合併的對象。隨後福特公司在聲明中表明其不會於FCA進行合併,而是繼續追求卓越創新,研發新的產品。

作為另一個被馬爾喬內列入潛在合作對象的大眾集團也迴應稱不考慮商討合併之事。此後,馬爾喬內表示,已改變併購想法,認為公司不適合進行併購而是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執行其商業計劃上。菲克集團與大眾集團的之間的“緋聞”就此終結。

車市下行抱團求生

雖然該提議側重於菲克集團和雷諾集團的合併,但菲克集團表示期待與雷諾集團所在聯盟的成員公司合作。菲克集團認為和雷諾集團的組合,加上日產和三菱,可望組成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聯盟為各方均帶來顯著的預期收益。但就目前來看,菲克集團想尋求合併的主角雷諾集團2018年受到全球市場環境不利的影響,營收和利潤紛紛下跌,未來發展並不能算樂觀。

2月14日,雷諾集團公佈了其2018年財務報告。財報顯示,由於柴油車銷量暴跌、匯率以及退出伊朗市場等因素影響,雷諾2018年營收和利潤紛紛下跌。2018年營收574.2億歐元(合647億美元),同比微降2.3%;營業利潤同比下滑6.3%至36.1億歐元(40.7億美元);淨收入為33億歐元(合37.2億美元),同比大跌37.8%。同樣,由於受到全球市場環境不利的影響,以及為提高美國市場銷售活動質量和針對指定車輛採取延保措施而產生的短期成本的影響,日產汽車的營收、營業利潤及淨利潤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

此外,菲克集團2018財年的表現同樣亮點不大。年報顯示,2018財年實現營業收入1104.12億歐元,同比微降0.47%;2018年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為73億歐元,同比增長3%,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36.32億歐元,同比微增4.04%。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汽車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部分車企為了削減成本,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不得不選擇“抱團求生”來尋求更穩固的立足點。另外,在鍾師看來,企業規模擴大後管理起來會很複雜,但合併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將企業做大,並且通過合作來降低新技術、新車型的研發成本。

新京報記者 孫曉萌 製圖 李石陽 編輯 陳小兵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