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行業的股比放開正在進行時。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車企,可以再合資建立純電動汽車或通過兼併的方式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根據汽車產業政策要求,一家外資品牌最多隻能在國內建立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製造業開放規劃,其中包括“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

中國汽車行業的股比放開正在進行時。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車企,可以再合資建立純電動汽車或通過兼併的方式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根據汽車產業政策要求,一家外資品牌最多隻能在國內建立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製造業開放規劃,其中包括“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有些車企已經採取行動,比如大眾牽手江淮合資建立新能源汽車項目,比如寶馬增資控股華晨寶馬。但這是否意味著,合資夥伴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通用在中國只有上汽一個合作伙伴,並不影響其年銷200萬輛;奧迪試圖再牽手一個合作伙伴,結果四處碰壁,打擊了現有合作伙伴和經銷商的積極性,反而影響了銷量。

雷諾更是一個負面案例。這個在中國年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品牌,目前已經在華擁有三家合資企業——東風雷諾、華晨雷諾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其中,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12月,總投資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一期年產能15萬輛;華晨雷諾成立於2017年底,計劃總投資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雷諾持股49%,年生產能力亦將達到15萬輛;易捷特同樣是2017年底由東風、日產和雷諾三家共同成立,雷諾佔比25%,計劃年產能12萬輛。

7月17日,傳了近一年的江鈴雷諾合資公司終於“靴子落地”——雙方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雷諾集團通過增資10億元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的重要股東,擁有50%的股權,這也是雷諾在華的第四家合資公司。


"

中國汽車行業的股比放開正在進行時。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車企,可以再合資建立純電動汽車或通過兼併的方式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根據汽車產業政策要求,一家外資品牌最多隻能在國內建立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製造業開放規劃,其中包括“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有些車企已經採取行動,比如大眾牽手江淮合資建立新能源汽車項目,比如寶馬增資控股華晨寶馬。但這是否意味著,合資夥伴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通用在中國只有上汽一個合作伙伴,並不影響其年銷200萬輛;奧迪試圖再牽手一個合作伙伴,結果四處碰壁,打擊了現有合作伙伴和經銷商的積極性,反而影響了銷量。

雷諾更是一個負面案例。這個在中國年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品牌,目前已經在華擁有三家合資企業——東風雷諾、華晨雷諾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其中,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12月,總投資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一期年產能15萬輛;華晨雷諾成立於2017年底,計劃總投資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雷諾持股49%,年生產能力亦將達到15萬輛;易捷特同樣是2017年底由東風、日產和雷諾三家共同成立,雷諾佔比25%,計劃年產能12萬輛。

7月17日,傳了近一年的江鈴雷諾合資公司終於“靴子落地”——雙方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雷諾集團通過增資10億元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的重要股東,擁有50%的股權,這也是雷諾在華的第四家合資公司。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然而,根據雷諾發佈的銷量報告,今年上半年,雷諾集團全球銷量達194萬輛,同比下降6.7%;其中,在中國市場,雷諾集團乘用車和商用車共銷售了89,714輛,僅佔全球銷量的4%。

其中,上半年,東風雷諾累計銷量不到1萬輛,成為下滑幅度最大的汽車品牌;華晨雷諾今年4月才上市了第一款車型——7座SUV觀境,奇葩的是,這款產品只有手動擋,而且由於沒有銷售網絡,只能通過京東線上銷售,目前可查到的月銷量僅為200多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中國汽車行業的股比放開正在進行時。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車企,可以再合資建立純電動汽車或通過兼併的方式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根據汽車產業政策要求,一家外資品牌最多隻能在國內建立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製造業開放規劃,其中包括“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有些車企已經採取行動,比如大眾牽手江淮合資建立新能源汽車項目,比如寶馬增資控股華晨寶馬。但這是否意味著,合資夥伴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通用在中國只有上汽一個合作伙伴,並不影響其年銷200萬輛;奧迪試圖再牽手一個合作伙伴,結果四處碰壁,打擊了現有合作伙伴和經銷商的積極性,反而影響了銷量。

雷諾更是一個負面案例。這個在中國年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品牌,目前已經在華擁有三家合資企業——東風雷諾、華晨雷諾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其中,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12月,總投資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一期年產能15萬輛;華晨雷諾成立於2017年底,計劃總投資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雷諾持股49%,年生產能力亦將達到15萬輛;易捷特同樣是2017年底由東風、日產和雷諾三家共同成立,雷諾佔比25%,計劃年產能12萬輛。

7月17日,傳了近一年的江鈴雷諾合資公司終於“靴子落地”——雙方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雷諾集團通過增資10億元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的重要股東,擁有50%的股權,這也是雷諾在華的第四家合資公司。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然而,根據雷諾發佈的銷量報告,今年上半年,雷諾集團全球銷量達194萬輛,同比下降6.7%;其中,在中國市場,雷諾集團乘用車和商用車共銷售了89,714輛,僅佔全球銷量的4%。

其中,上半年,東風雷諾累計銷量不到1萬輛,成為下滑幅度最大的汽車品牌;華晨雷諾今年4月才上市了第一款車型——7座SUV觀境,奇葩的是,這款產品只有手動擋,而且由於沒有銷售網絡,只能通過京東線上銷售,目前可查到的月銷量僅為200多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那麼,雷諾在中國市場近9萬輛的銷量是如何得出的呢?原來,在雷諾集團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後,自2018年1月1日起,雷諾集團將金盃和華頌品牌納入總銷量,也就是說,在上半年近9萬輛的銷量中,有8萬輛左右是華晨金盃和華頌貢獻的。

就問你服不服?!


"

中國汽車行業的股比放開正在進行時。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車企,可以再合資建立純電動汽車或通過兼併的方式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根據汽車產業政策要求,一家外資品牌最多隻能在國內建立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製造業開放規劃,其中包括“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有些車企已經採取行動,比如大眾牽手江淮合資建立新能源汽車項目,比如寶馬增資控股華晨寶馬。但這是否意味著,合資夥伴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通用在中國只有上汽一個合作伙伴,並不影響其年銷200萬輛;奧迪試圖再牽手一個合作伙伴,結果四處碰壁,打擊了現有合作伙伴和經銷商的積極性,反而影響了銷量。

雷諾更是一個負面案例。這個在中國年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品牌,目前已經在華擁有三家合資企業——東風雷諾、華晨雷諾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其中,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12月,總投資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一期年產能15萬輛;華晨雷諾成立於2017年底,計劃總投資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雷諾持股49%,年生產能力亦將達到15萬輛;易捷特同樣是2017年底由東風、日產和雷諾三家共同成立,雷諾佔比25%,計劃年產能12萬輛。

7月17日,傳了近一年的江鈴雷諾合資公司終於“靴子落地”——雙方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雷諾集團通過增資10億元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的重要股東,擁有50%的股權,這也是雷諾在華的第四家合資公司。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然而,根據雷諾發佈的銷量報告,今年上半年,雷諾集團全球銷量達194萬輛,同比下降6.7%;其中,在中國市場,雷諾集團乘用車和商用車共銷售了89,714輛,僅佔全球銷量的4%。

其中,上半年,東風雷諾累計銷量不到1萬輛,成為下滑幅度最大的汽車品牌;華晨雷諾今年4月才上市了第一款車型——7座SUV觀境,奇葩的是,這款產品只有手動擋,而且由於沒有銷售網絡,只能通過京東線上銷售,目前可查到的月銷量僅為200多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那麼,雷諾在中國市場近9萬輛的銷量是如何得出的呢?原來,在雷諾集團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後,自2018年1月1日起,雷諾集團將金盃和華頌品牌納入總銷量,也就是說,在上半年近9萬輛的銷量中,有8萬輛左右是華晨金盃和華頌貢獻的。

就問你服不服?!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為什麼雷諾在華的銷量如此慘淡?且不說華晨雷諾,我們看看成立已經6年的東風雷諾,目前仍只有兩款國產車型,與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格格不入。

雷諾缺好產品嗎?不缺。但是就是不引進。這麼多年來,東風雷諾換了多任領導,卻改變不了產品少、更新換代慢的問題,最後都成了“炮灰”。法國人固有的傲慢與偏見,讓東風雷諾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很多經銷商生存困難,選擇退網。


"

中國汽車行業的股比放開正在進行時。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車企,可以再合資建立純電動汽車或通過兼併的方式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根據汽車產業政策要求,一家外資品牌最多隻能在國內建立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製造業開放規劃,其中包括“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有些車企已經採取行動,比如大眾牽手江淮合資建立新能源汽車項目,比如寶馬增資控股華晨寶馬。但這是否意味著,合資夥伴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通用在中國只有上汽一個合作伙伴,並不影響其年銷200萬輛;奧迪試圖再牽手一個合作伙伴,結果四處碰壁,打擊了現有合作伙伴和經銷商的積極性,反而影響了銷量。

雷諾更是一個負面案例。這個在中國年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品牌,目前已經在華擁有三家合資企業——東風雷諾、華晨雷諾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其中,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12月,總投資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一期年產能15萬輛;華晨雷諾成立於2017年底,計劃總投資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雷諾持股49%,年生產能力亦將達到15萬輛;易捷特同樣是2017年底由東風、日產和雷諾三家共同成立,雷諾佔比25%,計劃年產能12萬輛。

7月17日,傳了近一年的江鈴雷諾合資公司終於“靴子落地”——雙方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雷諾集團通過增資10億元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的重要股東,擁有50%的股權,這也是雷諾在華的第四家合資公司。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然而,根據雷諾發佈的銷量報告,今年上半年,雷諾集團全球銷量達194萬輛,同比下降6.7%;其中,在中國市場,雷諾集團乘用車和商用車共銷售了89,714輛,僅佔全球銷量的4%。

其中,上半年,東風雷諾累計銷量不到1萬輛,成為下滑幅度最大的汽車品牌;華晨雷諾今年4月才上市了第一款車型——7座SUV觀境,奇葩的是,這款產品只有手動擋,而且由於沒有銷售網絡,只能通過京東線上銷售,目前可查到的月銷量僅為200多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那麼,雷諾在中國市場近9萬輛的銷量是如何得出的呢?原來,在雷諾集團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後,自2018年1月1日起,雷諾集團將金盃和華頌品牌納入總銷量,也就是說,在上半年近9萬輛的銷量中,有8萬輛左右是華晨金盃和華頌貢獻的。

就問你服不服?!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為什麼雷諾在華的銷量如此慘淡?且不說華晨雷諾,我們看看成立已經6年的東風雷諾,目前仍只有兩款國產車型,與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格格不入。

雷諾缺好產品嗎?不缺。但是就是不引進。這麼多年來,東風雷諾換了多任領導,卻改變不了產品少、更新換代慢的問題,最後都成了“炮灰”。法國人固有的傲慢與偏見,讓東風雷諾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很多經銷商生存困難,選擇退網。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雷諾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決東風雷諾的生存問題,而是再次牽手新夥伴,這樣的操作實在讓人看不懂。有人說,雷諾與江鈴合資的是新能源項目,並不影響與東風的合作。但東風雷諾未來的發展重點不就是新能源車嗎?

還有人會說,雷諾增資江鈴,主要通過提供更多資源支持,提升其在中國的市場參與度,並進一步推動江鈴集團新能源的發展。但雙方合資公司成立後,到時產品掛江鈴雷諾標還是現在的易至呢?


"

中國汽車行業的股比放開正在進行時。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車企,可以再合資建立純電動汽車或通過兼併的方式建立第三家合資企業。在此之前,根據汽車產業政策要求,一家外資品牌最多隻能在國內建立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佈製造業開放規劃,其中包括“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有些車企已經採取行動,比如大眾牽手江淮合資建立新能源汽車項目,比如寶馬增資控股華晨寶馬。但這是否意味著,合資夥伴越多越好?答案是否定的,通用在中國只有上汽一個合作伙伴,並不影響其年銷200萬輛;奧迪試圖再牽手一個合作伙伴,結果四處碰壁,打擊了現有合作伙伴和經銷商的積極性,反而影響了銷量。

雷諾更是一個負面案例。這個在中國年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品牌,目前已經在華擁有三家合資企業——東風雷諾、華晨雷諾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其中,東風雷諾成立於2013年12月,總投資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一期年產能15萬輛;華晨雷諾成立於2017年底,計劃總投資約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雷諾持股49%,年生產能力亦將達到15萬輛;易捷特同樣是2017年底由東風、日產和雷諾三家共同成立,雷諾佔比25%,計劃年產能12萬輛。

7月17日,傳了近一年的江鈴雷諾合資公司終於“靴子落地”——雙方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雷諾集團通過增資10億元成為江鈴集團新能源的重要股東,擁有50%的股權,這也是雷諾在華的第四家合資公司。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然而,根據雷諾發佈的銷量報告,今年上半年,雷諾集團全球銷量達194萬輛,同比下降6.7%;其中,在中國市場,雷諾集團乘用車和商用車共銷售了89,714輛,僅佔全球銷量的4%。

其中,上半年,東風雷諾累計銷量不到1萬輛,成為下滑幅度最大的汽車品牌;華晨雷諾今年4月才上市了第一款車型——7座SUV觀境,奇葩的是,這款產品只有手動擋,而且由於沒有銷售網絡,只能通過京東線上銷售,目前可查到的月銷量僅為200多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那麼,雷諾在中國市場近9萬輛的銷量是如何得出的呢?原來,在雷諾集團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後,自2018年1月1日起,雷諾集團將金盃和華頌品牌納入總銷量,也就是說,在上半年近9萬輛的銷量中,有8萬輛左右是華晨金盃和華頌貢獻的。

就問你服不服?!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為什麼雷諾在華的銷量如此慘淡?且不說華晨雷諾,我們看看成立已經6年的東風雷諾,目前仍只有兩款國產車型,與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格格不入。

雷諾缺好產品嗎?不缺。但是就是不引進。這麼多年來,東風雷諾換了多任領導,卻改變不了產品少、更新換代慢的問題,最後都成了“炮灰”。法國人固有的傲慢與偏見,讓東風雷諾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很多經銷商生存困難,選擇退網。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雷諾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決東風雷諾的生存問題,而是再次牽手新夥伴,這樣的操作實在讓人看不懂。有人說,雷諾與江鈴合資的是新能源項目,並不影響與東風的合作。但東風雷諾未來的發展重點不就是新能源車嗎?

還有人會說,雷諾增資江鈴,主要通過提供更多資源支持,提升其在中國的市場參與度,並進一步推動江鈴集團新能源的發展。但雙方合資公司成立後,到時產品掛江鈴雷諾標還是現在的易至呢?


雷諾江鈴合資了,東風雷諾怎麼辦?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掛什麼標,存在感都非常低——重新打造一個新品牌,比做好東風雷諾的難度還要大得多。

而且,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已是紅海一片。一方面,以比亞迪、吉利和上汽乘用車等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產品都已發展至2.0時代;另一方面,以大眾、日產、豐田、本田等外資企業的新能源產品也已在路上,將在未來一兩年裡大批量投產。

當然,對於江鈴新能源來說,雷諾願意掏出真金白銀的10億元,並提供技術支持和品牌背書,何樂而不為?但需要看到的是,雷諾此前在中國的合資並不成功,因此,未來合資公司出現“一地雞毛”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能抱以太大希望。

對於雷諾來說,手裡資源不夠多,能力不夠強,態度又充滿傲慢與偏見,這樣的企業,卻試圖在中國玩轉四家合資公司,只能用“賤人多矯情,醜人多作怪”來形容了。

這麼說似乎顯得我有些刻薄,但所有在中國市場發展不好的品牌,都是有因可循的,其中以雷諾和PSA為代表的法系車是典型,傲慢,不敬畏市場,不從自身找問題,最後只能落得被中國消費者拋棄的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