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因過度捕撈導致藍鰭金槍魚出現生存危機,日本作為藍鰭金槍魚的消費大國,更是擔心美味遠離餐桌。日本近畿大學為此開發人工養殖技術,用了30多年時間,實現了人工繁育到人工養殖,如今從“近大畢業”的藍鰭金槍魚已經走上市場。

日本人每年吃掉全球80%的藍鰭金槍魚。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藍鰭金槍魚遭到過度捕撈,在不到30年時間幾近消失。隨著藍鰭金槍魚被列為瀕危物種,捕撈大國開始研究人工養殖技術。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位於愛琴海岸的土耳其伊茲密爾金槍魚養殖場,圓形浮動網箱裡蓄養著從大洋中捕獲的藍鰭金槍魚幼魚。

海上牧場

人工養殖藍鰭金槍魚通常指兩種方式:一是將從海洋捕捉到的野生藍鰭放到人工環境中餵養,這種方式在澳洲、地中海和日本部分地區應用較為廣泛;另一種是從魚卵孵化到成魚的完整生命鏈養殖,這一技術始於日本,正趨向成熟。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剛剛孵化出的藍鰭金槍魚幼魚

上世紀80年代,為應對過度捕撈造成的南方藍鰭金槍魚資源日益枯竭,澳大利亞開始實行非常嚴格的配額制度。漁民需申請獲得捕撈藍鰭的配額後方能實施作業,這種配額可以轉讓,也可像股票一樣交易。受配額之困,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絕妙的增值辦法。他們把捕撈到的金槍魚用拖網小心翼翼地拖進靠近岸邊的浮動圍欄中,以小雜魚餵食使之增肥;經過數月到1年時間,待藍鰭體重增加一倍後,如果東京市場的價格正合適,他們便將這些藍鰭賣到日本市場。日本市場上消費的藍鰭金槍魚有近1/4來源於此。

浮動飼養場也叫海上牧場。由於金槍魚遊速快,遊動距離遠,浮欄至少需要50米寬。一個獨立的網箱可以餵養大約2000尾藍鰭,其價值高達百萬美元,以至於需要僱傭武裝警衛來守護。全澳洲有15個金槍魚養殖公司,每年向日本出口1萬噸南方藍鰭金槍魚,收入超過2億美元。金槍魚養殖是澳大利亞增長最快的行業,其中林肯港的金槍魚養殖業走在世界前列,為當地造就了大批富翁。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澳大利亞林肯港的“海上牧場”

1996年克羅地亞從澳大利亞引進了藍鰭金槍魚蓄養技術,開啟地中海藍鰭金槍魚養殖之先河,之後意大利、土耳其和西班牙紛紛加入。利比亞沿海海域是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在地中海的主要產卵地,5〜7月漁業養殖公司在這裡捕撈到金槍魚後,將其引入水下網箱,餵食兩年後銷往日本。當地不少養殖產業係為日本公司所有。

這種養殖方式雖然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但會影響到野生藍鰭的繁殖。因為養殖公司捕撈的金槍魚包含各種魚齡,其中大量2〜3年的藍鰭幼魚還未到產卵期即被捕獲。養殖業經過10年發展,地中海的野生藍鰭金槍魚數量已急劇下降。

問題不止於此。由於餵食藍鰭的雜魚是來自南美洲、西非及北大西洋等非當地產的凍魚,這些異地魚被集中在狹小的區域餵養,極易滋生病害。在漁業監管上更是困難重重,比如一家西班牙注資的漁業公司以利比亞為基地,使用在突尼斯註冊的漁船將金槍魚拖曳到土耳其、希臘或馬耳他的海岸蓄養,這就很難對捕撈、養殖和銷售環節進行監管。一位日本漁業官員表示,“很多進口到日本的金槍魚,我們不能確定是哪個國家捕撈的,更無法得知它們在網箱裡養了多長時間。”

從孵化開始

早在藍鰭金槍魚數量急劇減少之前,日本政府就意識到發展人工養殖的緊迫性。上世紀70年代,政府撥款要求漁業科研機構對藍鰭的人工養殖進行專項研究。近畿大學(Kindai University)人工繁殖和飼養藍鰭金槍魚最早始於1979年,經過近30年不懈攻關,掌握了從孵化到飼養直至進入商業市場的技術,到2007年已經實現藍鰭金槍魚養殖第三代完整生命週期。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近畿大學金槍魚研究團隊的試驗過程充滿艱辛和挫折。人工養殖的難點之一在於提高金槍魚卵孵化的存活率,而產卵過程也充滿了未知。一般野生藍鰭金槍魚性成熟年齡為4〜5年,產卵年齡為6年左右,但捕獲的藍鰭有的10年竟未產卵。

1979年近畿大學首次成功讓藍鰭金槍魚在人工環境下產卵,但魚卵和魚苗在數週內全部死亡。當這批藍鰭分別於1980和1982年再次產卵後,魚苗最長也沒活過57天。直到1994年,藍鰭第三次開始產卵。其間,研究者發現大魚苗會吃掉小魚苗,於是便按照尺寸的不同對魚苗進行隔離。1800尾2〜3個月的魚苗被放置到網箱中,但1個月後除40尾外其餘的又全部死亡。

金槍魚天生是游泳健將,幼魚主要死於撞擊網箱的邊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網箱太小。於是研究者把6平方米的網箱換成12平方米的八邊形網箱,1個月後的存活率增長到16.4%,到1996年達24.9%。後來研究者發現,幼魚不僅遊速快而且不善轉彎,所以才會經常撞擊到網箱邊緣,於是他們又設計出一種深6米、直徑達30米的環形網箱,這使幼魚首月成活率提高到55.7%。

金槍魚在野生環境下可以茁壯成長,一旦切換到人工環境就失去了精氣神兒。藍鰭金槍魚的皮膚非常細嫩,如果被人手反覆觸摸可使其致命。研究發現,金槍魚對噪音和光線的輕微變化異常敏感,對附近行駛的汽車反應非常負面,黎明的光線稍微變強時也會讓幼魚受到驚嚇,以致在驚恐中相互撞擊直至死亡。近畿大學已經摸索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養殖技術仍在不斷改進。

金槍魚的餵食同樣是個難點,餵食不當會直接導致金槍魚變形或死亡。不像三文魚在幼魚時期就可以餵食複合魚飼料,金槍魚必須吃鮮魚,否則就會相互吞食。飼養4年後藍鰭金槍魚可重達70〜100公斤,這時它們需要吃整條的鯖魚或魷魚。大金槍魚每天要吃掉相當於其體重5%的活魚,1米以上的藍鰭體重每增加1公斤就需要吃15公斤活魚。近畿大學在利用橈足類浮游動物餵養金槍魚幼魚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近期他們完成了一項試驗,可用包含40%植物蛋白的食物餵養金槍魚,但其後果仍需進一步分析。使用合成飼料雖然能降低餵養成本,但無疑也會影響金槍魚肉的品質。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2002年,近畿大學首批人工孵化成長的金槍魚開始成功產卵,6尾7齡和14尾6齡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出生成長的藍鰭產下5000多枚魚卵,其中孵化出的藍鰭有的成活到2006年。從人工飼養的藍鰭產卵到生長至可以進入市場,這一過程被稱作閉環週期。隨著藍鰭金槍魚三代閉環週期的成功完成,近畿大學在理論上已經無須再從海洋中捕撈野生藍鰭了。

近畿大學的養殖漁場位於紀伊半島和歌山縣近海,漁場的網箱直徑70多米,深30米。當藍鰭長到1米長、30公斤重的時候,脂肪含量就能達到市場標準。由近畿大學養殖的藍鰭金槍魚被命名為“近大金槍魚”,其脂肪含量要比野生金槍魚高出許多。2013年,近畿大學在東京和大阪分別開設了一家餐廳,專門製作該校養殖的金槍魚和其它魚類的菜餚,成為展示人工養殖藍鰭金槍魚的窗口。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一尾1米長、30公斤重的近大藍鰭,脂肪含量已達到市場標準。

近畿大學領先的人工養殖金槍魚技術為饕餮們和藍鰭金槍魚都帶來了希望。現在他們每年能生產80噸藍鰭,儘管只佔日本每年藍鰭消費的1/500,但畢竟是好的開始。研究藍鰭金槍魚已有50多年的熊井教授表示,“通過養殖水產來滿足人類的需要是可能的。將來我們還會把人工繁殖的魚放歸大海,真希望近大金槍魚可以暢遊世界。”

為應對人們對藍鰭金槍魚不斷增長的需求,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不遺餘力地推廣其養殖技術。澳大利亞林肯港的一家金槍魚養殖公司在近畿大學技術援助下,投資數千萬美元開始在室內環境孵化南方藍鰭金槍魚。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近畿大學開設的金槍魚餐廳,是其展示和推廣金槍魚養殖技術的一扇窗。

南方藍鰭金槍魚唯一為人所知的孵化區是印尼爪哇島東南印度洋溫暖的海域。成熟的雌性金槍魚在一個產卵季可產卵數百萬枚。孵化期從9月到次年4月,幼魚向南遊至澳大利亞西海岸,夏季時聚集在澳洲南部海岸的水面上,冬季則進入較深的溫帶水層。5歲齡後則很少能在沿岸見到。南方藍鰭在產卵時對環境超級敏感,在水溫低於26℃或者有風有雨的環境下一般不產卵,且孵化魚苗的成活率極低。

在林肯港的室內養殖場,南方藍鰭金槍魚被放置在巨大的水池中,通過人工模擬海洋洋流、提高溫度和光亮度等方式,營造出金槍魚產卵地的環境,誘使其產卵。2008年3月取得重大突破,20尾南方藍鰭金槍魚產下首批魚卵。2009年9月該公司與近畿大學研究者共同宣佈,他們已成功孵化出南方藍鰭魚苗,邁出商業化養殖南方藍鰭金槍魚的第一步。這一突破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9年排名第二的世界最佳發明。

完整生命週期養殖的成功,對於藍鰭金槍魚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但是挑戰遠未消失。囿於飼養場地有限、飼料成本高,以及生長週期長、成活率低——長成6釐米的魚苗只佔3%,長成可在市場出售的比例僅為0.1%,藍鰭金槍魚養殖的技術和資本投入要求都非常高,有限的產量還遠填不飽市場的胃口。

藍鰭金槍魚,從近畿大學“畢業”用了30年

潛水員潛入海中,檢查網箱狀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