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這裡很好,但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

女性是永遠懷有幽思的生物,在《廊橋遺夢》中也是如此。弗朗西斯卡生活在艾奧瓦小鎮,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幻想自己生命中別的可能。日常的生活一步步掩埋著這樣的可能,但弗朗西斯卡依然默默地抵抗著生活對於幻想的湮滅。在電影一開始,弗朗西斯卡作為家庭主婦,卻依然不忘記將電臺調到自己喜歡的頻率,在家人們陸續走到前廳來就餐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大聲關門的聲音,她忍不住控訴起來。她的靈動,活力,質樸與真實通過這兩三個小細節便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愛情其實與他人沒有關係,愛情其實一直都在心裡面,而他人只是觸發其迅速萌生的機關。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羅伯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開關。最生動的,證明她已經愛上這個遠方到來的男人的細節,是在他們打完電話約定好第二次吃飯之後,弗朗西斯卡小心翼翼地走到自己的錢罐旁邊,她忍不住地朝周圍張望了兩眼,好像生怕有別的人看見,但屋子根本就是空的。這種不光明不磊落的,因為甜蜜而緊張的瞬間,就是愛藏不住的一面。梅麗爾的表演是全情投入在這個角色中的,她也因這個電影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女主角的提名。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這裡很好,但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

女性是永遠懷有幽思的生物,在《廊橋遺夢》中也是如此。弗朗西斯卡生活在艾奧瓦小鎮,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幻想自己生命中別的可能。日常的生活一步步掩埋著這樣的可能,但弗朗西斯卡依然默默地抵抗著生活對於幻想的湮滅。在電影一開始,弗朗西斯卡作為家庭主婦,卻依然不忘記將電臺調到自己喜歡的頻率,在家人們陸續走到前廳來就餐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大聲關門的聲音,她忍不住控訴起來。她的靈動,活力,質樸與真實通過這兩三個小細節便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愛情其實與他人沒有關係,愛情其實一直都在心裡面,而他人只是觸發其迅速萌生的機關。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羅伯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開關。最生動的,證明她已經愛上這個遠方到來的男人的細節,是在他們打完電話約定好第二次吃飯之後,弗朗西斯卡小心翼翼地走到自己的錢罐旁邊,她忍不住地朝周圍張望了兩眼,好像生怕有別的人看見,但屋子根本就是空的。這種不光明不磊落的,因為甜蜜而緊張的瞬間,就是愛藏不住的一面。梅麗爾的表演是全情投入在這個角色中的,她也因這個電影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女主角的提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第一次見面之後,夜晚,弗朗西斯卡敞開自己的身體,讓風吹向她。她知道,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這裡很好,但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

女性是永遠懷有幽思的生物,在《廊橋遺夢》中也是如此。弗朗西斯卡生活在艾奧瓦小鎮,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幻想自己生命中別的可能。日常的生活一步步掩埋著這樣的可能,但弗朗西斯卡依然默默地抵抗著生活對於幻想的湮滅。在電影一開始,弗朗西斯卡作為家庭主婦,卻依然不忘記將電臺調到自己喜歡的頻率,在家人們陸續走到前廳來就餐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大聲關門的聲音,她忍不住控訴起來。她的靈動,活力,質樸與真實通過這兩三個小細節便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愛情其實與他人沒有關係,愛情其實一直都在心裡面,而他人只是觸發其迅速萌生的機關。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羅伯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開關。最生動的,證明她已經愛上這個遠方到來的男人的細節,是在他們打完電話約定好第二次吃飯之後,弗朗西斯卡小心翼翼地走到自己的錢罐旁邊,她忍不住地朝周圍張望了兩眼,好像生怕有別的人看見,但屋子根本就是空的。這種不光明不磊落的,因為甜蜜而緊張的瞬間,就是愛藏不住的一面。梅麗爾的表演是全情投入在這個角色中的,她也因這個電影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女主角的提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第一次見面之後,夜晚,弗朗西斯卡敞開自己的身體,讓風吹向她。她知道,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在兩人相遇之後,羅伯特問弗朗西斯卡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弗朗西斯卡說,這裡很好,很寧靜,人們互相幫助……接著她幾乎是又完全重複了一遍這句話,而後才說道,“但這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只有這句話出現之後,才能順理成章地讓兩人激烈的情感得以開展。因為這句話表現除了弗朗西斯卡的幻想與渴望,人終其一生都在幻想,幻想自己生命的別種可能性。放棄幻想,就是放棄對愛的渴望。李銀河寫道,“如果你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愛情,那可能說明你渴望得還不夠厲害。”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這裡很好,但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

女性是永遠懷有幽思的生物,在《廊橋遺夢》中也是如此。弗朗西斯卡生活在艾奧瓦小鎮,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幻想自己生命中別的可能。日常的生活一步步掩埋著這樣的可能,但弗朗西斯卡依然默默地抵抗著生活對於幻想的湮滅。在電影一開始,弗朗西斯卡作為家庭主婦,卻依然不忘記將電臺調到自己喜歡的頻率,在家人們陸續走到前廳來就餐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大聲關門的聲音,她忍不住控訴起來。她的靈動,活力,質樸與真實通過這兩三個小細節便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愛情其實與他人沒有關係,愛情其實一直都在心裡面,而他人只是觸發其迅速萌生的機關。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羅伯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開關。最生動的,證明她已經愛上這個遠方到來的男人的細節,是在他們打完電話約定好第二次吃飯之後,弗朗西斯卡小心翼翼地走到自己的錢罐旁邊,她忍不住地朝周圍張望了兩眼,好像生怕有別的人看見,但屋子根本就是空的。這種不光明不磊落的,因為甜蜜而緊張的瞬間,就是愛藏不住的一面。梅麗爾的表演是全情投入在這個角色中的,她也因這個電影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女主角的提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第一次見面之後,夜晚,弗朗西斯卡敞開自己的身體,讓風吹向她。她知道,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在兩人相遇之後,羅伯特問弗朗西斯卡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弗朗西斯卡說,這裡很好,很寧靜,人們互相幫助……接著她幾乎是又完全重複了一遍這句話,而後才說道,“但這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只有這句話出現之後,才能順理成章地讓兩人激烈的情感得以開展。因為這句話表現除了弗朗西斯卡的幻想與渴望,人終其一生都在幻想,幻想自己生命的別種可能性。放棄幻想,就是放棄對愛的渴望。李銀河寫道,“如果你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愛情,那可能說明你渴望得還不夠厲害。”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你的一部分生命就此停止。”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這裡很好,但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

女性是永遠懷有幽思的生物,在《廊橋遺夢》中也是如此。弗朗西斯卡生活在艾奧瓦小鎮,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幻想自己生命中別的可能。日常的生活一步步掩埋著這樣的可能,但弗朗西斯卡依然默默地抵抗著生活對於幻想的湮滅。在電影一開始,弗朗西斯卡作為家庭主婦,卻依然不忘記將電臺調到自己喜歡的頻率,在家人們陸續走到前廳來就餐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大聲關門的聲音,她忍不住控訴起來。她的靈動,活力,質樸與真實通過這兩三個小細節便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愛情其實與他人沒有關係,愛情其實一直都在心裡面,而他人只是觸發其迅速萌生的機關。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羅伯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開關。最生動的,證明她已經愛上這個遠方到來的男人的細節,是在他們打完電話約定好第二次吃飯之後,弗朗西斯卡小心翼翼地走到自己的錢罐旁邊,她忍不住地朝周圍張望了兩眼,好像生怕有別的人看見,但屋子根本就是空的。這種不光明不磊落的,因為甜蜜而緊張的瞬間,就是愛藏不住的一面。梅麗爾的表演是全情投入在這個角色中的,她也因這個電影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女主角的提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第一次見面之後,夜晚,弗朗西斯卡敞開自己的身體,讓風吹向她。她知道,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在兩人相遇之後,羅伯特問弗朗西斯卡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弗朗西斯卡說,這裡很好,很寧靜,人們互相幫助……接著她幾乎是又完全重複了一遍這句話,而後才說道,“但這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只有這句話出現之後,才能順理成章地讓兩人激烈的情感得以開展。因為這句話表現除了弗朗西斯卡的幻想與渴望,人終其一生都在幻想,幻想自己生命的別種可能性。放棄幻想,就是放棄對愛的渴望。李銀河寫道,“如果你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愛情,那可能說明你渴望得還不夠厲害。”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你的一部分生命就此停止。”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影片是從弗朗西斯卡的逝世開始,她的兩位兒女拿到她的遺囑,開始瞭解她的故事。這是影片比原著小說層次稍微豐富一點的地方,在終於瞭解完母親全部的故事之後,兩位兒女都選擇勇敢地去抓住了自己的所愛,這個結局的設定稍顯俗套了些。

但除此之外,影片還有對小鎮人情的刻畫。其中關鍵性的人物是露西女士。她是小鎮上難以被容忍的,反叛的象徵。露西女士戴著墨鏡,出現在酒館裡,一臉試探的表情,羅伯特恰巧也在旁邊。露西女士自然地點餐,這說明她並沒有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什麼,壓力是來自於小鎮人的目光。羅伯特很自然地幫助了她,同時也瞭解了內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插曲,也說明了大多數人選擇了“安穩的正常”,放棄了“意料之外的美”。

在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分離之後,弗朗西斯卡還特地做了一個蛋糕去看望露西女士,兩人從此成為朋友,這是令人欣慰的一點。因為在此前,弗朗西斯卡說,“當一個女人孕育孩子,成為母親,照顧家庭,她一部分的生命展開了,但同時,她另一部分的生命也停止了。”有了露西的存在後,兩人便可以互相瞻望彼此停止的生命中又悄然生髮出的隱祕的部分,從而得以繼續忍受當下的生活。

但我們同樣可以提出的疑問是,這篇影片之所以被人接受,是不是因為主人公犧牲自己,進行了兩全的選擇。她體驗了愛情,同時也守候了家庭,但愛情是不是真的只能通過個人的犧牲才能得以正名?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這裡很好,但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

女性是永遠懷有幽思的生物,在《廊橋遺夢》中也是如此。弗朗西斯卡生活在艾奧瓦小鎮,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幻想自己生命中別的可能。日常的生活一步步掩埋著這樣的可能,但弗朗西斯卡依然默默地抵抗著生活對於幻想的湮滅。在電影一開始,弗朗西斯卡作為家庭主婦,卻依然不忘記將電臺調到自己喜歡的頻率,在家人們陸續走到前廳來就餐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大聲關門的聲音,她忍不住控訴起來。她的靈動,活力,質樸與真實通過這兩三個小細節便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愛情其實與他人沒有關係,愛情其實一直都在心裡面,而他人只是觸發其迅速萌生的機關。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羅伯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開關。最生動的,證明她已經愛上這個遠方到來的男人的細節,是在他們打完電話約定好第二次吃飯之後,弗朗西斯卡小心翼翼地走到自己的錢罐旁邊,她忍不住地朝周圍張望了兩眼,好像生怕有別的人看見,但屋子根本就是空的。這種不光明不磊落的,因為甜蜜而緊張的瞬間,就是愛藏不住的一面。梅麗爾的表演是全情投入在這個角色中的,她也因這個電影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女主角的提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第一次見面之後,夜晚,弗朗西斯卡敞開自己的身體,讓風吹向她。她知道,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在兩人相遇之後,羅伯特問弗朗西斯卡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弗朗西斯卡說,這裡很好,很寧靜,人們互相幫助……接著她幾乎是又完全重複了一遍這句話,而後才說道,“但這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只有這句話出現之後,才能順理成章地讓兩人激烈的情感得以開展。因為這句話表現除了弗朗西斯卡的幻想與渴望,人終其一生都在幻想,幻想自己生命的別種可能性。放棄幻想,就是放棄對愛的渴望。李銀河寫道,“如果你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愛情,那可能說明你渴望得還不夠厲害。”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你的一部分生命就此停止。”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影片是從弗朗西斯卡的逝世開始,她的兩位兒女拿到她的遺囑,開始瞭解她的故事。這是影片比原著小說層次稍微豐富一點的地方,在終於瞭解完母親全部的故事之後,兩位兒女都選擇勇敢地去抓住了自己的所愛,這個結局的設定稍顯俗套了些。

但除此之外,影片還有對小鎮人情的刻畫。其中關鍵性的人物是露西女士。她是小鎮上難以被容忍的,反叛的象徵。露西女士戴著墨鏡,出現在酒館裡,一臉試探的表情,羅伯特恰巧也在旁邊。露西女士自然地點餐,這說明她並沒有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什麼,壓力是來自於小鎮人的目光。羅伯特很自然地幫助了她,同時也瞭解了內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插曲,也說明了大多數人選擇了“安穩的正常”,放棄了“意料之外的美”。

在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分離之後,弗朗西斯卡還特地做了一個蛋糕去看望露西女士,兩人從此成為朋友,這是令人欣慰的一點。因為在此前,弗朗西斯卡說,“當一個女人孕育孩子,成為母親,照顧家庭,她一部分的生命展開了,但同時,她另一部分的生命也停止了。”有了露西的存在後,兩人便可以互相瞻望彼此停止的生命中又悄然生髮出的隱祕的部分,從而得以繼續忍受當下的生活。

但我們同樣可以提出的疑問是,這篇影片之所以被人接受,是不是因為主人公犧牲自己,進行了兩全的選擇。她體驗了愛情,同時也守候了家庭,但愛情是不是真的只能通過個人的犧牲才能得以正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我將我的生命獻給了家庭,請將我生命餘下的獻給我的愛。”

"

《廊橋遺夢》是詹姆斯於1994年出版的小說,同時由伊斯特伍德在1995年改編成了電影。文字和影像的質感固有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愛情故事在各種形式下成為經典。《廊橋遺夢》的結構是簡單的,它關於愛情的相遇與分別的故事,但又因為承接這份愛的是兩個中年人,使得它有了重量,有了神韻,有了難得一見的陽光和日常生活中灰塵的味道。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這裡很好,但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

女性是永遠懷有幽思的生物,在《廊橋遺夢》中也是如此。弗朗西斯卡生活在艾奧瓦小鎮,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幻想自己生命中別的可能。日常的生活一步步掩埋著這樣的可能,但弗朗西斯卡依然默默地抵抗著生活對於幻想的湮滅。在電影一開始,弗朗西斯卡作為家庭主婦,卻依然不忘記將電臺調到自己喜歡的頻率,在家人們陸續走到前廳來就餐的時候,聽到孩子們大聲關門的聲音,她忍不住控訴起來。她的靈動,活力,質樸與真實通過這兩三個小細節便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愛情其實與他人沒有關係,愛情其實一直都在心裡面,而他人只是觸發其迅速萌生的機關。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羅伯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開關。最生動的,證明她已經愛上這個遠方到來的男人的細節,是在他們打完電話約定好第二次吃飯之後,弗朗西斯卡小心翼翼地走到自己的錢罐旁邊,她忍不住地朝周圍張望了兩眼,好像生怕有別的人看見,但屋子根本就是空的。這種不光明不磊落的,因為甜蜜而緊張的瞬間,就是愛藏不住的一面。梅麗爾的表演是全情投入在這個角色中的,她也因這個電影獲得了1996年奧斯卡女主角的提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第一次見面之後,夜晚,弗朗西斯卡敞開自己的身體,讓風吹向她。她知道,屬於她的時刻到來了。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在兩人相遇之後,羅伯特問弗朗西斯卡覺得這個地方怎麼樣,弗朗西斯卡說,這裡很好,很寧靜,人們互相幫助……接著她幾乎是又完全重複了一遍這句話,而後才說道,“但這不是我少女時夢想的地方。”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只有這句話出現之後,才能順理成章地讓兩人激烈的情感得以開展。因為這句話表現除了弗朗西斯卡的幻想與渴望,人終其一生都在幻想,幻想自己生命的別種可能性。放棄幻想,就是放棄對愛的渴望。李銀河寫道,“如果你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愛情,那可能說明你渴望得還不夠厲害。”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你的一部分生命就此停止。”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影片是從弗朗西斯卡的逝世開始,她的兩位兒女拿到她的遺囑,開始瞭解她的故事。這是影片比原著小說層次稍微豐富一點的地方,在終於瞭解完母親全部的故事之後,兩位兒女都選擇勇敢地去抓住了自己的所愛,這個結局的設定稍顯俗套了些。

但除此之外,影片還有對小鎮人情的刻畫。其中關鍵性的人物是露西女士。她是小鎮上難以被容忍的,反叛的象徵。露西女士戴著墨鏡,出現在酒館裡,一臉試探的表情,羅伯特恰巧也在旁邊。露西女士自然地點餐,這說明她並沒有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了什麼,壓力是來自於小鎮人的目光。羅伯特很自然地幫助了她,同時也瞭解了內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插曲,也說明了大多數人選擇了“安穩的正常”,放棄了“意料之外的美”。

在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分離之後,弗朗西斯卡還特地做了一個蛋糕去看望露西女士,兩人從此成為朋友,這是令人欣慰的一點。因為在此前,弗朗西斯卡說,“當一個女人孕育孩子,成為母親,照顧家庭,她一部分的生命展開了,但同時,她另一部分的生命也停止了。”有了露西的存在後,兩人便可以互相瞻望彼此停止的生命中又悄然生髮出的隱祕的部分,從而得以繼續忍受當下的生活。

但我們同樣可以提出的疑問是,這篇影片之所以被人接受,是不是因為主人公犧牲自己,進行了兩全的選擇。她體驗了愛情,同時也守候了家庭,但愛情是不是真的只能通過個人的犧牲才能得以正名?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我將我的生命獻給了家庭,請將我生命餘下的獻給我的愛。”

愛在《廊橋遺夢》下燃燒


無論如何,《廊橋遺夢》依然不失為一個經典的愛情的故事。原著小說中,兩人對愛與美相似的嚮往與追求(藍調音樂,葉芝的詩歌,兩人舞蹈),也就從此註定了兩人在相逢之後可以締造出的感情。作者詹姆斯通過人物之筆寫下了對愛情經典的論述:

“我不能肯定你是在我體內,或者我是在你體內,或者我擁有你。至少我並不想擁有你。我想我們兩個都進入了另一個生命的體內,這是我們創造的,叫做‘咱們’。”

“其實,我們也不是在那個生命裡面,我們就是那個生命。我們都丟掉了自己,創造出了另一樣東西,這東西只能作為我倆的交織而存在。天哪,我們就是在相愛。”

而在影片中,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最美好的交鋒,是兩人從晚餐中站起身來親吻。面對彼此,他們的嘴脣陌生,緊張,不知所措。可是這份陌生的難得,就像小說中寫道的,像一個新的生命來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