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包金嵌玉石靈猴帶鉤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包金鑲琉璃饕餮紋帶鉤

黃宏

帶鉤的出現,早至春秋時期。現在科學發掘出土最早的,當屬洛陽西周墓出土的水禽式帶鉤,這個帶鉤長7.4釐米,迄今已三千年。帶鉤是人們生活必需之物,倉廩足,知禮儀,哪怕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男人穿衣依然要配一個好皮帶,而帶前的那塊牌子也頗為講究。其實,這都是從中國古代的帶鉤沿襲下來的。但十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對帶鉤作過系統、深入的研究。當然,帶鉤在收藏、研究和出版上的寂寞,有多種原因,最主要的是時代審美觀的錯位。

時尚之美

“滿堂之座,視鉤各異”

一直以來,有些收藏家,甚至有的文化、藝術史學者,認為商周青銅大器是禮器,有重要的收藏價值,而帶鉤、銅鏡一類,不過是日常生活用具,價值不大。其實,日常生活用具並非就沒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性,恰恰因為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反而注入了更為豐富的時尚內容,而這種時尚之美甚至是超越時空的。

《淮南子》中在談及帶鉤時,用了這樣的話:“滿堂之座,視鉤各異,於環、帶一也。”意思是說,放眼看去,賓客滿堂的腰間環帶上,都露出奢華的鉤飾,沒有相同的。而正是在這個“視鉤各異”間,人們的身份、地位都表露無遺,王侯之鉤、官宦之鉤、百姓之鉤,分得清清楚楚,想必那些遊走於各國諸侯間的縱橫家們,無論是得意抑或失意的文人墨客,自然也會像當今名士們一樣,身佩有著獨特審美品味、發散著強烈藝術氣質的浪漫之鉤。

帶鉤雖小,卻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分講究禮儀等級、非禮勿視的中國古代,佩鉤是件大事,它反映著佩用者的身份地位,代表著那一時期的摩登和時尚。可以說,各種最奢華的材料、最先進的工藝、最時髦的設計,都用在了帶鉤的製作上,爭奇鬥豔,以彰顯其身份地位的高貴。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帶鉤已居主角的地位。成熟的青銅冶煉技術,使帶鉤製作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而黃金和白銀以其眩目的光澤、豔麗的色彩,很早就進入了帶鉤的藝術體系,使帶鉤具有藝術和財富的雙重價值。玉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有君子之德,其潔白、細膩,珍稀、高貴,更為佩鉤者帶來一種脫俗內斂之美。而鐵帶鉤的出現有重要意義,它最初的價值是超過青銅的,雖然韌性不如青銅,但硬度卻高過青銅,用來製作帶鉤,且都有貼金貼銀之作,足以表明其高貴身份,只是因其鏽蝕,保存下來的不多。其他一些特殊材質的帶鉤,還有最早的玻璃製品,即琉璃帶鉤、水晶帶鉤,都表現出材料的高貴和不凡。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錯金鑲松石帶鉤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錯金銀帶鉤


實用之美

射公子小白帶鉤

帶鉤最主要的功能是什麼?這曾經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後來,經過大量發掘出土的實物證明,帶鉤主要與古人服飾有關,當然也有懸掛刀劍的掛鉤,但主要是固定和管束衣服的作用。許多出土墓主人的腰上都佩有帶鉤,如秦始皇陵秦俑的腰間就佩有人形帶鉤,山東諸城西漢墓的舉燈銅人腰間也有帶鉤,而且明顯展示出革帶兩端扣連的痕跡。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帶鉤的敘述有許多,而其中最有名的,當數管仲用箭射中齊桓公所佩帶鉤,而齊桓公倖免一死的歷史故事。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有過一個五強爭霸而最後齊桓公當了霸主的歷史故事,而這個齊桓公要不是佩了一個帶鉤,早就命喪管仲箭下,哪裡還有什麼後來稱霸之說?一個帶鉤寫就一段春秋史,使得帶鉤有了更多的文化學和文化史的意義,也使我們對帶鉤的使用功能有了清楚的認識。

那麼,齊桓公佩的是什麼樣的鉤,能夠擋住管仲的箭?我認為,這可能是春秋時就已出現的牌式鉤,而不會是那種圓且窄的曲棒形鉤。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錯金銀獸面紋帶鉤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銀鎏金嵌琉璃夔龍紋帶鉤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錯銀龜形帶鉤

貴胄之美

“孔子辭廩丘,終不盜刀鉤”

有人說,帶鉤雖然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畢竟是日常所用之物,不至於把它與聖人扯上關係。但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幾位聖人,從孔子到莊子,還真有關係。他們都曾以帶鉤說事,隱喻時事,宣傳他們那些濟世治國的大道理。

在《淮南子·氾論訓》記載:“孔子辭廩丘,終不盜刀鉤;許由讓天子,終不利封侯……由此觀之,見者可以論未發也,而觀小節可以知大體矣。故論人之道,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施,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貧則觀其所不取。”這番議論從一個小小的帶鉤引出,現在依然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孔子辭廩丘,此事在《呂氏春秋》裡也有記載,講的是孔子游學到了齊國,見到了齊景公,因為仰慕孔子的為人和學問,景公表示要把齊國廩丘這一塊地盤送給他,作為孔子的供養地。孔子當即表示不受,很快帶著他的學生離開了。《淮南子》和《呂氏春秋》認為,孔子連一大塊封地都不動心,還會去做盜竊帶鉤的勾當麼!

人們當然要問一問,什麼樣的鉤,能夠與一大塊封地拿來相提並論呢?想必不會是一般的販夫走卒用的布衣之鉤吧。2007年,拍賣市場上曾出現過一個被稱為“中華第一鉤”的九鑲帶鉤,估價1000萬,卻在拍賣前夕,被文物部門緊急叫停。這個帶金鉤為鐵質,但是嵌玉包金,十分華麗,屬於國寶級。

這使我又想到了一個大家都熟悉且至今仍常講的成語: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這是聖賢莊子的話,原來我一直有些想不明白,偷一個小小的鉤犯得上殺頭嗎?原以為莊子的隱喻之詞,是希望作一個強烈的對比,使人印象深刻,“竊鉤者誅”不過誇大其詞,諷刺而已。現在看來,還真有可判誅殺之罪的帶鉤,就是王侯之鉤,從審美的角度看,這樣的帶鉤有貴胄之美、奢華之美。

《莊子·知北遊》中,還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人80歲了,一生專以製作帶鉤為業,他的帶鉤異常精緻。於是,人們問他有什麼訣竅。他回答,從20歲就開始製作帶鉤,十分喜愛,一生對於其他事情都不在意,一心一意想做出好帶鉤來。這又引出了一番人生的道理。可見,帶鉤與古代人生活息息相關,深深地滲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哲理中。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錯銀猴形帶鉤


帶鉤三千年:古人精緻生活的詩意表達

◎青銅鎏金鑲玉帶鉤


祥瑞之美

“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帶鉤被視為祥瑞之物,這在許多文獻典籍中均有記載,最有名的還數“鉤弋夫人”榮辱集於一鉤的故事。鉤弋夫人是漢昭帝的母親,據說,當年漢武帝巡遊打獵經過河澗這個地方,聽說有一奇女子,十分美豔,但就是一手握拳,卻從未打開。武帝一見,十分傾心,親觸其手,一下就打開了。只見其拳中握著一隻玉質的帶鉤,故以此得名為鉤弋夫人。在我收藏的西漢玉帶鉤中就有正好可以握於拳中、十分精巧的玉帶鉤。這枚帶鉤為和田玉質,鉤首為水禽首,鉤背刻有蟠螭紋和勾雲紋。這種玉帶鉤在西漢十分流行,在廣州南越王墓和河北滿城漢墓這樣的王級墓葬中,都發現有多件精緻的玉帶鉤,為漢代玉鉤中的上品。

帶鉤既為祥瑞之物,那很自然地就以龍、鳳、虎、龜、蟬以及各種瑞獸作為表現的主題。為什麼自春秋以降,漢之前,墓葬中出土帶鉤相當普遍?這與人們把帶鉤作為祥瑞之物是分不開的。我有幾個寓意祥瑞的帶鉤很有特色:一個是在鉤面上有兩隻小龜,龜壽千年,鉤面嵌貝殼,顯出螺甸的光澤;一隻是銀鉤,鉤面刻兩隻蟬,意味著人的長生和轉世,世世代代永生。另外幾隻虎鉤,造型逼真,有的還鎏金,確有虎虎生威之意。

帶鉤的歷史,如果從良渚文化的玉帶鉤算起,已有四千年,如果從春秋戰國的帶鉤算起,那也有三千年了,可謂歷史悠久。“滿堂之座,視鉤各異”所呈現的帶鉤千姿百態、各擅其長的畫面,是與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環境分不開的。可以說,一部帶鉤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史、思想史。

(本文圖片選自中國嘉德香港2015秋季拍賣會“見微知著—奉文堂吉金”專場)

來源:《藝術品鑑》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