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最近,一組車貼走紅朋友圈。

大意是吐槽北京的車牌搖號。

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因為遲遲搖不到車號,只能掛個外地車牌上路。

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外地車牌的侷限就是:

工作日早晚高峰進不了五環,二環內永遠限行。

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說起這個搖號制度,

北京人民可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

因為這搖號的中籤率,

跟買個彩票也差不了多少。

2012年和2014年算是搖號黃金期,每期都有接近兩萬人搖到號。

可是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降為1.3萬。

中籤率也從十分之一急速下降到接近千分之一!

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在北京,有這樣一群人,

總數大概是有一萬多,

從第一次搖號開始就參加了,

五十多次搖號,沒有一次中籤。

有網友戲稱:

買車的預算已經從開始的奧拓攢到奧迪了,

然而悲催的是還沒搖上號!

現有搖號政策看似公平實則低效!

一是很多非機動車剛需在搖號。

身邊有大量認識的在京高校學生(因戶口遷至學校集體戶口有資格搖號)在搖號,但其中大部分並不需要購車。

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同時身邊部分同事和朋友本不迫切需要購車,但抱著遲早得買先搖著的心理也在搖號。

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身邊有7、8個人都搖中了指標買了車但是停在那裡基本不開。

而那些急需用車卻苦苦搖號不得的剛需族就慘了。

最後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明明正宗的土著,

從小在皇城根上長大,

因為買了車,進不了二環了!

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還有一些等不及搖號的人直接買了新能源汽車

因為搖號的難度相對小一些。

但是電動車沒電就把你扔在路上的痛,

恐怕只有開過的人才懂。

限號的本意是通過控制機動車數量,

達到減少擁堵,防止汙染的目的。

但是實行搖號這麼多年,

目的達到了嗎?

答案顯而易見:

該堵的地方照樣堵,該來的霧霾一天都沒少。

出京方便回家難,永遠上不了的大二環

從情理角度來說,政府打著治理擁堵的旗號推行這個政策,結果卻是讓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主體倒置。

眾所周知,機動車擁堵和大氣汙染的行為實施者是那些已經擁有和正在使用汽車的人,這些人是承擔上述責任和義務的主體。

現行的搖號政策變相地將責任轉嫁給沒有機動車的人群,剝奪了他們購買和使用汽車的權利。

好比是:

“為解決(1990年之前出生居民面臨的)水資源緊缺的問題,禁止1990年之後出生的人飲水”。

“為解決(1990年之前出生居民面臨的)醫保資金壓力巨大問題,禁止1990年之後出生的人醫保報銷”。

但悲催的是,

我們明知道這是一個懶政。

卻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替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