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大成殿 |

自張掖至武威,一路蒼山負雪,戈壁荒漠,無限蒼涼。偶見長城遺蹟擦身而過,更平添幾分邊關之悲壯。使人不得不想起岑嘉州之“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等慷慨激昂的邊塞詩。

餘與歷史講壇老白及諸友遍覽祁連雪山和紅石崖熠熠閃爍的北涼佛光,趁著天光微亮便離開張掖,向著北涼都城武威而來。一路上,白總純正的北京普通話為諸友妙趣橫生解讀中國石窟寺傳播之路,談笑風生,為旅途增添了知識。

我自祁連山歸來,爬山入窟,忽冷忽熱,又正巧遇見張掖零下二十幾度全城停暖,次日嗓子便啞了。不過還是頂著啞啞的嗓子在車上為諸友分享了自己的一看觀點和認識,重點分享了“現場重構”的旅遊觀、四川石窟的分區以及全國漢代遺存的分片,權當拋磚引玉,貽笑大方。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長城 |

武威,河西四郡之一,漢武帝取名“武功軍威”之意。這裡曾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又稱雍涼之都、天下要衝、國家蕃衛。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大涼,“五涼”在此建都。西夏時期,涼州是西夏的西都。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示意圖 |

武威文廟,其規模和現存遺蹟堪稱西北第一大孔廟。武威文廟位於武威市涼州城區東南部,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宮,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平面呈長方形,整個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譽為“西北學宮之冠"。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過殿 |

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公元1437—1439年),後經明成化和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的重修擴建。現有遺存建築可分為東中西三路。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

東部有山門、桂籍殿、崇聖祠等建築,總稱文昌宮。中部為文廟的核心部分,有泮池、狀元橋、櫺星門、戟門、大成殿、尊經閣等建築。西部為儒學院,未對外開放。文廟內還藏有唐至清代石碑三十餘通,清至民國匾額數十塊。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戲樓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尊經閣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大成殿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戟門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大成殿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戟門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櫺星門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櫺星門 狀元橋 泮池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文昌宮戲樓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武威文廟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

在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稱國保)中,只有五個單體碑刻列入名錄內。有四個都屬於石刻及其他分類中,分別是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和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剩下一個大名鼎鼎,本朝肇始之建,列在近代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中,便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能以區區單體之身進入堂堂國一殿堂,足見其價值之珍貴。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也即西夏碑,在武威文廟對過,傳言當地政府為了免於其被省博、國家博物館調撥走,專門建了一間博物館,名曰:“武威西夏博物館”。館內設施老舊,展品泛善可陳,唯西夏碑震古爍今,千古奇絕,在幽暗的燈光下,散發出神祕的光,像極了西夏這個神祕的王朝。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

西夏碑樹於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雲寺,西夏時大雲寺改名為護國寺。元滅西夏後,西夏碑被當時的有識之士砌碑亭封閉,才得以保存。清嘉慶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學者張澍說服僧眾,打開碑亭,謠言散盡,西夏碑方才重見天日。民國時,西夏碑由大雲寺移置武威文廟。後挪入新建的博物館中展陳。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

西夏碑碑首呈半圓形,龜趺,碑通高2.6米,寬1米,厚0.3米。碑陽西夏文篆額2行8字,漢譯為“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碑陰為漢文,額篆“重修□□寺□□塔碑銘”,碑文楷書。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

碑文記述前涼張天錫始建護國寺塔非常靈驗,至西夏天祐民安四年(1093)修復因地震而傾斜的塔身之功德。文末列修塔之功德人員姓名。尾題“天祐民安五年歲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張政思書並篆額。此碑是迄今所見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西夏文和漢文對照字數最多的西夏碑刻,堪稱千古奇絕之碑。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佛經印本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佛經印本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佛經印本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西夏博物館展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西夏博物館展 |

西北學宮之冠,千古奇絕之碑

|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 |

來源:山河舊夢Dream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