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是三分之一中國人嗎?臺教授: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

臺灣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

這是個“大哉問”,無論回答“是”或“不是”,恐怕都會牽動許多人的敏感神經,甚至引帶出兩種截然相反、壁壘分明的爭議,不但如此,更攸關於個人如何自我定位的問題。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與臺北市長柯文哲前幾天對槓上了。蔡董事長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柯市長則從“文化”上肯定自己是中國人,但在“經濟”上則略有保留,而在“政治”上則謂“現階段就不可能”。顯然地,柯市長是顧左右而言他,未肯正面迴應蔡董事長的質問,將文化、經濟與政治做了明顯的切割。

有關“文化”的定義,是極其複雜的問題,依照柯市長的觀點,應是指在同一血緣、同一語言文字、同一生活方式下所顯現的總體樣態,在這個樣態中,難以避免會涉及到經濟活動及政治形態的問題,是否能如柯市長般做完美切割,恐怕是不無疑問的。

從“文化上的中國人”角度出發,則在同一文化圈中進行經濟活動,顯然是較諸不同文化圈來得更具有便利性,也更容易協調,此所以柯市長認為“可以談”的緣故。當然,在這裡,柯市長含而未露,保留了“如何談”、“談什麼”,以及“如何落實談的內容”的問題。不過,從現實面來說,這問題早就已經跨越了“可以談”的階段,以兩岸目前頻繁而活躍的經濟互動看來,所該做的其實是如何在如此相互依存的關係中,為臺灣爭取到最大空間的問題。柯市長無疑是有意避重就輕、模糊焦點的。

兩岸政治上的歧異,幾乎可以說是天差地別,此所以柯市長認為“現階段不可能”,其實“現階段”只是個託詞。然而政治體制上的絕大差異,卻是與“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的問題邈不相涉的。臺灣人多數是從大陸移民過來的,只不過有先來後到的區別而已,在同一文化下,可以說都是炎黃子孫一脈相傳。關鍵在於,兩岸即便在“政體”上有極大的差別,但皆不過是政治體制的不同,此正如同“民國革命”,從清朝的專制政體轉向民主政治,而食息於這片廣袤土地上的老百姓依然不妨其為中國人。

柯市長企圖以切割方式迴避蔡董事長的問題,但在不自覺中忽略了自身論述的一個盲點,那就是,他把“‘國家’和政權”混淆在一起了,操掌政權的人,可以憑藉其威權,選擇任何一種政治體制,但卻絕不能改變“國家”。我們可以反對某種政權實施的政治體制,但卻沒有必要否定這個“國家”。

當然,兩岸因為歷史上的種種因素,目前各有其信守的“國號”,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息於這片土地上的人,無疑都是中國人。

論者往往以英、美兩國為例,美國是從英國人在北美所建立的家園開始,雖與英國的文化密邇相關,卻是分屬兩個不同的國家,是以臺灣人雖從大陸而來,自也有充足的理由“獨立成國”。但是,美國51州的土地,向來未曾歸屬過英國,而臺灣,遠的不說,自明鄭開臺以來,歷經清朝之正式納入版圖,雖因甲午之戰,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但無論如何,都始終是從屬於中國的,除非刻意扭曲歷史、變造偽證,臺灣人當然也是中國人。

我是臺灣人,以身為臺灣人為傲,但這不妨礙我也自居為中國人,以中國人為榮。

作者:林保淳(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