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發現見證楚人南擴的戰國墓葬

考古 戰國時期 文物 春秋戰國 新華網 2017-06-05

新華社長沙6月3日電(記者 劉良恆)記者從湖南長沙市文物考古部門獲悉,湖南譚家墳山一批戰國墓葬近期得以重見天日,目前已清理完畢的墓葬共出土各類隨葬器物140餘件,為楚人從長江以北向南擴張的過程提供了考古證明。

據悉,譚家墳山戰國墓群位於長沙市望城區銅官街道花果村,是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點。為配合當地工業園區建設,譚家墳山戰國墓群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從今年2月底開始,在3月下旬已基本完成。目前共發現51座墓葬,年代多數為戰國時期,個別或可晚至西漢早期。

目前考古部門已完成27座墓葬的發掘工作,墓葬的清理工作正在推進。現已清理完畢的墓葬共出土各類隨葬器物140餘件,其中以各類仿銅陶禮器、陶器為大宗,主要器形有鼎、敦、壺、豆等,另有少量的金屬器。其中四“山字紋”銅鏡和34枚蟻鼻錢為近年來湖南省範圍內較少見的出土器物。

考古專家介紹,譚家墳山戰國墓群古墓葬數量多,分佈密集,保存完整,是長沙地區發現的較大規模的戰國時期墓群。這些文物的出土,見證了楚人在湖南的經營和開發。作為楚人南擴歷史進程的遺蹟和證據,譚家墳山戰國墓群揭示了楚人南下的路線之一是沿湘江下游溯江而上,然後逐步佔領和擴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