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了27天皇帝犯下千餘條罪行,專家發掘其墓葬發現事實有待商榷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句在後世知名度極高的名言出自於唐太宗李世民口中。(《舊唐書·魏徵傳》)在太宗看來,歷史是珍貴的財富,前朝的前車之鑑對他來說都是寶貴的教訓。關於此,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文當中也有類似的論述:講歷史,便可叫人不武斷。因事情太複雜,利弊得失,歷久始見,都擺開在歷史上。在許多歷史學家看來,歷史並非是世人眼中“隨便時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不是“強者才能撰寫的文章”,他們相信歷史是有生命的,即使史書上的記載會出現錯誤,但掩埋在地下塵封千年的文物不會撒謊,而這些文物,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這個觀點得到了大部分歷史學家的支持,而歷年來古墓的發掘以及文物的出土,更是印證了這一點,比如著名的漢墓海昏侯墓葬的發掘,是其中最好的代表。

他當了27天皇帝犯下千餘條罪行,專家發掘其墓葬發現事實有待商榷

海昏侯墓的主人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就是漢廢帝劉賀。劉賀是西漢第九位皇帝,但他在位僅僅二十七天,便被廢掉,成為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史書上關於劉賀的記載多是他的昏庸與荒淫無道,比如夏侯勝評論道:“使人簿責勝,縛嘉繫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班固也在他的《漢書》當中寫道:“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這句話是說劉賀在位不過二十七日,就昏庸無道,犯下一千多件罪行。

繼位不到一個月就犯下如此多的罪行,劉賀似乎的確罪不可恕,霍光廢黜他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後世的史書對於劉賀的記載也大致相同,與班固的《漢書》別無二致,劉賀“昏君”的形象似乎已經是蓋棺定論,即使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但也只是缺乏根據的推測。直到上千年後,政府對海昏侯墓進行保護性發掘,考古隊員在裡面的發現,才終於揭開了另一個可能的真相。

他當了27天皇帝犯下千餘條罪行,專家發掘其墓葬發現事實有待商榷

在海昏侯墓當中,考古隊員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寶物,其中有數不盡的金銀珠寶,這似乎挺符合史書上對劉賀的描寫。不過,在劉賀的墓中,還發現了許多刻有聖賢文章的竹簡以及屏風,這些竹簡和屏風數量極多約5200餘枚,涵蓋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詩經》、《禮記》《論語》、《春秋》經傳等,而且它們都被劉賀擺在重要的位置上,足以可見它們在劉賀心中的地位是極高的。這些發現讓史學家們震驚不已,因為在史書上的記載,劉賀完全是一位不學無術的昏君,他縱情聲色,不喜聖賢道理,荒淫無度,但墓中的景象與這些記載卻有些出入。

他當了27天皇帝犯下千餘條罪行,專家發掘其墓葬發現事實有待商榷

海昏侯墓葬裡出土的竹簡

有人認為這種出入可能只是因為劉賀被廢黜之後幡然醒悟,因此在下葬時才會埋下如此多的聖賢書簡和屏風,不過這種說法顯然不合邏輯,因為在《漢書·張敞傳》中記載,漢宣帝繼位後對劉賀非常不放心,因此派張敞前去試探,張敞說劉賀只是一位愚蠢的昏候,喜好美色,厭惡讀書,不足為懼,而這段評價與劉賀墓中的景象卻完全不同,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劉賀可能並非是像史書上對他的描寫一樣,是一位昏君。

廢黜劉賀的是大臣霍光,但當初非要扶持劉賀的也是霍光。在當時可以繼位的人選並非只有劉賀,但霍光卻非要遠迎劉賀,而且理由還是其他人昏庸不堪,比不上劉賀,如果劉賀真的像史書上記載的那樣荒淫,那他的風評是瞞不過京城的,因此當霍光遠迎劉賀時,他的名聲應該還不錯。而霍光在《廢昌邑王事上太后疏》當中列舉出劉賀上千條罪行,而此時劉賀繼位不過二十七天,霍光的行為頗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味。加上劉賀墓中的發現,一種新的可能出現了:劉賀很有可能不是一位昏君,反而是因為他太有才能,鋒芒畢露,威脅到了權臣霍光,因此才被廢黜。

他當了27天皇帝犯下千餘條罪行,專家發掘其墓葬發現事實有待商榷

不過掩埋在地下的書簡與屏風終究是無聲的,它們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踏過歷史長河,來到後人的面前,似乎在向世人訴說著主人的故事。歷史是不完美的,正如史書可以人為篡改,歷史也可能會因為人為因素蒙上黑色的面紗,看不清真相,不過關於此,錢穆先生有一段最好的論述:書不能盡言,言不能盡意。寫史者都有可能不是歷史的見證者,也不能描繪歷史人物的想法。讀史者只能管中窺豹獲得一些片段,所以要理性與人性雙重考慮歷史人物。從不同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

我想,歷史的魅力可能就在於它在不完美的同時,仍舊會努力向世人訴說著上千年前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