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主要分佈在甘肅的永登、古浪、武威、張掖一帶。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陶器多以夾砂紅褐為主,上半部施以紅色陶衣,表飾繩紋、錐刺紋、弦紋和彩繪。

這個文化類型中出土的青銅器比較多,大部分帶有北方草原氣息,類型主要有刀、簇、鈴、環形匕首、獸首短劍等銅飾件和生產用品。永登樹屏發現這座墓葬是沙井文化最東發現。

出土鈴形器物,它們用來演奏的編鐘嗎

這個墓葬出土的眾器物,人們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產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遊牧民族使用的銅鈴,另一類就是令牌等器物。

永登樹屏出土的銅鈴有6件。大、中、小各一對,均為合模鑄成,兩側各留有一道空脊,每對形制相同。鈴身作筒狀略扁,平頂齊口,頂上有半環鈕,鈕下開長條或方形系鈴舌的孔,鈴身有1——6個長條或三角形孔眼,懸舌均失。最大的通高13釐米,口徑10釐米。最小的通高7釐米,口徑5釐米。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主要分佈在甘肅的永登、古浪、武威、張掖一帶。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陶器多以夾砂紅褐為主,上半部施以紅色陶衣,表飾繩紋、錐刺紋、弦紋和彩繪。

這個文化類型中出土的青銅器比較多,大部分帶有北方草原氣息,類型主要有刀、簇、鈴、環形匕首、獸首短劍等銅飾件和生產用品。永登樹屏發現這座墓葬是沙井文化最東發現。

出土鈴形器物,它們用來演奏的編鐘嗎

這個墓葬出土的眾器物,人們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產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遊牧民族使用的銅鈴,另一類就是令牌等器物。

永登樹屏出土的銅鈴有6件。大、中、小各一對,均為合模鑄成,兩側各留有一道空脊,每對形制相同。鈴身作筒狀略扁,平頂齊口,頂上有半環鈕,鈕下開長條或方形系鈴舌的孔,鈴身有1——6個長條或三角形孔眼,懸舌均失。最大的通高13釐米,口徑10釐米。最小的通高7釐米,口徑5釐米。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銅鈴是人們常見的器物,不論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都有著在畜牧業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時,牛羊身上懸掛銅鈴,就可以知道牛羊所在位置。二來,也可以區分各自的牛羊。 出土時,人們發現這些銅鈴大小不一,會不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排列的呢?會不會類似於編鐘,帶有某種音律節奏呢?但經過研究後,基本否定了這種觀點。

首先,這四個銅鈴之間沒有一定的規律性,與編鐘等樂器完全不一樣;其次,也沒有發現有關音律和節奏方面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最終放棄了曾經產生的疑問,確定這些銅鈴僅僅是生產用具。

有一種渦輪形飾與河北平山中山國墓葬所出基本相似。數量多達83件,其中完好的70件,這些器物直徑6.8釐米,模鑄,正面微鼓,正中圓心凸起,表面鏤空,顯出六條輪輻,背面內凹,中間有橋形鈕。鑄造粗糙,有的甚至鏤空也未剔透。

還有幾件鏟形牌飾,兩件完好,模鑄,上端圓形,正面微凹,背面上方有橫向橋形鈕。下端作鏟狀,鏟頭平齊,內空,孔隙為一字形,孔隙內留有革帶朽痕。上端圓徑4.7釐米,全長6.8釐米。這似乎一個腰帶。

鷹杖首、鹿形飾來看,他們和匈奴有著很密切的文化交往。西北甘肅蘭州的黃河岸邊曾經是中原文化和遊牧民族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2500年前,生活在河西走廊月氏人白人嗎?

甘肅黃河以西的地方,特別是河西走廊,曾聚居過月氏、烏孫、胡、戎、羌以及匈奴等遊牧民族,青銅動物雕刻是他們喜愛的裝飾品。

這個沙井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飾品,究竟是那個民族的東西呢?沙井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個怎樣的遊牧民族呢?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主要分佈在甘肅的永登、古浪、武威、張掖一帶。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陶器多以夾砂紅褐為主,上半部施以紅色陶衣,表飾繩紋、錐刺紋、弦紋和彩繪。

這個文化類型中出土的青銅器比較多,大部分帶有北方草原氣息,類型主要有刀、簇、鈴、環形匕首、獸首短劍等銅飾件和生產用品。永登樹屏發現這座墓葬是沙井文化最東發現。

出土鈴形器物,它們用來演奏的編鐘嗎

這個墓葬出土的眾器物,人們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產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遊牧民族使用的銅鈴,另一類就是令牌等器物。

永登樹屏出土的銅鈴有6件。大、中、小各一對,均為合模鑄成,兩側各留有一道空脊,每對形制相同。鈴身作筒狀略扁,平頂齊口,頂上有半環鈕,鈕下開長條或方形系鈴舌的孔,鈴身有1——6個長條或三角形孔眼,懸舌均失。最大的通高13釐米,口徑10釐米。最小的通高7釐米,口徑5釐米。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銅鈴是人們常見的器物,不論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都有著在畜牧業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時,牛羊身上懸掛銅鈴,就可以知道牛羊所在位置。二來,也可以區分各自的牛羊。 出土時,人們發現這些銅鈴大小不一,會不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排列的呢?會不會類似於編鐘,帶有某種音律節奏呢?但經過研究後,基本否定了這種觀點。

首先,這四個銅鈴之間沒有一定的規律性,與編鐘等樂器完全不一樣;其次,也沒有發現有關音律和節奏方面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最終放棄了曾經產生的疑問,確定這些銅鈴僅僅是生產用具。

有一種渦輪形飾與河北平山中山國墓葬所出基本相似。數量多達83件,其中完好的70件,這些器物直徑6.8釐米,模鑄,正面微鼓,正中圓心凸起,表面鏤空,顯出六條輪輻,背面內凹,中間有橋形鈕。鑄造粗糙,有的甚至鏤空也未剔透。

還有幾件鏟形牌飾,兩件完好,模鑄,上端圓形,正面微凹,背面上方有橫向橋形鈕。下端作鏟狀,鏟頭平齊,內空,孔隙為一字形,孔隙內留有革帶朽痕。上端圓徑4.7釐米,全長6.8釐米。這似乎一個腰帶。

鷹杖首、鹿形飾來看,他們和匈奴有著很密切的文化交往。西北甘肅蘭州的黃河岸邊曾經是中原文化和遊牧民族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2500年前,生活在河西走廊月氏人白人嗎?

甘肅黃河以西的地方,特別是河西走廊,曾聚居過月氏、烏孫、胡、戎、羌以及匈奴等遊牧民族,青銅動物雕刻是他們喜愛的裝飾品。

這個沙井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飾品,究竟是那個民族的東西呢?沙井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個怎樣的遊牧民族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從這些年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眾多器物分析,人們有理由相信, 創造了沙井文化的人,他們遊牧在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和匈奴有一定的關係,能夠通過遊牧部落之間交換,搞到各地物資。翻開史書,人們發現在先秦和秦漢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生活著烏孫和月氏兩支遊牧民族。這兩個民族都生活在敦煌祁連間,這樣說來沙井人應該就是烏孫和月氏人中的一個了,但究竟是哪一支呢?

沙井文化的創造著應該是月氏人,戰國末期到秦時月氏人的力量異常強大,“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他們擊敗了匈奴,迫使匈奴稱臣納貢,匈奴頭曼單于甚至把兒子冒頓送到了月氏為人質。又擊潰了同樣遊牧在敦煌祁連之間的烏孫人,迫使烏孫人亡走匈奴。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主要分佈在甘肅的永登、古浪、武威、張掖一帶。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陶器多以夾砂紅褐為主,上半部施以紅色陶衣,表飾繩紋、錐刺紋、弦紋和彩繪。

這個文化類型中出土的青銅器比較多,大部分帶有北方草原氣息,類型主要有刀、簇、鈴、環形匕首、獸首短劍等銅飾件和生產用品。永登樹屏發現這座墓葬是沙井文化最東發現。

出土鈴形器物,它們用來演奏的編鐘嗎

這個墓葬出土的眾器物,人們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產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遊牧民族使用的銅鈴,另一類就是令牌等器物。

永登樹屏出土的銅鈴有6件。大、中、小各一對,均為合模鑄成,兩側各留有一道空脊,每對形制相同。鈴身作筒狀略扁,平頂齊口,頂上有半環鈕,鈕下開長條或方形系鈴舌的孔,鈴身有1——6個長條或三角形孔眼,懸舌均失。最大的通高13釐米,口徑10釐米。最小的通高7釐米,口徑5釐米。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銅鈴是人們常見的器物,不論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都有著在畜牧業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時,牛羊身上懸掛銅鈴,就可以知道牛羊所在位置。二來,也可以區分各自的牛羊。 出土時,人們發現這些銅鈴大小不一,會不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排列的呢?會不會類似於編鐘,帶有某種音律節奏呢?但經過研究後,基本否定了這種觀點。

首先,這四個銅鈴之間沒有一定的規律性,與編鐘等樂器完全不一樣;其次,也沒有發現有關音律和節奏方面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最終放棄了曾經產生的疑問,確定這些銅鈴僅僅是生產用具。

有一種渦輪形飾與河北平山中山國墓葬所出基本相似。數量多達83件,其中完好的70件,這些器物直徑6.8釐米,模鑄,正面微鼓,正中圓心凸起,表面鏤空,顯出六條輪輻,背面內凹,中間有橋形鈕。鑄造粗糙,有的甚至鏤空也未剔透。

還有幾件鏟形牌飾,兩件完好,模鑄,上端圓形,正面微凹,背面上方有橫向橋形鈕。下端作鏟狀,鏟頭平齊,內空,孔隙為一字形,孔隙內留有革帶朽痕。上端圓徑4.7釐米,全長6.8釐米。這似乎一個腰帶。

鷹杖首、鹿形飾來看,他們和匈奴有著很密切的文化交往。西北甘肅蘭州的黃河岸邊曾經是中原文化和遊牧民族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2500年前,生活在河西走廊月氏人白人嗎?

甘肅黃河以西的地方,特別是河西走廊,曾聚居過月氏、烏孫、胡、戎、羌以及匈奴等遊牧民族,青銅動物雕刻是他們喜愛的裝飾品。

這個沙井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飾品,究竟是那個民族的東西呢?沙井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個怎樣的遊牧民族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從這些年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眾多器物分析,人們有理由相信, 創造了沙井文化的人,他們遊牧在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和匈奴有一定的關係,能夠通過遊牧部落之間交換,搞到各地物資。翻開史書,人們發現在先秦和秦漢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生活著烏孫和月氏兩支遊牧民族。這兩個民族都生活在敦煌祁連間,這樣說來沙井人應該就是烏孫和月氏人中的一個了,但究竟是哪一支呢?

沙井文化的創造著應該是月氏人,戰國末期到秦時月氏人的力量異常強大,“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他們擊敗了匈奴,迫使匈奴稱臣納貢,匈奴頭曼單于甚至把兒子冒頓送到了月氏為人質。又擊潰了同樣遊牧在敦煌祁連之間的烏孫人,迫使烏孫人亡走匈奴。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這樣月氏就成為一個東至蘭州黃河邊,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龐大部落聯盟,所以在永登、蘭州黃河南岸發現了沙井文化的遺存。而烏孫一直是敦煌祁連間的,而且也沒有擊敗過匈奴的記載。顯然,這些沙井文化遺存為月氏人所遺留的可能更大一些。

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人認為月氏人是白種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黃種人,而關於他們族屬的說法就更多了,有人說他們是羌人的一支,也有人說說,他們是戎人,還有人說他們是塞人、突厥人、匈奴人等等。

他們真的是白種人嗎?人們曾對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進行過檢測發現那些人骨和蒙古種北亞類型接近,而不見一個高加索人人種的人骨。

月氏人的消失,也很有戲劇性。起初他們勢力非常強大,匈奴也對他們忌憚三分,不得不把單于的兒子送來為質。這個匈奴王子就是後來匈奴著名單于冒頓。後來,冒頓率匈奴人突襲月氏,月氏人最終風流雲散。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主要分佈在甘肅的永登、古浪、武威、張掖一帶。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陶器多以夾砂紅褐為主,上半部施以紅色陶衣,表飾繩紋、錐刺紋、弦紋和彩繪。

這個文化類型中出土的青銅器比較多,大部分帶有北方草原氣息,類型主要有刀、簇、鈴、環形匕首、獸首短劍等銅飾件和生產用品。永登樹屏發現這座墓葬是沙井文化最東發現。

出土鈴形器物,它們用來演奏的編鐘嗎

這個墓葬出土的眾器物,人們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產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遊牧民族使用的銅鈴,另一類就是令牌等器物。

永登樹屏出土的銅鈴有6件。大、中、小各一對,均為合模鑄成,兩側各留有一道空脊,每對形制相同。鈴身作筒狀略扁,平頂齊口,頂上有半環鈕,鈕下開長條或方形系鈴舌的孔,鈴身有1——6個長條或三角形孔眼,懸舌均失。最大的通高13釐米,口徑10釐米。最小的通高7釐米,口徑5釐米。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銅鈴是人們常見的器物,不論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都有著在畜牧業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時,牛羊身上懸掛銅鈴,就可以知道牛羊所在位置。二來,也可以區分各自的牛羊。 出土時,人們發現這些銅鈴大小不一,會不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排列的呢?會不會類似於編鐘,帶有某種音律節奏呢?但經過研究後,基本否定了這種觀點。

首先,這四個銅鈴之間沒有一定的規律性,與編鐘等樂器完全不一樣;其次,也沒有發現有關音律和節奏方面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最終放棄了曾經產生的疑問,確定這些銅鈴僅僅是生產用具。

有一種渦輪形飾與河北平山中山國墓葬所出基本相似。數量多達83件,其中完好的70件,這些器物直徑6.8釐米,模鑄,正面微鼓,正中圓心凸起,表面鏤空,顯出六條輪輻,背面內凹,中間有橋形鈕。鑄造粗糙,有的甚至鏤空也未剔透。

還有幾件鏟形牌飾,兩件完好,模鑄,上端圓形,正面微凹,背面上方有橫向橋形鈕。下端作鏟狀,鏟頭平齊,內空,孔隙為一字形,孔隙內留有革帶朽痕。上端圓徑4.7釐米,全長6.8釐米。這似乎一個腰帶。

鷹杖首、鹿形飾來看,他們和匈奴有著很密切的文化交往。西北甘肅蘭州的黃河岸邊曾經是中原文化和遊牧民族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2500年前,生活在河西走廊月氏人白人嗎?

甘肅黃河以西的地方,特別是河西走廊,曾聚居過月氏、烏孫、胡、戎、羌以及匈奴等遊牧民族,青銅動物雕刻是他們喜愛的裝飾品。

這個沙井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飾品,究竟是那個民族的東西呢?沙井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個怎樣的遊牧民族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從這些年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眾多器物分析,人們有理由相信, 創造了沙井文化的人,他們遊牧在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和匈奴有一定的關係,能夠通過遊牧部落之間交換,搞到各地物資。翻開史書,人們發現在先秦和秦漢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生活著烏孫和月氏兩支遊牧民族。這兩個民族都生活在敦煌祁連間,這樣說來沙井人應該就是烏孫和月氏人中的一個了,但究竟是哪一支呢?

沙井文化的創造著應該是月氏人,戰國末期到秦時月氏人的力量異常強大,“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他們擊敗了匈奴,迫使匈奴稱臣納貢,匈奴頭曼單于甚至把兒子冒頓送到了月氏為人質。又擊潰了同樣遊牧在敦煌祁連之間的烏孫人,迫使烏孫人亡走匈奴。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這樣月氏就成為一個東至蘭州黃河邊,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龐大部落聯盟,所以在永登、蘭州黃河南岸發現了沙井文化的遺存。而烏孫一直是敦煌祁連間的,而且也沒有擊敗過匈奴的記載。顯然,這些沙井文化遺存為月氏人所遺留的可能更大一些。

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人認為月氏人是白種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黃種人,而關於他們族屬的說法就更多了,有人說他們是羌人的一支,也有人說說,他們是戎人,還有人說他們是塞人、突厥人、匈奴人等等。

他們真的是白種人嗎?人們曾對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進行過檢測發現那些人骨和蒙古種北亞類型接近,而不見一個高加索人人種的人骨。

月氏人的消失,也很有戲劇性。起初他們勢力非常強大,匈奴也對他們忌憚三分,不得不把單于的兒子送來為質。這個匈奴王子就是後來匈奴著名單于冒頓。後來,冒頓率匈奴人突襲月氏,月氏人最終風流雲散。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月氏殘餘主力,沿古老的絲綢之路向西逃亡,餘部躲入祁連山中。在伊犁河流域再次早烏孫和匈奴聯軍襲擊,最後和一部分塞人繼續西遷到中亞的阿姆河流域,公元一世紀,建立了著名的貴霜王國,統治中亞達4百年之久。唐時,以經商而聞名的粟特胡人,就是月氏人餘脈。

杖首令牌可能是月氏人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所有。這是從中亞傳來一種風俗。有人認為,權杖、令牌起源於兩河流域一帶,逐漸向東傳入中國的。也有些人認為,這種青銅杖首不獨存在西方,它在全世界各地史前文化中都有發現。大部分學者認為,令牌最早可能是圖騰柱或者其它的標誌,到後來就演變成了令牌。

甘青地區發現不少令牌,不同崇拜部落,用不同的圖騰。比如有些是用羊首來裝飾的。顯然這與不同部落間的圖騰崇拜有關,以鷹為圖騰的部落自然將鷹作為令牌的杖首,而崇拜羊的部落自然將羊頭作為令牌的杖首。

沿著古老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傳播,生生不息。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主要分佈在甘肅的永登、古浪、武威、張掖一帶。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陶器多以夾砂紅褐為主,上半部施以紅色陶衣,表飾繩紋、錐刺紋、弦紋和彩繪。

這個文化類型中出土的青銅器比較多,大部分帶有北方草原氣息,類型主要有刀、簇、鈴、環形匕首、獸首短劍等銅飾件和生產用品。永登樹屏發現這座墓葬是沙井文化最東發現。

出土鈴形器物,它們用來演奏的編鐘嗎

這個墓葬出土的眾器物,人們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產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遊牧民族使用的銅鈴,另一類就是令牌等器物。

永登樹屏出土的銅鈴有6件。大、中、小各一對,均為合模鑄成,兩側各留有一道空脊,每對形制相同。鈴身作筒狀略扁,平頂齊口,頂上有半環鈕,鈕下開長條或方形系鈴舌的孔,鈴身有1——6個長條或三角形孔眼,懸舌均失。最大的通高13釐米,口徑10釐米。最小的通高7釐米,口徑5釐米。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銅鈴是人們常見的器物,不論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都有著在畜牧業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時,牛羊身上懸掛銅鈴,就可以知道牛羊所在位置。二來,也可以區分各自的牛羊。 出土時,人們發現這些銅鈴大小不一,會不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排列的呢?會不會類似於編鐘,帶有某種音律節奏呢?但經過研究後,基本否定了這種觀點。

首先,這四個銅鈴之間沒有一定的規律性,與編鐘等樂器完全不一樣;其次,也沒有發現有關音律和節奏方面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最終放棄了曾經產生的疑問,確定這些銅鈴僅僅是生產用具。

有一種渦輪形飾與河北平山中山國墓葬所出基本相似。數量多達83件,其中完好的70件,這些器物直徑6.8釐米,模鑄,正面微鼓,正中圓心凸起,表面鏤空,顯出六條輪輻,背面內凹,中間有橋形鈕。鑄造粗糙,有的甚至鏤空也未剔透。

還有幾件鏟形牌飾,兩件完好,模鑄,上端圓形,正面微凹,背面上方有橫向橋形鈕。下端作鏟狀,鏟頭平齊,內空,孔隙為一字形,孔隙內留有革帶朽痕。上端圓徑4.7釐米,全長6.8釐米。這似乎一個腰帶。

鷹杖首、鹿形飾來看,他們和匈奴有著很密切的文化交往。西北甘肅蘭州的黃河岸邊曾經是中原文化和遊牧民族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2500年前,生活在河西走廊月氏人白人嗎?

甘肅黃河以西的地方,特別是河西走廊,曾聚居過月氏、烏孫、胡、戎、羌以及匈奴等遊牧民族,青銅動物雕刻是他們喜愛的裝飾品。

這個沙井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飾品,究竟是那個民族的東西呢?沙井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個怎樣的遊牧民族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從這些年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眾多器物分析,人們有理由相信, 創造了沙井文化的人,他們遊牧在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和匈奴有一定的關係,能夠通過遊牧部落之間交換,搞到各地物資。翻開史書,人們發現在先秦和秦漢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生活著烏孫和月氏兩支遊牧民族。這兩個民族都生活在敦煌祁連間,這樣說來沙井人應該就是烏孫和月氏人中的一個了,但究竟是哪一支呢?

沙井文化的創造著應該是月氏人,戰國末期到秦時月氏人的力量異常強大,“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他們擊敗了匈奴,迫使匈奴稱臣納貢,匈奴頭曼單于甚至把兒子冒頓送到了月氏為人質。又擊潰了同樣遊牧在敦煌祁連之間的烏孫人,迫使烏孫人亡走匈奴。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這樣月氏就成為一個東至蘭州黃河邊,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龐大部落聯盟,所以在永登、蘭州黃河南岸發現了沙井文化的遺存。而烏孫一直是敦煌祁連間的,而且也沒有擊敗過匈奴的記載。顯然,這些沙井文化遺存為月氏人所遺留的可能更大一些。

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人認為月氏人是白種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黃種人,而關於他們族屬的說法就更多了,有人說他們是羌人的一支,也有人說說,他們是戎人,還有人說他們是塞人、突厥人、匈奴人等等。

他們真的是白種人嗎?人們曾對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進行過檢測發現那些人骨和蒙古種北亞類型接近,而不見一個高加索人人種的人骨。

月氏人的消失,也很有戲劇性。起初他們勢力非常強大,匈奴也對他們忌憚三分,不得不把單于的兒子送來為質。這個匈奴王子就是後來匈奴著名單于冒頓。後來,冒頓率匈奴人突襲月氏,月氏人最終風流雲散。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月氏殘餘主力,沿古老的絲綢之路向西逃亡,餘部躲入祁連山中。在伊犁河流域再次早烏孫和匈奴聯軍襲擊,最後和一部分塞人繼續西遷到中亞的阿姆河流域,公元一世紀,建立了著名的貴霜王國,統治中亞達4百年之久。唐時,以經商而聞名的粟特胡人,就是月氏人餘脈。

杖首令牌可能是月氏人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所有。這是從中亞傳來一種風俗。有人認為,權杖、令牌起源於兩河流域一帶,逐漸向東傳入中國的。也有些人認為,這種青銅杖首不獨存在西方,它在全世界各地史前文化中都有發現。大部分學者認為,令牌最早可能是圖騰柱或者其它的標誌,到後來就演變成了令牌。

甘青地區發現不少令牌,不同崇拜部落,用不同的圖騰。比如有些是用羊首來裝飾的。顯然這與不同部落間的圖騰崇拜有關,以鷹為圖騰的部落自然將鷹作為令牌的杖首,而崇拜羊的部落自然將羊頭作為令牌的杖首。

沿著古老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傳播,生生不息。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件鐵矛

兩枚鷹首青銅杖首,靜靜地立在展廳一角,早已沒有鷹擊長空,俯瞰萬物的氣勢了。而留下的無數的猜測。

它們是一次狩獵的意外收穫。

進山打獵,獵狗鑽洞,發現三千年前墓葬

元月元日,是一年之始,在北方,更是天寒地凍的時節。秋收冬藏,是說,在冬天,最冷季節裡,要老老實實待在家裡貓冬。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不過對於喜歡打獵的人,冬天似乎更有樂趣。1980年元旦剛過,蘭州化肥廠的一名職工就出門打獵的。元月5日,化肥廠的職工於金連,帶著一隻獵犬,出門打獵去了。他絲毫沒有想到,這次看似尋常的狩獵活動,會給他人生留下最為深刻的記憶。

他去的地方是永登縣樹屏公社趙老灣村南面的山溝裡。這裡大山連綿,南面兩道山樑的緩坡,向陽之處,正適合狩獵。冬天,荒野裡基本沒有什麼獵物出現。偶爾有隻野兔,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收穫了。果然,前面看見了一隻野兔。獵犬直追了過去。誰知,獵犬一去不返。他順著蹤跡,跟過去一看,原來獵犬鑽進了一個水窟窿裡。他下去一看,這裡竟然一座古墓。

打獵發現了一座古墓。這事情可不簡單。沒過幾天,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的人來了。看來,這個墓地不尋常。據《蘭州文物志》記載,這是一處沙井文化墓葬,出土銅器146件。

年代久遠,歲月滄桑,當年的墓葬只留了殘痕。由殘跡觀察,墓葬是依山形地勢從溝底築起,深2米,南北長2米,寬度不詳。由墓底至溝底還有3米的距離,可知原來的地表要比現在的溝底高出5米左右。從殘存的一個人腿骨的方向,可知墓的方向呈頭北足南。在靠近隨葬品的西南角處,出現許多馬、羊、牛的頭骨,似乎是犧牲殉葬坑。出土的器物,以銅器最多,還有鐵器和幾塊陶片。從出土眾多銅器和殉葬坑分析,這個墓葬的規格並不低。很有可能是謀個部落首領,或者部落中,重要人物的墓葬。

鷹首權杖,鹿形飾件,究竟是哪個神祕部族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研究,出土文物的風格特點扥都真相大白了。人們判斷,這座墓葬的文化類型,屬於沙井文化。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四件鷹頭飾。鷹頭嘴短粗,喙彎曲,圓目,炯有神。耳向裡彎曲,兩眼和嘴縫間都塗硃紅,頭頂及腦後有魚鱗狀羽毛,頸下作成圓銎。其中兩件的貫通頭頂,銎的一側有方形釘孔。其中一個高5.5釐米,寬5.2釐米。其造型風格與準格爾旗西溝畔的鳥頭形飾相類似。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人們分析,這個青銅杖首以雄鷹圖案為主體,上部是一個鷹的頭部,下面留有安裝令牌孔。從外形上看,設計者採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將鷹的彎喙設計得非常寬厚,非常誇張地表現了鷹的力量。同時,在設計鷹眼時,也極力把鷹眼向外凸出,充分渲染了鷹的凶猛和銳利。

這件鷹首,不僅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生動形象,而且富有情趣。遊牧民族的工匠們將雄鷹桀驁不馴的氣質完美地表達了出來,顯示了他們非常高超的技藝。

這個墓葬出的體現出,他們處在多種文化的交錯融合中。這也是早期絲綢之路上各個遊牧部族之間,文化器物之間相互輾轉傳遞的影響。·有的器物帶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的風格特點,有的則受到千里之外文化的影響。

北方青銅文化中常見的鹿形飾。這個墓葬一共出土6件,其中2件四肢直立,昂首前視,尖耳,短尾,無角,小圓眼,背略弓,腹中空。肌肉豐滿,表情溫順,各部比例適宜,形象逼真。足下有方形銎,銎左側有1小釘孔。長5.2釐米、高6.5釐米。另4件仍為佇立狀,昂首前視,除足下無方形銎外,其造型風格與前兩件基本相同。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犬紋牌飾34件,體呈圓形,中間有臥犬紋飾作為圖案,犬四肢內屈,前後腳交叉在一起,嘴唔在尾巴根,肌肉豐滿,身體渾圓,質感較強,雖做睡覺狀,但兩耳豎起,依舊十分警惕。全長9.5釐米,下部圓徑4.5釐米。牌飾背面內凹,正中有橋形鈕。這種透雕動物牌飾的鑄造技法,和固原楊郎猛虎背驢牌飾相同。或許這一個崇拜犬的部族。

動物紋飾是歐亞草原諸民族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北方、蒙古、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直至黑海沿岸都很盛行。

眾多青銅器的出土,說明這個墓葬等級不一般。他們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甚至用鐵製作長矛,用來殺敵!這裡面埋葬著什麼人呢?

年代最晚的彩陶文化,結束時已經是春秋戰國了

出土陶器,洩露了這個神祕部族的祕密!這個墓葬中出土了一些彩陶。它們都是夾砂陶片,質地比較粗糙,陶器表面上是橙黃色陶衣,裡面鮮紅。從這些陶片的質地風格來看,屬於沙井文化的陶片。不過,再從青銅器物和鐵器來看,屬於沙井文化晚,大體在戰國時期。

沙井文化的最早發現者是瑞典科學家安特生。民勤沙井是第一個發現點,故而這類文化遺址,命名為沙井文化。1924年夏天,瑞典科學家發現安特生在結束了洮河流域的調查後,為了尋找仰韶文化的青銅文化的缺環,沿絲綢之路西行,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黃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進行了調查。並在民勤沙井子發掘了23座墓葬,安特生將他列為甘肅遠古文化的第六期,也是末期,命名為沙井期。24年後的1948年,裴文中教授在河西走廊調查時,正式將沙井期命名為沙井文化。解放後,考古工作在甘肅永昌、武威、永登、蘭州等地發現了一批相類似的文化遺存,沙井文化才漸漸地浮出水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沙井文化距今3000年到2500年左右,主要分佈在甘肅的永登、古浪、武威、張掖一帶。 沙井文化是中國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陶器多以夾砂紅褐為主,上半部施以紅色陶衣,表飾繩紋、錐刺紋、弦紋和彩繪。

這個文化類型中出土的青銅器比較多,大部分帶有北方草原氣息,類型主要有刀、簇、鈴、環形匕首、獸首短劍等銅飾件和生產用品。永登樹屏發現這座墓葬是沙井文化最東發現。

出土鈴形器物,它們用來演奏的編鐘嗎

這個墓葬出土的眾器物,人們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為生產用具,其中主要是草原遊牧民族使用的銅鈴,另一類就是令牌等器物。

永登樹屏出土的銅鈴有6件。大、中、小各一對,均為合模鑄成,兩側各留有一道空脊,每對形制相同。鈴身作筒狀略扁,平頂齊口,頂上有半環鈕,鈕下開長條或方形系鈴舌的孔,鈴身有1——6個長條或三角形孔眼,懸舌均失。最大的通高13釐米,口徑10釐米。最小的通高7釐米,口徑5釐米。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銅鈴是人們常見的器物,不論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都有著在畜牧業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牧民放牧時,牛羊身上懸掛銅鈴,就可以知道牛羊所在位置。二來,也可以區分各自的牛羊。 出土時,人們發現這些銅鈴大小不一,會不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排列的呢?會不會類似於編鐘,帶有某種音律節奏呢?但經過研究後,基本否定了這種觀點。

首先,這四個銅鈴之間沒有一定的規律性,與編鐘等樂器完全不一樣;其次,也沒有發現有關音律和節奏方面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最終放棄了曾經產生的疑問,確定這些銅鈴僅僅是生產用具。

有一種渦輪形飾與河北平山中山國墓葬所出基本相似。數量多達83件,其中完好的70件,這些器物直徑6.8釐米,模鑄,正面微鼓,正中圓心凸起,表面鏤空,顯出六條輪輻,背面內凹,中間有橋形鈕。鑄造粗糙,有的甚至鏤空也未剔透。

還有幾件鏟形牌飾,兩件完好,模鑄,上端圓形,正面微凹,背面上方有橫向橋形鈕。下端作鏟狀,鏟頭平齊,內空,孔隙為一字形,孔隙內留有革帶朽痕。上端圓徑4.7釐米,全長6.8釐米。這似乎一個腰帶。

鷹杖首、鹿形飾來看,他們和匈奴有著很密切的文化交往。西北甘肅蘭州的黃河岸邊曾經是中原文化和遊牧民族兩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

2500年前,生活在河西走廊月氏人白人嗎?

甘肅黃河以西的地方,特別是河西走廊,曾聚居過月氏、烏孫、胡、戎、羌以及匈奴等遊牧民族,青銅動物雕刻是他們喜愛的裝飾品。

這個沙井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飾品,究竟是那個民族的東西呢?沙井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個怎樣的遊牧民族呢?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從這些年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眾多器物分析,人們有理由相信, 創造了沙井文化的人,他們遊牧在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和匈奴有一定的關係,能夠通過遊牧部落之間交換,搞到各地物資。翻開史書,人們發現在先秦和秦漢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生活著烏孫和月氏兩支遊牧民族。這兩個民族都生活在敦煌祁連間,這樣說來沙井人應該就是烏孫和月氏人中的一個了,但究竟是哪一支呢?

沙井文化的創造著應該是月氏人,戰國末期到秦時月氏人的力量異常強大,“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他們擊敗了匈奴,迫使匈奴稱臣納貢,匈奴頭曼單于甚至把兒子冒頓送到了月氏為人質。又擊潰了同樣遊牧在敦煌祁連之間的烏孫人,迫使烏孫人亡走匈奴。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這樣月氏就成為一個東至蘭州黃河邊,西至新疆天山南北的龐大部落聯盟,所以在永登、蘭州黃河南岸發現了沙井文化的遺存。而烏孫一直是敦煌祁連間的,而且也沒有擊敗過匈奴的記載。顯然,這些沙井文化遺存為月氏人所遺留的可能更大一些。

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人認為月氏人是白種人,也有人認為他們是黃種人,而關於他們族屬的說法就更多了,有人說他們是羌人的一支,也有人說說,他們是戎人,還有人說他們是塞人、突厥人、匈奴人等等。

他們真的是白種人嗎?人們曾對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進行過檢測發現那些人骨和蒙古種北亞類型接近,而不見一個高加索人人種的人骨。

月氏人的消失,也很有戲劇性。起初他們勢力非常強大,匈奴也對他們忌憚三分,不得不把單于的兒子送來為質。這個匈奴王子就是後來匈奴著名單于冒頓。後來,冒頓率匈奴人突襲月氏,月氏人最終風流雲散。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月氏殘餘主力,沿古老的絲綢之路向西逃亡,餘部躲入祁連山中。在伊犁河流域再次早烏孫和匈奴聯軍襲擊,最後和一部分塞人繼續西遷到中亞的阿姆河流域,公元一世紀,建立了著名的貴霜王國,統治中亞達4百年之久。唐時,以經商而聞名的粟特胡人,就是月氏人餘脈。

杖首令牌可能是月氏人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所有。這是從中亞傳來一種風俗。有人認為,權杖、令牌起源於兩河流域一帶,逐漸向東傳入中國的。也有些人認為,這種青銅杖首不獨存在西方,它在全世界各地史前文化中都有發現。大部分學者認為,令牌最早可能是圖騰柱或者其它的標誌,到後來就演變成了令牌。

甘青地區發現不少令牌,不同崇拜部落,用不同的圖騰。比如有些是用羊首來裝飾的。顯然這與不同部落間的圖騰崇拜有關,以鷹為圖騰的部落自然將鷹作為令牌的杖首,而崇拜羊的部落自然將羊頭作為令牌的杖首。

沿著古老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傳播,生生不息。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獵狗鑽洞,發現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銅器,為何只有一根鐵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