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八旬老人50多年未出村 只為守護180萬年前的遺蹟
聚焦三晉
1/10 山西省芮城縣一個叫西侯度的小村,1959年,考古學家在西侯度發現了180萬年前,人類用火的遺蹟,而這一遺蹟的保留,要歸功於村裡一位叫薛俊虎的老人。
2/10 1959年,薛俊虎作為村裡的會計,負責接待前來考察的山西省考古人員,21歲的他未曾想到,與西侯度遺址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保護遺址成了他一輩子的事兒。
3/10 從上世紀60年代起,考古學家在這裡挖掘了三次。每次薛俊虎都參與其中,成體的動物化石、人工打造的石器,確認了其地層年代為180萬年前,尤其是燒骨的發現,將人類用火的歷史往前推進了100多萬年,也就是出現了人最早古文明的萌芽,這一消息轟動全世界,也在年輕的薛俊虎心裡埋下了一顆緣分的種子。
4/10 “通過兩次發掘,這個時候我心裡主要是覺得很重要,走的時候那個老專家跟我說西侯度這個文物非常重要,你們一定要把這個保護好,這句話就刻在我的腦子裡邊了,83年以前我自己經常巡邏,我在地裡守過幾天幾夜。你挖你的沙子,我得把我東西帶走,化石、石器我帶走,為了這個經常和我鬧事兒,說我狗逮耗子多管閒事,不掙一分錢,你為什麼要管呢?我反正就是不能讓。”薛俊虎說。
5/10 只要是發現對遺址有害的事,老人從不妥協,他用數十年如一日的看守,換來了如今舉世聞名的西侯度遺址。
6/10 “我把它當為我的孩子對待了,這就按農村的一句醜話說,誰家生養的孩子誰不高興嗎?誰不愛惜嗎?”博物館中,老人看著自己用一輩子的時間守護下來的寶貝,內心倍感欣慰。
7/10 18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裡點燃熊熊烈火,人們學會用火抵禦寒冷,用火烤熟食物,180萬年後,正是黃河岸邊一位普通老人的守候,才讓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才能夠有幸看到,感受到這一切。
8/10 如今80歲的薛俊虎,卻還在為西候度遺址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老人心裡,西侯度遺址是他一輩子的事,五十多年的歲月光陰,能做成一件事就足夠了。
9/10 從180萬年前的火到炎帝再到堯舜,中華文明就在黃河的岸邊,歷經歲月的考驗,傳承至今。對於人們來說,不管是傳說,還是某一時期的真實存在,華夏文明的根已經深植心底,這份榮耀不會隨著時間散去,反而會在中華大地的各個角落,在鮮活而又勤勞的華夏兒女身上,代代流傳,生生不息。
10/10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2017-06-1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