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後裔今何在?

考古 戰國時期 遼朝 冒頓 福貝勒府 2017-05-06

東胡後裔今何在?

新疆錫伯族影星佟麗婭 錫伯族因混合西域血統, 通常面型較狹長, 鼻根較高。

公眾人類學

研究會 王冰/文

東胡是中國東北部的古老遊牧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漢,史冊所見的東胡之名大約延續了1300年。他們與濊貊、肅慎一起被稱為古東北三大民族。有近代研究者認為“東胡 ”應該為古阿爾泰語詞彙(蒙古-通古斯語)Toung-gu(s)的音譯,正確的讀法應該是“通古(斯)”,通古斯則為現代滿族、鄂溫克、鄂倫春、錫伯族等通古斯語系民族。這一假說暗示這些民族可能源自古代東胡民族。

東胡被匈奴所滅

春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今北京一帶)北部和東北部。戰國時期,東胡始強,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秦末之際,東胡依然強盛,其首領曾向匈奴索取名馬、土地和閼氏(音煙支,是匈奴人妻或妾的稱號),匈奴冒頓單于採用麻痺敵人的做法,對東胡的要求一一滿足。其後,冒頓單于趁東胡王輕敵之際,向東胡發動進攻,大破東胡。從此東胡部落聯盟瓦解,成為匈奴帝國屬民,漸漸消失於史冊之中。

唐代學者尹知章注《管子》稱:“屠何,東胡之先也。”但是,此說與《逸周書》《管子》等書記載:東胡與屠何並列的史料相矛盾。張博泉先生在《東北歷代疆域史》中指出:“東胡春秋時為山戎,入戰國後統稱為東胡。”然而,《史記——匈奴列傳》及《逸周書》將東胡與山戎並列,並非同一民族,而在齊桓公破山戎後,東胡一度曾南下佔山戎之地,可見東胡可能融合了山戎部族之民,但並非山戎之後。

考古上,2002年發掘於內蒙古赤峰市的井溝子西區墓地是內蒙古東南部地區迄今唯一一處經科學發掘的早期遊牧文化的墓地。王立新先生提出井溝子類型可能是東胡的考古文化遺存,這一論點其後被學術界廣泛認可。井溝子類型遺存疊加在與山戎相關的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存之上,即說明此考古文化類型出現在山戎文化之後,屬於外來文化。這一考古發現與山戎潰敗後,東胡南下山戎故地的史料記載相吻合。

面型寬大顱骨較低

內蒙古東南部、遼西以及冀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最古老的居民具有面型寬大、顱骨較高的特徵,以遼西紅山文化牛河梁古人、赤峰小河沿文化哈拉海溝古人等為典型代表,這種特徵在現代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等民族中表現得最為突出,體質人類學家將其歸入“古東北類型”;進入青銅時代早期,這個區域出現了一個新的種系,人類學家命名為“古華北類型”,這類古代種系最早出現在內蒙古中南部地區,表現為一種面部較狹、顱骨較高的特徵,與今天華北地區人群較為接近,至青銅時代晚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時代,也即山戎文化時期,這個新種系類型已成為了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最主要的居民;在山戎之後,一種具有面型寬大但顱骨較低特徵的種系出現在內蒙古中南部地區,他們的容貌特徵非常接近以現代蒙古族、鄂溫克等族為代表的北亞民族,人類學家命名為“古蒙古高原類型”,這一類型的古代族群還包括匈奴、鮮卑、契丹諸族。東胡人的容貌就屬於這一類型。

錫伯族與東胡是血親

學術界通常認為烏桓、鮮卑以及由鮮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禿髮、吐谷渾各部,此外還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室韋、蒙古等等古今民族都屬於東胡民族後裔或者東胡民族系統,通常均被歸入蒙古語族。此外屬於通古斯語系的錫伯族也被認為屬於東胡後裔。

近日,吉林大學分子人類學專家分析了東胡井溝子遺存的Y染色體,用以考察東胡父系血統與現代民族之間的關聯性。結果發現東胡古代樣本均屬於一個名為C3e的基因部落,這個類型在蒙古族(內蒙古)比例為0-4.5%,而在其他地區的蒙古族更為罕見。相反,在通古斯語族中,這個基因部落則相對常見,比如新疆錫伯族可近10%。可見東胡族與現代通古斯民族錫伯族有著更強的父系血統關聯,而與蒙古族等民族可能是同源關係,不似蒙古語族始祖,蒙古族源自東胡的假說存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