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毫無保證和信用的日本軍票,日軍以此掠奪中國資源)

雖然侵華日軍當時尚未正式提出“以戰養戰”戰略,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日軍一邊濫發無擔保的軍票,一邊通過在華北各地扶持起來的偽政權發行偽幣,用以瘋狂地套購各種戰略物資,實施對華經濟掠奪。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毫無保證和信用的日本軍票,日軍以此掠奪中國資源)

雖然侵華日軍當時尚未正式提出“以戰養戰”戰略,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日軍一邊濫發無擔保的軍票,一邊通過在華北各地扶持起來的偽政權發行偽幣,用以瘋狂地套購各種戰略物資,實施對華經濟掠奪。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日軍強制推行軍票套購糧食物資)

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後,迅速在華北敵後實施戰略展開,聶榮臻率115師一部開闢了晉察冀邊區。

要建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政、稅收和金融制度。

一、與日寇鬥智鬥勇,邊區新貨幣發行

在貨幣方面,剛開始,晉察冀邊區財政處為了籌措抗日經費,將日寇準備廢止的察哈爾鈔票(簡稱察鈔)蓋戳發行,以田賦作擔保。日寇見狀,馬上宣佈不廢除察鈔。結果敵佔區商人進入邊區,用大量察鈔購買邊區物資,給邊區軍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

有鑑於此,1938年初,晉察冀邊區成立邊區銀行,準備發行邊幣。考慮到邊區並沒有多少金銀等貴重金屬作為邊幣發行保證金,因此邊幣一開始是作為法幣的輔助貨幣出現的。邊幣將自身的價值依附於法幣,並通過法幣來體現並維持其信用。

不過,這只是邊幣流通之初的權宜之計。因為,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隨著國統區面積的急劇縮小,為彌補財政收入的虧空,支撐急劇膨脹的軍費支出,國民政府開始濫發法幣。法幣貶值的趨勢非常明顯。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毫無保證和信用的日本軍票,日軍以此掠奪中國資源)

雖然侵華日軍當時尚未正式提出“以戰養戰”戰略,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日軍一邊濫發無擔保的軍票,一邊通過在華北各地扶持起來的偽政權發行偽幣,用以瘋狂地套購各種戰略物資,實施對華經濟掠奪。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日軍強制推行軍票套購糧食物資)

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後,迅速在華北敵後實施戰略展開,聶榮臻率115師一部開闢了晉察冀邊區。

要建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政、稅收和金融制度。

一、與日寇鬥智鬥勇,邊區新貨幣發行

在貨幣方面,剛開始,晉察冀邊區財政處為了籌措抗日經費,將日寇準備廢止的察哈爾鈔票(簡稱察鈔)蓋戳發行,以田賦作擔保。日寇見狀,馬上宣佈不廢除察鈔。結果敵佔區商人進入邊區,用大量察鈔購買邊區物資,給邊區軍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

有鑑於此,1938年初,晉察冀邊區成立邊區銀行,準備發行邊幣。考慮到邊區並沒有多少金銀等貴重金屬作為邊幣發行保證金,因此邊幣一開始是作為法幣的輔助貨幣出現的。邊幣將自身的價值依附於法幣,並通過法幣來體現並維持其信用。

不過,這只是邊幣流通之初的權宜之計。因為,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隨著國統區面積的急劇縮小,為彌補財政收入的虧空,支撐急劇膨脹的軍費支出,國民政府開始濫發法幣。法幣貶值的趨勢非常明顯。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民國時期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幣)

在這種情況下,1938年8月17日,毛主席同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致電聶榮臻、彭真,並告朱德、彭德懷,提出邊區貨幣政策的原則:

(1)邊區應有比較穩定的貨幣,以備同日寇作持久的鬥爭。

(2)邊區的紙幣數目,不應超過邊區市場上的需要數量。這裡應該估計到邊區之擴大和縮小之可能。

(3)邊區的紙幣應該有準備金:第一貨物,特別是工業品;第二偽幣;第三法幣。

(4)日寇佔領城市及鐵路線,我據有農村。邊區工業品之來源是日寇佔領地,邊區農業產品之出賣地,亦在日寇佔領區域。因此邊區應該有適當的對外貿易政策,以作貨幣政策之後盾。

(5)邊區軍費浩大,財政貨幣政策應著眼於將來軍費之來源。

(6)在抗戰最後勝利之前,法幣一定繼續跌價,法幣有逐漸在華北滅跡之可能,雜幣會更跌落,偽幣亦會有一定程度的跌落,邊區紙幣如數量過多,亦會跌落。問題中心在於邊區紙幣應維持不低於偽幣之比價。

這封電報,事實上成了抗戰期間敵後抗日根據地金融、財政政策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電報精神,晉察冀邊區銀行走上了獨立自主發行邊幣的道路,並在1938年年底,宣佈禁止法幣在邊區流通,禁止金銀流出根據地資敵。邊幣與法幣脫鉤後,嚴格地按照邊區人口數量、消費能力發行,以自身掌握的物資作為發行的保證。這樣就保證了幣值穩定,而且成功使邊區經濟免受法幣貶值狂潮的影響。

二、日軍:我就是窮死也要搞垮邊幣!……哎呀,邊幣真好用!

邊幣的發行,被日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1938年3月,日偽宣佈河北幣貶值,並限期在年內作廢。妄圖藉此河北幣擠到邊區,從而沖垮邊區金融,廉價掠奪物資。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毫無保證和信用的日本軍票,日軍以此掠奪中國資源)

雖然侵華日軍當時尚未正式提出“以戰養戰”戰略,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日軍一邊濫發無擔保的軍票,一邊通過在華北各地扶持起來的偽政權發行偽幣,用以瘋狂地套購各種戰略物資,實施對華經濟掠奪。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日軍強制推行軍票套購糧食物資)

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後,迅速在華北敵後實施戰略展開,聶榮臻率115師一部開闢了晉察冀邊區。

要建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政、稅收和金融制度。

一、與日寇鬥智鬥勇,邊區新貨幣發行

在貨幣方面,剛開始,晉察冀邊區財政處為了籌措抗日經費,將日寇準備廢止的察哈爾鈔票(簡稱察鈔)蓋戳發行,以田賦作擔保。日寇見狀,馬上宣佈不廢除察鈔。結果敵佔區商人進入邊區,用大量察鈔購買邊區物資,給邊區軍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

有鑑於此,1938年初,晉察冀邊區成立邊區銀行,準備發行邊幣。考慮到邊區並沒有多少金銀等貴重金屬作為邊幣發行保證金,因此邊幣一開始是作為法幣的輔助貨幣出現的。邊幣將自身的價值依附於法幣,並通過法幣來體現並維持其信用。

不過,這只是邊幣流通之初的權宜之計。因為,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隨著國統區面積的急劇縮小,為彌補財政收入的虧空,支撐急劇膨脹的軍費支出,國民政府開始濫發法幣。法幣貶值的趨勢非常明顯。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民國時期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幣)

在這種情況下,1938年8月17日,毛主席同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致電聶榮臻、彭真,並告朱德、彭德懷,提出邊區貨幣政策的原則:

(1)邊區應有比較穩定的貨幣,以備同日寇作持久的鬥爭。

(2)邊區的紙幣數目,不應超過邊區市場上的需要數量。這裡應該估計到邊區之擴大和縮小之可能。

(3)邊區的紙幣應該有準備金:第一貨物,特別是工業品;第二偽幣;第三法幣。

(4)日寇佔領城市及鐵路線,我據有農村。邊區工業品之來源是日寇佔領地,邊區農業產品之出賣地,亦在日寇佔領區域。因此邊區應該有適當的對外貿易政策,以作貨幣政策之後盾。

(5)邊區軍費浩大,財政貨幣政策應著眼於將來軍費之來源。

(6)在抗戰最後勝利之前,法幣一定繼續跌價,法幣有逐漸在華北滅跡之可能,雜幣會更跌落,偽幣亦會有一定程度的跌落,邊區紙幣如數量過多,亦會跌落。問題中心在於邊區紙幣應維持不低於偽幣之比價。

這封電報,事實上成了抗戰期間敵後抗日根據地金融、財政政策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電報精神,晉察冀邊區銀行走上了獨立自主發行邊幣的道路,並在1938年年底,宣佈禁止法幣在邊區流通,禁止金銀流出根據地資敵。邊幣與法幣脫鉤後,嚴格地按照邊區人口數量、消費能力發行,以自身掌握的物資作為發行的保證。這樣就保證了幣值穩定,而且成功使邊區經濟免受法幣貶值狂潮的影響。

二、日軍:我就是窮死也要搞垮邊幣!……哎呀,邊幣真好用!

邊幣的發行,被日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1938年3月,日偽宣佈河北幣貶值,並限期在年內作廢。妄圖藉此河北幣擠到邊區,從而沖垮邊區金融,廉價掠奪物資。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的聯銀券)

晉察冀邊區政府迅速出臺三項對策:

一是動員邊區群眾用手中的河北幣到敵戰區購買貨物,以免損失;

二是讓邊幣跟著河北幣一塊貶值,而且比河北幣多貶值兩角;

三是在邊區的貿易邊卡上按一比一的比例兌換河北幣和邊幣。

商人到邊區販賣貨物,必須將手中的河北幣換成邊幣。由於邊區太大,各地物價不一。越靠近敵佔區的地方,物價也越比邊區腹地價格高;反之,越到邊區腹地,河北幣的比值也越低,由此形成了一個極大的“炒匯”利潤空間。商人除了從邊區販賣農產品以賺取價格差外,同時也把邊區流通的河北幣帶到敵佔區。當邊區政府把河北幣貶到五角的時候,河北幣已經在邊區絕跡了,全部湧入到敵佔區。

此役,晉察冀邊區將2000餘萬元河北幣成功驅逐出境,換回了一大批邊區稀缺物資。大量河北幣湧入敵佔區各大城市,迫使日偽不得不宣佈河北幣可繼續使用,偽聯銀幣的發行也不得不減少。

眼見這招失靈,日偽又祭出最簡單、最原始,但往往也最有效的一招:大量印製假邊幣,企圖摧毀邊幣信用。

不過,晉察冀邊區各級組織和群眾抗日團體組織嚴密,邊區政府發動各級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反假幣宣傳活動,不但教群眾如何辨識真假邊幣,而且對持有假邊幣者進行教育後予以沒收處罰。對於故意用假邊幣到邊區套購物資的敵佔區商人,邊區政府加強緝拿,嚴厲處罰。

不過,對於敵佔區商人,尤其是從北平、天津、石家莊等大中城市來的商人,晉察冀邊區還是本著“團結、教育、組織、加強統一戰線”原則的。因為他們除了套購邊區物資謀利,還會從敵佔區將西藥、紙張、乾電池等稀缺物資偷運入邊區。這在客觀上,對於打破日偽物資封鎖,堅持長期抗戰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邊區政府為他們量身定製了既有原則性,又具靈活性的貿易政策:凡是運來急缺物資的,酌情少收邊幣、多收偽幣;凡是販賣邊區糧食、土布的,購貨必須搭配一定數量的邊幣;用邊幣購買糧食,每鬥便宜10元。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毫無保證和信用的日本軍票,日軍以此掠奪中國資源)

雖然侵華日軍當時尚未正式提出“以戰養戰”戰略,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日軍一邊濫發無擔保的軍票,一邊通過在華北各地扶持起來的偽政權發行偽幣,用以瘋狂地套購各種戰略物資,實施對華經濟掠奪。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日軍強制推行軍票套購糧食物資)

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後,迅速在華北敵後實施戰略展開,聶榮臻率115師一部開闢了晉察冀邊區。

要建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政、稅收和金融制度。

一、與日寇鬥智鬥勇,邊區新貨幣發行

在貨幣方面,剛開始,晉察冀邊區財政處為了籌措抗日經費,將日寇準備廢止的察哈爾鈔票(簡稱察鈔)蓋戳發行,以田賦作擔保。日寇見狀,馬上宣佈不廢除察鈔。結果敵佔區商人進入邊區,用大量察鈔購買邊區物資,給邊區軍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

有鑑於此,1938年初,晉察冀邊區成立邊區銀行,準備發行邊幣。考慮到邊區並沒有多少金銀等貴重金屬作為邊幣發行保證金,因此邊幣一開始是作為法幣的輔助貨幣出現的。邊幣將自身的價值依附於法幣,並通過法幣來體現並維持其信用。

不過,這只是邊幣流通之初的權宜之計。因為,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隨著國統區面積的急劇縮小,為彌補財政收入的虧空,支撐急劇膨脹的軍費支出,國民政府開始濫發法幣。法幣貶值的趨勢非常明顯。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民國時期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幣)

在這種情況下,1938年8月17日,毛主席同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致電聶榮臻、彭真,並告朱德、彭德懷,提出邊區貨幣政策的原則:

(1)邊區應有比較穩定的貨幣,以備同日寇作持久的鬥爭。

(2)邊區的紙幣數目,不應超過邊區市場上的需要數量。這裡應該估計到邊區之擴大和縮小之可能。

(3)邊區的紙幣應該有準備金:第一貨物,特別是工業品;第二偽幣;第三法幣。

(4)日寇佔領城市及鐵路線,我據有農村。邊區工業品之來源是日寇佔領地,邊區農業產品之出賣地,亦在日寇佔領區域。因此邊區應該有適當的對外貿易政策,以作貨幣政策之後盾。

(5)邊區軍費浩大,財政貨幣政策應著眼於將來軍費之來源。

(6)在抗戰最後勝利之前,法幣一定繼續跌價,法幣有逐漸在華北滅跡之可能,雜幣會更跌落,偽幣亦會有一定程度的跌落,邊區紙幣如數量過多,亦會跌落。問題中心在於邊區紙幣應維持不低於偽幣之比價。

這封電報,事實上成了抗戰期間敵後抗日根據地金融、財政政策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電報精神,晉察冀邊區銀行走上了獨立自主發行邊幣的道路,並在1938年年底,宣佈禁止法幣在邊區流通,禁止金銀流出根據地資敵。邊幣與法幣脫鉤後,嚴格地按照邊區人口數量、消費能力發行,以自身掌握的物資作為發行的保證。這樣就保證了幣值穩定,而且成功使邊區經濟免受法幣貶值狂潮的影響。

二、日軍:我就是窮死也要搞垮邊幣!……哎呀,邊幣真好用!

邊幣的發行,被日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1938年3月,日偽宣佈河北幣貶值,並限期在年內作廢。妄圖藉此河北幣擠到邊區,從而沖垮邊區金融,廉價掠奪物資。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的聯銀券)

晉察冀邊區政府迅速出臺三項對策:

一是動員邊區群眾用手中的河北幣到敵戰區購買貨物,以免損失;

二是讓邊幣跟著河北幣一塊貶值,而且比河北幣多貶值兩角;

三是在邊區的貿易邊卡上按一比一的比例兌換河北幣和邊幣。

商人到邊區販賣貨物,必須將手中的河北幣換成邊幣。由於邊區太大,各地物價不一。越靠近敵佔區的地方,物價也越比邊區腹地價格高;反之,越到邊區腹地,河北幣的比值也越低,由此形成了一個極大的“炒匯”利潤空間。商人除了從邊區販賣農產品以賺取價格差外,同時也把邊區流通的河北幣帶到敵佔區。當邊區政府把河北幣貶到五角的時候,河北幣已經在邊區絕跡了,全部湧入到敵佔區。

此役,晉察冀邊區將2000餘萬元河北幣成功驅逐出境,換回了一大批邊區稀缺物資。大量河北幣湧入敵佔區各大城市,迫使日偽不得不宣佈河北幣可繼續使用,偽聯銀幣的發行也不得不減少。

眼見這招失靈,日偽又祭出最簡單、最原始,但往往也最有效的一招:大量印製假邊幣,企圖摧毀邊幣信用。

不過,晉察冀邊區各級組織和群眾抗日團體組織嚴密,邊區政府發動各級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反假幣宣傳活動,不但教群眾如何辨識真假邊幣,而且對持有假邊幣者進行教育後予以沒收處罰。對於故意用假邊幣到邊區套購物資的敵佔區商人,邊區政府加強緝拿,嚴厲處罰。

不過,對於敵佔區商人,尤其是從北平、天津、石家莊等大中城市來的商人,晉察冀邊區還是本著“團結、教育、組織、加強統一戰線”原則的。因為他們除了套購邊區物資謀利,還會從敵佔區將西藥、紙張、乾電池等稀缺物資偷運入邊區。這在客觀上,對於打破日偽物資封鎖,堅持長期抗戰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邊區政府為他們量身定製了既有原則性,又具靈活性的貿易政策:凡是運來急缺物資的,酌情少收邊幣、多收偽幣;凡是販賣邊區糧食、土布的,購貨必須搭配一定數量的邊幣;用邊幣購買糧食,每鬥便宜10元。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抗日根據地的貨幣)

晉察冀邊區一直在想方設法驅逐偽幣,日偽也成天琢磨如何限制邊幣流通。敵佔區和邊區交界處的集市,是邊區對外貿易和邊幣流入敵佔區市場的重要通道。因此日軍經常掃蕩集市。廣大群眾在針鋒相對的鬥爭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諸如改白天趕集為傍晚趕集、設置消息樹、在敵必經之路上埋雷以遲滯敵前進速度的應對招數。

1941年至1942年,華北敵後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隨著晉察冀邊區被分割,侵入邊區的日偽軍強行推廣偽幣,禁用邊幣。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邊區抽調精幹力量,組織了大量敵後武工隊,通過嚴懲鐵桿漢奸,爭取中間勢力,形成了一批“兩面基層政權”。剛開始,日偽軍為便於控制,將集市設在炮樓邊上。武工隊暗中打槍騷擾,再組織群眾炸集。幾次三番,弄得日偽軍頭痛不已。之後,由那些“白皮紅心”的偽保長們出面遊說、掩護,武工隊成功地滲透進日偽市場管理隊伍。通過武裝打擊和合法鬥爭相互配合,漸漸讓偽幣邊緣化,邊幣漸漸地成了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

從1944年開始,晉察冀邊區開始局部反攻。隨著軍事上的節節勝利,邊幣流通的範圍不斷擴大。在敵偽據點附近、平漢鐵路沿線各火車站周圍,都能以邊幣購買糧食和日用品。非但如此,邊幣和偽幣的兌換率,還從1944年的2.8:1,上升到1945年的1:1。不但偽軍寧可用邊幣也不願用偽幣,就連日軍自己,也偷偷地將從老百姓身上搜去的邊幣留作自用,並暗贊“很好用”。這對於處於積慮要“整垮”邊幣的日寇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三、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晉察冀邊區的對敵經濟鬥爭,是全面抗戰時期我敵後根據地經濟戰線工作的一個縮影。由於各戰略區所面臨的情況各不相同,實際上各地在領會上級精神要求的基礎上,在實際經濟工作中都因地制宜地採取了相應舉措,可謂“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山東抗日根據地按季節發行北海幣,並將發行額的一半交給工商局,在秋收季節大量收購農產品,等到春荒時期再拋售。以此回籠貨幣,保持物價的常年穩定。在對日佔區貿易時,按根據地和日佔區物價的變化以及各種貨幣的供求情況,靈活規定北海幣與法幣及偽幣的兌換比率。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毫無保證和信用的日本軍票,日軍以此掠奪中國資源)

雖然侵華日軍當時尚未正式提出“以戰養戰”戰略,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日軍一邊濫發無擔保的軍票,一邊通過在華北各地扶持起來的偽政權發行偽幣,用以瘋狂地套購各種戰略物資,實施對華經濟掠奪。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日軍強制推行軍票套購糧食物資)

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後,迅速在華北敵後實施戰略展開,聶榮臻率115師一部開闢了晉察冀邊區。

要建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政、稅收和金融制度。

一、與日寇鬥智鬥勇,邊區新貨幣發行

在貨幣方面,剛開始,晉察冀邊區財政處為了籌措抗日經費,將日寇準備廢止的察哈爾鈔票(簡稱察鈔)蓋戳發行,以田賦作擔保。日寇見狀,馬上宣佈不廢除察鈔。結果敵佔區商人進入邊區,用大量察鈔購買邊區物資,給邊區軍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

有鑑於此,1938年初,晉察冀邊區成立邊區銀行,準備發行邊幣。考慮到邊區並沒有多少金銀等貴重金屬作為邊幣發行保證金,因此邊幣一開始是作為法幣的輔助貨幣出現的。邊幣將自身的價值依附於法幣,並通過法幣來體現並維持其信用。

不過,這只是邊幣流通之初的權宜之計。因為,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隨著國統區面積的急劇縮小,為彌補財政收入的虧空,支撐急劇膨脹的軍費支出,國民政府開始濫發法幣。法幣貶值的趨勢非常明顯。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民國時期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幣)

在這種情況下,1938年8月17日,毛主席同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致電聶榮臻、彭真,並告朱德、彭德懷,提出邊區貨幣政策的原則:

(1)邊區應有比較穩定的貨幣,以備同日寇作持久的鬥爭。

(2)邊區的紙幣數目,不應超過邊區市場上的需要數量。這裡應該估計到邊區之擴大和縮小之可能。

(3)邊區的紙幣應該有準備金:第一貨物,特別是工業品;第二偽幣;第三法幣。

(4)日寇佔領城市及鐵路線,我據有農村。邊區工業品之來源是日寇佔領地,邊區農業產品之出賣地,亦在日寇佔領區域。因此邊區應該有適當的對外貿易政策,以作貨幣政策之後盾。

(5)邊區軍費浩大,財政貨幣政策應著眼於將來軍費之來源。

(6)在抗戰最後勝利之前,法幣一定繼續跌價,法幣有逐漸在華北滅跡之可能,雜幣會更跌落,偽幣亦會有一定程度的跌落,邊區紙幣如數量過多,亦會跌落。問題中心在於邊區紙幣應維持不低於偽幣之比價。

這封電報,事實上成了抗戰期間敵後抗日根據地金融、財政政策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電報精神,晉察冀邊區銀行走上了獨立自主發行邊幣的道路,並在1938年年底,宣佈禁止法幣在邊區流通,禁止金銀流出根據地資敵。邊幣與法幣脫鉤後,嚴格地按照邊區人口數量、消費能力發行,以自身掌握的物資作為發行的保證。這樣就保證了幣值穩定,而且成功使邊區經濟免受法幣貶值狂潮的影響。

二、日軍:我就是窮死也要搞垮邊幣!……哎呀,邊幣真好用!

邊幣的發行,被日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1938年3月,日偽宣佈河北幣貶值,並限期在年內作廢。妄圖藉此河北幣擠到邊區,從而沖垮邊區金融,廉價掠奪物資。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的聯銀券)

晉察冀邊區政府迅速出臺三項對策:

一是動員邊區群眾用手中的河北幣到敵戰區購買貨物,以免損失;

二是讓邊幣跟著河北幣一塊貶值,而且比河北幣多貶值兩角;

三是在邊區的貿易邊卡上按一比一的比例兌換河北幣和邊幣。

商人到邊區販賣貨物,必須將手中的河北幣換成邊幣。由於邊區太大,各地物價不一。越靠近敵佔區的地方,物價也越比邊區腹地價格高;反之,越到邊區腹地,河北幣的比值也越低,由此形成了一個極大的“炒匯”利潤空間。商人除了從邊區販賣農產品以賺取價格差外,同時也把邊區流通的河北幣帶到敵佔區。當邊區政府把河北幣貶到五角的時候,河北幣已經在邊區絕跡了,全部湧入到敵佔區。

此役,晉察冀邊區將2000餘萬元河北幣成功驅逐出境,換回了一大批邊區稀缺物資。大量河北幣湧入敵佔區各大城市,迫使日偽不得不宣佈河北幣可繼續使用,偽聯銀幣的發行也不得不減少。

眼見這招失靈,日偽又祭出最簡單、最原始,但往往也最有效的一招:大量印製假邊幣,企圖摧毀邊幣信用。

不過,晉察冀邊區各級組織和群眾抗日團體組織嚴密,邊區政府發動各級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反假幣宣傳活動,不但教群眾如何辨識真假邊幣,而且對持有假邊幣者進行教育後予以沒收處罰。對於故意用假邊幣到邊區套購物資的敵佔區商人,邊區政府加強緝拿,嚴厲處罰。

不過,對於敵佔區商人,尤其是從北平、天津、石家莊等大中城市來的商人,晉察冀邊區還是本著“團結、教育、組織、加強統一戰線”原則的。因為他們除了套購邊區物資謀利,還會從敵佔區將西藥、紙張、乾電池等稀缺物資偷運入邊區。這在客觀上,對於打破日偽物資封鎖,堅持長期抗戰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邊區政府為他們量身定製了既有原則性,又具靈活性的貿易政策:凡是運來急缺物資的,酌情少收邊幣、多收偽幣;凡是販賣邊區糧食、土布的,購貨必須搭配一定數量的邊幣;用邊幣購買糧食,每鬥便宜10元。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抗日根據地的貨幣)

晉察冀邊區一直在想方設法驅逐偽幣,日偽也成天琢磨如何限制邊幣流通。敵佔區和邊區交界處的集市,是邊區對外貿易和邊幣流入敵佔區市場的重要通道。因此日軍經常掃蕩集市。廣大群眾在針鋒相對的鬥爭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諸如改白天趕集為傍晚趕集、設置消息樹、在敵必經之路上埋雷以遲滯敵前進速度的應對招數。

1941年至1942年,華北敵後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隨著晉察冀邊區被分割,侵入邊區的日偽軍強行推廣偽幣,禁用邊幣。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邊區抽調精幹力量,組織了大量敵後武工隊,通過嚴懲鐵桿漢奸,爭取中間勢力,形成了一批“兩面基層政權”。剛開始,日偽軍為便於控制,將集市設在炮樓邊上。武工隊暗中打槍騷擾,再組織群眾炸集。幾次三番,弄得日偽軍頭痛不已。之後,由那些“白皮紅心”的偽保長們出面遊說、掩護,武工隊成功地滲透進日偽市場管理隊伍。通過武裝打擊和合法鬥爭相互配合,漸漸讓偽幣邊緣化,邊幣漸漸地成了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

從1944年開始,晉察冀邊區開始局部反攻。隨著軍事上的節節勝利,邊幣流通的範圍不斷擴大。在敵偽據點附近、平漢鐵路沿線各火車站周圍,都能以邊幣購買糧食和日用品。非但如此,邊幣和偽幣的兌換率,還從1944年的2.8:1,上升到1945年的1:1。不但偽軍寧可用邊幣也不願用偽幣,就連日軍自己,也偷偷地將從老百姓身上搜去的邊幣留作自用,並暗贊“很好用”。這對於處於積慮要“整垮”邊幣的日寇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三、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晉察冀邊區的對敵經濟鬥爭,是全面抗戰時期我敵後根據地經濟戰線工作的一個縮影。由於各戰略區所面臨的情況各不相同,實際上各地在領會上級精神要求的基礎上,在實際經濟工作中都因地制宜地採取了相應舉措,可謂“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山東抗日根據地按季節發行北海幣,並將發行額的一半交給工商局,在秋收季節大量收購農產品,等到春荒時期再拋售。以此回籠貨幣,保持物價的常年穩定。在對日佔區貿易時,按根據地和日佔區物價的變化以及各種貨幣的供求情況,靈活規定北海幣與法幣及偽幣的兌換比率。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偽中央儲備銀行的中儲券,這些偽幣正是各根據地的主要打擊對象)

在經濟貿易方面,僅以食鹽為例,為打擊日軍壟斷食鹽供應,盤剝日佔區群眾的陰謀,同時也為打擊偽幣,擴大北海幣市場,山東濱海區工商管理局發放80萬元北海幣鹽業貸款,及50萬斤的鹽民救濟糧,發動鹽民積極恢復生產。食鹽對內自由買賣,對外管制。每地都規定鹽價,既保證了產鹽、運鹽的利潤,又打破了鹽商對鹽價的壟斷。工商局春季收購的食鹽囤積不賣,等秋季鹽產量減少時再放出,以平抑鹽價。這套組合拳一出,極大刺激了當地鹽業的發展,百姓得實惠,政府也確保了稅收。

在山東各游擊區,八路軍游擊隊和武工隊不僅對民眾進行“拒絕偽鈔,愛護北海幣”的宣傳教育,而且規定田賦稅收一律限用北海幣,重要物資(棉花、糧食、鹽)也必須用北海幣購買,以提高北海幣流通範圍和信用。他們還利用游擊區的黑市吸納日佔區物資。原先日偽禁止布匹等輸入抗日根據地,到1945年,經濟上窮途末路的日偽,不得不以軍工器材、西藥及電訊器材等物品與根據地交換糧食。

"

1937年“七七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抗日、一致對外。

僅僅過了幾個月,中央便發現這樣下去財政上恐怕不是辦法。僅靠國民黨下發的那點(還經常拖欠的)經費,哪怕再精打細算,也根本無力供養迅猛增長的抗日人員。戰爭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金融直接關係到物資動員能力,是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物質基礎。經濟問題不解決,我敵後抗日軍民連生計都難以維繫,又談何與日寇抗爭到底,並最終取得勝利呢?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毫無保證和信用的日本軍票,日軍以此掠奪中國資源)

雖然侵華日軍當時尚未正式提出“以戰養戰”戰略,但實際上已經開始這麼做了。日軍一邊濫發無擔保的軍票,一邊通過在華北各地扶持起來的偽政權發行偽幣,用以瘋狂地套購各種戰略物資,實施對華經濟掠奪。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日軍強制推行軍票套購糧食物資)

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後,迅速在華北敵後實施戰略展開,聶榮臻率115師一部開闢了晉察冀邊區。

要建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財政、稅收和金融制度。

一、與日寇鬥智鬥勇,邊區新貨幣發行

在貨幣方面,剛開始,晉察冀邊區財政處為了籌措抗日經費,將日寇準備廢止的察哈爾鈔票(簡稱察鈔)蓋戳發行,以田賦作擔保。日寇見狀,馬上宣佈不廢除察鈔。結果敵佔區商人進入邊區,用大量察鈔購買邊區物資,給邊區軍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難。

有鑑於此,1938年初,晉察冀邊區成立邊區銀行,準備發行邊幣。考慮到邊區並沒有多少金銀等貴重金屬作為邊幣發行保證金,因此邊幣一開始是作為法幣的輔助貨幣出現的。邊幣將自身的價值依附於法幣,並通過法幣來體現並維持其信用。

不過,這只是邊幣流通之初的權宜之計。因為,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隨著國統區面積的急劇縮小,為彌補財政收入的虧空,支撐急劇膨脹的軍費支出,國民政府開始濫發法幣。法幣貶值的趨勢非常明顯。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民國時期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幣)

在這種情況下,1938年8月17日,毛主席同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致電聶榮臻、彭真,並告朱德、彭德懷,提出邊區貨幣政策的原則:

(1)邊區應有比較穩定的貨幣,以備同日寇作持久的鬥爭。

(2)邊區的紙幣數目,不應超過邊區市場上的需要數量。這裡應該估計到邊區之擴大和縮小之可能。

(3)邊區的紙幣應該有準備金:第一貨物,特別是工業品;第二偽幣;第三法幣。

(4)日寇佔領城市及鐵路線,我據有農村。邊區工業品之來源是日寇佔領地,邊區農業產品之出賣地,亦在日寇佔領區域。因此邊區應該有適當的對外貿易政策,以作貨幣政策之後盾。

(5)邊區軍費浩大,財政貨幣政策應著眼於將來軍費之來源。

(6)在抗戰最後勝利之前,法幣一定繼續跌價,法幣有逐漸在華北滅跡之可能,雜幣會更跌落,偽幣亦會有一定程度的跌落,邊區紙幣如數量過多,亦會跌落。問題中心在於邊區紙幣應維持不低於偽幣之比價。

這封電報,事實上成了抗戰期間敵後抗日根據地金融、財政政策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電報精神,晉察冀邊區銀行走上了獨立自主發行邊幣的道路,並在1938年年底,宣佈禁止法幣在邊區流通,禁止金銀流出根據地資敵。邊幣與法幣脫鉤後,嚴格地按照邊區人口數量、消費能力發行,以自身掌握的物資作為發行的保證。這樣就保證了幣值穩定,而且成功使邊區經濟免受法幣貶值狂潮的影響。

二、日軍:我就是窮死也要搞垮邊幣!……哎呀,邊幣真好用!

邊幣的發行,被日偽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1938年3月,日偽宣佈河北幣貶值,並限期在年內作廢。妄圖藉此河北幣擠到邊區,從而沖垮邊區金融,廉價掠奪物資。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偽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的聯銀券)

晉察冀邊區政府迅速出臺三項對策:

一是動員邊區群眾用手中的河北幣到敵戰區購買貨物,以免損失;

二是讓邊幣跟著河北幣一塊貶值,而且比河北幣多貶值兩角;

三是在邊區的貿易邊卡上按一比一的比例兌換河北幣和邊幣。

商人到邊區販賣貨物,必須將手中的河北幣換成邊幣。由於邊區太大,各地物價不一。越靠近敵佔區的地方,物價也越比邊區腹地價格高;反之,越到邊區腹地,河北幣的比值也越低,由此形成了一個極大的“炒匯”利潤空間。商人除了從邊區販賣農產品以賺取價格差外,同時也把邊區流通的河北幣帶到敵佔區。當邊區政府把河北幣貶到五角的時候,河北幣已經在邊區絕跡了,全部湧入到敵佔區。

此役,晉察冀邊區將2000餘萬元河北幣成功驅逐出境,換回了一大批邊區稀缺物資。大量河北幣湧入敵佔區各大城市,迫使日偽不得不宣佈河北幣可繼續使用,偽聯銀幣的發行也不得不減少。

眼見這招失靈,日偽又祭出最簡單、最原始,但往往也最有效的一招:大量印製假邊幣,企圖摧毀邊幣信用。

不過,晉察冀邊區各級組織和群眾抗日團體組織嚴密,邊區政府發動各級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反假幣宣傳活動,不但教群眾如何辨識真假邊幣,而且對持有假邊幣者進行教育後予以沒收處罰。對於故意用假邊幣到邊區套購物資的敵佔區商人,邊區政府加強緝拿,嚴厲處罰。

不過,對於敵佔區商人,尤其是從北平、天津、石家莊等大中城市來的商人,晉察冀邊區還是本著“團結、教育、組織、加強統一戰線”原則的。因為他們除了套購邊區物資謀利,還會從敵佔區將西藥、紙張、乾電池等稀缺物資偷運入邊區。這在客觀上,對於打破日偽物資封鎖,堅持長期抗戰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邊區政府為他們量身定製了既有原則性,又具靈活性的貿易政策:凡是運來急缺物資的,酌情少收邊幣、多收偽幣;凡是販賣邊區糧食、土布的,購貨必須搭配一定數量的邊幣;用邊幣購買糧食,每鬥便宜10元。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抗日根據地的貨幣)

晉察冀邊區一直在想方設法驅逐偽幣,日偽也成天琢磨如何限制邊幣流通。敵佔區和邊區交界處的集市,是邊區對外貿易和邊幣流入敵佔區市場的重要通道。因此日軍經常掃蕩集市。廣大群眾在針鋒相對的鬥爭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諸如改白天趕集為傍晚趕集、設置消息樹、在敵必經之路上埋雷以遲滯敵前進速度的應對招數。

1941年至1942年,華北敵後抗戰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隨著晉察冀邊區被分割,侵入邊區的日偽軍強行推廣偽幣,禁用邊幣。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邊區抽調精幹力量,組織了大量敵後武工隊,通過嚴懲鐵桿漢奸,爭取中間勢力,形成了一批“兩面基層政權”。剛開始,日偽軍為便於控制,將集市設在炮樓邊上。武工隊暗中打槍騷擾,再組織群眾炸集。幾次三番,弄得日偽軍頭痛不已。之後,由那些“白皮紅心”的偽保長們出面遊說、掩護,武工隊成功地滲透進日偽市場管理隊伍。通過武裝打擊和合法鬥爭相互配合,漸漸讓偽幣邊緣化,邊幣漸漸地成了市場流通的主要貨幣。

從1944年開始,晉察冀邊區開始局部反攻。隨著軍事上的節節勝利,邊幣流通的範圍不斷擴大。在敵偽據點附近、平漢鐵路沿線各火車站周圍,都能以邊幣購買糧食和日用品。非但如此,邊幣和偽幣的兌換率,還從1944年的2.8:1,上升到1945年的1:1。不但偽軍寧可用邊幣也不願用偽幣,就連日軍自己,也偷偷地將從老百姓身上搜去的邊幣留作自用,並暗贊“很好用”。這對於處於積慮要“整垮”邊幣的日寇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三、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晉察冀邊區的對敵經濟鬥爭,是全面抗戰時期我敵後根據地經濟戰線工作的一個縮影。由於各戰略區所面臨的情況各不相同,實際上各地在領會上級精神要求的基礎上,在實際經濟工作中都因地制宜地採取了相應舉措,可謂“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山東抗日根據地按季節發行北海幣,並將發行額的一半交給工商局,在秋收季節大量收購農產品,等到春荒時期再拋售。以此回籠貨幣,保持物價的常年穩定。在對日佔區貿易時,按根據地和日佔區物價的變化以及各種貨幣的供求情況,靈活規定北海幣與法幣及偽幣的兌換比率。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偽中央儲備銀行的中儲券,這些偽幣正是各根據地的主要打擊對象)

在經濟貿易方面,僅以食鹽為例,為打擊日軍壟斷食鹽供應,盤剝日佔區群眾的陰謀,同時也為打擊偽幣,擴大北海幣市場,山東濱海區工商管理局發放80萬元北海幣鹽業貸款,及50萬斤的鹽民救濟糧,發動鹽民積極恢復生產。食鹽對內自由買賣,對外管制。每地都規定鹽價,既保證了產鹽、運鹽的利潤,又打破了鹽商對鹽價的壟斷。工商局春季收購的食鹽囤積不賣,等秋季鹽產量減少時再放出,以平抑鹽價。這套組合拳一出,極大刺激了當地鹽業的發展,百姓得實惠,政府也確保了稅收。

在山東各游擊區,八路軍游擊隊和武工隊不僅對民眾進行“拒絕偽鈔,愛護北海幣”的宣傳教育,而且規定田賦稅收一律限用北海幣,重要物資(棉花、糧食、鹽)也必須用北海幣購買,以提高北海幣流通範圍和信用。他們還利用游擊區的黑市吸納日佔區物資。原先日偽禁止布匹等輸入抗日根據地,到1945年,經濟上窮途末路的日偽,不得不以軍工器材、西藥及電訊器材等物品與根據地交換糧食。

日本兵自己有錢不用,偷偷花八路軍的貨幣,只因這才是真的硬通貨

(圖為鹽阜銀行紙幣)

在晉冀魯豫根據地,日寇拋出法幣以套取根據地戰略物資,僅1943年春流入冀魯豫邊區的法幣即達1億元。抗日政府立即採取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並舉的方針,打擊日偽對根據的金融侵蝕和破壞,有效維護了邊區貨幣的本位地位。邊區政府鼓勵人民用銅元、銅錢兌換冀鈔,支持邊幣本位的確立。工商部門向農民發放低利率農業貸款,禁止金銀流出根據地資敵,徵收累進稅、公平稅源減輕農民負擔,開辦農民合作社,實行對外管制、對內自由的貿易政策。

邊區還創造性地利用偽鈔打擊偽鈔。

具體辦法是:農熟季節在根據地西面用冀鈔以高於市場價收購糧食,同時用繳獲的偽鈔大量收兌冀鈔,造成冀鈔在根據地西面的幣值高於東面,以冀鈔計的糧價顯著下跌。在根據地東面,用偽鈔大量購買敵佔區糧食,推高以偽鈔計的糧價。利用兩地糧價差和幣值差反覆謀利,大力吸納日佔區物資的同時,還打擊了偽鈔信用。

在華中,各根據地用自造的土紙印鈔票,並加蓋印、蓋號碼,增加日偽偽造難度。這種土紙鈔票只能流通半年就已經破爛得必須回收。而根據地銀行就此每半年便更改一次鈔票樣式,讓日偽“仿不勝仿”。

最能說明經濟戰成就的,還得算物價。我們知道,戰亂和敵人大肆經濟掠奪的狀況下,紙幣貶值、物價高漲的通貨膨脹狀況嚴重程度遠超人們想象。到1945年抗戰結束時,日佔區通貨膨脹率較1938年增長900餘萬倍,國統區的通貨膨脹率比1938年增長接近16萬倍,而敵後抗日根據地僅為2485倍。

正是憑藉經濟戰線的有力支撐,我們打贏了與日寇的經濟戰。

本文作者:殷傑,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