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車臣戰爭(三):俄羅斯因何慘敗?

軍事歷史 陸軍 坦克 武器 Jeep指揮官 歷史政治風雲人物 2018-12-17

第一次車臣戰爭最終以俄羅斯慘敗而告終。根據官方數字,俄軍死亡人數為3826人,傷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蹤。此外,此次戰爭亦導致超過10萬平民死亡,大量設施遭嚴重破壞。俄羅斯軍官損失慘重,俄羅斯最終卻未能鎮壓車臣武裝。在此後3年,儘管車臣仍為俄羅斯共同體的其中一員,但實質上卻享有獨立。不過俄羅斯於1998年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終於獲得勝利,重新掌握了對車臣地區的控制權。車臣分離主義勢力此後也基本上被粉碎 。

倉促應戰,準備不足。俄軍參戰部隊涉及四大軍種、五大軍區、三個艦隊。但動用如此大規模的兵力,事前卻沒有充分準備,參戰部隊戰前準備不足三天,60%的參戰部隊是在開進途中臨時編組的,不少新兵甚至連槍都不會用。

俄軍長時間養尊處優,戰鬥力大大下降。戰爭爆發前幾天,每天傷亡即已超過100人。俄軍的重型裝備在車臣村落和鄉間小道上,成了挨炸的目標。

由於處理不當造成車臣問題國際化。俄政府給予車臣共和國超越民族自治的外交特許權和憲法立法權,這是導致車臣從根本上獨立的重要法律基礎。

對恐怖分子不應手軟,戰則必勝。第一次車臣戰爭不僅沒有給予車臣非法武裝迎頭痛擊,反而給叛匪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力量完全能與俄聯邦軍隊抗衡,從而更加肆無忌憚,故敢於公開與俄聯邦決裂,宣佈獨立。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唯一打了一次漂亮的信息戰,就是獵殺杜達耶夫。

第一次車臣戰爭(三):俄羅斯因何慘敗?

舉棋不定,自食苦果

從作戰決策看,俄羅斯高層舉棋不定,優柔寡斷。杜達耶夫領導的非法武裝抵制中央政府,成立國中之國長達3年之久,俄當局遲遲不下決心,軍隊也未做任何準備。待其嚴重威脅國家統一、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仍在打與談之間猶豫不決。

1994年11月29日,葉利欽總統發佈命令,要求杜達耶夫與反對派48小時內停止戰鬥,否則中央政府將採取斷然措施。但期限過後,政府沒有言出必行,而是一拖再拖,不僅助長了反叛武裝的氣焰,也影響了部隊行動的決心。 戰前,俄軍雖然也認識到,車臣作戰只有速戰速決,才可能儘快穩定局勢,然而,俄軍從一開始,就偏離了這一原則。作戰中,俄軍行動遲疑,打打停停,一直試圖以壓求和,結果導致第一次車臣戰爭未能取得軍事上的勝利,而是以政治解決宣告結束。

倉促用兵,出師不利

從作戰準備看,俄軍準備不充分是軍事失利的原因之一,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思想不統一,將帥意見分歧大。俄軍大舉進兵後,軍方高層仍存在尖銳分歧,國防部3名副部長因反戰而辭職;11名將軍聯名致函國家杜馬,要求討論出兵車臣的合法性;5名前線高 級指揮官因貽誤戰機而被撤職。整個部隊軍心浮動,厭戰情緒強烈。

二是負責聯合作戰集團指揮的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未能及時轉入戰時工作體制,沒有預先擬製作戰方案,即便是 後來使用的戰役計劃也是在小範圍內臨時制定的,缺乏目的性和針對性。

三是俄軍隊、內衛部隊、邊防軍反恐聯合作戰演習少,協同能力弱。

四是人員和物質準備不足。車臣危機持續3年之久,而俄軍的戰前準備卻嚴重不足,60%的參戰部隊是在開進途中臨時編組的,計劃中的裝甲車輛五分之一沒能按時到位,物資短缺,保障不力,嚴重影響了部隊後來的推進速度。

第一次車臣戰爭(三):俄羅斯因何慘敗?

協同失調,各自為戰

從指揮協同看,車臣聯合作戰集團只是表面上的聯合,談不上行動上的聯 合。作戰中,俄國防部長、內務部長、 邊防軍司令同時給所屬部隊提要求、做 指示,嚴重干擾了戰場指揮員的指揮, 增大了各部隊間的協調難度,對整個作 戰行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當時俄軍強攻格羅茲尼,預定由4 個軍隊集群從北、西、東三個方向協同進攻,但東方集群進攻受阻後,竟擅自 撤回到出發地域,預定實施空降的部隊 按兵不動,內衛部隊也沒有完成預定的 協同任務就停止了攻擊,結果按時進抵 預定地域的北方集群的131摩步旅和西 方集群的81摩步團就成了孤軍,損失極 為慘重,81摩步團最後只剩下1名軍官 和10名士兵。

戰法不當,損兵格城

從作戰方法看,俄軍過分地按照正規作戰的規則來採取軍事行動,而車臣非法武裝善打游擊戰,基本上打了就跑。俄軍在戰術上對車臣非法武裝靈活 機動的游擊戰法,根本沒有有效的應對之策。當時俄軍還過分強調運用坦克裝 甲部隊進行快速突擊,而這並不是進行 城市游擊戰的有效戰法。俄軍的裝甲部 隊進入格羅茲尼後,被藏身於街道兩旁 建築物內的車臣非法武裝用反坦克兵器將一頭一尾的坦克打掉,中間的坦克動 彈不得,只有捱打的份了。俄軍某旅進 城的26輛坦克中有22輛被摧毀,116輛 步戰車中撤出城外的只有21輛。由於戰法不當,貿然強攻,使部隊遭受了重大 損失。

信息不靈,處處被動

從信息戰看,俄軍信息不靈,沒能準確掌握車臣非法武裝實力的真實情況以及當地的政治形勢、民眾態度,導致 俄軍判斷敵情有誤,在作戰中處處陷於被動,損失慘重。

俄軍一開始判斷車臣非法武裝不過數千人,且未經正規訓練,缺少裝備, 不堪一擊。事實上,杜達耶夫的常備軍 有1.5萬人,後備力量有4萬人,另外還 有6000多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僱傭 軍。這些部隊裝備齊全,補給充足,並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加上當地民眾的支 持,作戰能力遠比俄軍想像得強。

戰爭開始後,俄軍的偵察系統對杜 達耶夫非法武裝的明碉暗堡、地雷場、 巴薩耶夫領導下的車臣非法武裝分子 反坦克火力配系、地下機動通道等均未 查明,對杜達耶夫及其指揮系統的情況 掌握更少。交戰期間,俄軍戰場情報保 障工作也同樣軟弱無力。用於軍事目的 的偵察衛星因經費不足早已關閉,致使 前線指揮作戰的軍官得不到一張車臣地 區的航空照片。俄軍圍攻格羅茲尼的作 戰計劃,是在1:10萬和1:5萬的 地圖上制定的,巷戰中無法使 用。在格羅茲尼城區作戰中, 前線指揮員根本找不到1:2.5 萬的地圖,由於地形不熟,部 隊到處挨黑槍。

第一次車臣戰爭(三):俄羅斯因何慘敗?

忽視心理戰, 效果不佳

戰爭中,俄軍動用了6萬多兵力,可謂大兵壓境, 聲勢浩大。但由於其忽視了心理戰的作用,不注重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未能對車臣的電視、廣播、通信進行引導。

相反,杜達耶夫卻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他把分裂行徑說成是聖 戰,迷惑百姓,混淆視聽,其不僅得到 周邊國家的支持,大批志願者、 僱傭軍和大量武器彈藥、物資湧入車臣;而且還得到周邊國家的同情。另一 方面,西方新聞媒體大量報道了俄軍使 用飛機、大炮轟炸平民,屠殺無辜百 姓。很多原來持中立態度的車臣群眾, 紛紛倒向杜達耶夫一邊,這使俄軍原有 的軍事優勢大打折扣。

相對於戰場上的失利,第一次車臣戰爭後,俄羅斯在政治與戰略上的損失更大。杜達耶夫之後的車臣當局,一方 面利用和平協議不斷向聯邦政府索要財政資助和能源,一方面縱容非法武裝頻 頻騷擾毗鄰地區,製造各種恐怖事件, 並且勾結國外宗教極端勢力插手介入, 車臣局面更加混亂。

第一次車臣戰爭(三):俄羅斯因何慘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