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吉野家 日本 源義經 烤魚 連鎖問問 2017-05-18

【導讀】一碗海外的牛肉飯,

是如何在蓋澆飯之國聲名遠播的?

1

用品牌故事說話

“我是正宗的!”

日本平安京時代的傳奇戰將源義經,有個叫做靜的小妾。相傳,她曾在吉野山掩護源義經避難時,把製作牛肉飯的技巧教給了當地居民。於是,牛肉飯成為當地的傳統美味,“吉野家”之名便由此而來,寓意自己的牛肉飯才是最正宗,最好吃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很多人認為品牌故事就是編造一個有趣的故事,但事實上,一個合格的品牌故事並非一定要以“故事”形式展現。它是品牌向消費者傳達精神與內涵的重要工具,應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切入點,全力激發消費者的潛在購買意識,以及促成消費者“從一而終”的品牌忠誠度。

2

從第一家門店

到危機中不斷成長

1899年,松田榮吉在東京築地魚市成立了第一家吉野家。於是,美味又廉價的牛肉飯就成為魚市苦力們忙碌一天之後,難得的生活調劑品。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1923年,伴隨著關東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盈利甚微的吉野家一直垂死掙扎在倒閉邊緣。好在它堅持活到了戰後,經濟寒冬過去,市場漸漸回暖,吉野家的生意越來越好,很快,分店佈滿全國。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至1965 年,這家魚市小店的年營收已超1億日元,在這樣的狀況下,牛肉飯售價猛漲70%。但與所有一味追求瘋狂擴張的品牌一樣,危機,早晚都會降臨。

2000年,日元大貶值,對於經濟拮据的日本人民來說,吃碗廉價的吉野家牛肉飯都得斟酌再三。顧客愈來愈少,吉野家不得不展開降價自救措施,從400日元直降至290日元,顧客終於又漸漸回來。

3

瘋牛病來了?

我改賣豬肉總行吧!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然而,更大的危機接蹤而至。2004年2月,美國瘋牛病波及全球牛肉市場,日本政府當即禁止進口美國牛肉,不僅如此,人們連對本國牛肉都產生不信任感,一時之間,談牛色變,吉野家的顧客徹底流失,企業遭受致命打擊。

熟料,瘋牛病的影響還沒過去,國內又再次迎來經濟危機。2007年,一份牛肉飯的價格已降到280日元。而到2009年,吉野家淨虧損額達23億日元,財政赤字89億日元,銷售額暴跌22.2%,所有人都認為,吉野家要完蛋了。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但在這時候,吉野家終於反應過來:既然瘋牛病讓人們不敢吃牛肉,那就乾脆改賣豬肉啊。於是,“豬丼”就這樣降臨了。它也不負眾望,極好的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終於讓餐廳實現盈利。

此後,瘋牛病的風頭終於過去,人們又跑回來排著長隊吃牛肉飯,短短3小時內,百萬份牛肉飯一銷而空。國內市場穩住後,自然開始加速海外市場的擴張。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4

因為好吃

所以被帶入中國市場

其實國內第一家吉野家在1992年就開張了,位於北京,生意還不錯。但隨後幾家的生意,卻不盡如人意。當時將吉野家帶入內地的是洪明基,現任合興食品集團總裁、及北京吉野家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洪明基說,當初在美國求學,非常懷念亞洲美食,偶爾一次去吉野家吃飯,味蕾在瞬間被征服。他便將吉野家告訴父親和叔叔,後來在洪氏家族的努力下,終將吉野家品牌引入中國市場。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創業初期,吉野家曾出現過虧損。洪明基反覆研究,終於找到癥結所在:開店過於想當然,盲目為之,缺乏實際的市場調研。從此之後,他便開始注重市場的數據反饋,從定位到選址,再到目標客戶群的需求分析,全都要求用數據來說話。

比如一碗牛肉飯該有多少肉和多少飯,那也是經過市場調查後,嚴格按比例進行分配的,“等你吃完最後一口肉,飯也就吃完了。”

內地市場的優勢在於,體量十分龐大,但同時也帶來一種困擾:消費者的需求更復雜化。這些年,洪明基一直在這個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上下求索,只有切實瞭解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找準發功方向,提供他們更樂於接受的產品選擇範圍,以及就餐方式和就餐環境。

5

連鎖門店生意不好就關?

“不!我選擇養著它。”

即使在虧損時期,洪明基也從沒想過放棄,二字,都已經做了,就必須有始有終,負責到底。於是他硬著頭皮往前闖,經過一番思量,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無論是否虧損,先把門店“養”起來。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何謂“養”?洪明基的“養”店理論是這樣的:連鎖門店是要“養”的,門店生意不好時,先別急,別忙著草草關店,然後換個地方重來,應該先把它們“養”起來。“養”的目的,是慢慢引導該商圈的潛在客戶群從知道這個品牌,到潛移默化熟悉這個品牌,直至他們嘗試這個品牌。事實上在吉野家進駐內地市場的初期,有20%的門店是被“養”起來的,養的時間少則1年,多則2年。

現在,當初被包養的那些門店都已功德圓滿。國內70至90後的消費人群中,吉野家之名幾乎無人不曉。當年那些曾與它共同爭奪國內連鎖市場的品牌,大多不是倉促退場,就已銷聲匿跡。

但對於吉野家目前的表現,18年來精耕中國市場的洪明基卻並不太滿意,他給吉野家打了75分,理由是這個品牌應該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做強做大的潛力。他不無感慨:“在中國,要做大一點都不難,難的是做強。”

6

在海外市場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吉野家

如今的吉野家在全球已擁有1700家門店,創年收入達到518億日元,約33億人民幣。那麼它在其它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又如何?

吉野家留洋去了美帝后,為迎合當地口味,便與麵包圈來了一場產品大聯姻。除此之外,烤魚、豆豉、沙拉……等等,都被列上菜單。美國人民似乎也有點喜歡上了這碗來自日本的牛肉飯,乾脆給它取了一個十分直白的名字:BEEF BOWL,牛肉碗。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到了臺北後,吉野家更會玩,大名鼎鼎的“變性店”便出自於此。什麼叫變性店?在日本,吉野家的顧客以男性居多,時間一久,品牌便有了“男子”屬性。臺北這家分店卻直接變臉,扔掉橙色外套,以一襲清新雅緻的白衫亮相,目的是為了贏得女性消費者的歡心。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連菜品都變美了。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一碗日本牛肉飯,在中國人眼皮子底下作威作福,賣到33億?

吉野家的發展過程並不太順,用一句話形容,便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吉野家的成功,無疑來自單品為王戰略,即那碗口味穩定的牛肉飯,失敗,也來自他們只賣那碗口味穩定的牛肉飯。當一個餐飲品牌過度聚焦某個單品時,它的產品風險其實是十分巨大的,一旦食材危機降臨,整個企業都有可能迎來滅頂之災。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吉野家不僅僅只有牛肉飯,還逐漸增加了豬肉飯、雞肉飯,以及季節性產品。

致力於推動連鎖產業持續成長,更多連鎖資訊,可持續關注。

運營人秋秋:Sweet_LQH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