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學吉他,學好的人卻並不多?

大家好,這裡是翻唱音樂榜,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閱讀本篇文章,感謝!今天來聊一下為什麼這麼多人學吉他,學得好的卻非常少。

為什麼那麼多人學吉他,學好的人卻並不多?

現如今學生、家長的心態和觀念,心急,看不到自己心目中的所謂學習成果,最終選擇了自認為像玩具一樣簡單,並且自覺完全可以勝任的吉他。

也正因如此,市面上各種速成教學層出不窮,大家都以為會按幾個和絃,能彈唱幾首歌,就算學會吉他。不用練基本功,上手就直接按和絃,花幾個月多彈唱幾首歌,就可以去演出和教琴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學吉他,學好的人卻並不多?

“我都會彈《成都》了,還用得著練基本功?”

其實對於天資普通的大多數人來說,自學+速成的結果基本就是能把《成都》這樣的歌彈得流暢一點,這樣就已經基本到頭了,很難再有本質提高。

這種程度應該說“不算會彈吉他”。

“管它呢,能玩幾首歌就行了”,可是當你看到別人隨便就能彈出你不認識的好聽的和絃和旋律,聽到一首歌不需要譜也可以很快彈出來,甚至連最簡單的“5323”也比你彈的有味道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在玩”還是“被玩”呢?

為什麼那麼多人學吉他,學好的人卻並不多?

有了這些不甘心才會發現自己動作僵硬,毫無細節控制能力,樂理一竅不通,“應該怎麼彈”沒有思路,自己彈了什麼也一概不知,你只是照著幾個圖形做了動作。

這時候雖然知道了要補、要改,但習慣已經養成,也沒有耐性重新打基礎,最終只會離音樂本身越來越遠。

當然,除了自己觀念不正確以外,不負責任的“老師”也會在迷途中給你不少助力。關於這方面之前已經寫過很多了,希望每一位初學者能看一看,會有幫助。

為什麼那麼多人學吉他,學好的人卻並不多?

接下來談談另一個方面——風格。

現代音樂的風格非常多,打破了很多古典音樂學習中的“規矩”,自由度高,講究聽感為主,理論為輔,追求個性化。

因此,現代音樂的流派分支極多,有的甚至差別很大。所以學起來想絕對系統非常困難,而更應該以風格來區分,模塊化學習為主。

當然風格選擇也要在打完基礎以後,因為只有基本的東西完全掌握了,才談得上玩風格,才可以去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向和路徑。

為什麼那麼多人學吉他,學好的人卻並不多?

​沒有全面到各種領域都很精通的老師,所以不同階段要跟不同的老師學習。比如你喜歡搖滾樂,那麼你應該找搖滾樂手學習,喜歡爵士樂,那就找爵士樂手。

大方向和風格學習一個階段之後會更細分一些,比如你喜歡速彈,那麼你找一個善於細膩控制的slow hand顯然是不適合的,因為他沒有提速的經驗可以教給你。

為什麼那麼多人學吉他,學好的人卻並不多?

其實不論什麼樂器,要想有點拿得出手的東西,都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做到的,基本功要反覆磨鍊,音樂要多聽、多分析,彈琴要反覆細摳,才能進步,不論是要求嚴苛的古典音樂,還是自由個性的現代音樂,都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