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控科技:關聯交易頻繁 應收賬款激增'

"


"


​交控科技:關聯交易頻繁 應收賬款激增



作者:林然

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7月22日,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控科技”)作為首批25家企業,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立於2009年12月的交控科技,主要從事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研發、關鍵設備的研製、系統集成以及信號系統總承包,並背靠北京交通大學獲得科研支持。

在招股書中,交控科技披露擬在科創板IPO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新股,募資5.5億元。但得益於資金對首批科創板股票的熱烈追捧,交控科技最終募集資金為6.47億元,超募近1億元。《股市動態分析》週刊記者深入研讀交控科技招股書後發現,交控科技存在十分明顯關聯交易問題。同時,急速攀升的應收賬款和較低的壞賬計提比率同樣引發市場關注。此外,與北交系公司潛在的專利及技術糾紛問題,也需要投資人警惕。

關聯交易頻繁

報告期內,交控科技關聯採購及關聯銷售較為頻繁。其中,關聯採購中,交大思諾長期為交控科技提供低於市場價格的產品,各項產品價格差異在8.33%到22.62%不等,由此給到公司的優惠金額,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502.08萬元、635.33萬元和646.03萬元。(見圖一)


"


​交控科技:關聯交易頻繁 應收賬款激增



作者:林然

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7月22日,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控科技”)作為首批25家企業,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立於2009年12月的交控科技,主要從事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研發、關鍵設備的研製、系統集成以及信號系統總承包,並背靠北京交通大學獲得科研支持。

在招股書中,交控科技披露擬在科創板IPO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新股,募資5.5億元。但得益於資金對首批科創板股票的熱烈追捧,交控科技最終募集資金為6.47億元,超募近1億元。《股市動態分析》週刊記者深入研讀交控科技招股書後發現,交控科技存在十分明顯關聯交易問題。同時,急速攀升的應收賬款和較低的壞賬計提比率同樣引發市場關注。此外,與北交系公司潛在的專利及技術糾紛問題,也需要投資人警惕。

關聯交易頻繁

報告期內,交控科技關聯採購及關聯銷售較為頻繁。其中,關聯採購中,交大思諾長期為交控科技提供低於市場價格的產品,各項產品價格差異在8.33%到22.62%不等,由此給到公司的優惠金額,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502.08萬元、635.33萬元和646.03萬元。(見圖一)


​交控科技:關聯交易頻繁 應收賬款激增


同時,交控科技同為關聯交易方的交大微聯的關聯採購金額3年來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分別達到1億元、1.06億元和1.39億元(見表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鐵公司為交控科技第一大股東京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交控科技長期以來在北京地鐵市場上戰績頗佳主要得益於此。


"


​交控科技:關聯交易頻繁 應收賬款激增



作者:林然

來源:股市動態分析

7月22日,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控科技”)作為首批25家企業,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立於2009年12月的交控科技,主要從事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研發、關鍵設備的研製、系統集成以及信號系統總承包,並背靠北京交通大學獲得科研支持。

在招股書中,交控科技披露擬在科創板IPO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新股,募資5.5億元。但得益於資金對首批科創板股票的熱烈追捧,交控科技最終募集資金為6.47億元,超募近1億元。《股市動態分析》週刊記者深入研讀交控科技招股書後發現,交控科技存在十分明顯關聯交易問題。同時,急速攀升的應收賬款和較低的壞賬計提比率同樣引發市場關注。此外,與北交系公司潛在的專利及技術糾紛問題,也需要投資人警惕。

關聯交易頻繁

報告期內,交控科技關聯採購及關聯銷售較為頻繁。其中,關聯採購中,交大思諾長期為交控科技提供低於市場價格的產品,各項產品價格差異在8.33%到22.62%不等,由此給到公司的優惠金額,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502.08萬元、635.33萬元和646.03萬元。(見圖一)


​交控科技:關聯交易頻繁 應收賬款激增


同時,交控科技同為關聯交易方的交大微聯的關聯採購金額3年來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分別達到1億元、1.06億元和1.39億元(見表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鐵公司為交控科技第一大股東京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交控科技長期以來在北京地鐵市場上戰績頗佳主要得益於此。


​交控科技:關聯交易頻繁 應收賬款激增


可以看到,長期以來交控科技的經營業績對於關聯方的依賴十分嚴重。未來,如果交大思諾對公司銷售產品的讓渡的利潤慢慢收緊,勢必將影響交控科技的業績水平。如此明顯的低價讓渡利潤,不得不說或許已經進入到敏感地帶。此外,交控科技與交大微聯極高的關聯採購,其相對於交大微聯和北京交通大學等關聯方的獨立性堪憂。

同時,交控科技大量銷售過度依賴於第一大股東京投公司的資源,作為國產自主可控的要求,確實需要大力支持,但如果離開了京投公司,交控科技CBTC系統相較於市場中其它類別的交通指揮系統產品的核心優勢是否會大大削弱呢?

應收賬款激增 計提比例偏低

報告期內(2016年—2018年),交控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88650.20萬元、87961.98萬元和116252.05萬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幅為-0.78%和32.16%。同期公司應收賬款從2016年年末的3.98億元快速增加到2018年年末的8.8億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長了15.44%、2018年增長了91.44%。分別佔當期流動資產的比例的33.32%、35.03%和46.25%,2018年的應收款項數值更是佔到了同期營收的75.69%。

結合前文所述,經營極度依賴關聯方的交控科技,依舊面臨極快的應收款增長的問題,若不是回款機制出現問題,那是否有通過提高關聯方賒銷金額的方式提高營收呢?

此外,報告期內,交控科技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1年內、1-2年、2-3年、3-4年和4-5年分別為:3%、5%、10%、30%和50%。同期行業平均水平分別為:3.79%、8.57%、21.43%、45.71%和62.86%,交控科技的計提比例嚴重低於行業平局水平。顯然,這一過低的計提比例和交控科技過度依賴關聯方經營,且急速增長的應收賬款是不匹配的,交控科技的營業利潤可能存在明顯的高估。

創始人股權極低 或存技術衝突

截止到2018年末,交控科技沒有持股超過30%以上的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京投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基石基金合計持股比例為26.6639%,第二大股東郜春海持股比例為14.8239%,第三大股東交大資產及其一致行動人交大創新合計持股比例為14.6207%。如果公司上市發行成功,上述持股比例將分別下降到20.63%、11.12%和10.33%。

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技術人才、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郜春海,在上市後持股比例僅為11.12%。

交控科技持股比例較分散。作為核心技術人才、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核心管理層成員郜春海持股僅為11.12%。未來創始人、核心管理團隊與京投公司及其一直行動人若在公司管理及發展戰略出現分歧,將嚴重影響公司的經營。

此外,創始團隊、核心管理團隊持股比例過低,如何平衡股東及管理層的利益成為一大看點,即使是優秀如格力、萬科,管理層與第一大股東關係密切;但管理層從上市公司媷羊毛事件或不和睦的問題也不少見,未來交控科技將如何平衡這一利益關係值得關注。

交控科技的創立是以郜春海等一行人為核心。但是,郜春海等人依託的依舊是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運行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所,從公司創立後,交大資產、交大創新等北京交通大學旗下資本方的引入看,北京交通大學地位微妙。

此外,市場中交大微聯與交控科技一樣從事CBTC系統研發及銷售,雖然交大微聯從事的主要是CI、ATS、TCC、CTC等CBTC系統的子系統的研發及銷售,但與交控科技依舊存在明顯的業務重合。而這背後,同樣擁有北京交通大學的身影。

交控科技的核心技術究竟是依託於郜春海及其創始人(核心技術人員)等人員身上,還是主要受益於北京交通大學及相關研究所呢?作為已經在市場運營發展多年,且與交控科技存在明顯關聯交易的北交系公司,未來會否與交控科技產生存在專利及核心技術上的糾紛呢?截止到成文,交控科技未對《股市動態分析》週刊上述問題進行回覆。

(編輯:小股)

版權聲明:股市動態分析除發佈原創財經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聯繫方式:0755-82075959;微信原文留言等(微信號:gsdtfxv)。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