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感器產業當前環境下該如何突破?'

"

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智能化的關鍵。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的所有動作鏈接和應用場景的實現,都需要靠傳感器來完成。作為一種物理裝置,傳感器通常由敏感元器件組成,主要將檢測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轉換為電信號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存儲、顯示、記錄以及控制等要求。


"

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智能化的關鍵。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的所有動作鏈接和應用場景的實現,都需要靠傳感器來完成。作為一種物理裝置,傳感器通常由敏感元器件組成,主要將檢測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轉換為電信號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存儲、顯示、記錄以及控制等要求。


我國傳感器產業當前環境下該如何突破?


傳感器技術發展歷程

傳感器的官方解釋是,它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

傳感器最早出現於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於提高生產效率。但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髮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走向了全球。在這種格局下,過去屬於人與人之間的互聯網,現在延伸和擴展至萬物互聯。據業內人士預估,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業務將高達萬億,這也將是通信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從發展歷程來看,傳感器技術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結構型傳感器、固體傳感器以及智能傳感器三個時代,且隨著傳感器與MEMS結合技術的推出,使得傳感器領域成為全球聚焦的焦點。據調查發現,國內傳感器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以及工業生產等市場。以目前市場使用情況來看,國內的主流傳感器為溫度傳感器、壓敏傳感器、光敏傳感器、氣壓傳感器以及重力傳感器等。

"

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智能化的關鍵。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的所有動作鏈接和應用場景的實現,都需要靠傳感器來完成。作為一種物理裝置,傳感器通常由敏感元器件組成,主要將檢測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轉換為電信號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存儲、顯示、記錄以及控制等要求。


我國傳感器產業當前環境下該如何突破?


傳感器技術發展歷程

傳感器的官方解釋是,它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

傳感器最早出現於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於提高生產效率。但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髮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走向了全球。在這種格局下,過去屬於人與人之間的互聯網,現在延伸和擴展至萬物互聯。據業內人士預估,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業務將高達萬億,這也將是通信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從發展歷程來看,傳感器技術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結構型傳感器、固體傳感器以及智能傳感器三個時代,且隨著傳感器與MEMS結合技術的推出,使得傳感器領域成為全球聚焦的焦點。據調查發現,國內傳感器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以及工業生產等市場。以目前市場使用情況來看,國內的主流傳感器為溫度傳感器、壓敏傳感器、光敏傳感器、氣壓傳感器以及重力傳感器等。

我國傳感器產業當前環境下該如何突破?

我國傳感器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GDP增速減慢,工業自動化設備、部件需求的增幅下降,產品價格也隨之下降,使得傳感器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一定變化。另外,隨著各個廠家的加入、角逐,競爭的激烈性是不言而喻的,整產業鏈的環境變得更為複雜。

在中美貿易戰大環境下,2019年上半年,傳感器上市企業的半年度報告中,大家不約而同的發出了一個訊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企業生產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為漿料(主要成份為金、銀、鈀等貴金屬)、塑料粒子、鋼材等,其價格上漲將會給業績帶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近兩年,塑料粒子等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使得產品價格調整的幅度及頻率無法抵消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幅度,從而給公司的當期經營業績帶來負面影響。

同時,我國對傳感器技術研究開發階段的資源投入比較重視,但卻相對忽略了產業化基礎性的開發,對產品化、商品化的基礎技術的投入,以及對材料、製造工藝和裝備、測試及儀器等相關和配套的共性基礎技術的開發。以上產業及市場的風險均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公司的經營業績及產品定位。

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的問題是市場需求量大,而產業還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目前,全球約有三萬五千種傳感器,但真正的屬於我國自主的品類少,除我國本身起步較晚外,更多是因為傳感器品類多到遵從不同的科學原理、規格多到技術強度要求不一致、具體產品更需要跟應用緊密結合;在小批量、先進公司做到質優價廉的情況下,投資傳感器產業就很難產生好的效益。

傳感器產業發展的痛點

隨著傳感器在工業、汽車電子以及智能設備中發揮作用越來越大,各國對於其發展越發重視。相比美國、日本以及德國等技術發達國家,國內傳感器產業主要面臨以下三大挑戰:首先,對於新產品以及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意識差;傳感器對於精度以及敏感度要求過高,而國內中高檔傳感器產品幾乎90%以上來自於國外,長期對國外的依賴導致國內傳感器產業一直被牽著鼻子走。其次,產品技術標準不明確,核心技術過少;在研發方面,無明確的技術標準,導致生產的傳感器良莠不齊。另一方面,由於人才培養意識過差,導致核心技術過少,進而出現長期被國外市場壓制的現象。最後,企業過於分散,競爭力不強;國內中小企業過多、大企業較少的現象,致使國內傳感器市場整體實力太弱。


"

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智能化的關鍵。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的所有動作鏈接和應用場景的實現,都需要靠傳感器來完成。作為一種物理裝置,傳感器通常由敏感元器件組成,主要將檢測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轉換為電信號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存儲、顯示、記錄以及控制等要求。


我國傳感器產業當前環境下該如何突破?


傳感器技術發展歷程

傳感器的官方解釋是,它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傳感器的存在和發展,讓物體有了觸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讓物體慢慢變得活了起來。

傳感器最早出現於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於提高生產效率。但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髮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走向了全球。在這種格局下,過去屬於人與人之間的互聯網,現在延伸和擴展至萬物互聯。據業內人士預估,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業務將高達萬億,這也將是通信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從發展歷程來看,傳感器技術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結構型傳感器、固體傳感器以及智能傳感器三個時代,且隨著傳感器與MEMS結合技術的推出,使得傳感器領域成為全球聚焦的焦點。據調查發現,國內傳感器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以及工業生產等市場。以目前市場使用情況來看,國內的主流傳感器為溫度傳感器、壓敏傳感器、光敏傳感器、氣壓傳感器以及重力傳感器等。

我國傳感器產業當前環境下該如何突破?

我國傳感器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GDP增速減慢,工業自動化設備、部件需求的增幅下降,產品價格也隨之下降,使得傳感器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一定變化。另外,隨著各個廠家的加入、角逐,競爭的激烈性是不言而喻的,整產業鏈的環境變得更為複雜。

在中美貿易戰大環境下,2019年上半年,傳感器上市企業的半年度報告中,大家不約而同的發出了一個訊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企業生產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為漿料(主要成份為金、銀、鈀等貴金屬)、塑料粒子、鋼材等,其價格上漲將會給業績帶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近兩年,塑料粒子等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使得產品價格調整的幅度及頻率無法抵消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幅度,從而給公司的當期經營業績帶來負面影響。

同時,我國對傳感器技術研究開發階段的資源投入比較重視,但卻相對忽略了產業化基礎性的開發,對產品化、商品化的基礎技術的投入,以及對材料、製造工藝和裝備、測試及儀器等相關和配套的共性基礎技術的開發。以上產業及市場的風險均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公司的經營業績及產品定位。

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的問題是市場需求量大,而產業還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目前,全球約有三萬五千種傳感器,但真正的屬於我國自主的品類少,除我國本身起步較晚外,更多是因為傳感器品類多到遵從不同的科學原理、規格多到技術強度要求不一致、具體產品更需要跟應用緊密結合;在小批量、先進公司做到質優價廉的情況下,投資傳感器產業就很難產生好的效益。

傳感器產業發展的痛點

隨著傳感器在工業、汽車電子以及智能設備中發揮作用越來越大,各國對於其發展越發重視。相比美國、日本以及德國等技術發達國家,國內傳感器產業主要面臨以下三大挑戰:首先,對於新產品以及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意識差;傳感器對於精度以及敏感度要求過高,而國內中高檔傳感器產品幾乎90%以上來自於國外,長期對國外的依賴導致國內傳感器產業一直被牽著鼻子走。其次,產品技術標準不明確,核心技術過少;在研發方面,無明確的技術標準,導致生產的傳感器良莠不齊。另一方面,由於人才培養意識過差,導致核心技術過少,進而出現長期被國外市場壓制的現象。最後,企業過於分散,競爭力不強;國內中小企業過多、大企業較少的現象,致使國內傳感器市場整體實力太弱。


我國傳感器產業當前環境下該如何突破?


在這一系列的實際情況下,我們應該要如何突破呢?

可以肯定的是,需要對當前局勢的合理把控,企業要認知,和政府統同仇敵愾,對戰技術、市場的壁壘。特別是在更上層的MEMS、芯片、軟件等領域,與世界先進還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政府在這些方面做好規劃和支持,要針對應用,特別是工業場景的應用做開發。

企業要做的就是加大研發投入,通過科技人才培養和資金的投入,來優化技術和工藝細節,實現整體實力提升,從而改變進口為主調整為以自力更生為主,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政府和企業的同仇敵愾,多是在技術的創新上,而要想實現最大化的利益,還是需要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通過完整的產業鏈和規模的效應,來顯示成本的控制。一是規模效應,國內的龍頭企業,同類產品的營收領先於國內同行,規模帶來的邊際效應,能有效降低各項成本;二是精益化生產,企業全面實現精益化生產模式,改進現場工藝水平,提高公司生產物流管理效率,並運用先進的信息管理手段加以固化。同時,公司優化產品結構,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使得公司的生產成本最終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這一方面,對那些需要通過量產來實現市場化發展的企業極具推動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