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

這些年,全國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地方很多,大大小小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等基地拔地而起,大棚一座連著一座。表面看起來這是個投資週期短、見效快的好項目,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熟悉菌業的人都知道,其實全國這麼多的基地,真正賺錢的可能還不足20%,剩下的80%要麼不賺不賠,要麼賠的一大糊塗,苦苦掙扎。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這個在食用菌行業也同樣成立。食用菌基地和企業倒閉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用人成本太高

大型食用菌基地或企業從上到下設置管理層級和機構很多。有總經理、經理、副經理、生產廠長,副廠長、會計、出納、修理工、電工、後勤人員、銷售、保管、採購、技術、工人等。

這麼多的人和部門,用人成本很高,另外部門多了相互之間推諉扯皮的事很多,說管都管,說不管都不管,搞得工人也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指揮?貌似很嚴密的管理,其結果往往是機制不靈活,遇問題反應遲鈍,從而造成質量管控不嚴、次品率居高不下等問題頻發。

二、生產成本太高

大基地或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線、機器設備、無菌室、養菌室、高大上的生產廠房、辦公樓、就連出菇棚都是最先進的。這樣的配置導致生產成本很高。

比如同是做香菇菌棒:農戶自家生產的菌棒每袋成本費大概2塊5至2塊8左右,而大基地成本高達4塊5甚至更高。如果再加上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折舊費,地租,管理人員工資,稅費等費用,就更高。所以這也造成了大基地和企業生產成本比小農戶高的多的情況。

生產出來的產品歸根結底是要推向市場的,是要賺錢的,你這成本就比散戶高了一兩元,談何競爭力?咋能賺錢?

三、技術員成了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食用菌行業屬資金和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技術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很多基地的技術都需要依靠技術員。因而這樣一來,技術員的水平高低、責任心大小就成了食用菌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菌業,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每天都在上演。某種程度上,技術員是一個食用菌基地的核心,技術員技術高低決定基地和企業的盈利多少。而成功的食用菌企業都請的技術高超、會管理、責任心強的技術員,這樣才能高盈利、高回報。

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小基地請不起高薪的技術員;而底薪的技術員又有很多是靠忽悠的,沒有真才實學。

現在技術員隊伍魚龍混雜,啥人都有。

有些技術員空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更缺少有效的管理技術方案;有些技術員不會變通和創新,不會隨機應變,換個新基地、出現新問題就無從下手;有些技術員話說的好聽,其實肚子裡沒有墨水,純屬騙吃騙喝型,出問題屁股一拍走人;有些技術員大包大攬,自認為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只是半瓶子水,不會制種,不知道菌種的特性,種菇要麼不出菇,要麼出的太稠,要麼長的太差,沒有商品價值和經濟價值;有些技術員有技術,也有本事,但就是人品不好,責任心差,不和老闆一心,不正經做事……

當然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失敗的食用菌基地和企業,老闆也有很大責任。

有些老闆不懂機器亂搞油,不懂裝懂瞎指揮,不聽技術員話造成大面積感染或者不出菇;有些老闆不尊重技術員,不把技術員當合作夥伴看,讓技術員很寒心;有些老闆過於信任技術員,把重擔和希望全部壓在技術員身上,結果敗得一敗塗地;有些老闆急功近利,一遇到資金緊張就強讓出菇或者亂注水,結果適得其反;有些老闆根本不是做食用菌的料,卻趟起了渾水……

下面的這些圖片都是血淋淋的教訓,讓人無比痛心!

"

這些年,全國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地方很多,大大小小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等基地拔地而起,大棚一座連著一座。表面看起來這是個投資週期短、見效快的好項目,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熟悉菌業的人都知道,其實全國這麼多的基地,真正賺錢的可能還不足20%,剩下的80%要麼不賺不賠,要麼賠的一大糊塗,苦苦掙扎。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這個在食用菌行業也同樣成立。食用菌基地和企業倒閉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用人成本太高

大型食用菌基地或企業從上到下設置管理層級和機構很多。有總經理、經理、副經理、生產廠長,副廠長、會計、出納、修理工、電工、後勤人員、銷售、保管、採購、技術、工人等。

這麼多的人和部門,用人成本很高,另外部門多了相互之間推諉扯皮的事很多,說管都管,說不管都不管,搞得工人也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指揮?貌似很嚴密的管理,其結果往往是機制不靈活,遇問題反應遲鈍,從而造成質量管控不嚴、次品率居高不下等問題頻發。

二、生產成本太高

大基地或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線、機器設備、無菌室、養菌室、高大上的生產廠房、辦公樓、就連出菇棚都是最先進的。這樣的配置導致生產成本很高。

比如同是做香菇菌棒:農戶自家生產的菌棒每袋成本費大概2塊5至2塊8左右,而大基地成本高達4塊5甚至更高。如果再加上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折舊費,地租,管理人員工資,稅費等費用,就更高。所以這也造成了大基地和企業生產成本比小農戶高的多的情況。

生產出來的產品歸根結底是要推向市場的,是要賺錢的,你這成本就比散戶高了一兩元,談何競爭力?咋能賺錢?

三、技術員成了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食用菌行業屬資金和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技術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很多基地的技術都需要依靠技術員。因而這樣一來,技術員的水平高低、責任心大小就成了食用菌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菌業,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每天都在上演。某種程度上,技術員是一個食用菌基地的核心,技術員技術高低決定基地和企業的盈利多少。而成功的食用菌企業都請的技術高超、會管理、責任心強的技術員,這樣才能高盈利、高回報。

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小基地請不起高薪的技術員;而底薪的技術員又有很多是靠忽悠的,沒有真才實學。

現在技術員隊伍魚龍混雜,啥人都有。

有些技術員空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更缺少有效的管理技術方案;有些技術員不會變通和創新,不會隨機應變,換個新基地、出現新問題就無從下手;有些技術員話說的好聽,其實肚子裡沒有墨水,純屬騙吃騙喝型,出問題屁股一拍走人;有些技術員大包大攬,自認為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只是半瓶子水,不會制種,不知道菌種的特性,種菇要麼不出菇,要麼出的太稠,要麼長的太差,沒有商品價值和經濟價值;有些技術員有技術,也有本事,但就是人品不好,責任心差,不和老闆一心,不正經做事……

當然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失敗的食用菌基地和企業,老闆也有很大責任。

有些老闆不懂機器亂搞油,不懂裝懂瞎指揮,不聽技術員話造成大面積感染或者不出菇;有些老闆不尊重技術員,不把技術員當合作夥伴看,讓技術員很寒心;有些老闆過於信任技術員,把重擔和希望全部壓在技術員身上,結果敗得一敗塗地;有些老闆急功近利,一遇到資金緊張就強讓出菇或者亂注水,結果適得其反;有些老闆根本不是做食用菌的料,卻趟起了渾水……

下面的這些圖片都是血淋淋的教訓,讓人無比痛心!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

這些年,全國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地方很多,大大小小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等基地拔地而起,大棚一座連著一座。表面看起來這是個投資週期短、見效快的好項目,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熟悉菌業的人都知道,其實全國這麼多的基地,真正賺錢的可能還不足20%,剩下的80%要麼不賺不賠,要麼賠的一大糊塗,苦苦掙扎。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這個在食用菌行業也同樣成立。食用菌基地和企業倒閉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用人成本太高

大型食用菌基地或企業從上到下設置管理層級和機構很多。有總經理、經理、副經理、生產廠長,副廠長、會計、出納、修理工、電工、後勤人員、銷售、保管、採購、技術、工人等。

這麼多的人和部門,用人成本很高,另外部門多了相互之間推諉扯皮的事很多,說管都管,說不管都不管,搞得工人也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指揮?貌似很嚴密的管理,其結果往往是機制不靈活,遇問題反應遲鈍,從而造成質量管控不嚴、次品率居高不下等問題頻發。

二、生產成本太高

大基地或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線、機器設備、無菌室、養菌室、高大上的生產廠房、辦公樓、就連出菇棚都是最先進的。這樣的配置導致生產成本很高。

比如同是做香菇菌棒:農戶自家生產的菌棒每袋成本費大概2塊5至2塊8左右,而大基地成本高達4塊5甚至更高。如果再加上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折舊費,地租,管理人員工資,稅費等費用,就更高。所以這也造成了大基地和企業生產成本比小農戶高的多的情況。

生產出來的產品歸根結底是要推向市場的,是要賺錢的,你這成本就比散戶高了一兩元,談何競爭力?咋能賺錢?

三、技術員成了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食用菌行業屬資金和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技術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很多基地的技術都需要依靠技術員。因而這樣一來,技術員的水平高低、責任心大小就成了食用菌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菌業,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每天都在上演。某種程度上,技術員是一個食用菌基地的核心,技術員技術高低決定基地和企業的盈利多少。而成功的食用菌企業都請的技術高超、會管理、責任心強的技術員,這樣才能高盈利、高回報。

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小基地請不起高薪的技術員;而底薪的技術員又有很多是靠忽悠的,沒有真才實學。

現在技術員隊伍魚龍混雜,啥人都有。

有些技術員空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更缺少有效的管理技術方案;有些技術員不會變通和創新,不會隨機應變,換個新基地、出現新問題就無從下手;有些技術員話說的好聽,其實肚子裡沒有墨水,純屬騙吃騙喝型,出問題屁股一拍走人;有些技術員大包大攬,自認為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只是半瓶子水,不會制種,不知道菌種的特性,種菇要麼不出菇,要麼出的太稠,要麼長的太差,沒有商品價值和經濟價值;有些技術員有技術,也有本事,但就是人品不好,責任心差,不和老闆一心,不正經做事……

當然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失敗的食用菌基地和企業,老闆也有很大責任。

有些老闆不懂機器亂搞油,不懂裝懂瞎指揮,不聽技術員話造成大面積感染或者不出菇;有些老闆不尊重技術員,不把技術員當合作夥伴看,讓技術員很寒心;有些老闆過於信任技術員,把重擔和希望全部壓在技術員身上,結果敗得一敗塗地;有些老闆急功近利,一遇到資金緊張就強讓出菇或者亂注水,結果適得其反;有些老闆根本不是做食用菌的料,卻趟起了渾水……

下面的這些圖片都是血淋淋的教訓,讓人無比痛心!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

這些年,全國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地方很多,大大小小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等基地拔地而起,大棚一座連著一座。表面看起來這是個投資週期短、見效快的好項目,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熟悉菌業的人都知道,其實全國這麼多的基地,真正賺錢的可能還不足20%,剩下的80%要麼不賺不賠,要麼賠的一大糊塗,苦苦掙扎。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這個在食用菌行業也同樣成立。食用菌基地和企業倒閉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用人成本太高

大型食用菌基地或企業從上到下設置管理層級和機構很多。有總經理、經理、副經理、生產廠長,副廠長、會計、出納、修理工、電工、後勤人員、銷售、保管、採購、技術、工人等。

這麼多的人和部門,用人成本很高,另外部門多了相互之間推諉扯皮的事很多,說管都管,說不管都不管,搞得工人也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指揮?貌似很嚴密的管理,其結果往往是機制不靈活,遇問題反應遲鈍,從而造成質量管控不嚴、次品率居高不下等問題頻發。

二、生產成本太高

大基地或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線、機器設備、無菌室、養菌室、高大上的生產廠房、辦公樓、就連出菇棚都是最先進的。這樣的配置導致生產成本很高。

比如同是做香菇菌棒:農戶自家生產的菌棒每袋成本費大概2塊5至2塊8左右,而大基地成本高達4塊5甚至更高。如果再加上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折舊費,地租,管理人員工資,稅費等費用,就更高。所以這也造成了大基地和企業生產成本比小農戶高的多的情況。

生產出來的產品歸根結底是要推向市場的,是要賺錢的,你這成本就比散戶高了一兩元,談何競爭力?咋能賺錢?

三、技術員成了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食用菌行業屬資金和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技術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很多基地的技術都需要依靠技術員。因而這樣一來,技術員的水平高低、責任心大小就成了食用菌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菌業,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每天都在上演。某種程度上,技術員是一個食用菌基地的核心,技術員技術高低決定基地和企業的盈利多少。而成功的食用菌企業都請的技術高超、會管理、責任心強的技術員,這樣才能高盈利、高回報。

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小基地請不起高薪的技術員;而底薪的技術員又有很多是靠忽悠的,沒有真才實學。

現在技術員隊伍魚龍混雜,啥人都有。

有些技術員空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更缺少有效的管理技術方案;有些技術員不會變通和創新,不會隨機應變,換個新基地、出現新問題就無從下手;有些技術員話說的好聽,其實肚子裡沒有墨水,純屬騙吃騙喝型,出問題屁股一拍走人;有些技術員大包大攬,自認為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只是半瓶子水,不會制種,不知道菌種的特性,種菇要麼不出菇,要麼出的太稠,要麼長的太差,沒有商品價值和經濟價值;有些技術員有技術,也有本事,但就是人品不好,責任心差,不和老闆一心,不正經做事……

當然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失敗的食用菌基地和企業,老闆也有很大責任。

有些老闆不懂機器亂搞油,不懂裝懂瞎指揮,不聽技術員話造成大面積感染或者不出菇;有些老闆不尊重技術員,不把技術員當合作夥伴看,讓技術員很寒心;有些老闆過於信任技術員,把重擔和希望全部壓在技術員身上,結果敗得一敗塗地;有些老闆急功近利,一遇到資金緊張就強讓出菇或者亂注水,結果適得其反;有些老闆根本不是做食用菌的料,卻趟起了渾水……

下面的這些圖片都是血淋淋的教訓,讓人無比痛心!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

這些年,全國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地方很多,大大小小的香菇、平菇、木耳、羊肚菌等基地拔地而起,大棚一座連著一座。表面看起來這是個投資週期短、見效快的好項目,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熟悉菌業的人都知道,其實全國這麼多的基地,真正賺錢的可能還不足20%,剩下的80%要麼不賺不賠,要麼賠的一大糊塗,苦苦掙扎。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二八定律”,這個在食用菌行業也同樣成立。食用菌基地和企業倒閉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用人成本太高

大型食用菌基地或企業從上到下設置管理層級和機構很多。有總經理、經理、副經理、生產廠長,副廠長、會計、出納、修理工、電工、後勤人員、銷售、保管、採購、技術、工人等。

這麼多的人和部門,用人成本很高,另外部門多了相互之間推諉扯皮的事很多,說管都管,說不管都不管,搞得工人也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指揮?貌似很嚴密的管理,其結果往往是機制不靈活,遇問題反應遲鈍,從而造成質量管控不嚴、次品率居高不下等問題頻發。

二、生產成本太高

大基地或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線、機器設備、無菌室、養菌室、高大上的生產廠房、辦公樓、就連出菇棚都是最先進的。這樣的配置導致生產成本很高。

比如同是做香菇菌棒:農戶自家生產的菌棒每袋成本費大概2塊5至2塊8左右,而大基地成本高達4塊5甚至更高。如果再加上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折舊費,地租,管理人員工資,稅費等費用,就更高。所以這也造成了大基地和企業生產成本比小農戶高的多的情況。

生產出來的產品歸根結底是要推向市場的,是要賺錢的,你這成本就比散戶高了一兩元,談何競爭力?咋能賺錢?

三、技術員成了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食用菌行業屬資金和技術、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技術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很多基地的技術都需要依靠技術員。因而這樣一來,技術員的水平高低、責任心大小就成了食用菌基地成敗的關鍵因素。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菌業,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每天都在上演。某種程度上,技術員是一個食用菌基地的核心,技術員技術高低決定基地和企業的盈利多少。而成功的食用菌企業都請的技術高超、會管理、責任心強的技術員,這樣才能高盈利、高回報。

技術員和基地、老闆之間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小基地請不起高薪的技術員;而底薪的技術員又有很多是靠忽悠的,沒有真才實學。

現在技術員隊伍魚龍混雜,啥人都有。

有些技術員空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經驗,更缺少有效的管理技術方案;有些技術員不會變通和創新,不會隨機應變,換個新基地、出現新問題就無從下手;有些技術員話說的好聽,其實肚子裡沒有墨水,純屬騙吃騙喝型,出問題屁股一拍走人;有些技術員大包大攬,自認為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只是半瓶子水,不會制種,不知道菌種的特性,種菇要麼不出菇,要麼出的太稠,要麼長的太差,沒有商品價值和經濟價值;有些技術員有技術,也有本事,但就是人品不好,責任心差,不和老闆一心,不正經做事……

當然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失敗的食用菌基地和企業,老闆也有很大責任。

有些老闆不懂機器亂搞油,不懂裝懂瞎指揮,不聽技術員話造成大面積感染或者不出菇;有些老闆不尊重技術員,不把技術員當合作夥伴看,讓技術員很寒心;有些老闆過於信任技術員,把重擔和希望全部壓在技術員身上,結果敗得一敗塗地;有些老闆急功近利,一遇到資金緊張就強讓出菇或者亂注水,結果適得其反;有些老闆根本不是做食用菌的料,卻趟起了渾水……

下面的這些圖片都是血淋淋的教訓,讓人無比痛心!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食用菌基地賺不到錢,看看是不是有這幾個原因


四、離開了補貼,有些基地很難生存

曾經香菇等食用菌只在部分山區或林木資源豐富的老產區種植,那時候的規模還不大,種菇還是件可以掙錢的事。最近這些年,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成了很多地方扶貧的首選產業,因而種植規模迅速膨脹,產量不斷攀升。特別是很多新產區,為短期見效果,刺激種菇積極性,多數都選擇了補貼的方式。

可以看一下,那些能拿到補貼的地方基本要具備這幾個特點,一是有一定的規模;二是基礎設施要高大上;三是要有人脈關係。真正一般菇農想拿到補貼不容易。

這些簡單的補貼政策雖刺激了產業規模膨脹,但有很多弊端,往往是隻重規模,忽視質量;只重成績,忽視效益。有了補貼,是否用心種菇關係都不大。因為有些地方補貼的資金差不多已經夠利潤了。還有的地方,大棚、電費、土地都是免費的,即便如此,還是不能把菇種好!

這些基地種出的菇質量不佳,也缺乏市場競爭力。而且技術也是保守的,不會隨便讓外界參觀,美其名曰“保密”,其實是管理混亂,出菇質量很差。如果失去補貼,自己造血功能太弱,甚至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五、基地合夥人的意見不統一,形不成合力

俗話說“合作人生意難做”,這話在食用菌行業一點也不假。稍微上點規模的食用菌基地都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成本,一個人往往難以承受。所以合作經營也是行業常有的事。

剛開始的時候,幾個人腦子一熱,意見不謀而合,於是非要合起夥來幹一番大事業不可。然而事情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於大家低估了創業的難度、經營的風險,做食用菌基地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很多事情之前可能都沒提前預料到,於是意見開始出現了分歧,利益分配不公,互相指責,進而爭吵,辯論,乃至散夥。

幹食用菌這一行,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技術萬事皆空,更談不上掙大錢了。當然了做食用菌想成功,決定因素還有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