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零部件廠商正整合資源在中國市場尋機會

外資零部件廠商正整合資源在中國市場尋機會

隨著汽車產業的變革,曾經站在整車廠背後的外資零部件廠商抓住電動化機遇,正通過系統化整合研發資源,在中國車市尋找新的機會。

電動化愈加複雜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認為,雖然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退坡,但電動汽車市場仍在擴大,低端電動汽車的市場正在被逐步壓縮,電動汽車只能夠在新功能上下更多功夫,而這些新功能並不是能依賴於一個企業自身的力量能夠完成。

在剛結束的上海車展,零部件企業的參展規模卻略有擴大;多家外資零部件企業參展,並對先進的電動化技術進行系統化整合。法系零部件廠商巨頭法雷奧(Valeo)著重於展示不同出行需求下的電氣化解決方案,並主要展現通過技術積澱,使電動化真正實現節能減排的效果,為此首次亮相了由法雷奧自主開發的48V低壓純電動城市原型車,該款原型車作為一款兩座電動汽車,可以匹配所有電源插座進行充電,並相較競品將減少20%的運營成本。

法雷奧還首次展出與中國企業Xcharge聯合開發的可逆充電器,這種充電器可以實現汽車和電網之間電力的雙向連接及流動,在電價較低的時候充電,並可以在電價較高的時期重新向電網發送電力。而這也是法雷奧首次和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合作,開發電動汽車的配套設施。

另一家零部件廠商採埃孚(ZF)在本次車展上展示一款 “Vision Zero Vehicle”電驅動樣車,這款電驅動樣車集合了mSTARS電驅動系統、自主駕駛,以及採用採埃孚自主開發的控制、雷達、傳感器及輔助安全系統所集成的安全系統等不同領域及模塊,並進行整合,使汽車自身發揮系統化的優勢,從多個層面改善汽車汽車駕駛體驗,可以在保證成本及性能的前提下,為整車廠推出新功能提供更多選擇。

作為電動汽車“三電”技術的核心領域,動力電池的穩定係數及安全性,是決定電動汽車整體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首次參加上海車展的韓系動力電池企業SK Innovation(下稱“SKI”) 則重點展示能夠在動力電池、電機集成系統,尤其是本次SKI重點展出的LiBS(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及FCW( FlexibleCover Window)等重量較輕,且具有穩定性能的新材料,可以應用在包括動力電池、集成系統及未來汽車等多個領域進行使用。

以系統化彌補劣勢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4萬輛和29.89萬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02.7%和109.7%。對於外資零部件廠來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具有魅力且有高度增值潛力的市場,但同時中國市場也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

法雷奧中國總裁馬法龍(François Mario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談到,中國市場與其他國家的市場具有在需求層面的不同,例如在中國市場的電力需求不均衡及階梯電價,如果不在中國市場根植則很難了解,因此為了能夠在中國市場取得成績,必須依賴於本土化的團隊及合作伙伴,併發揮系統性效應。

一位韓資零部件企業的研發人士也舉例道,相比於美國及歐洲市場,中國的市場更加專注於自主駕駛、電驅動、清潔能源車輛的發展,而在美國可能更重視的是比如說V8,還有12缸的車輛。因此外資零部件企業雖然擁有著技術的先發優勢,但很難抓住中國消費者及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

隨著電動汽車逐步進入轉折期,車型同質化較為嚴重,消費者對於功能的需求也在進一步提高,這在客觀上也為外資零部件廠商進入中國賦予機會。

採埃孚則希望憑藉和本土整車廠及合作伙伴形成系統化的運作模式,以能夠儘快得到消費者的需求和反饋。採埃孚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沃夫翰寧·施艾德則認為, 採埃孚預計兩三年後將有過半的零部件從本地合作伙伴處獲得,這將進一步降低其成本,被更多消費者接受,並協助自主整車廠客戶能夠完成技術的升級為目標,在此背後應當在基於國產化的基礎上,實施管理和研發的本土化。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祕書長於清教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日韓三國在現有銷售的汽車電池方面性能差異並不是很大,尤其是在動力電池及電機系統層面,由於日韓企業在規模化及生產一體化方面所下的功夫,導致在研發同樣的產品時,其質量的可控程度及穩定性指標加分,且對於成本的控制力度較強。

張強舉例道,汽車作為對於整體性設計要求很高的產品,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功能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國內零部件企業普遍還在考慮單獨產品的時候,外資企業憑藉其多年的技術積澱及先發優勢,將在歐洲成功運作的整車廠合資企業的模式帶入中國,並在整車廠客戶周邊設廠,在降低運輸成本的通知,有效保證和整車廠客戶的一體化溝通和合作,尤其是這些工廠與整車廠一道,成為與汽車企業的“命運共同體”,在目標高度一致的背景下,將成為車企產生自我變革,且不懼風險的重要支撐。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