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意義不明的主題傳遞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一直被奉為細節狂,全片的伏筆,細節,構圖被十分刻意地進行設計。如果說窮人不需要對未來進行計劃,那麼導演是不是陷入了自己構築的階級陷阱呢?

當然,也有人提出此片只是著重描述窮人不同的心態,而非涉及階級。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女管家夫婦的支線其實沒什麼必要,影片標題《寄生蟲》也顯得莫名其妙。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意義不明的主題傳遞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一直被奉為細節狂,全片的伏筆,細節,構圖被十分刻意地進行設計。如果說窮人不需要對未來進行計劃,那麼導演是不是陷入了自己構築的階級陷阱呢?

當然,也有人提出此片只是著重描述窮人不同的心態,而非涉及階級。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女管家夫婦的支線其實沒什麼必要,影片標題《寄生蟲》也顯得莫名其妙。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刻意製造的支線



但影史上同樣也有很多失去人物只為精心設計的電影,那麼《寄生蟲》的劇本設計到底如何呢?

首先,很多沒有從事過電影製作的人,會把奉俊昊這樣細節處處呼應,前後對仗工整的劇本吹上天,就好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但其實,對劇本創作來講,這樣沒有人物的劇本,是最好創作的。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意義不明的主題傳遞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一直被奉為細節狂,全片的伏筆,細節,構圖被十分刻意地進行設計。如果說窮人不需要對未來進行計劃,那麼導演是不是陷入了自己構築的階級陷阱呢?

當然,也有人提出此片只是著重描述窮人不同的心態,而非涉及階級。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女管家夫婦的支線其實沒什麼必要,影片標題《寄生蟲》也顯得莫名其妙。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刻意製造的支線



但影史上同樣也有很多失去人物只為精心設計的電影,那麼《寄生蟲》的劇本設計到底如何呢?

首先,很多沒有從事過電影製作的人,會把奉俊昊這樣細節處處呼應,前後對仗工整的劇本吹上天,就好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但其實,對劇本創作來講,這樣沒有人物的劇本,是最好創作的。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選擇情緒節點然後翻轉,如果這樣算好劇本,那未來AI是最佳編劇。



因為,劇本創作並不是一次性定稿的,這和我們在考試時寫作文大不相同。一個劇本在編劇自己手上就會經歷幾次反反覆覆的修改,時間長達幾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只要你想讓某個情節點前後呼應,或者埋下一個伏筆,再繞回去,或者在下文埋一筆,是極其簡單的事!但想通過人物事件深化故事主題,卻是極其困難的。

其次,對於劇本和拍攝最難把握的節奏感,在這樣的劇本中也變得十分容易,你可以回去看看《看不見的客人》和《寄生蟲》,只要一到氣氛緩和,或者主角即將勝利的時候,就肯定會有一個要素打破平衡,讓你的情緒被勾起來,這就和恐怖片安靜,或者回頭之後,必然見鬼一個道理。所以,以前那些恐怖片的套路已經失靈,而對於看多了類型片的觀眾來講,奉俊昊的這套節奏,也早就失靈。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意義不明的主題傳遞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一直被奉為細節狂,全片的伏筆,細節,構圖被十分刻意地進行設計。如果說窮人不需要對未來進行計劃,那麼導演是不是陷入了自己構築的階級陷阱呢?

當然,也有人提出此片只是著重描述窮人不同的心態,而非涉及階級。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女管家夫婦的支線其實沒什麼必要,影片標題《寄生蟲》也顯得莫名其妙。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刻意製造的支線



但影史上同樣也有很多失去人物只為精心設計的電影,那麼《寄生蟲》的劇本設計到底如何呢?

首先,很多沒有從事過電影製作的人,會把奉俊昊這樣細節處處呼應,前後對仗工整的劇本吹上天,就好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但其實,對劇本創作來講,這樣沒有人物的劇本,是最好創作的。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選擇情緒節點然後翻轉,如果這樣算好劇本,那未來AI是最佳編劇。



因為,劇本創作並不是一次性定稿的,這和我們在考試時寫作文大不相同。一個劇本在編劇自己手上就會經歷幾次反反覆覆的修改,時間長達幾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只要你想讓某個情節點前後呼應,或者埋下一個伏筆,再繞回去,或者在下文埋一筆,是極其簡單的事!但想通過人物事件深化故事主題,卻是極其困難的。

其次,對於劇本和拍攝最難把握的節奏感,在這樣的劇本中也變得十分容易,你可以回去看看《看不見的客人》和《寄生蟲》,只要一到氣氛緩和,或者主角即將勝利的時候,就肯定會有一個要素打破平衡,讓你的情緒被勾起來,這就和恐怖片安靜,或者回頭之後,必然見鬼一個道理。所以,以前那些恐怖片的套路已經失靈,而對於看多了類型片的觀眾來講,奉俊昊的這套節奏,也早就失靈。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圓不回去,那就忽然聞到了吃完的面香。



如果回頭看看《寄生蟲》的細節,前半段的一些細節其實讓我十分在意,但導演似乎已經忘了這些要素。

當兒子第一次來到富商家時,韓國,美國以及美國和印第安這些要素在一段時間內被反覆提及,最初來到北美的白人對印第安的屠殺和殖民就不用提了,這也算是找到了一個宿主。那麼韓國和美國的關係呢?聯繫這段時間的韓美軍費分攤問題,這個寄生關係其實顯得十分有趣了。

但可惜的是奉俊昊顯然沒有這種思考,窮人的憤怒對象只是階級隔閡,富人也沒有依附於更高權力體系的證據,說幾句美國製造也無法表現這種寄生關係以及對這種關係的反思。

小孩的印第安元素,到頭來只是對黑澤明《天國與地獄》的表面致敬罷了,而小孩神祕的病症,竟然不是為了故事主題服務,而只是為了給地下室的人埋一個伏筆。這樣的劇本,可以說是極其機械的,這也導致全片如同雞肋。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意義不明的主題傳遞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一直被奉為細節狂,全片的伏筆,細節,構圖被十分刻意地進行設計。如果說窮人不需要對未來進行計劃,那麼導演是不是陷入了自己構築的階級陷阱呢?

當然,也有人提出此片只是著重描述窮人不同的心態,而非涉及階級。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女管家夫婦的支線其實沒什麼必要,影片標題《寄生蟲》也顯得莫名其妙。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刻意製造的支線



但影史上同樣也有很多失去人物只為精心設計的電影,那麼《寄生蟲》的劇本設計到底如何呢?

首先,很多沒有從事過電影製作的人,會把奉俊昊這樣細節處處呼應,前後對仗工整的劇本吹上天,就好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但其實,對劇本創作來講,這樣沒有人物的劇本,是最好創作的。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選擇情緒節點然後翻轉,如果這樣算好劇本,那未來AI是最佳編劇。



因為,劇本創作並不是一次性定稿的,這和我們在考試時寫作文大不相同。一個劇本在編劇自己手上就會經歷幾次反反覆覆的修改,時間長達幾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只要你想讓某個情節點前後呼應,或者埋下一個伏筆,再繞回去,或者在下文埋一筆,是極其簡單的事!但想通過人物事件深化故事主題,卻是極其困難的。

其次,對於劇本和拍攝最難把握的節奏感,在這樣的劇本中也變得十分容易,你可以回去看看《看不見的客人》和《寄生蟲》,只要一到氣氛緩和,或者主角即將勝利的時候,就肯定會有一個要素打破平衡,讓你的情緒被勾起來,這就和恐怖片安靜,或者回頭之後,必然見鬼一個道理。所以,以前那些恐怖片的套路已經失靈,而對於看多了類型片的觀眾來講,奉俊昊的這套節奏,也早就失靈。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圓不回去,那就忽然聞到了吃完的面香。



如果回頭看看《寄生蟲》的細節,前半段的一些細節其實讓我十分在意,但導演似乎已經忘了這些要素。

當兒子第一次來到富商家時,韓國,美國以及美國和印第安這些要素在一段時間內被反覆提及,最初來到北美的白人對印第安的屠殺和殖民就不用提了,這也算是找到了一個宿主。那麼韓國和美國的關係呢?聯繫這段時間的韓美軍費分攤問題,這個寄生關係其實顯得十分有趣了。

但可惜的是奉俊昊顯然沒有這種思考,窮人的憤怒對象只是階級隔閡,富人也沒有依附於更高權力體系的證據,說幾句美國製造也無法表現這種寄生關係以及對這種關係的反思。

小孩的印第安元素,到頭來只是對黑澤明《天國與地獄》的表面致敬罷了,而小孩神祕的病症,竟然不是為了故事主題服務,而只是為了給地下室的人埋一個伏筆。這樣的劇本,可以說是極其機械的,這也導致全片如同雞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男孩和印第安元素一樣,只是表面致敬



《寄生蟲》反而是用一種精英的視角來看待窮苦人民,認為他們應該對富人有如此的情緒,卻剝奪了每一個人可以擁有不同情緒的權利。

舉一個親戚的例子,也許你們並不會相信,淨入千萬,多套海外房產的親戚,他初中的兒子最喜歡帶朋友去吃的,是KFC。

正如《寄生蟲》中的水蜜桃有潛力成為化解階級矛盾,昇華主題,塑造人物的通道,但令人作嘔的是導演把水蜜桃變成了兒子計劃的工具,甚至沒有促進兒子與富家女之間的關係。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意義不明的主題傳遞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一直被奉為細節狂,全片的伏筆,細節,構圖被十分刻意地進行設計。如果說窮人不需要對未來進行計劃,那麼導演是不是陷入了自己構築的階級陷阱呢?

當然,也有人提出此片只是著重描述窮人不同的心態,而非涉及階級。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女管家夫婦的支線其實沒什麼必要,影片標題《寄生蟲》也顯得莫名其妙。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刻意製造的支線



但影史上同樣也有很多失去人物只為精心設計的電影,那麼《寄生蟲》的劇本設計到底如何呢?

首先,很多沒有從事過電影製作的人,會把奉俊昊這樣細節處處呼應,前後對仗工整的劇本吹上天,就好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但其實,對劇本創作來講,這樣沒有人物的劇本,是最好創作的。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選擇情緒節點然後翻轉,如果這樣算好劇本,那未來AI是最佳編劇。



因為,劇本創作並不是一次性定稿的,這和我們在考試時寫作文大不相同。一個劇本在編劇自己手上就會經歷幾次反反覆覆的修改,時間長達幾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只要你想讓某個情節點前後呼應,或者埋下一個伏筆,再繞回去,或者在下文埋一筆,是極其簡單的事!但想通過人物事件深化故事主題,卻是極其困難的。

其次,對於劇本和拍攝最難把握的節奏感,在這樣的劇本中也變得十分容易,你可以回去看看《看不見的客人》和《寄生蟲》,只要一到氣氛緩和,或者主角即將勝利的時候,就肯定會有一個要素打破平衡,讓你的情緒被勾起來,這就和恐怖片安靜,或者回頭之後,必然見鬼一個道理。所以,以前那些恐怖片的套路已經失靈,而對於看多了類型片的觀眾來講,奉俊昊的這套節奏,也早就失靈。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圓不回去,那就忽然聞到了吃完的面香。



如果回頭看看《寄生蟲》的細節,前半段的一些細節其實讓我十分在意,但導演似乎已經忘了這些要素。

當兒子第一次來到富商家時,韓國,美國以及美國和印第安這些要素在一段時間內被反覆提及,最初來到北美的白人對印第安的屠殺和殖民就不用提了,這也算是找到了一個宿主。那麼韓國和美國的關係呢?聯繫這段時間的韓美軍費分攤問題,這個寄生關係其實顯得十分有趣了。

但可惜的是奉俊昊顯然沒有這種思考,窮人的憤怒對象只是階級隔閡,富人也沒有依附於更高權力體系的證據,說幾句美國製造也無法表現這種寄生關係以及對這種關係的反思。

小孩的印第安元素,到頭來只是對黑澤明《天國與地獄》的表面致敬罷了,而小孩神祕的病症,竟然不是為了故事主題服務,而只是為了給地下室的人埋一個伏筆。這樣的劇本,可以說是極其機械的,這也導致全片如同雞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男孩和印第安元素一樣,只是表面致敬



《寄生蟲》反而是用一種精英的視角來看待窮苦人民,認為他們應該對富人有如此的情緒,卻剝奪了每一個人可以擁有不同情緒的權利。

舉一個親戚的例子,也許你們並不會相信,淨入千萬,多套海外房產的親戚,他初中的兒子最喜歡帶朋友去吃的,是KFC。

正如《寄生蟲》中的水蜜桃有潛力成為化解階級矛盾,昇華主題,塑造人物的通道,但令人作嘔的是導演把水蜜桃變成了兒子計劃的工具,甚至沒有促進兒子與富家女之間的關係。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所有要素都淪為工具,沒有情感,只為服務於導演的最高話語權



在諸多講述社會運作,規則,階級,生活的影片中,奉俊昊的《寄生蟲》只是利用了這個話題,雞賊地激起了矛盾,卻逃避了問題。

如果這部電影有任何價值,那就是他完全寄生於韓國民粹主義之中,吸食著這種能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體會百姓疾苦,實則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精英,然後為更高利益集團服務。

這才是《寄生蟲》真正的含義,與資本主義的運行規律如出一轍。



"

先不論這條《寄生蟲》配不配,在全文開頭先擺幾個例子罷。


《乞丐》1961(又名 寄生蟲),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站直囉,別趴下》1993,黃建新。

《小偷家族》2018,是枝裕和。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歐洲,中國,日本



以上幾部電影,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但都將視角聚焦於底層人民,尤其是《乞丐》和《小偷家族》,更是把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人物,而且是處於犯罪的邊緣,按照《寄生蟲》裡的定義來說,他們比《寄生蟲》中的主角們更“底層”。

但這種底層是誰定義的呢?這個底層的概念只有在奉俊昊的《寄生蟲》中才被極其刻意地展露出來,(同樣令人發笑的是奉俊昊當年在《雪國列車》中也用了蟑螂這種極其直白的意象來比喻底層,真是既低級又懶惰)而在舉例的三部影片中,主角都是“人”,哪怕他們如此邊緣,你也無法找到一個鏡頭說明他們處於低人一等的階級。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用不厭的直白比喻



即使在黃建新的《站直囉,別趴下》當中,三戶身份迥異的人,被無情地捆綁在當時的階級對立之中,但片中無一不對階級概念進行了嘲諷,並且在最後顛覆了一切階級概念,透析了社會運行的規則,在這部黑色喜劇的最後,所有人都通過他們並不願意,甚至鄙視的方式,獲得了自己想要的財富。這種眼界和諷刺,是《寄生蟲》所不具備的。

《寄生蟲》從一開始就不斷灌輸如此這般的階級概念,一路激化著富人和窮人的矛盾,雙方的人設都是如此單一,角色成了激起大眾的憤怒的工具,接著通過暴力的結局快速收尾,卻什麼主題昇華也沒有留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除了暴力什麼都沒有



這便是《寄生蟲》的雞賊之處,也是他如此受”大眾”歡迎的地方。


《寄生蟲》中,片中的窮人只是由於命途多舛,卻勤勞努力,掌握了大量社會實踐知識,而他們的敵對階級,富人階級,則是如此無知,單純,只知道吃喝玩樂買可樂!這難道不是一出樣板戲?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集所有缺陷於一身的富人



並且這種單一化的人物塑造與東方式的本性對抗外界截然不同。東方式的人物,例如《水滸傳》,是將人物的缺點放大,使之變成一種反抗當時社會規範的閃光點,用這種不變的“缺點”去對抗規則,從而獲得讀者認可(又例如《哪吒鬧海》)。又例如此種方法的變調,在《站直囉,別趴下》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三戶人家的優點,高作家的懦弱,劉幹部的刻薄勢利,張勇武的卑劣粗魯都在銀幕上被放大,從而產生戲劇衝突,卻對他們的優點一字不提。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張勇武曾說自己就是國家的蛀蟲



哪怕在《小偷家族》中,樹木希林扮演的老奶奶初枝,也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她的“自私”與“報復心”。但《寄生蟲》卻拒絕了一切對主角四人所代表的“大眾階級”缺點的揭露(也許讓親人來上班是他們最大的缺點了)。

認識、並且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人成熟的標誌,這一點,也是貫穿美劇《我們這一天》第一季的一箇中心思想。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第一季圍繞著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這種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對抗,同樣也被帕索里尼用在了《乞丐》這一片中,甚至沾染上神性。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皮條客,全片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惡行,遊手好閒,好吃懶做,這種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特性,其實也是《水滸傳》中各路英雄所具有的,雖然天罡星的義士具有俠者的一面,但地煞星的諸位,可並非人人如此。

這些不受社會規則束縛,自然野性的人物,註定以悲劇收場。無論是《水滸傳》中的諸位好漢,還是《西遊記》中真正自然的象徵,終究需被馴服或者驅逐。於是,在帕索里尼眼中,一個不受資本主義制度束縛的邊緣人物,其實具有了神性。

片中的配樂、場景也無不暗示了這一點,而那段超現實的死亡,更是給全片提供了不同意義的解讀。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普通人身上,依然能發現神性



帕索里尼同時把神性與人性放在了一個人物身上,主角成為了這種矛盾的共生體。就像帕索里尼一方面承認勞動的高貴性,另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利用勞動對人的迫害。

於是當主角體內那條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死亡之時,也是宿主死亡的時刻,這種共同寄生的關係,就像一種天性,註定了人物悲劇的命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共生的死亡



反觀《寄生蟲》中,這種對於人物的描寫消亡殆盡,導演讓每個人物不斷接棒,每一次交棒之後,前一個人物便失去了利用價值,人物被草草收場,電影主題也隨之改變。兒子的角色淪為想娶富家女的窮公子,隨後故事主題性的任務又交棒給了妹妹,妹妹則不滿於這種窮苦的日子,謀求改變,到最後,父親撐起了後半部的重擔,認為窮人就不應該有計劃,這似乎是對兒子一開始步步為營的諷刺,也許給全片定下了真正的主題。但隨後只是一場混亂的廝殺,最終,兒子和父親,又開始計劃各自的未來,父親通過摩斯碼每天寫信,兒子則計劃著考上好大學,買下大別墅,救出父親。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意義不明的主題傳遞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導演一直被奉為細節狂,全片的伏筆,細節,構圖被十分刻意地進行設計。如果說窮人不需要對未來進行計劃,那麼導演是不是陷入了自己構築的階級陷阱呢?

當然,也有人提出此片只是著重描述窮人不同的心態,而非涉及階級。但如果只是如此,那麼女管家夫婦的支線其實沒什麼必要,影片標題《寄生蟲》也顯得莫名其妙。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刻意製造的支線



但影史上同樣也有很多失去人物只為精心設計的電影,那麼《寄生蟲》的劇本設計到底如何呢?

首先,很多沒有從事過電影製作的人,會把奉俊昊這樣細節處處呼應,前後對仗工整的劇本吹上天,就好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但其實,對劇本創作來講,這樣沒有人物的劇本,是最好創作的。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選擇情緒節點然後翻轉,如果這樣算好劇本,那未來AI是最佳編劇。



因為,劇本創作並不是一次性定稿的,這和我們在考試時寫作文大不相同。一個劇本在編劇自己手上就會經歷幾次反反覆覆的修改,時間長達幾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只要你想讓某個情節點前後呼應,或者埋下一個伏筆,再繞回去,或者在下文埋一筆,是極其簡單的事!但想通過人物事件深化故事主題,卻是極其困難的。

其次,對於劇本和拍攝最難把握的節奏感,在這樣的劇本中也變得十分容易,你可以回去看看《看不見的客人》和《寄生蟲》,只要一到氣氛緩和,或者主角即將勝利的時候,就肯定會有一個要素打破平衡,讓你的情緒被勾起來,這就和恐怖片安靜,或者回頭之後,必然見鬼一個道理。所以,以前那些恐怖片的套路已經失靈,而對於看多了類型片的觀眾來講,奉俊昊的這套節奏,也早就失靈。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圓不回去,那就忽然聞到了吃完的面香。



如果回頭看看《寄生蟲》的細節,前半段的一些細節其實讓我十分在意,但導演似乎已經忘了這些要素。

當兒子第一次來到富商家時,韓國,美國以及美國和印第安這些要素在一段時間內被反覆提及,最初來到北美的白人對印第安的屠殺和殖民就不用提了,這也算是找到了一個宿主。那麼韓國和美國的關係呢?聯繫這段時間的韓美軍費分攤問題,這個寄生關係其實顯得十分有趣了。

但可惜的是奉俊昊顯然沒有這種思考,窮人的憤怒對象只是階級隔閡,富人也沒有依附於更高權力體系的證據,說幾句美國製造也無法表現這種寄生關係以及對這種關係的反思。

小孩的印第安元素,到頭來只是對黑澤明《天國與地獄》的表面致敬罷了,而小孩神祕的病症,竟然不是為了故事主題服務,而只是為了給地下室的人埋一個伏筆。這樣的劇本,可以說是極其機械的,這也導致全片如同雞肋。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男孩和印第安元素一樣,只是表面致敬



《寄生蟲》反而是用一種精英的視角來看待窮苦人民,認為他們應該對富人有如此的情緒,卻剝奪了每一個人可以擁有不同情緒的權利。

舉一個親戚的例子,也許你們並不會相信,淨入千萬,多套海外房產的親戚,他初中的兒子最喜歡帶朋友去吃的,是KFC。

正如《寄生蟲》中的水蜜桃有潛力成為化解階級矛盾,昇華主題,塑造人物的通道,但令人作嘔的是導演把水蜜桃變成了兒子計劃的工具,甚至沒有促進兒子與富家女之間的關係。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所有要素都淪為工具,沒有情感,只為服務於導演的最高話語權



在諸多講述社會運作,規則,階級,生活的影片中,奉俊昊的《寄生蟲》只是利用了這個話題,雞賊地激起了矛盾,卻逃避了問題。

如果這部電影有任何價值,那就是他完全寄生於韓國民粹主義之中,吸食著這種能量,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體會百姓疾苦,實則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精英,然後為更高利益集團服務。

這才是《寄生蟲》真正的含義,與資本主義的運行規律如出一轍。



《寄生蟲》中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吸食憤怒轉化為地位的寄生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