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或掀投資熱 醫生會被取代嗎?

機器人 人工智能 IBM 投資 財新網 2017-04-21

【財新網】(記者 劉佳英 吳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電影《超能陸戰隊》中的貼心“大白”——醫療機器人或將逐漸走入人們的現實生活。繼互聯網醫療之後,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人工智能又成為了醫療健康產業的新熱點。醫療機器人取代醫生的那一天還遠嗎?

4月18日下午,在清華x-lab健康醫療創新中心組織的一場高峰對話中,許多醫療界人士認為,儘管人工智能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但將來其完全可以替代醫生完成某些簡單的、重複式的勞動,重塑醫療行業格局。

人工智能這一概念,最早於上世紀50年代被提出,直至2016年3月,谷歌旗下公司研發的阿法狗以4:1的成績,完勝世界頂級圍棋手李世石之後,人工智能再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在圍棋之外,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應用也被寄予厚望。

在醫療領域,輔助診斷、影像分析、藥物研發、基因測序等都是人工智能的普遍應用場景。截至目前,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公司,均有計劃進入“人工智能+醫療”的市場,而以醫學影像分析為基礎做輔助診斷的公司更超過20家。

沃森機器人的淵源可追溯到1997年戰勝國際象棋冠軍的象棋電腦“深藍”,當時深藍存儲了一百多年以來超過兩百萬局精彩的棋局。2007年,IBM旗下的認知計算系統“沃森”問世,開啟了“沃森”時代,此後先在2011年奪得美國熱門電視智力問答節目《危險邊緣》的冠軍,後逐漸轉向醫療健康領域,成就了現在的“沃森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上,據悉,沃森機器人力求通過根據病人的症狀、病史等方面的問詢,憑藉從各個領域的數據庫蒐集而來的信息,迅速做出專業診斷。

清華x-lab健康醫療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鍾宏表示,現在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人們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勢必會產生大量的醫療需求,但與此同時,中國面臨醫務人員數量不足、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未來形勢將更為嚴峻。

人工智能或許能成為上述困局的突破口。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朱潁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健康數據的完善,部分影像科、病理科等“屬於看圖識字”的醫生,以及級別較低、不擁抱科技的醫生,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掉”,優秀的醫生則能把人工智能作為很好的助手,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詳細溝通,通過人工智能獲得更多、更準確的臨床決策依據。

以當下醫療人工智能領域,最受關注的沃森機器人為例。這個由全球知名企業IBM公司研發的機器人雖然不具人形,而是裝有強大系統的電腦,但仍被很多使用者親切地稱作“沃森醫生”。其相關負責人曾在多個場合介紹稱,沃森機器人每秒可以處理500GB的數據,相當於1秒之內閱讀100萬本書,幾秒之內可以篩選150萬份患者記錄,極大突破了個體醫生在知識儲備和時間利用上的侷限性。

在中國,沃森機器人的應用主要在腫瘤治療方面,其前期曾在美國頗負盛名的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接受了4年多的醫學培訓,汲取了約300份醫學期刊、200多種腫瘤醫學數據及1500萬頁臨床研究資料的知識和數據,能夠通過病人的相關信息及過往人類癌症病史的經驗,運算得出個性化、具有臨床數據支撐的治療方案。

沃森機器人在中國的合作推廣方、杭州認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泰峰告訴財新記者,目前沃森機器人的腫瘤解決方案,已推廣至數百家國內大型醫療機構,不僅協助三甲醫院進行聯合會診,更推廣至二三線城市與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遠程會診,有利於緩解醫療資源地區分佈不均衡的情況,同時能幫助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提升醫生學習國際新知,快速獲得最前沿臨床研究報告,節省醫生查找文獻的時間和精力。

2017年兩會期間,“人工智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了市場對包括醫療領域在內人工智能應用的極大熱情。據匯醫慧影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郭娜透露,匯醫慧影成立之初即2015年,還沒有太多資本關注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發展空間,那時市場的關注點在於移動醫療,而現在儘管人工智能成為了醫療健康產業的熱點,但還面臨很多挑戰。

“現在是隻有人工,沒有智能的時代”。郭娜表示,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尚處於發展初期,還需要讓它學習、積累更多的數據和臨床實證資料,建立推理模型才能被應用,這個工作量很大,而且要選擇哪些數據,如何獲得醫療機構的臨床數據,如何產生商業價值也是問題,預計今年下半年,很多公司就會遇到商業化的挑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