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機器人 約翰·哈比森 EPFL 穿戴設備 玩物主義 2017-05-24

從一些健康類應用軟件到可穿戴設備,我們生活中確實多了許多工具來蒐集數據並優化我們的行為。

然而,被稱為“研磨機”的一群人正在將技術進一步整合,這些電子人正在從身體修復到植入物體來推動技術和肉體的結合,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八個已經初現成效的電子人。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血液檢查植入物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研究人員(EPFL)開發了一種植入式設備,希望將來可以用作個人血液檢測實驗。

植入物使用五個傳感器,配備無線電發射機和基本電力系統。每個傳感器都塗上一種特定酶,植入物通過外部電池補片通過患者的皮膚進行再充電。

一旦分析了血液工作,植入體通過藍牙傳輸數據,然後通過蜂窩網絡將該信息發送給醫生進行進一步分析。

該設備仍處於原型階段,EPFL 研究人員認為該設備將在未來幾年可以投入市場。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聽力顏色

這款產品以前柏林君介紹過。

藝術家尼爾·哈比森(Neil Harbisson)出生時就完全失去了感知色彩的能力,Harbisson 和他的團隊開發出能夠使用簡單的頭戴式擴展攝像機將顏色轉換為振動的軟件。

最初,哈比森把這個笨重的硬件放在一個揹包裡,只是戴著一雙耳機來聽顏色。後來,他直接將這個天線用手術插入了枕骨。

他所感知到的顏色現在可以通過骨傳導而變化,枕骨在其頭骨周圍可以反射這種感覺。哈比森因此而被允許在他的護照照片上戴這款設備。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眼植入 EyeBorg

Eyeborg 項目是加拿大導演羅布·斯彭斯的心血結晶。

他通過與設計假肢照相機和電子眼外殼的 Phil Bowel 合作,完成了這一項目。一個專門從事射頻無線設計的公司的 RF 工程師團隊和 RF Links 為該項目創建了一臺微型相機和射頻發射器。

接下來,團隊希望創建一個“眼罩”,看起來像一個真正的眼睛,而不是一個終結者風格的模型。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羅盤

來自 Cyborg Nest 的 North Sense 是一種“超感知”模型,一旦將該裝置連接到上胸部,當佩戴者面向磁北方時,設備就會輕輕振動。

這個基本功能是否可以被羅盤或手機應用程序所取代?簡單地說,是的。然而,像上述植入項目一樣,這種通過身體感知的功能更能讓人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能力。

起初,這種柔和的振動可能會有點刺耳,但是一旦你習慣了這個反應,就會潛意識地理解並運用這個數據。

Cyborg Nest 目前正在設計與全景音視頻傳感相似的技術,這將使人能像攝影機一樣在任何時候獲悉周邊發生的事情。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生物磁鐵

這個技術是最受歡迎的植入項目之一,通常會將盤形或體積較大的圓柱形磁體植入身體,它們為人們提供了交互和感知其環境的替代方式。

我們都知道,當磁鐵遇到磁場時,它會發生反應。一旦插入皮膚(理想情況下是沿著指尖或手掌),這些輕微的反應會刺激觸覺神經末梢。

你可以在你的指尖上向妹子炫技,可以表演一些讓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魔術。但是,你可能要注意的是不要干擾電子設備。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NFC

手機的 NFC 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並且被廣泛運用。想象一下你自己擁有 NFC 功能呢?

大多數人選擇將這些植入物放置在手背上,直接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或沿著手腕。一旦植入,這些芯片可以替代許多密鑰和密碼,能夠開門、啟動車輛,甚至可以登錄計算機和智能設備。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空調”

2013年,Tim Cannon 在沒有專業醫療援助的情況下,在他的手臂上植入了一個電子設備 Circadia 。

龐大的植入物在他的前臂明顯地突出著。目前,Circadia 只能測量 Tim 的體溫。然而,他最終想實現的目標是希望植入物能調整和監控他的體溫。不過目前看來,體溫計和空調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倒是不需要花費這麼大的代價。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 生物發光

一種完全不需要解釋的植入。

一種很純粹地追求酷的行為,讓身體變成跑馬燈或者 LED 屏幕。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增強自己的能力,畢竟每個人只能活一次,總得想盡辦法來讓自己酷一點。

不過,目前來看,這些項目還是有許多潛在的風險。簡單的一例,你可能過不了安檢坐不了飛機。

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正在來臨,皮膚開孔的那一刻,你就已經不是人了,你的學名叫“Cyborg”。

有人通過這八種方式讓自己變成了機器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